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地震技术在裂缝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严永新 张永华 +2 位作者 陈祥 罗家群 章新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4,共5页
论述压裂过程中诱发微地震的激发机理,分析人造裂缝与地应力关系并叙述了微震事件的定位方法。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通过实时定位理论系统对深凹区BYHF1井页岩水平井分段大型压裂过程实时监测,运用偶极子测井和VSP资料建立监测井区的初... 论述压裂过程中诱发微地震的激发机理,分析人造裂缝与地应力关系并叙述了微震事件的定位方法。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通过实时定位理论系统对深凹区BYHF1井页岩水平井分段大型压裂过程实时监测,运用偶极子测井和VSP资料建立监测井区的初始速度模型,并通过射孔炮对其校正。在对实时监测定位理论系统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及有效微震事件识别的基础上,利用纵波和横波信息分析计算得到微地震事件的位置,通过可视化技术对压裂井区裂缝发育的方向、大小、空间分布进行了描述,监测结果是裂缝发育方向基本上为NE34°,与成像测井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裂缝 微震事件 页岩油 缝网 地应力
下载PDF
Coupling analysis of unsteady seepage and stress fields in discrete fractures network of rock mass in dam foundation 被引量:11
2
作者 CHAI JunRui 1,2 & XU WeiSheng 2 1 College of Hydraulic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443002,China 2 College of Hydropower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48,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S1期133-139,共7页
The drag force of water flow through single fracture and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seepage and stress in single fracture surface are analyzed,and a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of coupled unsteady seepage and stress ... The drag force of water flow through single fracture and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seepage and stress in single fracture surface are analyzed,and a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of coupled unsteady seepage and stress fields is proposed.This model is used to the analysis of foundation rock mass of a high dam.If the coupling effects are considered,the changes of boundary heads have less influence on the inner head of rock mass,and the strong permeability of main fractures appears.If the coupling effects are not considered,the fractures distribution affects the inner head more greatly.When the upstream water head declines,the inner head of dam foundation slightly declines and the hydraulic gradient distribution becomes smoother.A bigger upstream water level declining velocity has a stronger lag effect,meanwhile the values of stress components change more greatly.Therefore the upstream water level declining veloc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rock mass in dam foundation and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above factors to make sure the safety of the dam during reservoir level fluctuation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engineering UNSTEADY SEEPAGE stress coupling fractures network ROCK mass
原文传递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的基岩裂隙网络原位识别试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刚 周启友 +3 位作者 吴世艳 凌成鹏 杨新星 雷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对于以低渗透性基岩为处置围岩的核废物地质处置库来说,基岩中的裂隙网络是地下水进入处置库和放射性核素从处置库向外界环境迁移的主要通道。因此,研究基岩内裂隙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核废物的地质处置是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以低渗透性基岩为处置围岩的核废物地质处置库来说,基岩中的裂隙网络是地下水进入处置库和放射性核素从处置库向外界环境迁移的主要通道。因此,研究基岩内裂隙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核废物的地质处置是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花岗岩为例通过野外试验,分析研究了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对处于不同状态条件下的基岩中裂隙网络进行三维原位识别的效果及能力。结果表明在以高阻值为主要电特性的基岩中,利用ERT对基岩中三维裂隙网络进行原位识别是可行的,并且裂隙的电阻率特征能较好的反映出裂隙的空间分布位置和形态,但对裂隙网络识别的效果与测线方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 基岩 裂隙网络 裂隙识别 高放废物
