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 被引量:24
1
作者 吴孔友 查明 +3 位作者 王绪龙 吴时国 张立刚 聂政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2,共8页
本文在对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概念重新描述的基础上,选择经历了多旋回构造与沉积演化的准噶尔盆地进行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准噶尔盆地发育6套烃源岩、多套储集层、2套区域性盖层和数个局部盖层,它们构成6套生、储、盖组合。同时,钻井揭示... 本文在对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概念重新描述的基础上,选择经历了多旋回构造与沉积演化的准噶尔盆地进行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准噶尔盆地发育6套烃源岩、多套储集层、2套区域性盖层和数个局部盖层,它们构成6套生、储、盖组合。同时,钻井揭示盆地超压发育,结合测井与地震资料,将地层压力在垂向上划分为2个常压系统和3个超压系统。该盆地垂向通道众多,构造活动期流体上下连通性好,整体可划为一个复杂的成藏动力学系统。然而,断裂活动具幕式特征,相对盆地演化史,大部分时期处于静止封闭状态。因此,进一步将准噶尔盆地划分为6个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①二叠系自源超压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②三叠系他源超压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③侏罗系混源超压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④白垩系—侏罗系混源常压开放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⑤古近系—白垩系混源超压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⑥新近系他源常压开放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不同的子系统,成藏条件、成藏动力和成藏规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盖组合 地层压力系统 成藏动力学系统
下载PDF
川东地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 被引量:19
2
作者 蒋有录 张一伟 +1 位作者 冉隆辉 路中侃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30,共6页
根据川东地区石炭系、志留系天然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特点 ,结合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探讨了该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的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 ,提出该系统具有箱外成藏和箱内成藏两种模式。下伏志留系高压封存箱生成的油气随箱体顶部破裂呈... 根据川东地区石炭系、志留系天然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特点 ,结合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探讨了该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的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 ,提出该系统具有箱外成藏和箱内成藏两种模式。下伏志留系高压封存箱生成的油气随箱体顶部破裂呈混相涌流进入石炭系 ,油气在石炭系中向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运移聚集 ,形成大型古油气藏 ,后逐渐演化成古气藏。志留系封存箱内部的天然气可在有利储集层中聚集成藏。喜山构造运动使研究区天然气重新大规模运移聚集 ,形成充满度很高的残余气藏。石炭系储层气驱水实验表明 ,岩石渗透率与驱替后残余水饱和度呈负相关指数关系。在一般地层压力条件下 ,天然气很难通过岩层的细小孔隙运移并排替地层水富集 ,细小孔隙中的天然气是早期聚集其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成藏机理 异常压力 含气系统 流体封存箱 川东地区
下载PDF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压力体系与有机孔发育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高玉巧 蔡潇 +4 位作者 何希鹏 吴艳艳 丁安徐 高和群 张培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2-674,共13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是中国常压页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为了厘清渝东南地区页岩气富集规律、优选水平井穿层层段及指导多层系立体开发建设,本文基于扫描电镜的图像定量表征技术,结合三轴力学、液氮...