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拔山寺向斜泰页1井页岩油气重大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49
1
作者 胡东风 魏志红 +3 位作者 刘若冰 魏祥峰 刘珠江 陈斐然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2,共12页
2021年1月,在四川盆地涪陵北部拔山寺向斜针对侏罗系凉高山组实施的第一口页岩油气探井--泰页1井,通过水平井钻井及分段压裂测试,试获日产气7.5×10^(4)m^(3)、日产油9.8m^(3),实现了侏罗系凉高山组湖相页岩油气新层系勘探重大突破... 2021年1月,在四川盆地涪陵北部拔山寺向斜针对侏罗系凉高山组实施的第一口页岩油气探井--泰页1井,通过水平井钻井及分段压裂测试,试获日产气7.5×10^(4)m^(3)、日产油9.8m^(3),实现了侏罗系凉高山组湖相页岩油气新层系勘探重大突破。基于泰页1井的钻探成果,系统分析了涪陵北部地区凉高山组湖相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研究表明:泰页1井突破层系为凉高山组二段(凉二段)半深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其中(4)小层厚度约为25.20m,TOC均值大于1.5%,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Ro为1.01%~1.41%,孔隙度平均为3.52%,以无机孔(黏土矿物层间孔、粒间孔、粒内孔等)为主,仅局部发育有机质孔,孔隙类型以介孔(孔径为2~50nm)和大孔(孔径大于50nm)为主,含气量约为1.81m^(3)/t。相对于其他小层而言,(4)小层泥页岩连续厚度最大、TOC和孔隙度最高、含气性最好,为自生自储的"纯页岩型"页岩油气藏。涪陵北部地区半深湖相优质页岩分布广泛,有利于页岩油气富集,其中保存条件好、地层高压、微裂缝发育有利于页岩油气高产。探索形成了以"少段多簇+暂堵转向+大排量+中粗砂强加砂"为主要特点的体积压裂关键技术,可实现陆相页岩的有效改造。泰页1井的突破对于中国湖相页岩油气的商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 凉高山组 重大突破 成藏条件 富集高产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平安1井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重大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36
2
作者 何文渊 何海清 +5 位作者 王玉华 崔宝文 蒙启安 郭绪杰 白雪峰 王有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9,共10页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简称川东北)古中央凹陷的平安1井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获得百吨高产,实现了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基于平安1井的勘探成果,系统分析了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成藏条件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简称川东北)古中央凹陷的平安1井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获得百吨高产,实现了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基于平安1井的勘探成果,系统分析了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成藏条件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平安1井突破层系为凉高山组湖相富有机质页岩,其岩石类型为长英质页岩,孔隙度平均值为2.06%,以粒间孔、晶间孔为主,微裂缝发育;TOC值为0.64%~1.35%,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R o为1.51%~1.66%,脆性矿物含量为50.4%~54.8%。综合评价认为川东北地区在前陆盆地背景下,广泛分布的半深湖相页岩富含有机质,有利于页岩油气富集成藏。其中凉上段发育3套页岩,生烃能力强,演化程度高,整体为一套高质量烃源岩;保存条件好、地层超压、孔—缝体系发育,既是有效储层又是高效产层。平安1井的突破,展示了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巨大勘探潜力,对加快四川盆地页岩油勘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凉高山组 页岩油气 重大突破 平安1井
下载PDF
川东红星地区HY1井二叠系页岩气勘探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25
3
作者 胡德高 周林 +5 位作者 包汉勇 刘皓天 刘超 孟志勇 赵帅 王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52,共12页
2020年底,川东红星地区建南区块针对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二段部署实施的第1口页岩气风险探井HY1井在压裂测试阶段获得天然气产量8.9×104m3/d,实现了中国二叠系新层系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综合HY1井的钻探成果和岩心、钻井、测井、... 2020年底,川东红星地区建南区块针对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二段部署实施的第1口页岩气风险探井HY1井在压裂测试阶段获得天然气产量8.9×104m3/d,实现了中国二叠系新层系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综合HY1井的钻探成果和岩心、钻井、测井、录井及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碳同位素等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红星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地质特征和富集主控因素。红星地区二叠系发育两套深水陆棚亚相页岩,具有优质页岩厚度薄、有机质丰度高、孔隙度高、含气量高、脆性矿物含量高的“一薄四高”特征。