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霉素、磷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体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徐志豪 刘富光 +2 位作者 王选锭 原双晋 李丽红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2-344,I001,共4页
目的 通过体外铜绿假单胞菌 (PA)生物被膜 (BF)的培养、诱导和观察 ,研究非抗假单胞菌药物红霉素 (EM)和磷霉素 (FOS)对BF的作用。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呼吸道PA和质控菌株ATCC2 785 3,采用胰酶大豆肉汤 (TSB teflon)系统和生理盐水 (NS ... 目的 通过体外铜绿假单胞菌 (PA)生物被膜 (BF)的培养、诱导和观察 ,研究非抗假单胞菌药物红霉素 (EM)和磷霉素 (FOS)对BF的作用。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呼吸道PA和质控菌株ATCC2 785 3,采用胰酶大豆肉汤 (TSB teflon)系统和生理盐水 (NS teflon)系统进行BF的培养和诱导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BF ,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经过 1、3、7d的孵育 ,临床分离菌的BF在TSB teflon系统中 ,质控菌株在NS teflon系统中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多 ,而且 1mg/L红霉素和 2mg/L磷霉素可以在孵育过程中抑制BF的形成 ,MIC测定提示 1mg/L红霉素和 2mg/L磷霉素与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联合对BF型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红霉素 磷霉素
原文传递
万古霉素单用及联合利福平或磷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梅清 喻婷 +3 位作者 朱玉林 程君 叶英 李家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44-947,共4页
目的在体外探讨万古霉素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 目的在体外探讨万古霉素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 CFU.ml-1细菌,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上述抗菌药物单用及联合使用对10株MRSA临床分离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和耐药频率。结果万古霉素单用对上述10株MRSA的选择指数为16~64;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选择指数下降为2~16和1~8,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选择指数下降2~32倍,其耐药频率也大幅下降。结论万古霉素分别与利福平、磷霉素联合使用均可降低其单用对MRSA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防止耐药突变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利福平 磷霉素 联合用药 防耐药突变浓度 耐药突变选择窗 耐药频率
下载PDF
55例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和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小霞 王燕 +7 位作者 朱琳 李琴 朱逸清 卢金淼 张旭晖 王广飞 刘晓辰 李智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500-2504,共5页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使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2013年1月-2017年12月血...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使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2013年1月-2017年12月血及脑脊液培养确诊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收集血及脑脊液培养阳性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59株,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35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13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 CREC)4株;CRKP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较高,为100.00%;对磷霉素敏感率较高,为96.30%;但CRKP对头孢菌素类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低;13例占23.64%患儿选用美罗培南和磷霉素联合治疗,9例占16.36%患儿选用美罗培南和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治疗,6例占10.91%患儿使用美罗培南治疗,治愈率达到80.00%。结论美罗培南联合磷霉素可用于血培养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新生儿的治疗,临床医生应结合实验室药敏结果、临床疗效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或延缓耐碳青霉烯类细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 革兰阴性菌 新生儿败血症 美罗培南 磷霉素
原文传递
磷霉素与14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佟金平 王镇山 +1 位作者 薛欣 顾俊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3-237,共5页
目的研究磷霉素与14种常用抗菌药物分别联用在体外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磷霉素等15种抗菌药物单独以及磷霉素与14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作用于163株MRS菌株,通过测定最低抑... 目的研究磷霉素与14种常用抗菌药物分别联用在体外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磷霉素等15种抗菌药物单独以及磷霉素与14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作用于163株MRS菌株,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测定不同作用时间的细菌菌落数、绘制杀菌曲线、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学改变,以评价磷霉素和这些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体外相互作用关系。结果磷霉素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甲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在体外分别联合应用后,MIC值均比单独应用时下降,FIC指数均≤2;联合应用可增强杀菌活性。扫描电镜观察,1/4MIC浓度的阿米卡星或氧氟沙星单独作用于MRS菌时,细菌形态学无改变,1/4MIC浓度的磷霉素单独应用时细菌肿胀、变形,同样浓度两药联用后,细菌发生变形和破坏,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结论磷霉素与14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对MRS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尤其能够提高头孢唑林、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对MRS的杀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体外抗菌活性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探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杜正隆 庞晓军 韦华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801-1802,共2页
