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云南省1999-2018年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谷雷 岳彩荣 +1 位作者 赵勋 徐海峰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80,共7页
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的云平台数据和计算资源,利用8322景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计算每一景影像的NDVI值,并合成其年度最大NDVI值;采用像元二分法估算植被覆盖度;采用T检验方法分析1999—2018年间... 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的云平台数据和计算资源,利用8322景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计算每一景影像的NDVI值,并合成其年度最大NDVI值;采用像元二分法估算植被覆盖度;采用T检验方法分析1999—2018年间云南省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1999—2018年,云南省近20年的植被覆盖度总体良好。从整体看,植被覆盖状况以高覆盖度和中高覆盖度为主,二者面积之和每年均达云南省总面积的64%以上,而各年度低覆盖度与中低覆盖度区域的面积均未超过总面积的10%。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西南向北、向东减少的特征。(2)近20年云南省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呈现基本不变、轻微改善的特征。其中,基本不变面积占82.52%,明显改善面积占0.31%,轻微改善面积占8.74%,严重退化面积占0.17%,轻微退化面积占8.26%。(3)GEE云平台在大尺度和海量数据处理上,体现出了强大优势,整个云南省近20年的植被覆盖度定量可在3 min之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歌地球引擎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法 云南省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多尺度城市植被覆盖度估算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永刚 徐涵秋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以Landsat 7 ETM+、SPOT 5和IKONOS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格网法从1∶500地形图提取的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植被覆盖度为参考依据,通过对不同辐射校正水平的遥感影像获得的植被覆盖度进行精度比较分析,对多源多尺度和多源同尺度城市植... 以Landsat 7 ETM+、SPOT 5和IKONOS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格网法从1∶500地形图提取的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植被覆盖度为参考依据,通过对不同辐射校正水平的遥感影像获得的植被覆盖度进行精度比较分析,对多源多尺度和多源同尺度城市植被覆盖度估算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城市区域进行植被覆盖度估算时,ICM模型为较佳辐射校正模型;对于高分辨遥感影像,NDVI为植被覆盖度估算的较佳植被指数;对于中分辨率影像,植被覆盖度估算的较佳植被指数则为RVI和MSAVI;就研究区而言GI模型比CR模型估算的植被覆盖度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多尺度 植被指数 辐射校正
下载PDF
中高分辨率遥感协同反演冬小麦覆盖度 被引量:7
3
作者 孙中平 刘素红 +4 位作者 姜俊 白雪琪 陈永辉 朱程浩 郭文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61-167,共7页
为了开展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植被覆盖度(fraction vegetation cover,FVC)监测,该文以华北地区冬小麦地为研究对象,采用4期高分一号卫星多光谱(GF1-PMS)、多光谱宽幅(GF1-WFV)与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HJ1-CCD)3种传感器同期影像数据集... 为了开展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植被覆盖度(fraction vegetation cover,FVC)监测,该文以华北地区冬小麦地为研究对象,采用4期高分一号卫星多光谱(GF1-PMS)、多光谱宽幅(GF1-WFV)与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HJ1-CCD)3种传感器同期影像数据集,基于像元二分法模型,研究多源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协同估算FVC方法。以基于高空间分辨率GF1-PMS影像反演的FVC作为检验数据,对单源直接获取法、多源全生育期法、多源分期法3种反演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HJ1-CCD、GF1-WFV数据与GF1-PMS数据的FVC直接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冬小麦的初期生长阶段,受卫星观测角度效应的影响,GF1-WFV与HJ1-CCD的FVC结果偏高,偏差随冬小麦的成熟封垄而逐渐减弱;多源分期法的时空反演得到的FVC精度最高,GF1-WFV的决定系数为0.984,均方根误差为0.030;HJ1-CCD的决定系数为0.978,均方根误差为0.034;而在缺少GF1-PMS匹配数据时,可通过多源全生育期法提高GF1-WFV与HJ1-CCD数据的反演精度,GF1-WFV的决定系数为0.964,均方根误差为0.044;HJ1-CCD的决定系数为0.950,均方根误差为0.052。通过多传感器的联合反演获取时间序列的高精度的FVC数据,可为研究植被生长状况及生态环境动态变化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监测 多源 覆盖度 冬小麦 像元二分法 高分一号
下载PDF
基于MODIS-NDVI的乐安湿地植被覆盖动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毛英 原作强 +4 位作者 高清明 胡进耀 胡连通 王新 周大松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42-46,70,共6页
