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井网优化设计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锡生 穆剑东 +1 位作者 王文华 樊晓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28,31,共5页
在对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裂缝特点和井网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适合裂缝性油藏特点的SimBestⅡ数值模拟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裂缝参数、不同井网形式及不同注水方式组合的多个方案,对比分析结果并结合大庆外围油藏河道砂体特征和... 在对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裂缝特点和井网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适合裂缝性油藏特点的SimBestⅡ数值模拟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裂缝参数、不同井网形式及不同注水方式组合的多个方案,对比分析结果并结合大庆外围油藏河道砂体特征和经济效益评价,对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合理井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两排注水井夹两排油井的菱形井网是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合理井网形式和井网参数,同时给出了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菱形井网井排方向与裂缝走向的合理夹角和合理井距。此种方法在大庆外围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井网设计中见到了较好的效果,也为类似油藏井网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低渗透 开发效果 井网设计
下载PDF
红车断裂带石炭系构造特征及裂缝发育模式 被引量:13
2
作者 范存辉 秦启荣 +2 位作者 袁云峰 王旭东 朱雨萍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7-49,共3页
红车断裂带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石炭系发育多条南北向大型逆冲断裂和自东向西抬起的断阶带,不同的构造运动阶段形成了与区域构造相匹配的裂缝系统。利用构造解析方法,对红车断裂带石炭系构造演化历史及构造特征进... 红车断裂带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石炭系发育多条南北向大型逆冲断裂和自东向西抬起的断阶带,不同的构造运动阶段形成了与区域构造相匹配的裂缝系统。利用构造解析方法,对红车断裂带石炭系构造演化历史及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不同构造运动阶段裂缝的发育模式。对构造及断裂发育模式的研究将有助于该区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构造特征 裂缝发育模式 红车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库车坳陷大北1气藏白垩系储层裂缝发育规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世川 成荣红 +2 位作者 王勇 刘玉艳 徐文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27,109-110,共4页
为了搞清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1气藏白垩系储层裂缝发育规律,以便为该气藏后续井位部署、完井酸化压裂以及建立裂缝和基质统一的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提供依据和参数,通过对该气藏单井岩心裂缝的观察描述、镜下薄片和成像测井资料的分... 为了搞清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1气藏白垩系储层裂缝发育规律,以便为该气藏后续井位部署、完井酸化压裂以及建立裂缝和基质统一的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提供依据和参数,通过对该气藏单井岩心裂缝的观察描述、镜下薄片和成像测井资料的分析统计,运用系列经验公式计算求取了单井裂缝密度、开度、裂缝孔隙度、裂缝渗透率等表征大北1气藏白垩系储层裂缝发育情况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从气藏地层厚度与裂缝发育程度的关系,岩相、沉积微相与裂缝发育程度关系,以及构造角度与裂缝发育程度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大北1气藏白垩系储层裂缝在粒度较细的薄砂层、构造角度大的部位中比较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大北1气藏 白垩纪 储集层 裂缝发育 控制因素 分布规律 开度 线密度
下载PDF
砂泥岩互层裂缝发育的地层厚度效应 被引量:10
4
作者 商琳 戴俊生 +3 位作者 冯建伟 杨学君 王珂 宋宝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了研究砂泥岩互层型地层的厚度效应对裂缝发育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泥岩互层型储集层为例,分析了裂缝发育机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厚度砂泥岩互层型地层裂缝的密度、开度和孔隙度,提出了6种... 为了研究砂泥岩互层型地层的厚度效应对裂缝发育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泥岩互层型储集层为例,分析了裂缝发育机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厚度砂泥岩互层型地层裂缝的密度、开度和孔隙度,提出了6种砂泥岩组合的裂缝发育模式。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砂岩、泥岩单层厚度越薄,越容易产生裂缝,砂泥岩互层型地层裂缝发育还受到岩层厚度的影响。在相同应力条件下,中、厚层(1.5-10.0 m)砂岩可以产生开度大和延伸长的裂缝,裂缝能够延伸至或刺穿泥岩层;薄层(小于1.5 m)砂岩裂缝规模小,对泥岩影响较弱。泥岩厚度相同时,与其组合的砂岩厚度越大,泥岩越容易产生裂缝。当泥岩厚度小于1.0 m时,泥岩受力后自身就容易破裂而产生裂缝。在构造变形相似的区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裂缝孔隙度高,连通性好,可以形成良好的储集层;其次为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以及水下分流河道间砂体裂缝孔隙度较低,且裂缝连通性差,难以成为有利储集层。泥岩厚度大于1.0 m且与泥岩组合的砂岩厚度小于5.5 m时,可以成为隔夹层,对油气起到封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互层 裂缝 厚度效应 构造应力 裂缝发育模式
下载PDF
Quantitative multiparameter prediction of fault-related fractures: a case study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the Funing Formation in the Jinhu Sag, Subei Basin 被引量:4
5
作者 Jing-Shou Liu Wen-Long Ding +3 位作者 Jun-Sheng Dai Yang Gu Hai-Meng Yang Bo Su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68-483,共16页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faults with different scales and orientations reveal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always develops toward a higher degree of similarity with faults, and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faults with different scales and orientations reveal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always develops toward a higher degree of similarity with faults, and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multiscale areal fracture density is proposed using fault-fracture self-similarity theory. Based on the fracture parameters observed in cores and thin sections, the initial apertures of