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是中国常压页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为了厘清渝东南地区页岩气富集规律、优选水平井穿层层段及指导多层系立体开发建设,本文基于扫描电镜的图像定量表征技术,结合三轴力学、液氮吸附等实验分析结果,研究了页岩压力体系与有机孔的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下部①-②小层有机孔孔径小(1~30 nm),孔隙发育的密集程度高(55.55~808.03个/μm^2);其上部③-⑤小层有机孔孔径变大(30~50 nm),孔隙发育的密集程度低(47.31~466.42个/μm^2);压力系数与有机孔圆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基于液氮吸附实验的孔隙体积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内流体压力的增加,能够对孔隙进行更好的支撑作用,保证孔隙不会因为上覆地层压力而造成变形,使得孔隙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存。因此,有机孔发育差异是上覆地层压力和孔隙内流体压力共同造成的结果。对于常压区,上覆地层的压力对孔隙发育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对于超压区,孔隙内流体压力的增加会减缓孔隙的变形和消失。三轴力学实验表明,①小层上部观音桥段的存在使得岩石的抗压强度变大,由此在纵向上形成一种压力隔断,引起了上下压力系数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亚压力体系,从而导致了孔隙发育特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五峰组-龙马溪组 压力体系 有机孔 渝东南盆缘转化带
下载PDF
地温—地压场特征与油气分布的关系——以辽东湾地区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潍莲 刘震 +2 位作者 于水 朱木山 代春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20,共4页
利用辽东湾地区70余口探井实测的静温静压数据以及地震地层压力预测的数据,对该地区地温场、地压场、地温—地压系统特征进行剖析,并探讨了它们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该地区目前已发现的大中型油气田多位于辽西低凸起高地温梯度区。辽东湾... 利用辽东湾地区70余口探井实测的静温静压数据以及地震地层压力预测的数据,对该地区地温场、地压场、地温—地压系统特征进行剖析,并探讨了它们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该地区目前已发现的大中型油气田多位于辽西低凸起高地温梯度区。辽东湾发育深、浅2个超压体系,浅层超压体系主要对应东三段,深层超压体系主要对应沙三段,油气藏主要位于超压区的边缘或常压区。深、浅2个超压体系在北、中、南部地区发育特征的差异控制油气分布层位的差异性,北部地区沙一、二段是最主要的含油层系,中、南部地区则以东二段为最主要的含油层系。辽东湾发育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上下2套温压系统能量差较大,油气垂向运移动力强,趋向于在温压系统分界附近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地区 地层温度 地层压力 地温 地压系统 油气分布
下载PDF
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形成 被引量:10
5
作者 贾承造 张水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75-2801,共27页
超深层是指现今或曾经埋藏深度超过6000 m的沉积地层。中国海相超深层时代老,热演化程度高,经历的构造运动多,独特的构造-沉积和生烃环境,决定了海相超深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复杂性,成烃-成储-成藏规律明显不同于中浅地层,勘探的难度... 超深层是指现今或曾经埋藏深度超过6000 m的沉积地层。中国海相超深层时代老,热演化程度高,经历的构造运动多,独特的构造-沉积和生烃环境,决定了海相超深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复杂性,成烃-成储-成藏规律明显不同于中浅地层,勘探的难度也远远大于国外中新生代克拉通盆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近年来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勘探在中西部盆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显著提升了超深层领域油气资源的战略地位。与此同时,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地质理论也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以重大地质转折期构造活动控制超深层油气地质要素发育、深埋高温环境导致多途径天然气生成、沉积-构造作用控制超深层油气储集空间形成与保持、超深层温压系统控制油气藏相态演化和多期成藏、多层系分布等为核心的理论认识,极大地发展了国外学者基于中新生代海相地层提出的油气生成与成藏模式,拓展了海相油气资源形成和分布的时空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超深层 古生界 构造作用 生气途径 储集层 温压系统 成藏体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刘家沟组井漏控制技术 被引量:13
6
作者 常兴浩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88,101-102,共3页