乐安湿地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凉山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高原湿地在海拔2 500 m^3 000 m典型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是反映湿地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生态学参数,在评估和监测湿地... 乐安湿地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凉山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高原湿地在海拔2 500 m^3 000 m典型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是反映湿地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生态学参数,在评估和监测湿地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11-2015年的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应用像元二分法估算了布托乐安湿地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变化趋势,分析了乐安湿地保护区内植被覆盖度变化,旨在为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乐安湿地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状况良好,中度及其以上等级植被覆盖区占研究区比重较大,超过50%;5年间,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稳定状态,但是不同等级,不同时段的植被覆盖变化趋势不同;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现以万吨山、四棵乡一线向两侧降低的总体趋势。与海拔3 500 m左右的若尔盖湿地相比,乐安湿地植被覆盖度分布主要受地形、水热条件限制,以及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下载PDF
华北北部区域土壤侵蚀及影响因素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慧琴 孙保平 +2 位作者 余新晓 信忠保 贾国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8,共11页
坝上高原与华北北部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潜在威胁着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了了解研究区土壤侵蚀动态,为区域土地综合治理、改善水土保持建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选取1998—2015年气象、NDVI数据集及地理... 坝上高原与华北北部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潜在威胁着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了了解研究区土壤侵蚀动态,为区域土地综合治理、改善水土保持建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选取1998—2015年气象、NDVI数据集及地理相关数据,应用USLE、RWEQ模型及趋势分析法,研究该区域土壤侵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分布自西北向东南,由以风力侵蚀为主过渡到以水力侵蚀为主,在1998—2015年期间水力侵蚀显著下降,虽自2008年风力侵蚀有所上升,但整体呈下降趋势;2)土壤、地形特征具有空间差异性,研究区西北部海拔高、地势平缓,东南部地势起伏、坡度坡长因子及土壤可蚀性相对较高;3)降雨侵蚀力、气象(风力)因子是土壤侵蚀产生的重要驱动因素,区域特征明显,总体上分别呈上升趋势和轻微下降趋势,随着植被覆盖度的提高,土壤流失量逐渐减少,京津风沙源区的植被修复工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地形 土壤可蚀性 降雨侵蚀力 气象因子 植被覆盖度
下载PDF
2000-2020年珠三角30 m空间分辨率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数据集
6
作者 沈明潭 谭炳香 +1 位作者 侯瑞霞 黄逸飞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464-476,共13页
伴随着珠三角社会经济和人口密度的快速增长及城镇不断扩张,导致局部地区植被生境不断缩减,因此准确估计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珠三角植被的分布格局和时空变化特征,对珠三角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在Google Earth Engine调用Landsa... 伴随着珠三角社会经济和人口密度的快速增长及城镇不断扩张,导致局部地区植被生境不断缩减,因此准确估计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珠三角植被的分布格局和时空变化特征,对珠三角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在Google Earth Engine调用Landsat数据集,采用影像中值合成的方式获取研究区高质量无云影像,分别合成珠三角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个时期的影像,保证植被覆盖度反演基础数据源的科学合理性;选择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法分别估测出珠三角5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利用变异系数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波动性,选用Slope趋势分析来探究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Hurst指数预测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未来的发展趋势,系统地反映出珠三角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情况。本数据集通过高分辨率影像进行精度验证,精度为0.90,可为珠三角植被覆盖度分布格局和时空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珠三角
下载PDF
实施禁牧前后宁夏草地防风固沙的时空变化特征
7
作者 张秀娟 马珂昕 +2 位作者 刘晓斌 杨发林 林慧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8-653,共16页
为了给宁夏进一步制定草地生态恢复的综合决策提供参考,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气象、遥感等数据,利用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对宁夏禁牧前后31年草地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及趋势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禁牧前(1988... 为了给宁夏进一步制定草地生态恢复的综合决策提供参考,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气象、遥感等数据,利用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对宁夏禁牧前后31年草地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及趋势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禁牧前(1988-2003年)土壤风蚀模数平均值为5.59 kg·m^(−2);禁牧后(2003-2018年)平均值为1.45 kg·m^(−2)。土壤风蚀强度(共6级)为轻度侵蚀和微度侵蚀的区域面积在禁牧后增加了14281 km,比例增至73.52%,土壤风蚀强度降低。2)禁牧前防风固沙量平均值为25.49 kg·m^(−2);禁牧后平均值为14.3 kg·m^(−2)。禁牧后草地防风固沙量级别以“中”为主,面积增大了7382 km^(2),比例增至23.65%。3)1998-2018年宁夏草地防风固沙保有率呈增加态势,在73.2%~96.7%变化。禁牧前防风固沙功能保有率平均值为81.24%;禁牧后平均值为91.9%。禁牧后宁夏草地防风固沙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生态建设工程成效显著。因此,未来应加强分区治理,实施差异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RWEQ模型 防风固沙功能 时空格局 植被覆盖度 宁夏 草地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的珠三角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驱动力分析