广泛发育的深水陆棚亚相页岩是二叠系页岩气富集的物质基础,有机-无机协同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和较强的吸附能力,良好的保存条件是红星地区页岩气富集的关键。HY1井的勘探突破表明:(1)中国南方二叠系页岩气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是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2)盆外复杂构造区内相对弱变形区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方向;(3)地质工程一体化是实现二叠系页岩气勘探突破的重要保障;(4)薄储层、超深层页岩的改造技术和酸性页岩气藏采输气工艺是实现二叠系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的攻关方向。研究认识对于具有相似地质背景的页岩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借鉴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1井 二叠系 吴家坪组 页岩气 勘探突破 红星地区
原文传递
天保工程二期政策及相关问题解读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永红 倪嶷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5-50,共6页
在总结了天保一期工程实施背景、范围及投入、主要政策及总投入、主要成效及突出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天保工程二期政策的形成过程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天保工程二期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期限、实施范围,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 在总结了天保一期工程实施背景、范围及投入、主要政策及总投入、主要成效及突出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天保工程二期政策的形成过程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天保工程二期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期限、实施范围,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主要政策、资金投入和保障措施。特别是对主要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对照一期工程,指出二期工程在地方配套资金投入、森林管护、社会保险和政策性支出等补助标准、中幼林抚育财政补助等方面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保二期 政策形成 内容 突破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BD21井深水区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书生 廖高龙 +2 位作者 梁豪 彭志春 王世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9,共11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前期已在深水西区乐东—陵水凹陷发现超千亿立方米大气田,但深水东区宝岛—长昌凹陷由于储层埋藏深、物性差,成藏地质条件认识不深入,导致深水东区勘探一直未获突破。近期部署在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的风险...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前期已在深水西区乐东—陵水凹陷发现超千亿立方米大气田,但深水东区宝岛—长昌凹陷由于储层埋藏深、物性差,成藏地质条件认识不深入,导致深水东区勘探一直未获突破。近期部署在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的风险探井BD21井在陵水组三段试获日产凝析油200.2m3、日产气73.12×104m3的高产油气流,实现了30多年来在深水东区勘探的首次重大突破。基于BD21井钻探成果,系统分析了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宝岛凹陷发育崖城组规模烃源岩,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受神狐隆起控制,陵水组沉积期北部断阶带发育优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集体,储层厚度大、物性好;两期油气充注时期断裂活动性弱,构造演化与供烃时机匹配,储层和沟源断裂形成垂向+短侧向高效油气输导体系;区域性盖层覆盖了成藏系统内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全空间范围,油气运移输导封闭条件好。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是有利的勘探方向,展现了深水斜坡区构造—岩性油气藏规模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宝岛凹陷 深水东区 陵水组 成藏条件 重大突破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海相页岩油勘探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席胜利 魏嘉怡 +6 位作者 张才利 王红伟 井向辉 杨亚娟 刘刚 李涵 张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269,共17页
