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明“四句教”出处辑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海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四句教在阳明学史上的表述,如果以当事人及其同时代的知情人为范围,可辑出9种文献:《传习录下》;《(阳明)年谱三》;《天泉证道纪》;《钱绪山行状》;《龙溪会语·东游问答》;《讣告同门》;《青原赠处》;《宵练匣·稽山承语》;《... 四句教在阳明学史上的表述,如果以当事人及其同时代的知情人为范围,可辑出9种文献:《传习录下》;《(阳明)年谱三》;《天泉证道纪》;《钱绪山行状》;《龙溪会语·东游问答》;《讣告同门》;《青原赠处》;《宵练匣·稽山承语》;《龙溪王先生传》。前六种属于当事人系列,后三种属于知情人系列。有三种辑自《王阳明全集》,四种辑自《王畿集》,显示出钱德洪、王畿在四句教的成立及其传播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作者"从尊孔孟、辟佛老的角度议论四句教,但超越正统、异端之争的"抽象作者"更值得人们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 四句教 四有句 四无句 抽象作者
原文传递
逆觉体证的审美工夫论——从“四句教”看阳明心学美学本体与工夫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陆永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9-42,共4页
逆觉体证是阳明心学美学审美工夫的显著特征。阳明心学美学的工夫是内求诸心的心上工夫,心体和工夫是辩证统一的。诚意、致知、格物作为道德实践工夫,是依良知而又指向心体的,"心"是工夫的内在依据和动力,同时也是工夫的目标... 逆觉体证是阳明心学美学审美工夫的显著特征。阳明心学美学的工夫是内求诸心的心上工夫,心体和工夫是辩证统一的。诚意、致知、格物作为道德实践工夫,是依良知而又指向心体的,"心"是工夫的内在依据和动力,同时也是工夫的目标。本然之心经由工夫过程超越实然达于应然,臻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美学 四句教 本体 工夫
下载PDF
论黄宗羲的王学观——兼论黄宗羲的心学立场及其对心学发展的贡献
3
作者 姚才刚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11,共6页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既高度评价了王阳明及其后学的心学思想,又对王门良知说、"四句教"等学说的理论缺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反思,对王学暴露出来的弊端汲汲加以修正。黄宗羲在学术立场上认同并信奉心学,他在反思...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既高度评价了王阳明及其后学的心学思想,又对王门良知说、"四句教"等学说的理论缺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反思,对王学暴露出来的弊端汲汲加以修正。黄宗羲在学术立场上认同并信奉心学,他在反思王学利弊得失的过程中,也建构了较具特色的心学思想体系,为儒家心学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王学 心学 良知说 “四句教”
下载PDF
论黄宗羲对阳明学派伦理思想的诠释与修正——兼论黄宗羲对心学伦理思想发展的贡献
4
作者 姚才刚 王天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5年第1期66-76,共11页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一生勤于著述,涉猎广博,其思想学说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实践性、批判性与前瞻性。学界已从不同的视角对黄宗羲的思想学说进行了研究,但鲜有学者研究其对阳明学派伦理思想的诠释与修正,本文拟就此问题进...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一生勤于著述,涉猎广博,其思想学说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实践性、批判性与前瞻性。学界已从不同的视角对黄宗羲的思想学说进行了研究,但鲜有学者研究其对阳明学派伦理思想的诠释与修正,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揭示黄宗羲对儒家心学伦理思想发展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思想 思想发展 阳明学派 黄宗羲 心学 诠释 明末清初 思想家
下载PDF
道德主体性的拆散——阳明后学的分化
5
作者 张海晏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1,26,共12页
对于王阳明的道德主体性学说,弟子后学依据各自的志趣做了不同的意义阐释与理论延伸。王畿的“现成良知”强调的是道德主体的自足圆满,钱德洪的“事上磨炼”强调的是道德主体的后天习得,聂豹、罗洪先的“主静守寂”强调的是道德主体的... 对于王阳明的道德主体性学说,弟子后学依据各自的志趣做了不同的意义阐释与理论延伸。王畿的“现成良知”强调的是道德主体的自足圆满,钱德洪的“事上磨炼”强调的是道德主体的后天习得,聂豹、罗洪先的“主静守寂”强调的是道德主体的超验存养,欧阳德、邹守益的“主敬克己”强调的是道德主体的宰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阳明后学 良知 四句教 道德主体性
下载PDF
阳明四句教格局刍议
6
作者 曹伟嘉 《理论界》 2019年第8期22-27,共6页