8
作者 沈明潭 谭炳香 +3 位作者 侯瑞霞 于航 贺晨瑞 黄逸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6-345,共10页
[目的]探究珠三角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的驱动力,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珠三角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分析珠三角植... [目的]探究珠三角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的驱动力,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珠三角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分析珠三角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的过程。并结合5个时期的年降水量、年均温度、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采用相关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1)珠三角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表现为中部较低,边缘区域较高的分布格局,在佛山市、中山市、珠海市、广州市西南部、东莞市和深圳市较低,肇庆市、江门市和惠州市较高。植被覆盖度总体上表现为改善的趋势,改善的面积比例为64.99%,在时间上存在阶段性的差异,2010—2015年期间高植被覆盖度(80%以上)增长的面积最明显;(2)影响因素对植被覆盖度的驱动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年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程度起抑制作用的面积大于起促进作用的面积,年均温度和人口密度起促进作用的面积大于起抑制作用的面积;(3)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因子探测表明土地利用程度的解释力最强,交互探测表明年均温度与土地利用程度交互作用的解释力最高,年降水量、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度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在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个时期的时间序列上表现为减弱的趋势,其余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解释力都呈现上升的趋势。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因子探测也表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解释力最强,而交互探测表明年降水量变化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交互作用的解释力最高。[结论]土地利用程度是影响珠三角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的主导因素,人为影响不断增强,双因素的交互作用明显大于单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植被覆盖度 地理探测器 Google Earth Engine
下载PDF
冬奥会崇礼生态核心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2
9
作者 谭炳香 沈明潭 +2 位作者 郄光发 戚瞾 贺晨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目的】基于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估测结果,统计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地形分异效应,探讨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为研究区生态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防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冬奥会崇礼生态核心区为研究区,以GF-1 ... 【目的】基于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估测结果,统计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地形分异效应,探讨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为研究区生态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防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冬奥会崇礼生态核心区为研究区,以GF-1 WFV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对研究区2014、2016和2020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测,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利用差值指数、马尔科夫模型、植被覆盖动态度和地形分布指数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在地形上的分异性。【结果】1)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显著差异性,表现为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与整个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紧密相关,山区植被覆盖度高,平原区或山谷等人类活动区植被覆盖度相对偏低。2)研究区植被整体以中、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为主,3个时期3种植被覆盖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81.59%、90.00%和86.88%,均大于80%,植被覆盖处于较好水平,生长状况良好。