2022年6月,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在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实施的YT3井中获得试油产量为5.3 t/d的工业油流,这意味着在华北地区发现了古生界原生硅质页岩油藏,页岩油新层系的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基于YT3... 2022年6月,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在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实施的YT3井中获得试油产量为5.3 t/d的工业油流,这意味着在华北地区发现了古生界原生硅质页岩油藏,页岩油新层系的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基于YT3井的钻探成果,结合乌拉力克组的沉积-构造背景,系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预测评价勘探有利区可为下一步扩大页岩油勘探规模和评价资源潜力提供指导。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在乌拉力克组沉积期发育广海陆棚相,沉积了厚层原生硅质页岩,该套硅质页岩具有机质丰度较低、干酪根类型以腐泥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在0.62%~1.48%、生油潜力较大的特征。油源对比证实,YT3井乌拉力克组的原油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生界油藏、古生界煤层及泥岩在各项地球化学指标上明显不一致,指示其石油为来自本层的油型原油。乌拉力克组硅质页岩储层中溶蚀孔和微裂缝发育、脆性指数较高,与邻近的致密围岩可构成岩性圈闭,有利于形成源内自生自储型油藏。YT3井的勘探突破证实,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发育乌拉力克组较低成熟海相原生硅质页岩,具备形成源内规模富集油藏的地质基础。YT3井的勘探突破坚定了复杂构造区油气勘探的信心,开启了长庆油田古生界找油的新征程,对华北地区古生界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乌拉力克组 海相页岩油 YT3井 重大突破
原文传递
砂岩在西湖凹陷花港组交互式盖层中的作用初探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洪 秦兰芝 +2 位作者 王辉 李宁 李宣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1,共9页
西湖凹陷花港组盖层具有砂泥岩交互式发育特征,而与泥岩伴生的砂岩类盖层的油气封闭作用研究较少。采用岩芯、镜下观察及压汞等分析方法,对砂泥岩交互式盖层中的砂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盖层中的砂岩可作为有效盖层,砂岩类盖层早... 西湖凹陷花港组盖层具有砂泥岩交互式发育特征,而与泥岩伴生的砂岩类盖层的油气封闭作用研究较少。采用岩芯、镜下观察及压汞等分析方法,对砂泥岩交互式盖层中的砂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盖层中的砂岩可作为有效盖层,砂岩类盖层早期受沉积环境控制,含有较多的泥质而导致早期压实作用较强,加之晚期的黏土矿物转换及胶结物的发育,具备形成良好盖层的条件。在不同地区进行砂岩盖层有效性研究时应以沉积环境为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砂岩进行成岩作用研究,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砂岩样品进行实验分析以明确砂岩盖层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花港组 砂岩盖层 成岩作用 突破压力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嫩江组中-低成熟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突破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文渊 崔宝文 +5 位作者 张金友 赵莹 程心阳 刘召 刘鑫 曾花森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0-913,共14页
松辽盆地嫩江组发育陆相湖盆页岩,其分布面积广,烃源岩品质好,页岩油潜在资源规模大。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青山口组中-高成熟页岩储层,对于嫩江组的中-低成熟度典型湖相页岩鲜有涉及。基于全岩矿物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场发射扫描电... 松辽盆地嫩江组发育陆相湖盆页岩,其分布面积广,烃源岩品质好,页岩油潜在资源规模大。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青山口组中-高成熟页岩储层,对于嫩江组的中-低成熟度典型湖相页岩鲜有涉及。基于全岩矿物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和氮气吸附实验等测试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沉积特征,对嫩江组页岩的分布和烃源岩特征、含油性、储集性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嫩江组页岩油的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嫩江组一段和嫩江组二段广泛发育页岩,其厚度大且分布稳定;嫩江组在纵向上发育3套有机质含量高的页岩层段,其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有机质演化程度主体处于中等成熟-低成熟阶段;页岩以发育粒间孔、粒内孔和黄铁矿晶间孔等多类型纳米级储集空间为主,孔径主要分布在64~128 nm;嫩江组温暖湿润的古环境奠定了页岩有机质发育的物质基础,同时优质的烃源岩与多类型纳米级储集空间的耦合共同制约了页岩油的富集。综合评价表明:纵向上,嫩江组二段为最优质的“甜点层”,嫩江组一段的中部次之;初步估算嫩江组的石油资源量超过100×10^(8)t。2021年,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在嫩江组部署了NY1H井,累积产油量为2160 t,实现了嫩江组中-低成熟页岩油在初期相对高产阶段的稳产,证实了嫩江组具备良好的页岩油资源基础和动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嫩江组 页岩油 有机质类型 资源量 勘探突破
原文传递
逆向技术标准锁定的形成机理、负面效应与突破机制——基于开源创新突破锁定视角 被引量:5
9
作者 陶爱萍 王涛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5,共6页