multiscale fractures are determined using the constraint method with a skewed distribution. Through calculations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in situ stresses in combination with physical experiments on rocks, a numerical geomechanical model of the in situ stress field is established. The fracture opening ability under the in situ stress field is subsequently analyzed. Combining the fracture aperture data and areal fracture density at different scales, a calculation model is propos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multiscale and multiperiod fracture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fracture porosity, th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of maximum permeability and the flow conductivity. Finally,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fracture aperture,density, and the relative values of fractur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 fracture development pattern is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related fractur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Multiscale fracture Numerical simulation Jinhu Sag
下载PDF
断裂对石马山地区岩溶发育的控制 被引量:4
6
作者 许欣雨 陈清华 +2 位作者 孙珂 刘红英 韩科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共12页
为了明确不同性质断裂对岩溶发育的控制规律,以石马山地区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考察,采集断层、裂缝、溶洞及溶缝相关地质参数和图像数据,并辅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前人研究分析研究区断裂发育特征和岩溶发育特征,探讨不同性质断裂控制... 为了明确不同性质断裂对岩溶发育的控制规律,以石马山地区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考察,采集断层、裂缝、溶洞及溶缝相关地质参数和图像数据,并辅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前人研究分析研究区断裂发育特征和岩溶发育特征,探讨不同性质断裂控制下岩溶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并建立相应的断裂控岩溶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压性断层沿着上盘裂缝带可形成一定规模的岩溶带,溶蚀强度较小;张性断层沿断裂带及其两侧的高角度裂缝发育处岩溶作用强烈,易形成断溶谷,溶蚀强度最大;扭性断层一般沿破碎带溶蚀或在断层拐弯部位派生张性裂缝发育处溶蚀,岩溶形态表现为窄条带状或串珠状,溶蚀强度介于张性和压性断层之间;在多组剪切缝交叉部位,岩层破碎,易形成小型的溶孔、溶洞、溶缝;张裂缝主要在不同方向张裂缝汇聚部位或张裂缝走向发生改变且曲率较大的转折端位置发生溶蚀,易形成一系列串珠状小型溶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马山地区 断层 裂缝 溶洞 溶缝 岩溶发育模式
下载PDF
新民油田中洼北区块天然裂缝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双全 刘文英 +1 位作者 刘强鸿 许明旺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3期49-51,共3页
利用大庆头台油田水平井取心观察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注水井开发动态资料,以及新民油田中洼北区块2口探井油层压裂人工裂缝的监测结果,研究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的发育特征和决定其发育程度的地质因素,分析裂缝成因、分布规律,确定出中... 利用大庆头台油田水平井取心观察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注水井开发动态资料,以及新民油田中洼北区块2口探井油层压裂人工裂缝的监测结果,研究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的发育特征和决定其发育程度的地质因素,分析裂缝成因、分布规律,确定出中洼北新开发区块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的走向一致,均为东西向;以此结果确立中洼北区块合理的开发井网部署方案为:井排方向应平行于裂缝方向即东西向,且在井排方向上井距应拉大,以推迟后期注水产生的暴性水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天然裂缝 压裂人工裂缝 开发动态 裂缝方向成因分析 裂缝分布规律 井网部署
下载PDF
Ebano油田裂缝发育模式及水平井开发优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希贤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75,共7页
针对Ebano油田Ksf和Kan层裂缝连通性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岩心分析、PLT测试、成像测井资料、油藏数值模拟及地震相干属性技术,对裂缝在纵向和平面上的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Ebano油田以半开启缝为主,裂缝分为近南北向的高角度构... 针对Ebano油田Ksf和Kan层裂缝连通性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岩心分析、PLT测试、成像测井资料、油藏数值模拟及地震相干属性技术,对裂缝在纵向和平面上的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Ebano油田以半开启缝为主,裂缝分为近南北向的高角度构造缝和近东西向的水平层理缝,高角度裂缝和水平缝构成复杂的网状系统裂缝;Ksf和Kan层裂缝连通性可划分为上下连通且连通性好、上下连通且连通性一般及上下不连通3类;裂缝和原油黏度是决定油井产能的主控因素,水平段长度对产能影响小。将研究成果应用于Ebano油田东南部,开展短水平段开发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2020年单井初期平均日产油是2012至2014年单井初期平均日产油的141%。研究成果对不同类型裂缝开发方式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发育规律 水平井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墨西哥Ebano油田
下载PDF
南江地区裂缝发育模式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范存辉 秦启荣 +3 位作者 赵玲 唐文华 杨扬 李文彬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2-444,460,共4页
南江地区处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和龙门山构造的结合部,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主要发育北东向构造、东西向构造,不同的构造运动阶段形成了与之匹配的多组裂缝系统及断裂系统。文中运用构造解析法,详细研究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南江地区处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和龙门山构造的结合部,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主要发育北东向构造、东西向构造,不同的构造运动阶段形成了与之匹配的多组裂缝系统及断裂系统。文中运用构造解析法,详细研究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史,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构造运动阶段裂缝的成因机制,总结出南江地区裂缝的发育形成模式。对研究区构造、裂缝特征的分析,以及裂缝发育模式的研究,将有利地指导勘探开发工作的下步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裂缝 构造运动 发育模式 南江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