下载PDF
Re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 scales of pore-fractures network of coal reservoir and its permeability prediction with Monte Carlo method 被引量:8
4
作者 Ni Xiaoming Chen Wenxue +1 位作者 Li Zheyuan Gao X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4期693-699,共7页
There are millimeter, micron and nanometer scales of pores and fractures in coal to describe different scales of coal pores and fissures communicating path an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ir permeability. Such i... There are millimeter, micron and nanometer scales of pores and fractures in coal to describe different scales of coal pores and fissures communicating path an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ir permeability. Such information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studying coalbed methane output mechanism. The pores and fissures in a large number of coal samples were observed and coun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optical microscopy.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models of pore-fissure network were then established. Different scales of pore-fissures 2D network models were reconstructed by Monte Carlo method. The 2D seepage models were obtained through assignment zero method and using Matlab software. The effect of permeability on different scale pore-fractures network was obtained by two-dimensional seepage equation. Predicted permeability is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on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order of different scale pore-fractures connected path from high to low is millimeter-sized fractures, seepage pores and micron-size fractures. The contribution of coal reservoir permeability from large to small is millimeter-size fractures, micron-size fractures and seepage pores. Different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scale pore-fractures are of different influence permeability.Re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 scale pore-fractures network can clearly display the connectivity of porefractures, which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selecting migration path and studying gas flow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s network Different scales RECONSTRUCTION PERMEABILITY
下载PDF
岩体粗糙裂隙网络渗流分析的子单元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徐维生 柴军瑞 +2 位作者 陈兴周 孙旭曙 刘钊春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82,共8页
岩体粗糙裂隙的细部特征对区域整体渗流分析影响很大,以往渗流分析往往没有考虑粗糙裂隙细部特征以及其对整体渗流分析的影响。提出子单元法来分析岩体粗糙裂隙网络渗流,则可以较好的分析上述影响。子单元法将每一裂隙当成一个单元,裂... 岩体粗糙裂隙的细部特征对区域整体渗流分析影响很大,以往渗流分析往往没有考虑粗糙裂隙细部特征以及其对整体渗流分析的影响。提出子单元法来分析岩体粗糙裂隙网络渗流,则可以较好的分析上述影响。子单元法将每一裂隙当成一个单元,裂隙内部则分成若干子单元,裂隙单元的总体水力特征受所有的子单元联合作用控制,而细部水力特征由单一子单元体现。根据单裂隙开度分布统计规律模拟裂隙开度分布,将单裂隙等长分段(子单元),根据模拟开度参数求得裂隙中任一子单元的平均隙宽,进一步推导裂隙的单宽流量公式和子单元结点的水头公式。利用岩体裂隙网络渗流理论,结合粗糙单裂隙等宽流量公式,求得各裂隙结点水头,进一步求得裂隙的单宽流量,进而求得裂隙子单元水头和流速。通过分析可得粗糙裂隙网络渗流与平滑裂隙网络存在明显不同:(1)裂隙网络中任一裂隙单宽流量计算公式不同,粗糙裂隙的等效水力隙宽小于平均隙宽;(2)裂隙内水头分布形式不同,光滑裂隙呈直线状分布,而粗糙裂隙呈阶梯状分布;(3)组成裂隙网络渗流传导矩阵的计算公式不同,粗糙裂隙网络考虑了裂隙细部水力特征对渗流的影响;(4)粗糙裂隙子单元法考虑了裂隙开度分布不均匀对裂隙过流能力的影响,更加合理。本研究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单元法 粗糙裂隙 裂隙网络 岩体 渗流
原文传递
基于二维裂隙网络模拟的岩块搜索与岩层追踪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爱华 朱江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70,共6页
