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药方剂名翻译探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5-417,共3页
中医方剂名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翻译时应注意这些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故从功能主义视角分析中药方剂名的翻译,总结分析当前方剂英译名不统一的现象及其原因,并结合方剂名称的不同构成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由于不同类型文献的翻译功... 中医方剂名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翻译时应注意这些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故从功能主义视角分析中药方剂名的翻译,总结分析当前方剂英译名不统一的现象及其原因,并结合方剂名称的不同构成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由于不同类型文献的翻译功能不同,方剂名的译法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 方剂名 翻译
下载PDF
浅谈方剂名称英译中的异化策略 被引量:7
2
作者 马东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9期1973-1975,共3页
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一个重要翻译策略。本文简要分析了方剂名称中的文化因素,从具体的英译实践中,探讨实现异化策略的具体翻译方法,有音译法,直译法,音译或直译加注释法。最后指出采用异化策略处理方剂名称中的文化因素,有助于... 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一个重要翻译策略。本文简要分析了方剂名称中的文化因素,从具体的英译实践中,探讨实现异化策略的具体翻译方法,有音译法,直译法,音译或直译加注释法。最后指出采用异化策略处理方剂名称中的文化因素,有助于中医传统文化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方剂名称英译 翻译方法
下载PDF
中医含数字方剂名称英译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娜 田杨 +1 位作者 胡永 曲倩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15-1316,1327,共3页
方剂名的英译是中医翻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中医药对外传播与推广的关键。首先,本文分析归纳了含数字的方剂名称英译现存的主要问题,如译名数量极有限、译语混乱不一致、译名冗长不达意、文化层面的误译等。其次,从中医方剂名称命名的特... 方剂名的英译是中医翻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中医药对外传播与推广的关键。首先,本文分析归纳了含数字的方剂名称英译现存的主要问题,如译名数量极有限、译语混乱不一致、译名冗长不达意、文化层面的误译等。其次,从中医方剂名称命名的特点及对外推广的角度,对比剖析了一些常见含数字方剂名称的英译版本,以此抛砖引玉,旨在探讨既能体现方剂名称的医理内容,又能凸显中医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从而推进中医方剂名称英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中医方剂名称 英译
下载PDF
针药配伍对高血压大鼠血清ACE、血浆Ang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西建 韩涛 +3 位作者 卢岩 王欣 郭炜 景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106-107,共2页
目的:观察清肝益气降压方配伍针刺太冲、太溪、足三里对高血压大鼠血清ACE、血浆AngⅡ含量的影响,探讨针药配伍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安排实验,将造模成功大鼠分别给予清肝益气降压方和针刺,连续治疗2周后,测定大鼠血压... 目的:观察清肝益气降压方配伍针刺太冲、太溪、足三里对高血压大鼠血清ACE、血浆AngⅡ含量的影响,探讨针药配伍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安排实验,将造模成功大鼠分别给予清肝益气降压方和针刺,连续治疗2周后,测定大鼠血压、血清ACE、血浆AngⅡ含量。结果:清肝益气降压方和针刺治疗方法均能降低血压,最佳治疗方案为方+太溪+太冲。结论:针刺和方药对各项指标的影响程度不一,可能这种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的作用方式,是针药产生协同作用的基本原因。针刺和药物可以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配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肝益气降压方 针刺 配伍 ACE AngⅡ
下载PDF
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
5
作者 潘远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73-75,共3页
在医学科技论文中文摘要英译的编辑中,发现国内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原文信息表达的清晰度。为提高中文摘要的英译水平,试对英译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同道。
关键词 中译英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方名翻译
下载PDF
清肝益气降压方配伍针刺对高血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6
作者 韩涛 刘西建 +4 位作者 卢岩 王洪海 王欣 郭炜 景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清肝益气降压方配伍针刺太冲、太溪、足三里对高血压大鼠血压、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探讨方药和针刺不同穴位的交互作用及其内在的机理。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安排实验,将造模成功大鼠分别给予清肝益气降压方和针刺,... 目的:观察清肝益气降压方配伍针刺太冲、太溪、足三里对高血压大鼠血压、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探讨方药和针刺不同穴位的交互作用及其内在的机理。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安排实验,将造模成功大鼠分别给予清肝益气降压方和针刺,连续治疗2周后,测定大鼠血压、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结果:清肝益气降压方配伍针刺能使ET含量降低,NO含量升高,使血压降低,优于单纯针刺和方药组(P<0.05)。结论:针刺和药物间产生协同作用,可以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配伍使用。针刺和方药对各项指标的影响程度不一,可能这种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的作用方式,是针药产生协同作用的基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肝益气降压方 针刺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