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其检测方法 被引量:51
1
作者 解新明 云锦凤 《中国草地》 CSCD 2000年第6期51-59,共9页
论述了遗传多样性的来源及形成途径 ,总结并分析比较了遗传多样性检测及度量的诸多方法 。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形成 检测 度量
原文传递
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概述 被引量:47
2
作者 冯夏莲 何承忠 +2 位作者 张志毅 安新民 王冬梅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69-74,79,共7页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从个体形态学水平、细胞学水平、生理生化水平发展到了分子水平,研究层次也随之深入.论述了植物遗传变异的来源,总结并分析比较了不同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关键词 植物 遗传多样性 形成 检测 遗传变异
下载PDF
降低白酒中高级醇含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3
作者 苟静瑜 贾智勇 +1 位作者 闫宗科 杜杰 《酿酒》 CAS 2016年第4期25-29,共5页
高级醇是评价白酒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白酒中高级醇形成机理、检测方法及发酵工艺对其生成的影响进行了归纳与论述,以期为白酒生产中高级醇的生成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酒 高级醇 形成机理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4
作者 吴世嘉 王洪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9期15-19,共5页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致癌物质。综述了氨基甲酸乙酯的致癌机理、形成途径、消除方法和目前国内外的检测手段。应加强对氨基甲酸乙酯危害性的认识,同时需提高检测发酵和酒精饮料行业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手段,倡导建立...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致癌物质。综述了氨基甲酸乙酯的致癌机理、形成途径、消除方法和目前国内外的检测手段。应加强对氨基甲酸乙酯危害性的认识,同时需提高检测发酵和酒精饮料行业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手段,倡导建立行业中氨基甲酸乙酯的限量标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致癌 形成途径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发酵酒中高级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5
作者 曾朝珍 张永茂 +3 位作者 康三江 张霁红 张芳 张海燕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5,共5页
高级醇是酒精发酵过程产生的副产物,其含量高低对酒的香气和品质有很大影响,是评价酒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文对发酵酒中高级醇形成机理、检测方法及发酵工艺对其生成的影响进行了归纳与论述,以期为发酵酒生产中高级醇的生成控制提... 高级醇是酒精发酵过程产生的副产物,其含量高低对酒的香气和品质有很大影响,是评价酒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文对发酵酒中高级醇形成机理、检测方法及发酵工艺对其生成的影响进行了归纳与论述,以期为发酵酒生产中高级醇的生成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酒:高级醇 形成机理 检测方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途径、检测方法和抑制手段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6
作者 周燕琼 金成 张英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5-184,共10页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是在非酶条件下,蛋白质、脂类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的一种稳定化合物。大量研究表明,AGEs在糖尿病及多种并发症(如炎症、肾病)以...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是在非酶条件下,蛋白质、脂类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的一种稳定化合物。大量研究表明,AGEs在糖尿病及多种并发症(如炎症、肾病)以及衰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AGEs的形成途径、检测方法、致病机理以及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形成途径 检测方法 致病机理 抑制手段
原文传递
利用声波时差检测地层孔隙压力的新方法 被引量:13
7
作者 梁红军 樊洪海 +1 位作者 贾立强 王永远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共5页
分析了声波时差资料的影响因素,介绍了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并根据有效应力定理,利用声波时差资料建立了地层岩石应力—应变关系的物理模型和压力计算的力学模型。计算过程为:1.利用声波时差测出声速;2.利用声速求出有效应力;3.... 分析了声波时差资料的影响因素,介绍了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并根据有效应力定理,利用声波时差资料建立了地层岩石应力—应变关系的物理模型和压力计算的力学模型。计算过程为:1.利用声波时差测出声速;2.利用声速求出有效应力;3.利用密度测井方法计算出上覆岩层压力;4根据上覆岩层压力和有效应力求出地层孔隙压力。通过在塔里木盆地的大宛齐、羊塔克等地区的应用研究表明,预测粘度高,满足工程要求。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其最大特点是不需建立趋势线,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适用于连续和非连续沉积地层的压力评价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声波时差 地层 孔隙压力 检测 钻井工艺
下载PDF
基于检测概率的雷达网协同干扰效果评估方法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养瑞 高梅国 +1 位作者 罗皓月 李云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78-1786,共9页
针对突防编队对抗雷达网的应用背景,以雷达网检测概率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应用于干扰机编队多样式协同压制雷达网的干扰效果评估模型。首先阐述了影响压制效果的时间、空域、频率和处理增益4个因素,据此计算了单部雷达在多样式干扰下的检... 针对突防编队对抗雷达网的应用背景,以雷达网检测概率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应用于干扰机编队多样式协同压制雷达网的干扰效果评估模型。首先阐述了影响压制效果的时间、空域、频率和处理增益4个因素,据此计算了单部雷达在多样式干扰下的检测概率。然后结合雷达网判决中心的工作方式,将网内成员雷达在多样式干扰下的检测性能映射到计算全网的受干扰影响程度。最后充分利用干扰机编队的航线信息,提出以"电子对抗环境下雷达网判决中心对不同航线段内突防编队的联合检测概率下降程度的加权积分"为干扰效果评估函数,建立干扰机编队对雷达网的多样式干扰效果评估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雷达网干扰效果评估问题上具有很好的应用性,对合理分配干扰资源、提高干扰机编队的整体干扰效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网 干扰机编队 多样式协同干扰 检测概率 效果评估
下载PDF
肉制品中生物胺的形成、检测和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戴莹 宋海勇 +1 位作者 吴曦 于春媛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9-97,共9页