在分析逆向技术标准锁定形成机理及其负面效应的基础上,从开源创新的特征和内在机制入手,探索开源创新对逆向技术标准锁定的突破机制。结果表明:开源创新的用户参与机制、个人—集体联合机制以及多重激励机制是突破逆向技术标准锁定的... 在分析逆向技术标准锁定形成机理及其负面效应的基础上,从开源创新的特征和内在机制入手,探索开源创新对逆向技术标准锁定的突破机制。结果表明:开源创新的用户参与机制、个人—集体联合机制以及多重激励机制是突破逆向技术标准锁定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技术标准锁定 形成机理 负面效应 开源创新 突破机制
原文传递
夹层型页岩油突破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中部G119H井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贵安 唐青松 +6 位作者 蒋裕强 朱讯 方锐 周亚东 洪海涛 张连进 张新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3,共11页
近期,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四川盆地中部(以下简称川中)公山庙西地区部署实施的侏罗系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重点评价井——G119H井,测试获产油20 t/d、产气0.6×10^(4) m^(3)/d,取得了该盆地湖相夹层型页岩油的新突破。为了进... 近期,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四川盆地中部(以下简称川中)公山庙西地区部署实施的侏罗系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重点评价井——G119H井,测试获产油20 t/d、产气0.6×10^(4) m^(3)/d,取得了该盆地湖相夹层型页岩油的新突破。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凉高山组湖相页岩油的资源潜力及勘探前景,基于G119H井所在区域的地质、地震资料,开展了凉高山组沉积地质背景、河道刻画、优质储层特征、富集模式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凉高山组在多期湖盆迁移背景下,纵向发育多期叠置湖相页岩、三角洲前缘砂体;(2)公山庙西地区凉二段底部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砂体由西南向北东推进入湖;(3)凉二段分流河道为最有利微相,岩性主要为细—中粒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达6.3%,孔喉结构为小孔—微喉连通模式,可动油占比较高;(4)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分布广,具备烃源岩厚度大(超过10 m)、储层物性好、源储组合相邻匹配等有利条件;(5)该盆地内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有利地区面积约1.38×10^(4) km^(2),利用四川盆地现有三维地震资料刻画凉二段分流河道分布面积为2 336 km^(2),估算石油资源量约15×10^(8) t。结论认为,G119H井的突破揭示了川中地区凉二段夹层型页岩油具有规模开发潜力,进一步展现了盆地侏罗系页岩油良好的资源基础,明确了川中地区凉二段夹层型页岩油是“十四五”及中长期增储上产重点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夹层型 页岩油 侏罗系 凉高山组 公山庙 勘探突破
下载PDF
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槽-隆”富集规律及勘探前景
11
作者 雍锐 石学文 +10 位作者 罗超 钟可塑 吴伟 郑马嘉 杨雨然 李彦佑 徐亮 朱逸青 何一凡 陈丽清 于魏铭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1226,共16页
针对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埋深大、成熟度高及页岩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德阳—安岳裂陷槽的精细刻画、沉积环境分析、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背景下页岩气成烃富集演化恢复,揭示了“槽-隆”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德阳—安岳裂陷槽控制... 针对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埋深大、成熟度高及页岩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德阳—安岳裂陷槽的精细刻画、沉积环境分析、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背景下页岩气成烃富集演化恢复,揭示了“槽-隆”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德阳—安岳裂陷槽控制筇竹寺组沉积环境,裂陷槽内具有沉积相带优和地层厚度大的特点;此外,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筇竹寺组的页岩成熟度演化,古隆起位于高部位且热演化程度适中、电阻率高。“槽-隆”叠合区在沉积、生油、生气和油气调整阶段均有利于页岩气富集,共同控制储层发育,叠合区储层品质优、储层套数多、厚度大。根据“槽-隆”富集规律及槽-隆组合关系,优选4类页岩气有利区带,并建立筇竹寺组甜点区评价标准,优选8200 km^(2)的槽内甜点区勘探面积,进而指导资201井的部署,获得73.88×104 m^(3)/d的高产工业气流。“槽-隆”富集规律的地质新认识,为寒武系深层—超深层页岩气勘探和突破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并揭示该领域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寒武系 筇竹寺组 槽-隆 页岩气 富集规律 勘探突破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保定凹陷东营组油气勘探重要发现与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锐锋 何海清 +12 位作者 朱庆忠 范土芝 李小冬 周赏 陈柯童 史原鹏 田建章 李晓燕 张宏伟 秦梦华 李艳友 李奔 赵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3,共13页