3)海拔梯度上,2014—2016年改善型和明显退化型在海拔1800 m以下区域有分布优势,在海拔1800 m以上区域无分布优势;轻微退化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和2000 m以上区域有分布优势;2016—2020年改善型和退化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区域有分布优势,明显退化型表现出极强分布优势;2014—2020年明显改善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区域有分布优势,在海拔2000 m以上区域分布优势较弱,而明显退化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区域表现出强优势分布,在海拔1700 m以上区域则无分布优势。4)2014—2016年和2016—2020年植被覆盖退化主要分布在坡度小于8°的平缓区域,8°以上区域无分布优势,其他植被覆盖度变化类型在坡度上趋于稳定。5)坡向上,2014—2016年改善型植被在阳坡和半阳坡有分布优势,明显退化型在阴坡有分布优势,2016—2020年轻微改善型在阳坡和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地形分异特征 遥感 崇礼区
下载PDF
内蒙古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0
10
作者 穆少杰 周可新 +3 位作者 齐杨 陈奕兆 方颖 朱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共16页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recipitation-use efficiency,PUE)是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产力对降水量时空动态响应特征的重要指标。该研究利用光能利用率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了2001–2010年内蒙古地区植被净初...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recipitation-use efficiency,PUE)是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产力对降水量时空动态响应特征的重要指标。该研究利用光能利用率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了2001–2010年内蒙古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结合降水量的空间插值数据,分析了近10年内蒙古地区植被PUE的空间分布、主要植被类型的PUE,及其时空格局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0年内蒙古地区所有植被的平均PUE为0.94 g C·m–2·mm–1,且在105–120°E地带性规律明显,PUE上升速率为每10°0.55 g C·m–2·mm–1。各植被类型间PUE差别较大,其中灌丛PUE最高,荒漠PUE最低。在不同的降水量区域,植被PUE的空间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有较大差别,0–75 mm降水量区间内,PUE随降水量、气温的升高显著下降(R2=0.226,p<0.05);175–300 mm降水量区间内,植被PUE的空间变化与降水量和气温呈极显著相关关系(R2=0.878,p<0.001),且随降水量的增加显著上升(R2=0.94,p<0.001),变化速率约为每100 mm降水0.57 g C·m–2·mm–1;在降水量大于475 mm的区域,植被PUE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气温的相关性显著(R2=0.19,p<0.05),且随着气温的上升、降水量的下降而增加,其中气温的贡献是降水量的8.61倍。在不同的降水量区域,植被PUE的年际波动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也有较大差别,对于年降水量0–220 mm的地区,PUE的年际波动与降水量呈正相关性、与气温呈负相关性;在年降水量为220–310 mm的地区,PUE的年际波动主要受降水量的控制,受气温影响较小;在年降水量>310 mm的地区,PUE的年际波动与降水量、气温均呈正相关关系,但在降水量越高的地区,PUE的年际波动与降水量的相关性越弱,与气温的相关性越强。植被覆盖度与PUE的空间分布极显著相关(R2=0.73,p<0.001),且与PUE的年际波动也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2=0.11,p<0.001);叶面积指数(LAI)与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A模型 植被覆盖度 叶面积指数 降水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1998-2018年呼伦贝尔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晶 刘乾龙 刘鹏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0-235,共16页
呼伦贝尔市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状况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一直备受关注。基于1998—2018年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结合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法,并根据数据特点,综合多种统计方法,对呼伦贝... 呼伦贝尔市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状况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一直备受关注。基于1998—2018年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结合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法,并根据数据特点,综合多种统计方法,对呼伦贝尔市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及驱动力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1年间研究区FVC在低波动中缓慢增长,以4—5年为周期,周期内FVC先减少后增长,在空间上呈“西减东增”的变化格局;(2)FVC类型以极高和高为主,中、低、极低面积依次递减且总和仅占10%—15%,FVC增加、变化不显著及减少区域面积分别为135720.57 km^(2)(53.56%)、107140.74 km^(2)(42.28%)、10569.06 km^(2)(4.17%);(3)地形因素奠定了FVC“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格局,气候和人类活动因素影响FVC的年际变化。位于研究区西南部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和东南部的阿荣旗以气候因素为主导,位于中部大兴安岭上的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和扎兰屯以人类活动因素为主导,满洲里、海拉尔和鄂伦春自治旗则受气候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的综合影响。驱动力因素对FVC变化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和双向性,在合理的政策和规划下,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气候因素 人类活动因素 驱动力分析 呼伦贝尔市