大牛地气田刘家沟组属于低破裂压力层段,存在垂直裂缝,易发生井漏,并具有漏失规模大、堵漏难度大、易发生重复漏失等特点。根据对大98井区5口井漏失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除工程地质原因外,压力激动也是造成刘家沟组井漏的重要原因,控制... 大牛地气田刘家沟组属于低破裂压力层段,存在垂直裂缝,易发生井漏,并具有漏失规模大、堵漏难度大、易发生重复漏失等特点。根据对大98井区5口井漏失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除工程地质原因外,压力激动也是造成刘家沟组井漏的重要原因,控制该井漏的难点在于垂直裂缝堵漏以及处理好刘家沟组地层破裂压力与下部地层坍塌压力之间密度窗口的问题,因此在控制井漏时,不能仅关注堵漏剂,而要在各种堵漏操作中更加关注井内压力系统的稳定。介绍了2口井的堵漏作业情况,其中DPS-11井在钻穿刘家沟组后没有及时提高该段地层承压能力,追求进尺,导致井漏反复发生,井漏损失13 d,而DPH-70井及时提高了刘家沟组地层承压能力,堵漏时间最短,井漏仅损失4.35 d。提出该段地层井漏控制的要点为超前预防、控制漏速、迅速穿过漏层、打水泥塞彻底封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垂直裂缝性地层 堵漏剂 井眼压力系统 大牛地气田
下载PDF
柴西地区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鹤永 刘震 +3 位作者 党玉琪 李潍莲 梁全胜 张永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3,共7页
柴西地区地温梯度分布范围为每百米2.0-4.5℃,平均值约为每百米3.1℃。在2 300 m深处开始发育异常高压, 压力系数最高可达2.0。按照地层压力系数及地温异常的分布区间,柴西地区温压系统在平面上划分为高温高压等9个分区,在纵向上分... 柴西地区地温梯度分布范围为每百米2.0-4.5℃,平均值约为每百米3.1℃。在2 300 m深处开始发育异常高压, 压力系数最高可达2.0。按照地层压力系数及地温异常的分布区间,柴西地区温压系统在平面上划分为高温高压等9个分区,在纵向上分为上部常压型温压系统及下部超压型温压系统。上、下两套温压系统流体能量差较大,油气垂向运聚能力较强,易于在温压系统分界面附近聚集成藏。平面上,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能量相对较低的分区内,高流体能量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大多为封闭保存条件好的岩性及构造-岩性等原生油气藏。现今温压系统特征表明,深层高压型温压系统油气封闭条件好,赋存有大部分油气资源,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温度 地层压力 地温-地压系统 油气运聚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压力系统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2
8
作者 邱贻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61,153,共4页
东营凹陷作为中国东部最为典型的陆相富油断陷盆地之一,油气成藏具有油藏类型多样性、油气分布不均衡性、有序性、成藏环境差异性的特点。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普遍存在异常高压。根据地层压力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将东营凹陷划分为深部... 东营凹陷作为中国东部最为典型的陆相富油断陷盆地之一,油气成藏具有油藏类型多样性、油气分布不均衡性、有序性、成藏环境差异性的特点。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普遍存在异常高压。根据地层压力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将东营凹陷划分为深部超压系统、中部的过渡压力系统、浅部的常压系统。通过不同压力系统下油藏特征差异性的分析,建立了不同压力系统下的油气成藏模式,明确了压力结构的差异性决定油藏类型和分布的有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地层压力 压力系统 压力结构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地下水侵入对三间房组油藏油水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韩涛 彭仕宓 马鸿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73,共4页
鄯善油田经过10多年开发,地层水的分布状况变得比较复杂。近期新钻加密井发现三间房组油藏油水界面分布特征与开发初期所认为的情况有明显差别,整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特点。对油水界面变化情况及地层水矿化度、化学成分、水型等资料... 鄯善油田经过10多年开发,地层水的分布状况变得比较复杂。近期新钻加密井发现三间房组油藏油水界面分布特征与开发初期所认为的情况有明显差别,整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特点。对油水界面变化情况及地层水矿化度、化学成分、水型等资料分析表明:自北向南地层水矿化度逐渐升高,水型也由NaHCO3型逐渐过渡到CaCl2型。通过对地层水中不同类型离子的组合特征及含量变化分析,结合邻区地层水分布特征,认为造成目前油水界面分布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地下存在一个水动力系统,自西北部侵入鄯善油田,使西区、北区油水界面严重抬升,地层水矿化度及化学成分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为油田确定今后新钻加密井的井深及提高水淹层解释的符合率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同时也为分析油水界面变化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地层水 油水界面 水动力系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Multi-Layer Superposed Coalbed Methane System in Southern Qinshui Basin, Shanxi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9
