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image-based approach for interac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rock fracture spacing in a tunnel face 被引量:3
1
作者 Jiayao Chen Yifeng Chen +3 位作者 Anthony G.Cohn Hongwei Huang Jianhong Man Lijun We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1077-1088,共12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integrated method for interac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fracture spacing in rock tunnel sections.The main procedure includes four steps:(1)Automatic extraction of fracture traces,(2)digitiza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integrated method for interac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fracture spacing in rock tunnel sections.The main procedure includes four steps:(1)Automatic extraction of fracture traces,(2)digitization of trace maps,(3)disconnection and grouping of traces,and(4)interactive measurement of fracture set spacing,total spacing,and surface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S-RQD)value.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sample images were obtained by employing a photogrammetrybased scheme in tunnel faces.Experiments were then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arameter values(i.e.distance threshold,angle threshold,and number of fracture trace grouping)for characterizing rock fracture spacing.By applying the identified optimal parameters involved in the model,the proposed method could lead to excellent qualitative results to a new tunnel face.To perform a quantitative analysis,three methods(i.e.field,straightening,and the proposed method)were employed in the same study and comparisons were made.The proposed method agrees well with the field measurement in terms of the maximum and average values of measured spacing distribution.Overall,the proposed method has reasonably good accuracy and interactive advantage for estimating the ultimate fracture spacing and S-RQD.It can be a possible extension of existing methods for fracture spacing characterization for two-dimensional(2D)rock tunnel 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 spacing Rock tunnel Image processing fracture set grouping
下载PDF
分组裂缝预测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鲁金凤 陈玮 +2 位作者 徐晓冬 蔺重庆 方正一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2016年第12期33-36,共4页
天然裂缝对碳酸盐岩油气藏的产能起着重要作用。中亚B区侏罗系碳酸盐岩气藏储层段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状况成为影响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在裂缝分组的基础上,以分组裂缝特征为约束,采用相干分析和蚂蚁追踪等技术进行分组裂缝预... 天然裂缝对碳酸盐岩油气藏的产能起着重要作用。中亚B区侏罗系碳酸盐岩气藏储层段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状况成为影响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在裂缝分组的基础上,以分组裂缝特征为约束,采用相干分析和蚂蚁追踪等技术进行分组裂缝预测,预测结果与岩心资料及单井成像测井结果基本相似。经过研究分析认为,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是NW向的高/低角度缝的裂缝密度,为寻找潜在高产区域和生产调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分组 裂缝预测 裂缝密度 裂缝期次
下载PDF
露天矿端帮岩体裂隙产状误差校正方法
3
作者 马明 李伟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7-220,共4页
裂隙的方向可以直接在露头上观测,但如果对露头上的观测数据直接统计确定裂隙的平均方向和分布特征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是因为在露头面上那些与露头垂直的裂隙更容易与露头面相交而显得数量多,相反那些与露头面平行的裂隙因为很少在露... 裂隙的方向可以直接在露头上观测,但如果对露头上的观测数据直接统计确定裂隙的平均方向和分布特征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是因为在露头面上那些与露头垂直的裂隙更容易与露头面相交而显得数量多,相反那些与露头面平行的裂隙因为很少在露头上出现,其统计数量会少。根据裂隙方向与观测面的方向及观测面的尺寸,可从概率上推断该裂隙在观测面上出现的理论条数,假定这些裂隙的产状相同,就可按照一定的分组方式对产生的新的裂隙进行分组,得出较准确的平均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产状 产状误差 裂隙分组 产状校正 裂隙方向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长深1号气田火山岩岩性及储渗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孙圆辉 沈平平 +3 位作者 阮宝涛 郑晓芳 张菊红 黄铭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30-633,共4页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长深1号气田蕴含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其中有超过70%的储量位于火山岩储层中,具有岩性复杂、孔洞缝特征各异、有利区带预测困难等特点。为此,开展了岩心观察、岩屑和铸体薄片分析、ECS成分识别以及FMI岩石结构和构造解...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长深1号气田蕴含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其中有超过70%的储量位于火山岩储层中,具有岩性复杂、孔洞缝特征各异、有利区带预测困难等特点。为此,开展了岩心观察、岩屑和铸体薄片分析、ECS成分识别以及FMI岩石结构和构造解释研究,识别出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2大类共8种火山岩岩性和气孔、溶孔、粒间孔、构造缝、溶蚀缝、炸裂缝等13种主要储集空间类型。通过孔洞缝成因机制分析和组合特征研究,基本搞清了自碎角砾化熔岩、气孔流纹岩等主要岩性的孔洞缝发育特点及演化历史,最终建立了火山岩储渗模式,为储层预测和寻找有利勘探区带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深1号气田 火山岩 岩性特征 孔缝组合 储渗特征
下载PDF
关于岩体渗透结构面的分组及意义——兼论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前期岩体渗流模型的客观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2-17,共6页
根据岩体结构面的透水性能提出了渗透结构面这一术语,它是岩体中透水能力较强、系统分布规律比较明显的岩体结构面,与现在地应力场相关,是岩体渗流研究的基础.由此可建立典型裂隙面渗流模型,使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同时也使对岩体... 根据岩体结构面的透水性能提出了渗透结构面这一术语,它是岩体中透水能力较强、系统分布规律比较明显的岩体结构面,与现在地应力场相关,是岩体渗流研究的基础.由此可建立典型裂隙面渗流模型,使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同时也使对岩体渗流排水机理及应力———渗流耦合作用的研究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结构面 分组 三峡工程 岩体 永久船闸 渗流
下载PDF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岩体渗透结构面分组方案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3-20,共8页
裂隙岩体渗流及排水是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稳定与变形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渗流模型的建立则是岩体渗流与排水研究的基础.由渗透结构面可以比较客观地建立典型裂隙面渗流模型.基于实地调研,永久船闸边坡岩体的渗透结构面可分为11组... 裂隙岩体渗流及排水是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稳定与变形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渗流模型的建立则是岩体渗流与排水研究的基础.由渗透结构面可以比较客观地建立典型裂隙面渗流模型.基于实地调研,永久船闸边坡岩体的渗透结构面可分为11组,以NE~NEE向的陡倾角渗透结构面为主,据此在岩体等效渗透系数的求取及排水孔优化布设方向的确定方面得到了很好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永久船闸 渗透结构面 分组 边坡 岩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