下载PDF
中国西北部草地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20
12
作者 穆少杰 游永亮 +1 位作者 朱超 周可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8-1471,共14页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UE)是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产力对降水量时空动态响应特征的重要指标。利用光能利用率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了2001—2010年中国西北七省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结合降水量的空间...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UE)是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产力对降水量时空动态响应特征的重要指标。利用光能利用率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了2001—2010年中国西北七省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结合降水量的空间插值数据,分析了近十年草地植被PUE的空间分布、主要植被类型的PUE,及其时空格局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10年西北七省草地植被的平均PUE为0.68 g C m^(-2)mm^(-1)。在温带草地各类型中,PUE的大小顺序为草甸草原>灌丛>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各类型草地PUE之间差异显著;对于高寒草地而言,高寒草原的PUE显著高于高寒草甸;(2)温带草地PUE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呈抛物线形状(R^2=0.65,P<0.001),PUE峰值出现在年降水量P=472.9 mm的地区;荒漠地区植被PUE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同样呈抛物线形状(R^2=0.63,P<0.001),PUE峰值出现在年降水量P=263.2mm的地区;对于高寒草地而言,年降水量100 mm以下地区植被PUE变异较大,年降水量大于100 mm的地区植被PUE的空间分布随降水量的变化呈抛物线形状(R^2=0.47,P<0.001),PUE峰值出现在P=559.2 mm的地区;(3)不同降水量区域,植被PUE的年际波动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也有较大差别。在年降水量为200—1000 mm的地区,草地PUE的年际波动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在年降水量高于1050 mm的地区,草地PUE的年际波动与年均温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最高可达到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利用效率 植被覆盖度 温带草地 高寒草地 概念模型
下载PDF
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进行植被覆盖估算及等级划分
13
作者 蔡王婷 董公何 朱玉香 《北京测绘》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植被变化时空特征能够间接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对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稳定、物种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借助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建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覆盖度(FVC)等指标对浙江省2011—2021年植被覆盖面... 植被变化时空特征能够间接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对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稳定、物种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借助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建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覆盖度(FVC)等指标对浙江省2011—2021年植被覆盖面积进行了估算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011—2021年期间,浙江省植被覆盖总面积基本维持不变,平均植被覆盖面积为104233.87 km^(2),植被覆盖以高覆盖度为主,平均覆盖面积占总覆盖度面积的81.0%,2021年,高覆盖度、较高覆盖度植被面积分别占比82.90%、9.39%,而低覆盖度、较低覆盖度植被面积分别占比0.63%、1.59%。对植被覆盖面积时空变化的特征分析揭示了浙江省植被覆盖度变化存在空间尺度依赖性,同时其结果可为浙江省生态监测、环境保护及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等级划分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特征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塔里木盆地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14
作者 张元梅 孙桂丽 +1 位作者 鲁艳 李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塔里木盆地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对维持塔里木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区域、绿洲外围植被分布区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周围植被分布区作为研究区域,将植被覆盖度(FVC)作为反映... 