目的:探索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方法。方法:85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磷霉素4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完毕后60min立即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4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目的:探索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方法。方法:85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磷霉素4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完毕后60min立即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4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1。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4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1,联合阿米卡星8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1。2组疗程均为14d。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02%,疗效优于对照组的42.86%(χ2=24.826,P=0.000)。结论:磷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为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磷霉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阿米卡星
原文传递
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钱学深 夏文颖 +2 位作者 梅亚宁 刘根焰 顾兵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评价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按棋盘法设计,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单用及联合使用对60株CRE的最低抑菌浓度,并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指数确定磷霉素与亚胺培南的联合... 目的评价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按棋盘法设计,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单用及联合使用对60株CRE的最低抑菌浓度,并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指数确定磷霉素与亚胺培南的联合效应。结果磷霉素与亚胺培南联用对60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较单用均有下降(P<0.01),检测结果显示协同作用为23.3%(14/60),部分协同作用为35.0%(21/60),相加作用为1.7%(1/60),无关作用为40.0%(24/60),无拮抗作用。结论磷霉素与亚胺培南联用对CRE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亚胺培南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联合药敏
原文传递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单独和联合磷霉素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涛 徐晔 +3 位作者 董郭枫 周翠 徐雯雅 周铁丽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988-993,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他啶(CAZ)/阿维巴坦(AVI)单独和联合磷霉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4—2017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56株... 目的分析新型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他啶(CAZ)/阿维巴坦(AVI)单独和联合磷霉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4—2017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5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43株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53株,以碳青霉烯敏感大肠埃希菌(CSEC)51株、碳青霉烯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43株和碳青霉烯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51株作为对照。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对CAZ/AV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CAZ/AVI联合磷霉素对菌株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用于评价联合抑菌效果。结果297株革兰阴性菌对CAZ/AVI的总耐药率为18.18%,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对CAZ/AVI的总耐药率高达30.26%,显著高于碳青霉烯敏感菌株(5.52%)(P<0.05);CRKP对CAZ/AVI的耐药率为9.30%,显著低于CREC和CRPA的耐药率(39.29%和37.74%)(P<0.05)。CAZ/AVI联合磷霉素对CRKP和CRPA表现出协同作用,对CREC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CAZ/AVI对CRKP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以作为临床治疗CRKP的首选抗菌药物;CAZ/AVI联合磷霉素可能成为新的治疗3种常见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耐药 革兰阴性菌 头孢他啶 阿维巴坦 磷霉素 药物联合
下载PDF