生物胺是肉制品等富含蛋白质或氨基酸的食物中常见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质量有机化合物,肉制品中生物胺的含量过高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肉制品中生物胺的形成机理、检测技术、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 生物胺是肉制品等富含蛋白质或氨基酸的食物中常见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质量有机化合物,肉制品中生物胺的含量过高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肉制品中生物胺的形成机理、检测技术、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较为系统地阐述,并简要介绍肉制品中生物胺的风险评估研究情况,以期为肉制品中生物胺的高效分析和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生物胺 形成 控制 检测
下载PDF
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邹明明 王文骏 +2 位作者 马晓彬 丁甜 刘东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6-164,共9页
细菌在自然界中容易形成附着于各种含水表面的生物被膜群体。因生物被膜中的细菌能够抵抗消毒剂和抗菌药物,故其一旦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会引起包括冷热传递受阻、管路阻塞、食物腐败甚至传染病等诸多问题。本文对生物被膜的结构、形... 细菌在自然界中容易形成附着于各种含水表面的生物被膜群体。因生物被膜中的细菌能够抵抗消毒剂和抗菌药物,故其一旦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会引起包括冷热传递受阻、管路阻塞、食物腐败甚至传染病等诸多问题。本文对生物被膜的结构、形成机制、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展开综述,特别指出超声波技术对生物被膜的控制效应,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形成机制 检测方法 超声波
原文传递
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肖泳 邓放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目的对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有关氨基甲酸乙酯致癌机制、形成机制、含量降低方法以及检测方法的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氨基甲酸乙酯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在发酵食品中较为常见,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受多种... 目的对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有关氨基甲酸乙酯致癌机制、形成机制、含量降低方法以及检测方法的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氨基甲酸乙酯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在发酵食品中较为常见,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检测方法主要有红外光谱法、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结论应建立对各种发酵食品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标准检测方法及限量标准,为我国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限量标准的制定和确保我国发酵食品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致癌机制 形成机制 降低方法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热加工食品中呋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谢明勇 黄军根 聂少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从当前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出发,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热加工食品中污染物呋喃的发现呋喃的毒理学。以及其形成途径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上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述。
关键词 呋喃 热加工食品 形成途径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川西XC地区雷口坡组顶不整合面储层预测方法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素华 卢齐军 +1 位作者 许国明 刘诗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3-798,674+854,共6页
川西XC地区雷口坡组顶不整合面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地质特征表现为:储层埋藏较深,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横向非均质性较强,地震资料主频较低,因此利用常规地震资料难以满足储层精细描述的要求。为此,本文利用谱分解技术将... 川西XC地区雷口坡组顶不整合面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地质特征表现为:储层埋藏较深,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横向非均质性较强,地震资料主频较低,因此利用常规地震资料难以满足储层精细描述的要求。为此,本文利用谱分解技术将时间域的地震信号变换到频率域,获得较原始地震数据更加丰富的分频数据体,在此基础上进行含油气性检测及分频成像、相位、相干、曲率等多属性的裂缝综合预测。预测结果表明:①储层呈NE向条带状展布,Xins1井储层最厚,Xiaos1井最薄,含油气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工区西部;②雷口坡组顶不整合面储层段发育"网状"层间断层,向上延伸至小塘子组,向下可延伸至雷四中亚段,裂缝带对油气输导及改善岩溶发育带储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相吻合,可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口坡组 不整合面 谱分解技术 含油气性检测 裂缝预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9-574,共6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沙湾组薄砂体油藏埋藏浅、物性好、产量高,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近年来重要的产能建设阵地,但由于油层较单一、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分布零散、隐蔽性强,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探井成功率不超过30%,滚动勘探...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沙湾组薄砂体油藏埋藏浅、物性好、产量高,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近年来重要的产能建设阵地,但由于油层较单一、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分布零散、隐蔽性强,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探井成功率不超过30%,滚动勘探开发风险较大。根据车排子地区沙湾组油藏发现井——排2井及其周围探井所获地质认识,依据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从区域沉积相分析入手,查明沙湾组薄砂体成藏模式,利用正演模拟、滚动储集层描述、地震属性分析和油气检测等技术手段,形成了一套薄砂体滚动勘探开发技术,并利用其指导车排子地区滚动井位部署,取得了非常好的滚动勘探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地区 沙湾组 薄砂体 地震反射特征 油气检测 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下载PDF