10
作者 Zheng Zhang Yong Qin +2 位作者 Xuehai Fu Zhaobiao Yang Chen Guo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91-398,共8页
Multi-coalbed developed in 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bearing strata of southern Qinshui Basin, and different coal-bearing segments have different coalbed methane(CBM) reservoiring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prev... Multi-coalbed developed in 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bearing strata of southern Qinshui Basin, and different coal-bearing segments have different coalbed methane(CBM) reservoiring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s that the essence of an unattached CBM system is to possess a unified fluid pressure system, which includes four key elements, namely, gas-bearing coal-rock mass, formation fluid, independent hydrodynamic system and capping layer condition.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data of CBM,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gas content of coal seams in southern Qinshui Basin presents a change rule of non-monotonic function with the seam dipping, and a turning point of the change appears nearby coal seam No. 9, and coal seams of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belong to different CBM systems respectively; well test reservoir pressure shows that the gradient of coal seam No. 15 of the Taiyuan Forma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al seam No. 3 of the Shanxi Formation; the equivalent reservoir pressure gradient of coal seam No. 15 "jumps"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the reservoir pressure gradient of coal seam No. 3 in the same vertical well, tha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reservoir pressure and burial depth takes on a characteristic of nonlinearity; meanwhile, the vertical hydraulic connection among the aquifers of Shanxi Formation and Taiyuan Formation is weak, constituting several relatively independent fluid pressure systems. The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d above reveal that the main coal seams of southern Qinshui Basin respectively belong to relatively independent CBM systems, the formation of which are jointly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hydrogeological and structur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coalbed coalbed methane system fluid pressure system equivalent reservoir pressure gradient format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断陷盆地压力系统及其成藏特征——以沾化凹陷孤南洼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付启 王永诗 +2 位作者 宋国奇 林会喜 刘雅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5,共6页