渤海湾盆地保定凹陷早期以潜山和古近系深层为主力目的层进行勘探,历经近60年未获实质性发现。以一次三维地震采集和二维重新处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整体认识地质结构,取得如下成果:一是古近纪早—中期(孔店组—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断... 渤海湾盆地保定凹陷早期以潜山和古近系深层为主力目的层进行勘探,历经近60年未获实质性发现。以一次三维地震采集和二维重新处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整体认识地质结构,取得如下成果:一是古近纪早—中期(孔店组—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断陷活动西强东弱,湖盆浅且小;古近纪晚期(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沉积期),断陷活动东强西弱,最大湖泛期为广湖盆沉积。二是沙一下亚段咸化湖富有机质藻源岩早期生烃、多期生烃,形成早熟油、低熟油。三是浅层东营组储盖组合好,是主力勘探层系。优选清苑构造带为突破口,构建“双向供烃、断砂输导、浅层富集”油气成藏模式,钻探G77X、BQ1X等预探井,在东营组获高产工业油流,保定凹陷获油气勘探突破,证实太行山前第一排凹陷浅层油气富集,对渤海湾盆地老油区勘探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保定凹陷 东营组 富有机质藻源岩 成藏模式 勘探突破
下载PDF
歧口凹陷滨海斜坡深凹区海探1井东营组勘探突破与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立宏 何海清 +7 位作者 陈长伟 李长海 石倩茹 董越崎 崔宇 张佼杨 朱华汇 张明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9,共12页
近年来为实现歧口凹陷“下洼找油”的构想,开辟新的增储上产战场,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滨海斜坡深凹区部署海探1井并获得重大突破。基于海探1井钻探结果,对滨海斜坡深凹区东营组控砂机制、储层特征、生烃条件、油气成藏模式等进行深入... 近年来为实现歧口凹陷“下洼找油”的构想,开辟新的增储上产战场,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滨海斜坡深凹区部署海探1井并获得重大突破。基于海探1井钻探结果,对滨海斜坡深凹区东营组控砂机制、储层特征、生烃条件、油气成藏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证实了滨海斜坡深凹区东三段发育来自北部燕山物源区的大型重力流砂体,且储集物性较好;首次发现了东营组自生自储含油气系统,突破了以往东营组依靠断层输导成藏、下生上储的认识;构建了深凹区东三段“远源输砂、近源充注、源储耦合、连片含油”的成藏模式;同时深凹区东三段非常规页岩油也展现出广阔的资源前景。海探1井的成功钻探,为东部老区增添了新的增储战场,为“下洼找油”提供有利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东营组 海探1井 成藏模式 勘探突破
下载PDF
Importance of Water Chemistry in Oil and Gas Operations—Properties and Composition
14
作者 Abdullah Taha Mahmood Aman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19年第1期23-36,共14页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water is essential element since it exists in most of the stages, starting from drilling operations, then production processes including injecting in the reservoir to maintain the pressure...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water is essential element since it exists in most of the stages, starting from drilling operations, then production processes including injecting in the reservoir to maintain the pressure, and finally disposing the produced water from the reservoir.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water in the petroleum industry with its different types and study its effects on the reservoirs as well as the downhole and surface equipment. Most of the studies and literature reviews focused on the oil and gas properties. In fact, understand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water is as important as the oil and gas properties. Water is always present in the oil and gas fields during production, injection or disposal. Therefore, i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roductivity and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field and the entire development project. This paper is going to illustrate and focus on several objectives. First, it elabo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water in the oil and gas fields. Then, it inclu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different types of water in the petroleum industry including a summary about