塔里木盆地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对维持塔里木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区域、绿洲外围植被分布区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周围植被分布区作为研究区域,将植被覆盖度(FVC)作为反映植被变化的监测指标,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气温、降水、植被类型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法、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塔里木盆地、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2年环塔里盆地植被覆盖度每10年增长0.008,各植被类型的植被覆盖度均呈现上升趋势,空间上植被覆盖度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气候变化影响的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基本不变,人类活动影响的植被覆盖度以改善为主;(2)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主要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主导,但人类活动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时,植被覆盖度改善和退化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9.79%、49.55%;(3)在植被覆盖度改善区,人类活动的相对贡献率整体较高。在植被覆盖度退化区,气候变化对绿洲区域内植被的相对贡献率更高,在绿洲区域外人类活动的相对贡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 植被覆盖度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TM/OIL的济宁市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峰 《河南科技》 2021年第22期129-133,共5页
基于Landsat TM/OIL遥感数据,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像元二分模型,反演了1989—2018年4个时期的山东省济宁市植被覆盖度,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了济宁市30年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状态。结果表明,济宁市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 基于Landsat TM/OIL遥感数据,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像元二分模型,反演了1989—2018年4个时期的山东省济宁市植被覆盖度,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了济宁市30年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状态。结果表明,济宁市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北部和西部地区高于南部和东部地区,时间变化表现为前20年先升高而后10年降低,最终整体趋于稳定。低植被覆盖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区和矿区,植被覆盖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植被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新疆和田—若羌地区土地荒漠化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松涛 金晓媚 王大康 《新疆环境保护》 2017年第4期39-44,50,共7页
基于Landsat TM/ETM和OLI卫星遥感数据,应用植被覆盖率法,对新疆和田—若羌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进行了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5-2015年,研究区重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区域面积呈减小趋势;而轻度荒漠化、非荒漠化区域面积则呈... 基于Landsat TM/ETM和OLI卫星遥感数据,应用植被覆盖率法,对新疆和田—若羌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进行了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5-2015年,研究区重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区域面积呈减小趋势;而轻度荒漠化、非荒漠化区域面积则呈增加趋势。研究区荒漠化的趋势变化与沙地戈壁以及耕地面积的变化密切相关,和田—若羌地区沙地戈壁面积在30年间减小4.19×105hm2,总体下降率为23.3%;而耕地面积则增加了1.03×105hm2,增加率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率 荒漠化评价 NDVI Landsat卫星数据
下载PDF
运用林分密度和平均高估测思茅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国飞 岳彩荣 +2 位作者 赵勋 罗洪斌 谷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2,共7页
以65块云南省普洱地区思茅松人工林圆形样地数据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密度(每公顷株数、林分疏密度、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估测思茅松人工林林分地上生物量。分析思茅松人工林林分地上生物量... 以65块云南省普洱地区思茅松人工林圆形样地数据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密度(每公顷株数、林分疏密度、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估测思茅松人工林林分地上生物量。分析思茅松人工林林分地上生物量与林分密度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参数模型(不变参数模型和可变参数模型)和非参数模型(包括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BP神经网络)探索平均高和林分密度等变量估测林分思茅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林林分地上生物量与每公顷株树、林分疏密度、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在构建思茅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的所有模型中,每公顷株数-林分平均高构建的可变参数模型(R2=0.966 0,RMSE=10.05 t·hm^-2)效果最优,林分平均高-林分疏密度构建的RF模型(R2=0.901 7,RMSE=19.37 t·hm^-2)次之,林分平均高-植被覆盖度构建的RF模型(R2=0.748 4,RMSE=33.36 t·hm^-2)最差;林分密度-平均高的地上生物量模型与实测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较高(R2=0.966 0),反演误差值较低(RMSE=10.05 t·hm^-2);叶面积指数比植被覆盖度对林分地上生物量变动有更好的解释能力,每公顷株数对林分地上生物量变动的解释能力好于林分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人工林 林分疏密度 地上生物量 植被覆盖度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