受构造演化与沉积过程的控制,断陷盆地在纵向上会发育不同的压力系统,不同压力系统的成藏条件、成藏模式及油气分布规律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了明确该类盆地的压力分布与油气成藏特征,对沾化凹陷孤南洼陷进行剖析.根据实测及测井计算数... 受构造演化与沉积过程的控制,断陷盆地在纵向上会发育不同的压力系统,不同压力系统的成藏条件、成藏模式及油气分布规律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了明确该类盆地的压力分布与油气成藏特征,对沾化凹陷孤南洼陷进行剖析.根据实测及测井计算数据可知,孤南洼陷埋深3 000 m之上(Es2及其以上地层)古近系的压力系数主要为1.0-1.2,为常压系统;3 000 m之下(Es3以下地层)压力系数大于1.2,为高压系统.根据地层压力及油气分布,将研究区古近系划分为源外常压和源内高压2个油气成藏体系,前者位于烃源岩之上,以断块等构造圈闭为主,其油气成藏模式为源外断裂输导成藏,即沙三段中、下亚段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至沙二段及其以上地层,或直接在断块、滚动背斜等圈闭中成藏,或改为横向运移在合适圈闭中成藏,油气主要分布在油源断裂附近;后者位于烃源岩之内,以岩性、构造-岩性圈闭为主,油气成藏模式是源内高压充注成藏,即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直接向紧邻的砂岩体、构造-岩性圈闭侧向运移成藏,油气在高压区岩性体内聚集成藏,油藏分布受压力及岩性体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压力系统 源外常压源内高压 油气成藏特征孤南洼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超压结构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永诗 邱贻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0-437,共8页
济阳坳陷作为我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内重要的富烃坳陷之一,内部具有复杂多样的压力环境。通过对济阳坳陷内各凹陷的实测地层压力统计、泥岩超压测井响应以及超压剖面发育特征的研究,将东营凹陷、车镇凹陷、沾化凹陷和惠民凹陷的超压系统划... 济阳坳陷作为我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内重要的富烃坳陷之一,内部具有复杂多样的压力环境。通过对济阳坳陷内各凹陷的实测地层压力统计、泥岩超压测井响应以及超压剖面发育特征的研究,将东营凹陷、车镇凹陷、沾化凹陷和惠民凹陷的超压系统划分为3种:单-强超压系统、复合超压系统与单-弱超压系统。单-强超压系统分布在东营凹陷与车镇凹陷,纵向上发育沙河街组三段-四段一个超压系统,超压幅度大,压力系数可达1.8以上。复合超压系统分布在沾化凹陷,纵向上发育沙一段、沙三段和沙四段3个超压带,且相互独立。单-弱超压系统分布在惠民凹陷,发育沙三段一个超压系统,超压的幅度相对较弱,压力系数不超过1.4。超压结构的差异性与烃源岩发育层系、热演化程度、压力封闭层分布以及断裂活动密切相关。烃源岩分布与演化控制了超压的形成和分布,压力封闭层控制着超压顶底界面,深大断裂控制了超压系统内外横向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 超压系统 断陷盆地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深水油气钻采井筒压力预测及其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军 杨宏伟 +3 位作者 张辉 王江帅 高热雨 张锐尧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3-983,共11页
深水地层是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区。压力控制贯穿油气钻采的整个过程,是安全高效作业的基础。本文以压力控制为主线,从复杂地层压力体系形成机制与预测方法、窄密度窗口地层钻井井筒压力安全控制模式、油气开采长效流动保障机制、环空圈... 深水地层是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区。压力控制贯穿油气钻采的整个过程,是安全高效作业的基础。本文以压力控制为主线,从复杂地层压力体系形成机制与预测方法、窄密度窗口地层钻井井筒压力安全控制模式、油气开采长效流动保障机制、环空圈闭压力演变机理与控制方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深水油气钻采井筒压力控制基础研究的新进展。结合我国面临的深水地层压力体系复杂、井筒压力控制难度大、油气长效流动保障困难和环空圈闭压力控制难等瓶颈问题,提出了深水油气钻采全生命周期井筒压力控制的攻关方向,包括:明确多源多机制复杂地层压力体系形成机理,建立深水软岩地层安全密度窗口预测方法;提高井筒压力预测精度,研发适用于深水钻井的变梯度控压钻井新技术;完善压裂充填防砂新方法,形成集防砂、控水与水合物防治于一体的深水油气井长效流动保障机制;加强环空圈闭压力形成及演变机理研究,形成相应的控制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 地层压力体系 井筒压力 井筒流动保障 环空圈闭压力
原文传递
玛湖凹陷砾岩油藏水平井钻井提速难点与对策——以金龙2井区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洪林 李军 +3 位作者 高热雨 杨宏伟 刘楷 蒋振新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3-160,共8页