肉及肉制品中苯并芘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汪敏 《肉类工业》 2016年第10期49-51,共3页
苯并芘是多环芳烃中一种具有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在肉制品烟熏、烧烤过程中容易产生,其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对苯并(a)芘的性质、来源、危害、肉制品中其产生的机理、检测方法以及控制措施等进行综述,... 苯并芘是多环芳烃中一种具有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在肉制品烟熏、烧烤过程中容易产生,其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对苯并(a)芘的性质、来源、危害、肉制品中其产生的机理、检测方法以及控制措施等进行综述,同时指出建立苯并芘快速检测方法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 危害 形成机理 检测方法 控制措施
下载PDF
油气藏地层水蒸发产生盐析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蒋红梅 汤勇 +3 位作者 陈文 何良泉 李旭 黎阳龙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3,共4页
在国内外有关盐析的研究中均忽略了高温条件下地层水蒸发过程中盐析对油气藏流体相态、渗流和开发动态的影响。从地层水蒸发过程中盐析的产生机理分析着手,得出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是地层水的矿化度,且盐析主要发生在近井带和井筒中,其... 在国内外有关盐析的研究中均忽略了高温条件下地层水蒸发过程中盐析对油气藏流体相态、渗流和开发动态的影响。从地层水蒸发过程中盐析的产生机理分析着手,得出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是地层水的矿化度,且盐析主要发生在近井带和井筒中,其中以近井带5m范围内最为严重。盐析一旦发生会堵塞孔道,伤害储层,减少气井的产能。并以渗透率的下降程度作为评判盐析对储层伤害程度的指标。分析地层水的化学组成变化,从而进行盐析的早期测定,并根据不同地层水水型确定不同的盐析判定原则。综合分析认为,针对地层水蒸发过程中产生的盐析现象,研究盐析的渗流理论和盐析规律以及盐析对储层的伤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蒸发 盐析 储层伤害 早期检测
下载PDF
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邹伟 张婷婷 +5 位作者 曹玉珠 李晓曼 吴媛媛 陈文星 陆茵 王爱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48-1352,共5页
肿瘤原发灶诱导待转移器官营造一个适宜转移的微环境,即转移前微环境。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肿瘤衍生因子、肿瘤外泌体以及骨髓源性细胞在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中至关重要。该文概述了转移前微... 肿瘤原发灶诱导待转移器官营造一个适宜转移的微环境,即转移前微环境。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肿瘤衍生因子、肿瘤外泌体以及骨髓源性细胞在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中至关重要。该文概述了转移前微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和主要形成过程的新机制,并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以期通过阻断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为治疗肿瘤转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前微环境 肿瘤转移 分子机制 形成因素 演变过程 临床检测
下载PDF
肉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胡子璇 徐乐 +1 位作者 梁小慧 甄宗圆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19-224,共6页
肉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是影响其风味的重要因素,研究肉制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对评价肉制品质量、指导肉制品生产和改善加工工艺尤为重要。简述肉制品风味的形成途径、肉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和检测技术以及几种肉... 肉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是影响其风味的重要因素,研究肉制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对评价肉制品质量、指导肉制品生产和改善加工工艺尤为重要。简述肉制品风味的形成途径、肉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和检测技术以及几种肉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为研究肉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挥发性风味物质 形成途径 提取方法 检测技术
下载PDF
城市道路塌陷成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春明 《城市勘测》 2018年第A01期184-187,共4页
近年来,我国城市频繁发生城市道路塌陷事故,影响了城市正常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该文对部分城市道路塌陷事故成因、采取的对策措施,道路塌陷成因和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为城市道路塌陷预... 近年来,我国城市频繁发生城市道路塌陷事故,影响了城市正常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该文对部分城市道路塌陷事故成因、采取的对策措施,道路塌陷成因和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为城市道路塌陷预防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塌陷 成因 检测技术 对策
下载PDF
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形成、检测及其防控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立飞 孙明浩 +5 位作者 华成黎 杨钰川 张明川 陆紫菱 潘欣 李树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9-339,共11页
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含氮低分子质量有机碱性化合物,生物胺广泛存在于奶酪、酱油、鱼露等发酵食品中,但其摄入过量会引起呼吸困难、呕吐和发烧等过敏反应,已然成为影响食品品质和安全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发酵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微... 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含氮低分子质量有机碱性化合物,生物胺广泛存在于奶酪、酱油、鱼露等发酵食品中,但其摄入过量会引起呼吸困难、呕吐和发烧等过敏反应,已然成为影响食品品质和安全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发酵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微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条件的影响,导致生物胺的产生难以杜绝或抑制,进而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该文在详尽阐明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生物胺检测方法及其防控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高效分析和有效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食品 生物胺 形成机制 检测方法 防控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