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知、互动、认同与表征——舆论形成研究的社会心理分析传统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志安 晏齐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在舆论形成研究中,社会心理学是重要的分析传统,也是将微观个体与宏观社会连接起来的理论之桥。通过梳理社会心理学为舆论形成研究提供理论工具和思想资源。基于社会心理学中的人内、人际、社会位置、意识形态的解释水平,舆论形成研究... 在舆论形成研究中,社会心理学是重要的分析传统,也是将微观个体与宏观社会连接起来的理论之桥。通过梳理社会心理学为舆论形成研究提供理论工具和思想资源。基于社会心理学中的人内、人际、社会位置、意识形态的解释水平,舆论形成研究可以从感知、互动、认同和表征等方面构建起社会心理分析路径。同时,通过运用这几个分析水平可以解释一些特定的舆论现象:刻板印象、意见串联、舆论极化、舆论碎片化等。这对未来舆论形成研究有如下启示:要关注信息处理过程、关注感知的主观性问题、关注各层次产生影响的条件性和情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 社会心理 解释水平 舆论形成
下载PDF
公众意见表达中的符号学阐释:基于舆论形成阶段的考量 被引量:1
2
作者 第五淳 卢毅刚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6-154,共9页
当今的舆论学存在一个庞杂的理论体系。由多元学科和方法共同编织的舆论研究之网始终以“实证主义”哲学为根本主线,而在舆论问题考察的融贯视阈中,符号学知识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位置。戴维森“舆论形成十阶段”的经典论述给予我们的... 当今的舆论学存在一个庞杂的理论体系。由多元学科和方法共同编织的舆论研究之网始终以“实证主义”哲学为根本主线,而在舆论问题考察的融贯视阈中,符号学知识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位置。戴维森“舆论形成十阶段”的经典论述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实现是一个无法简单地以定量研究来解释的复杂过程,由此以现象学、语言学等传统哲学、人文学为基础,以揭示意义活动之规律为旨归的符号学,或许可以为这一复杂现象建构一套更适切,也更有深度的释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意见 表意 舆论 舆论形成 符号学
下载PDF
NGN网络时代舆论的形成与影响
3
作者 李宇星 董朝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NGN时代,网络舆论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舆论形式:一是具体事件引发的舆论;二是价值观念与信念形成的讨论性的舆论。舆论的情绪色彩浓厚,有喜、怒、哀、惧四种基本的舆论情绪。NGN时代,网络舆论的焦点内容可能主要集中在与国家的基本国策或... NGN时代,网络舆论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舆论形式:一是具体事件引发的舆论;二是价值观念与信念形成的讨论性的舆论。舆论的情绪色彩浓厚,有喜、怒、哀、惧四种基本的舆论情绪。NGN时代,网络舆论的焦点内容可能主要集中在与国家的基本国策或有关的事件方面。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即为集体与个人意见的相互影响的过程,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将持续加强,网络舆论会对民众产生积极与消极两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论 NGN时代 舆论形成 舆论影响
下载PDF
基于主体观点度演变的网络舆论形成模型研究(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朝浪 吴荣军 +4 位作者 周安民 杨勇 胡勇 刘嘉勇 夏天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6-201,共6页
为了研究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以复杂适应系统(CAS)的视角,从舆论的构成要素出发,引入舆论主体(A-gent)观点度的概念,分析了影响Agent(网络舆论话题参与者)观点度发生变化的相关因素并确定了观点度变化的规则,以Agent的影响力、辩论能力... 为了研究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以复杂适应系统(CAS)的视角,从舆论的构成要素出发,引入舆论主体(A-gent)观点度的概念,分析了影响Agent(网络舆论话题参与者)观点度发生变化的相关因素并确定了观点度变化的规则,以Agent的影响力、辩论能力、自我坚持力度、活跃标志以及主流媒体、法律影响等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建立了网络舆论形成模型;最后将该模型作适当工程简化后进行仿真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点度 网络舆论 舆论形成 数学模型 CAS
下载PDF
移动互联网舆情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洪小娟 刘雅囡 姜楠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5-30,共6页
公众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其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即形成移动互联网舆情。移动互联网舆情具有跨时空性、泛在性、强互动性、零时延性、群体极化性、井喷型爆发等特点。在舆情生... 公众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其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即形成移动互联网舆情。移动互联网舆情具有跨时空性、泛在性、强互动性、零时延性、群体极化性、井喷型爆发等特点。在舆情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舆情的表现特征具有明显的不同,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手机等移动载体对于舆情参与程度的变化,以把握舆情变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网络舆情 舆情生成机制
下载PDF
论涉案网络舆论的沟通引导
6
作者 廖建春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涉案网络舆论的研究视角,是从网络热点案件的公共属性展开的讨论。涉案网络舆论是网络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网民议论有着监督执法和公共参与初级阶段的性质。沟通引导,是以... 涉案网络舆论的研究视角,是从网络热点案件的公共属性展开的讨论。涉案网络舆论是网络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网民议论有着监督执法和公共参与初级阶段的性质。沟通引导,是以互动的方式、以增加信息量的方法说服网民,并把网民从情绪化引向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案网络舆论 涉案网络舆论形成机理 涉案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