玛湖砾岩油藏上乌尔禾组井段地层非均质性强、井壁易坍塌;佳木河组层段可钻性差,且微裂缝发育导致井漏频繁;钻速时效相对较慢,井身结构复杂,钻完井周期长。针对上述技术难点,以玛湖凹陷金龙2井区为例,在地质岩性特征上综合考虑地层压力... 玛湖砾岩油藏上乌尔禾组井段地层非均质性强、井壁易坍塌;佳木河组层段可钻性差,且微裂缝发育导致井漏频繁;钻速时效相对较慢,井身结构复杂,钻完井周期长。针对上述技术难点,以玛湖凹陷金龙2井区为例,在地质岩性特征上综合考虑地层压力体系、钻井复杂情况、钻井成本等因素,提出了钻井液性能优化、井身结构优化、优选孕镶PDC混合钻头技术等方案。现场实践表明,金龙2井区上乌尔禾组泥岩段单井平均扩径率由45.2%降为13.8%,上乌尔禾组油藏水平井单井钻完井周期缩短50.5%;佳木河组水平段平均单井井漏次数减少73.7%,平均单井漏失量减少94.3%,佳木河组水平段机械钻速提高55.4%。研究成果为玛湖砾岩油藏水平井安全、高效完钻提供理论支撑,对玛湖500万t产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砾岩油藏 地层压力体系 井壁稳定 钻井速度 钻完井周期 井身结构优化 钻头优选
下载PDF
川中-川西地区沙溪庙组致密气藏地层压力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跃祥 夏小勇 +7 位作者 吴燕辉 谢冰 程晓波 孙建孟 张颖 熊宇 朱绍武 包博婷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1-730,740,共11页
川中-川西地区沙溪庙组储层属于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岩石成分复杂、孔隙度低且结构复杂等特点。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了多压力系统共存现象且地层压力在纵横向不同砂体之间变化大。针对沙溪庙组地层压力纵横向不同砂组之间变化大的情况,... 川中-川西地区沙溪庙组储层属于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岩石成分复杂、孔隙度低且结构复杂等特点。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了多压力系统共存现象且地层压力在纵横向不同砂体之间变化大。针对沙溪庙组地层压力纵横向不同砂组之间变化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分类地层压力预测方法。根据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在Shaker划分基础上进行垂向压力单元划分,利用垂深、电阻率、孔隙度、三孔隙度比、含气饱和度与地层压力系数的相关性,构建综合压力指数图版对地层压力分类预测,图版分为超低压图版和常压低压图版两类,先利用综合压力指数和垂深建立的超低压图版判断压力类型是否为超低压,属于超低压则应用下伏泥岩吸水原理建立的模型实现超低压压力预测,不属于超低压则利用常压低压图版判断其压力类型。对比Eaton法、Fillippone测井法以及有效应力法对常压和低压压力的预测结果,选取Eaton法来预测该类型压力。图版分类符合率达到了85%,地层压力系数总体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率达96.15%,为沙溪庙组地层压力垂向上的分区分类计算和地震地层压力预测提供了刻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溪庙组 致密气 地层压力 多压力系统 综合压力指数 分类预测
下载PDF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三肇凹陷中浅层异常压力系统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雷振宇 解习农 +5 位作者 黄卫 杜学斌 王伟 王维安 焦金鹤 魏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96-104,共9页
对研究区千余口单井建立声波时差压实曲线,利用等效深度法计算泥岩超压值,结合DST和RFT实测资料以及地震资料,综合考虑研究区沉积及构造特点,最终揭示了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三肇凹陷中浅层地层存在4套压力体系,即嫩二段以上的常压体... 对研究区千余口单井建立声波时差压实曲线,利用等效深度法计算泥岩超压值,结合DST和RFT实测资料以及地震资料,综合考虑研究区沉积及构造特点,最终揭示了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三肇凹陷中浅层地层存在4套压力体系,即嫩二段以上的常压体系,嫩江组一段、二段弱超压体系,姚家组常压、低压和弱超压并存体系以及青山口组超压体系。不同层位异常压力分布范围和规模不同,其中青一段最为广泛。产生异常压力的原因复杂:超压形成主要受泥岩欠压实和油气生成控制,嫩江组末期的构造抬升作用是研究区产生异常低压的主要原因,而超压流体流动导致的压力传导作用为压力的再分布提供了有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中浅层 异常压力系统 油气
下载PDF
复杂压力体系地层钻探溢流压井技术研究
17