脉动压力在岩石河床裂隙中的传播是导致大坝下游基岩冲刷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岩体裂隙网络作为水体的赋存空间,其结构特性决定了水流脉动压力波的传播规律。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编译Fortran程序语言,模拟得出与天然岩体裂隙网络在统... 脉动压力在岩石河床裂隙中的传播是导致大坝下游基岩冲刷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岩体裂隙网络作为水体的赋存空间,其结构特性决定了水流脉动压力波的传播规律。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编译Fortran程序语言,模拟得出与天然岩体裂隙网络在统计上完全等效的、具有相似结构特性的仿真裂隙网络,实现管网线元和节点的自动编号存储。借助矩阵理论定义了衔接矩阵和回路矩阵,从数学意义上精确描述裂隙网络。提出了基岩冲刷破坏过程中,孤立岩块的自动搜索和逐层追踪的新方法。文中以10 m×10 m范围内的两组裂隙为例,依据裂隙网络的统计分布规律,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给出由两组裂隙组成裂隙网络的模拟结构图以及块体逐层自动追踪的结果。研究结果为高坝下游基岩冲刷过程的模拟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网络 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块体搜索 逐层追踪
下载PDF
溪洛渡坝区岩石河床冲刷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爱华 王腾 刘沛清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4-158,共5页
高坝下游岩石河床受高速水流冲击作用,天然裂隙不断扩展和交互并形成充分发展的裂隙网络。基于裂隙中水流脉动压力传播机理以及孤立块体的稳定特性,本文提出了高坝下游岩石河床逐层冲刷破坏的物理概念模型。并针对溪洛渡水电站坝区岩石... 高坝下游岩石河床受高速水流冲击作用,天然裂隙不断扩展和交互并形成充分发展的裂隙网络。基于裂隙中水流脉动压力传播机理以及孤立块体的稳定特性,本文提出了高坝下游岩石河床逐层冲刷破坏的物理概念模型。并针对溪洛渡水电站坝区岩石河床的冲刷机理和过程展开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基岩在各个冲刷阶段的冲坑几何特性以及平衡冲坑深度,模拟结果与前人经验结果吻合较好。在高坝下游冲刷过程中引入基岩裂隙网络,能够真实的反映冲坑的发展过程,是水利研究方法的突破,其结果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冲坑深度 数值模拟 脉动压力 裂隙网络
原文传递
落水洞水位对水文情景响应变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春艳 束龙仓 +1 位作者 程艳红 张帅领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2,共7页
岩溶含水系统水流运动规律的研究对岩溶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物理模型一定程度上可以随意设置不同的试验条件及水文情景,是研究岩溶水流运动规律的有效工具之一。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裂隙网络-管道双重介质物理... 岩溶含水系统水流运动规律的研究对岩溶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物理模型一定程度上可以随意设置不同的试验条件及水文情景,是研究岩溶水流运动规律的有效工具之一。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裂隙网络-管道双重介质物理模型,设置3种不同的补排关系、6个不同的泉口直径、3个不同的含水层倾角,研究落水洞水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补给大于排泄、含水层无倾角时,落水洞水位呈对数曲线趋势上升;补给大于排泄、含水层有倾角时,落水洞水位变化可用二次函数描述;补给小于排泄、含水层无倾角时,落水洞水位呈阶梯状下降,且阶梯个数与层面裂隙条数相等;补给小于排泄、含水层有倾角时,落水洞水位呈直线下降。同一泉口直径,无论含水层有无倾角,落水洞水位下降可由同斜率、不同截距的直线簇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水洞水位 裂隙网络 管道 双重介质 水文情景
下载PDF
煤层开采底板突水通道形成的断裂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申建军 刘伟韬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28-130,共3页
针对华北型煤田采动变形破坏底板突水通道的形成机制问题,划分了4种底板隔水层岩体结构类型;分析了采动效应特征,研究了压剪破坏和拉张破坏两种岩体结构破坏形式;探讨了底板突水通道形成的断裂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对于裂隙型底板岩体结... 针对华北型煤田采动变形破坏底板突水通道的形成机制问题,划分了4种底板隔水层岩体结构类型;分析了采动效应特征,研究了压剪破坏和拉张破坏两种岩体结构破坏形式;探讨了底板突水通道形成的断裂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对于裂隙型底板岩体结构而言,底板突水说明隔水层中潜在突水通道转化为突水通道,即裂隙已经扩展贯通到采空区临空面;岩体结构变化是引起渗透率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岩体丧失隔水性能的根本原因;应力集中区裂纹扩展属于压剪状态下的I型裂纹扩展,而卸荷区裂纹扩展属于拉剪状态下I-II型复合裂纹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通道 裂隙网络 断裂力学 强度因子 裂隙扩展
下载PDF
安太堡矿南端帮岩体三维裂隙网络及块体研究
10
作者 王俊 马明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88,共3页
根据安太堡露天矿露井联采条件下端帮裂隙的实际测量,根据裂隙的方向对裂隙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出端帮观测面上每组裂隙的平均产状、迹长等几何参数及密度函数。统计结果表明,观测面上的裂隙方向服从费舍尔分布,裂隙迹长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根据安太堡露天矿露井联采条件下端帮裂隙的实际测量,根据裂隙的方向对裂隙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出端帮观测面上每组裂隙的平均产状、迹长等几何参数及密度函数。统计结果表明,观测面上的裂隙方向服从费舍尔分布,裂隙迹长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根据每组裂隙的数量和裂隙迹长的均值、标准差、一维密度的值,应用Monte-Carlo法原理模拟端帮三维裂隙网络。根据裂隙模型,建立了块体理论模型,分析和预测该矿的南端帮块体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分组 裂隙分布形式 裂隙密度 裂隙网络 块体模型