磷霉素联合加替沙星注射液对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小平 常凯悦 张延峰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磷霉素联合加替沙星注射液对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102例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并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治... 目的分析磷霉素联合加替沙星注射液对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102例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并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磷霉素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霉素联合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细菌清除率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加替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结核
下载PDF
庆大霉素C_(1a)高产菌株的推理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范铭琦 赵敏 +2 位作者 卜华祥 张星元 赵光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0-414,共5页
已有研究表明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与细胞壁的合成途径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如能减小合成细胞壁的代谢流,则可促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产。已知磷霉素是一种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本文采用筛选对磷霉素敏感的菌株来获... 已有研究表明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与细胞壁的合成途径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如能减小合成细胞壁的代谢流,则可促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产。已知磷霉素是一种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本文采用筛选对磷霉素敏感的菌株来获得庆大霉素C1a(GMC1a)的高产株。结果表明在得到的60株超敏菌株中,正变率为73.3%。同时用薄层层析法和纸层析—生物显影法检测发酵液的组分情况,得到4株效价、组分均好的菌株(SF-01-1、-11、-14、-68)。稳定性试验表明这4株菌株稳定性良好,与亲株相比效价提高75%~101%。用该法筛选可减小工作量,而且有效地提高了GMC1a的产量已有研究表明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与细胞壁的合成途径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如能减小合成细胞壁的代谢流,则可促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产。已知磷霉素是一种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本文采用筛选对磷霉素敏感的菌株来获得庆大霉素C1a(GMC1a)的高产株。结果表明在得到的60株超敏菌株中,正变率为73.3%。同时用薄层层析法和纸层析—生物显影法检测发酵液的组分情况,得到4株效价、组分均好的菌株(SF-01-1、-11、-14、-68)。稳定性试验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C1a 高产菌株 育种 磷霉素
下载PDF
20种抗菌药物对金葡球菌PAE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睿 方翼 +3 位作者 陈迁 刘皈阳 刘庆锋 刘又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2,141,共5页
研究20种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金葡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用光密度法测定PAE,以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恢复对数生长期时间差计算PAE。结果在亚MIC浓度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金葡球菌的PAE很短,而大环内... 研究20种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金葡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用光密度法测定PAE,以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恢复对数生长期时间差计算PAE。结果在亚MIC浓度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金葡球菌的PAE很短,而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PAE已很明显,尤其大环内酯类PAE可达2h左右。随药物浓度增加,PAE均有增加的趋势。在4倍MIC时,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PAE明显延长,而头孢菌素类PAE仍相对较短;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磷霉素PAE显著增加,并长于β-内酰胺类PAE。亚胺培南、panapenem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PAE均很明显,且呈浓度依赖性;panapenem的PAE显著长于亚胺培南,抑制蛋白质和DNA合成的抗菌药物及磷霉素对金葡球菌的PAE较明显,长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PAE,可能与PAE产生机制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后效应 抗菌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PAE
下载PDF
磷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晏奎 温汉春 +3 位作者 陈一强 梁宏洁 李萌 闵利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磷霉素(FOS)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破坏作用以及与左氧氟沙星(LFX)的联合杀菌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菌株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FOS及LFX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连续稀释法测定生物膜内活菌计数,结... 目的探讨磷霉素(FOS)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破坏作用以及与左氧氟沙星(LFX)的联合杀菌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菌株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FOS及LFX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连续稀释法测定生物膜内活菌计数,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生物膜经抗生素作用24 h后,生物膜半定量显示,FOS组及FOS+LFX组吸光度值均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LFX组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S组及LFX组的生物膜内活菌计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S+LFX组第4,8,24 h膜内活菌计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FOS能破坏鲍曼不动杆菌已形成的生物膜,并可增强LFX对生物膜内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膜 磷霉素 左氧氟沙星 杀菌作用
