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与主体性教育 |
和学新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3
|
|
2
|
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主体性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 |
和学新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9
|
|
3
|
道德情感:本质、类别与意义 |
高德胜
|
《当代教育与文化》
|
2021 |
8
|
|
4
|
篇章逻辑与内容义旨 |
陈满铭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5
|
从叙事形式中寻找主体——读《叙事形式与主体评价》 |
何旺生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1
|
|
6
|
历史认识主体研究之缘起与定义之纷争(下)——新时期历史认识论研究学案之一 |
周祥森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7
|
实践视野、方法构成与价值取向——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内在关联 |
颜卫青
周茜蓉
朱桢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8
|
人工智能:工具或主体?--兼论人工智能奇点 |
程承坪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9
|
|
9
|
构式“哪里是A,简直是B”的主观性分析 |
唐贤清
罗主宾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10
|
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关于《基本不等式》的“同课异构”评析 |
张蜀青
曹广福
|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11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理课程思政发展历程与实践探索 |
苏筠
王静爱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12
|
日本行政系统的转换和行政不服审查法的“现代化" |
本多滝夫
江利红
教授
|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13
|
“同课异构”视角下小学语文融合课堂教学策略 |
柳奇君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4
|
主体性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
庄清珠
|
《安顺学院学报》
|
2009 |
2
|
|
15
|
基于PBL模式的《二维造型基础》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
刘瑶
|
《鞋类工艺与设计》
|
2023 |
0 |
|
16
|
“化学键”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的质性比较与建议 |
孟献华
倪娟
|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7
|
“氧化还原反应”同课两讲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
曾友良
周泽宇
曹奉洁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15 |
2
|
|
18
|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同课异构”调查研究——以“广西区培”为例 |
苏铭玉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2
|
|
19
|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及其评价 |
郑敬刚
刘莹
赵震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2020 |
1
|
|
20
|
同课异构在《基础护理学》集体备课中的应用 |
杨丹丹
王改芳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