下载PDF
单轴压缩试验下粗糙离散节理网络模型建立及力学特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培涛 任奋华 +3 位作者 谭文辉 闫振雄 蔡美峰 杨天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70-78,共9页
针对岩体中随机结构面存在粗糙特性的特点,开展了粗糙离散节理网络(roughness discrete fractures network,RDFN)模型研究。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开发了生成RDFN模型的算法,并基于Matlab方法建立了与颗粒流离散元PFC方法的接口。采用... 针对岩体中随机结构面存在粗糙特性的特点,开展了粗糙离散节理网络(roughness discrete fractures network,RDFN)模型研究。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开发了生成RDFN模型的算法,并基于Matlab方法建立了与颗粒流离散元PFC方法的接口。采用颗粒流PFC方法研究粗糙度对RDFN模型单轴压缩下的弹性、强度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并与直线型DFN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DFN模型的弹性模量低于DFN模型,而峰值强度较高,残余强度较低;DFN模型中微裂纹沿节理方向贯通,局部存在基岩内部裂纹扩展;RDFN模型由破坏模式相对复杂,达到峰值强度后基岩发生显著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粗糙节理网络模型 数字图像处理 颗粒流离散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类节理岩体模型及力学特性
12
作者 齐振武 王培涛 +5 位作者 张博 兰凡 张浩文 袁伟 严萧威 曹笑颖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53-562,共10页
节理裂隙构造分布对岩体变形与破坏特性具有关键控制作用,厘清节理构造及岩体力学特性对于指导工程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3D打印技术在岩石力学方面的应用为节理岩体力学特性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基于3D打印技术提出一种节理岩体制备方法... 节理裂隙构造分布对岩体变形与破坏特性具有关键控制作用,厘清节理构造及岩体力学特性对于指导工程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3D打印技术在岩石力学方面的应用为节理岩体力学特性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基于3D打印技术提出一种节理岩体制备方法,开展单轴压缩测试分别分析了实心试样、RDFN模型和DFN试样的变形特性及破裂模式,讨论了透明硬水晶与PLA材料在预制节理岩体力学特性分析的适用性,对比了冷冻处理下透明硬水晶材料的力学变化。研究发现:基于PLA树脂的3D打印材料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发生了膨胀扩容,并呈现显著的塑性变形特征,与岩石的力学性质有较大差异;硬水晶材料的破坏模式为明显的“X”共轭剪切变形破坏特征,峰前应力-应变曲线特征与岩石接近,含裂隙试样的表现为沿近似45°斜面的压剪破坏;裂隙网络的存在会显著降低类岩体模型的抗压强度,粗糙RDFN的类节理岩体模型强度高于直线型DFN类节理岩体模型,试样发生斜截面剪切破坏时,节理模型增强了裂隙系统的锁固效应;类节理岩体表现出一定的尺寸效应,并受PLA材料高塑性特性影响;承压强度实心试件总体来说最强,RDFN模型次之,DFN模型最小,3类模型强度存在一定的尺寸效应特征。冷冻处理后,实心水晶模型试样的峰值强度降低约56.57%并呈现一定脆性特征,含节理模型的破坏模式为单斜面剪切破坏,开挖含孔洞裂隙体产生劈裂破坏,顶部及底部产生微裂纹,表现出与岩体相近的结构控制型破坏模式,表明开展冷冻条件下的类节理岩体模型处理可以用来开展节理岩体力学特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3D打印 节理岩体 离散裂隙网络
下载PDF
三维岩体随机结构面切割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传永 孙平 +1 位作者 吴永平 段庆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1-165,共5页
三维岩体随机结构面切割及块体分析是块体理论的新发展,成为边坡工程和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分析的有效手段。通过生成三维岩体随机结构面网络,将结构面相互切割,生成新的面,运用面的回路方法形成块体,然后确定岩体开挖面上的可动块体并找... 三维岩体随机结构面切割及块体分析是块体理论的新发展,成为边坡工程和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分析的有效手段。通过生成三维岩体随机结构面网络,将结构面相互切割,生成新的面,运用面的回路方法形成块体,然后确定岩体开挖面上的可动块体并找出关键块体。经多次模拟,可以获得岩体开挖面形成的关键块体几何形状和尺度规模等统计特征,为工程系统支护方案提供较可靠的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理论 随机结构面网络 三维切割 块体生成
下载PDF
岩体主干裂隙系统三维非稳定渗流分析模型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洪涛 王恩志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6-213,共8页
本文给出了在岩体三维主干裂隙系统中进行地下水非稳定渗流模拟分析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岩体裂隙系统特征,三维主干裂隙系统非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和有限单元法,交叉点和交叉线识别,防渗帷幕的有限元处理,井流量在裂隙系统中的分配方法,... 本文给出了在岩体三维主干裂隙系统中进行地下水非稳定渗流模拟分析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岩体裂隙系统特征,三维主干裂隙系统非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和有限单元法,交叉点和交叉线识别,防渗帷幕的有限元处理,井流量在裂隙系统中的分配方法,排水管道问题,面状补给作用和面状排泄作用,非线性模型的迭代解法等。最后运用模拟模型对二交叉裂隙和裂隙系统中的轴对称井流问题进行了应用计算,并与分析解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及其算法程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干裂隙 三维 非稳定 渗流模型 岩体裂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