原文传递
青霉菌立体选择性环氧化顺丙烯磷酸产生磷霉素 被引量:11
12
作者 石家骥 崔福绵 葛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由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青霉 (Penicilliumsp .) ,编号F5,能选择性的将顺丙烯磷酸环氧化为磷霉素 ,在pH7 5、2 8℃、2 80r min条件下培养 6d ,底物浓度 0 3%时 ,产物浓度达 2 2mg mL ,产率 41 % ;底物浓度 0 6%时产率 8%。转化产物经磷... 由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青霉 (Penicilliumsp .) ,编号F5,能选择性的将顺丙烯磷酸环氧化为磷霉素 ,在pH7 5、2 8℃、2 80r min条件下培养 6d ,底物浓度 0 3%时 ,产物浓度达 2 2mg mL ,产率 41 % ;底物浓度 0 6%时产率 8%。转化产物经磷霉素敏感菌生物检测 ,TLC检测 ,并与标准品比较 ,确证为磷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 顺丙烯磷酸 磷霉素 生物转化 立体选择性环氧化
下载PDF
磷霉素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权菊香 赖蓓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067-2069,共3页
本文收集了磷霉素临床应用的资料,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介绍,旨在让临床医师从老药新用的特点上得到了解。
关键词 磷霉素 耐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对体外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范燕 王睿 +5 位作者 安毛毛 蔡芸 梁蓓蓓 刘茹 柴栋 裴斐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7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异帕米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联合效应,探讨磷霉素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培养平板法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 目的:通过研究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异帕米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联合效应,探讨磷霉素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培养平板法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被膜模型,应用银染法快速鉴定法观察经不同剂量的两类药物单用与联合作用处理后的PAO1生物被膜结构,对其形态学进行描述,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银染法快速鉴定的形态学结果显示,PAO1生物被膜上分布着浓密黑染交织物质,其间隙中聚集着短杆状细菌体;同一剂量下,联药组的黑染交织物较单药组少;磷霉素分别与阿米卡星和异帕米星联用时的抑制被膜形成作用基本相似。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的分析显示,平均光密度值随着药物的剂量增大而逐渐减小,联药组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低于单药组的平均光密度值(P<0.05)。结论:研究发现,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氨基糖苷类药物 细菌生物被膜 PAO1
下载PDF
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范燕 王睿 《中国药物警戒》 2012年第9期520-522,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片星、异帕米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联合效应,探讨磷霉素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培养平板法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 目的通过研究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片星、异帕米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联合效应,探讨磷霉素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培养平板法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被膜模型,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经不同剂量的两类药物单用与联合作用处理后的PAO1生物被膜结构,对其形态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扫描电镜的形态学结果显示,PAO1细菌呈杆状,为浓厚的粘液样物质紧密包绕,聚集成团,菌体之间相互粘连,生物被膜形态完整。经不同浓度的磷霉素、阿米卡星、异帕米星、磷霉素+阿米卡星、磷霉素+异帕米星处理后,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细菌数减少,聚集程度降低,细菌间粘液状物显著减少。磷霉素+阿米卡星和磷霉素+异帕米星联用的抑制被膜形成作用基本相似,磷霉素的抑制被膜形成作用较阿米卡星和异帕米星差,联药组的抑制被膜形成作用较单药组显著。结论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氨基糖苷类药物 细菌生物被膜 铜绿假单胞菌(PAO1)
下载PDF
左氧沙星单用及与磷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秀杰 张雷 +2 位作者 鞠红梅 王睿 刘又宁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88-892,共5页
目的左氧沙星(喹诺酮类抗菌药)单用及其与磷霉素(抗生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变化。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沙星、磷霉素单用及联用时,对10株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10株甲氧西林耐药... 目的左氧沙星(喹诺酮类抗菌药)单用及其与磷霉素(抗生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变化。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沙星、磷霉素单用及联用时,对10株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10株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MPC,计算耐药突变频率和选择指数(SI=MPC/MIC)。结果左氧沙星单用,对10株MSSA和10株MRSA的SI分别是4~64,4~16;而其与磷霉素联用对2种菌的SI分别是2~8,1~8。联用后,SI下降到单用药物的1/2~1/8。结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联用较单用可缩小突变选择窗(MSW),减少耐药菌产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耐药突变浓度 左氧沙星 磷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突变选择窗
下载PDF