通过对阳明四句教所涉及争议和问题的剖析,或可澄清四句教的要旨,进而彰显阳明心学与其"简易"并行不悖的精与深,精在布局严整,深在别有洞天。本文将依循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其一,四句教与《大学》八条目的关系;其二,四句教的... 通过对阳明四句教所涉及争议和问题的剖析,或可澄清四句教的要旨,进而彰显阳明心学与其"简易"并行不悖的精与深,精在布局严整,深在别有洞天。本文将依循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其一,四句教与《大学》八条目的关系;其二,四句教的第一句与其余三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四句教 格物 致良知
原文传递
严滩论学与王龙溪哲学思想的关系
7
作者 许多 《哲学门》 CSSCI 2013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王阳明严滩论学阐发了有与无的境界,是对天泉证道主题的深化。这使得对阳明论学诸语作更加深入的哲学阐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王龙溪在此后的讲学活动中,逐渐地将阳明严滩论学与天泉证道之论相融合,以有无的精神境界为基本的哲学阐... 王阳明严滩论学阐发了有与无的境界,是对天泉证道主题的深化。这使得对阳明论学诸语作更加深入的哲学阐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王龙溪在此后的讲学活动中,逐渐地将阳明严滩论学与天泉证道之论相融合,以有无的精神境界为基本的哲学阐释框架,对阳明的四句教以及天泉证道谈话作了重新的哲学诠释,并以此为思想基础,作《钱绪山行状》、《天泉证道纪》等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王龙溪 四句教 天泉证道 严滩论学
原文传递
阳明“无善无恶”到“有善有恶”之宇宙生成论阐释 被引量:4
8
作者 贾庆军 李靖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13,共7页
四句教是阳明良知学说的核心宗旨,而良知学乃是建立在天理良知这一宇宙本体上的。这一宇宙本体有一个生发的过程。当其未发之时,未发已发一体,皆为虚灵自然本然,此即为"无善无恶心之体";当其已发之后,未发已发亦然一体,此一... 四句教是阳明良知学说的核心宗旨,而良知学乃是建立在天理良知这一宇宙本体上的。这一宇宙本体有一个生发的过程。当其未发之时,未发已发一体,皆为虚灵自然本然,此即为"无善无恶心之体";当其已发之后,未发已发亦然一体,此一体之自然本然即为善,而为物所滞产生过与不及即为恶,此即为"有善有恶意之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四句教 天理 良知 道德
下载PDF
阳明的道德主体性及其当代意义——以“四句教”为核心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海晏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第3期7-21,共15页
道德主体性系阳明"四句教"的思想宗旨,其以善恶之辨为经,以自在、自发、自觉和自由为纬,整体呈现了主体性的发生、发展、提升和实现的动态过程和逻辑关系。对阳明主体性思想的阐释与弘扬,某种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当代社会的异化... 道德主体性系阳明"四句教"的思想宗旨,其以善恶之辨为经,以自在、自发、自觉和自由为纬,整体呈现了主体性的发生、发展、提升和实现的动态过程和逻辑关系。对阳明主体性思想的阐释与弘扬,某种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当代社会的异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四句教 主体性 异化
下载PDF
良知与“善恶”——以王阳明“四句教”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云龙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14,共7页
通过王阳明关于"善恶"的论述来考察阳明的"四句教"更能揭示阳明良知学的本旨。阳明所说的"善""恶"在根源上属于良知展开自身的内在规定,阳明的善恶观必须在动态的人的生命实存而不能是静态的... 通过王阳明关于"善恶"的论述来考察阳明的"四句教"更能揭示阳明良知学的本旨。阳明所说的"善""恶"在根源上属于良知展开自身的内在规定,阳明的善恶观必须在动态的人的生命实存而不能是静态的思辨下才能得到合理的理解,此一善恶关系不同于现实中的"善""恶"行为。"四句教"每句话都从不同角度完整地彰显着生命实存,此一生命实存通过"为善去恶"的具体形态开显出来,从而启示着人们只有在"致良知"的修养工夫中才能复归于人的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 善恶 王阳明 四句教 生命实存
下载PDF
王阳明“四句教”的心理学诠释
11
作者 阳红 胡韬 张金运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1-25,共5页
"四句教"是王阳明心学理论的浓缩。"四句教"中对良知的阐述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带有经验心理学的色彩,对良知、本心的追求与倡导也体现了现代心理学上对理想自我的追求。同时"四句教"还阐述了心理教育的原... "四句教"是王阳明心学理论的浓缩。"四句教"中对良知的阐述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带有经验心理学的色彩,对良知、本心的追求与倡导也体现了现代心理学上对理想自我的追求。同时"四句教"还阐述了心理教育的原则,即在心上用功,在事上磨练。心上用功带有浓厚的心理自我暗示色彩,在事上磨练则具有知行合一,将心理外化的理念。"四句教"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对丰富我国本土的心理学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四句教 心理 良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