作者 孙宝江 王春生 +6 位作者 辛桂振 尹邦堂 路建社 毕韶琨 李立宗 陆地 乔国发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0,I0016,共10页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度不断取得突破,超深层油气已经成为重要的接续资源。但是,超深层油气钻探遇到的复杂压力体系地层多,溢流后压井难度大,漏喷险情频发。常规压井方法应用于超深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压井时存在一定局限性,非常规压...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度不断取得突破,超深层油气已经成为重要的接续资源。但是,超深层油气钻探遇到的复杂压力体系地层多,溢流后压井难度大,漏喷险情频发。常规压井方法应用于超深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压井时存在一定局限性,非常规压井方法弥补了部分常规压井方法在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处理中的缺陷。通过综合分析常规与非常规压井方法在应对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时的适用性,根据应用案例分析了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结合我国西部油田压井工程实践,展示了复杂压力体系地层钻探中溢流压井的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溢漏同存和定容体等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压井技术通过不断创新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其理论和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文章在总结压井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下一步超深层复杂压力体系压井技术攻关方向进行了展望,对于解决超深层复杂压力体系地层溢流压井技术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复杂压力体系 溢流 压井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煤系地层井壁稳定技术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郝海洋 李勇 +3 位作者 宋继伟 王虎 李勇 代云鹏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9年第7期8-13,33,共7页
井壁稳定性问题对黔西南地区煤系气的勘探开发效果至关重要。对泥页岩和煤岩井壁失稳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从化学、力学和化学与力学耦合等方面,探讨了煤泥互层段井壁失稳的对策。结合黔西南地区煤系地层煤层气井的实例,分析了井壁失稳对... 井壁稳定性问题对黔西南地区煤系气的勘探开发效果至关重要。对泥页岩和煤岩井壁失稳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从化学、力学和化学与力学耦合等方面,探讨了煤泥互层段井壁失稳的对策。结合黔西南地区煤系地层煤层气井的实例,分析了井壁失稳对井径大小及岩心采取率的影响,发现煤泥互层段的井径扩大率较大而相应的岩心采取率较小。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探井的地层压力、选用合理的钻井液体系和密度、采用合理的钻井工艺有助于维持黔西南地区煤系地层井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地区 煤系地层 煤层气井 井壁稳定性 地层压力 井径扩大率 钻井液体系
下载PDF
高温快速地层压力测试仪研制与应用
19
作者 郝桂青 兰萌 +3 位作者 贾奇勇 白晓煜 陈永超 周艳敏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随着勘探井向深井领域发展,高温深地深海小直径井眼油气的开发成为必然。快速地层压力测试仪是通过对地层压力测量来分析计算地层渗透率及储层有效性的仪器,但现有仪器不能满足4.5in*小直径井眼及耐温205℃的作业要求,测压时抽吸速度不... 随着勘探井向深井领域发展,高温深地深海小直径井眼油气的开发成为必然。快速地层压力测试仪是通过对地层压力测量来分析计算地层渗透率及储层有效性的仪器,但现有仪器不能满足4.5in*小直径井眼及耐温205℃的作业要求,测压时抽吸速度不可控,无法实现恒流抽吸,导致测压精确度低。高温快速地层压力测试仪各功能短节模块化设计,其液压动力与精密抽吸短节高度集成、推靠坐封短节结构紧凑,这使仪器的长度和直径得以减小;采用耐高温电子元器件和高温厚膜封装技术,实现仪器耐温205℃的技术指标;采用直流无刷电机精密控制技术实现对超低渗透率等复杂地层流体的恒流抽吸、精准测压。高温快速地层压力测试仪经过高温和可靠性测试及实井作业验证,该仪器具有尺寸小、集成度高、可靠性好、耐高温的优点,解决了高温复杂井况测压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测试 液压系统 直流无刷电机 SIC器件 厚膜封装 推靠坐封
下载PDF
基于合理地层压力的X油田吸水能力评价
20
作者 曹广胜 戈甜甜 +2 位作者 李耀卿 蒙思诺 李天晴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2期48-55,共8页
地层压力是影响注水井的注入压力和吸水能力的重要因素,保持合理地层压力是实现油田稳产的基础。针对X油田A、B两个区块地层压力差异导致的油井产液降低的问题,采用生产指示曲线法结合油水井生产动态对X油田的地层压力进行了评价,确定了... 地层压力是影响注水井的注入压力和吸水能力的重要因素,保持合理地层压力是实现油田稳产的基础。针对X油田A、B两个区块地层压力差异导致的油井产液降低的问题,采用生产指示曲线法结合油水井生产动态对X油田的地层压力进行了评价,确定了X油田的合理地层压力,构建了不同注水量下吸水指数与地层压力的关系图版,给出了地层压力恢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目前A区块处于合理地层压力范围内,B区块地层压力偏低,应补充注入井注水量;同时两区块实际注水量均偏低,应进一步提高注水强度。基于合理地层压力的油田吸水能力评价方法对油田水驱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 吸水能力 注水开发 注采系统 注采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