磷霉素与替考拉宁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裴斐 王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 评价磷霉素与替考拉宁对 90株革兰阳性 ( G+)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 ;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 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 ,计算 FIC指数并判定联合效应 ;FIC≤ 0 .... 目的 评价磷霉素与替考拉宁对 90株革兰阳性 ( G+)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 ;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 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 ,计算 FIC指数并判定联合效应 ;FIC≤ 0 .5为协同作用 ,0 .5 <FIC≤ 1为相加作用 ,1<FIC≤ 2为无关作用 ,FIC>2为拮抗作用。结果 磷霉素与替考拉宁联合应用后 ,其 MIC50 显著降低 ;FIC指数分布 :FIC≤ 0 .5占 6 0 .0 0 %~ 93.30 % ;0 .5 <FIC≤ 1占 6 .70 %~ 4 0 .0 0 % ;1<FIC≤ 2为 0 ;FIC>2为 0。结论 磷霉素与替考拉宁联合用药后 ,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 ,并以协同作用为主 ,无关作用较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万古霉素 革兰阳性球菌 联合药敏
下载PDF
磷霉素和替加环素对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被引量:10
18
作者 叶荣夏 季京淑 +2 位作者 史可人 蒋琰 俞云松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22-527,共6页
目的:评价磷霉素和替加环素对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 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并研究其对磷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磷霉素和替加环素单药对42株肺炎克雷伯菌(20株产 KPC 酶,22株 KPC 酶阴性... 目的:评价磷霉素和替加环素对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 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并研究其对磷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磷霉素和替加环素单药对42株肺炎克雷伯菌(20株产 KPC 酶,22株 KPC 酶阴性)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设计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的联合药物敏感试验,计算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并判定联合效应。FICI=MIC磷霉素联合/MIC磷霉素单药+MIC替加环素联合/MIC替加环素单药。相关判读标准:FICI≤0.5为协同作用,0.5<FICI≤1.0为相加作用,1<FICI≤2为无关作用,FICI>2为拮抗作用。对磷霉素耐药的产 KPC酶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常见磷霉素耐药基因筛选。数据比较采用 t 检验。结果产 KPC 酶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的敏感率为35.0%(7/20),替加环素敏感率为70.0%(14/20)。联合用药后,敏感率分别增至50.0%(10/20)和95.0%(19/20),且各自 MIC 值均有所下降。替加环素在联合后 MIC 值下降明显,与单药 MI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6,P =0.013),而磷霉素联合前后 MI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74,P =0.211)。FICI 显示,2种抗菌药物的协同、相加效应共计60%,无关效应占40%,未发现拮抗作用。22株 KPC 酶阴性菌株2种抗菌药物联合无关作用占54.5%,相加、协同效应分别为31.8%和13.6%,无拮抗作用。2株携带 fosA 耐药基因的菌株,其 fosA 与 KPC 酶基因均定位于同一质粒上,质粒分别为138.9 kb 与104.5 kb。结论产 KPC 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较高。替加环素联合磷霉素以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为主,提示该联合用药方案对产 KPC 酶肺炎克雷伯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替加环素 KPC肺炎克雷伯菌 联合抗菌效应 fosA
原文传递
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范燕 刘茹 王睿 《中国药物警戒》 2007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磷霉素不同于任何其他抗菌药物,具有独特化学结构与抗菌机制,与一些抗菌药物联用呈现协同作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但耳、肾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文拟通过药效学特性、药物安全性以及细菌生物被膜3部分内容,综述磷... 磷霉素不同于任何其他抗菌药物,具有独特化学结构与抗菌机制,与一些抗菌药物联用呈现协同作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但耳、肾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文拟通过药效学特性、药物安全性以及细菌生物被膜3部分内容,综述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氨基糖苷类药物 细菌生物被膜
下载PDF
磷霉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范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1期121-122,125,共3页
目的通过对磷霉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评价磷霉素对小儿急性菌痢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小儿急性菌痢的诊治提供更加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以"磷霉素"并含"小儿急性菌痢"为主要检索词,检... 目的通过对磷霉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评价磷霉素对小儿急性菌痢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小儿急性菌痢的诊治提供更加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以"磷霉素"并含"小儿急性菌痢"为主要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1980~2011年间涉及磷霉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的文献报道,分别从治愈、有效、无效3个疗效标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2篇810例病例,治愈756例(93.3%),好转43例(5.3%);无效11例(1.4%);发生不良反应26例(3.2%)。结论采用磷霉素治疗小儿急性菌例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临床治疗小儿急性菌痢方面值得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急性菌痢 疗效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