of their properties. The main two types that the paper focuses on are the produced water and the injected water. It clarifies the effects of both of them on the reservoir, well completions and facilities. After that, the paper touches bases on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issues caused by water along with a brief summary of steps needed by the operators to follow in order to solve them. In addition to that, the common monitoring procedures and tests that are usually followed to observe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are going to be presented. Finally, couples of solutions used by operators are review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xcessive water production after the water breakthrough in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WATER WATER INJECTION breakthrough PROPERTIES Scale formation Volume Factor
下载PDF
优秀运动员“平台抑制现象”的成因与突破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丹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7-19,共3页
运动员的“平台抑制现象”是现代运动训练学积极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平台现象的成因及克服的方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平台抑制 运动员
下载PDF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投产井见水原因讨论
16
作者 唐丹 苟文丽 谭雪源 《辽宁化工》 CAS 2017年第9期883-885,共3页
塔中奥陶系鹰山组为主力产层,近年来投产井因见水失利井比例增大。已投产井后期见水后产量降低,给生产管理带来困难。分析实钻井见水特征,结合盖层地质研究、构造位置及断裂破碎带地震响应特征。总结出本区块鹰山组投产井见水原因,为良... 塔中奥陶系鹰山组为主力产层,近年来投产井因见水失利井比例增大。已投产井后期见水后产量降低,给生产管理带来困难。分析实钻井见水特征,结合盖层地质研究、构造位置及断裂破碎带地震响应特征。总结出本区块鹰山组投产井见水原因,为良里塔格组3-5段盖层封闭条件差,油气纵向运移成藏,鹰山组易见底水;构造位置低,避水高度不足;断裂破碎带"长串珠"地震特征,易见底水。识别了区块鹰山组投产井见水原因,为井位部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北斜坡 缝洞型碳酸盐岩 鹰山组 地层水 见水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面临的现实困境及精神突围——以中短篇小说中女性情感的书写为例
17
作者 寇国庆 何言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5,28,共6页
苦难是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关注的主题,其中底层女性的情感困境同样得到有力的书写,但部分批评者指责底层文学有着夸大苦难及缺乏文学性的缺陷。对此,创作者和一些论者则提出了各自反驳的理由。笔者认为,新世纪以来的底层文学的主要问题... 苦难是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关注的主题,其中底层女性的情感困境同样得到有力的书写,但部分批评者指责底层文学有着夸大苦难及缺乏文学性的缺陷。对此,创作者和一些论者则提出了各自反驳的理由。笔者认为,新世纪以来的底层文学的主要问题在于思想资源的匮乏,其美学出路在于强化现代性眼光并且结合形式突破,这是新世纪文学的必由之路,对底层女性情感困境的书写理应如此,底层文学的美学出路亦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文学 女性情感 现实困境 现代性眼光 形式突破
下载PDF
明清云南城镇发展对当前城镇化的启示
18
作者 顾胜华 《昭通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70-75,共6页
明清时期,国家开发措施促进了云南城镇的发展,基本奠定云南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但云南城镇发展的局限性在当前的城镇化过程中较为明显,城镇上山的城镇化策略突破了云南城镇化发展的局限,正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明清 城镇化 局限 突破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超深层油气突破及其意义 被引量:159
19
作者 漆立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51,共14页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隆起形成于加里东中期,早寒武世早期发育玉尔吐斯组斜坡—陆棚相烃源岩,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发育了厚达3000m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多期海平面变化有利于形成暴露溶蚀型储层,同时加里东—海西期多期断裂发育,有利于裂缝...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隆起形成于加里东中期,早寒武世早期发育玉尔吐斯组斜坡—陆棚相烃源岩,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发育了厚达3000m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多期海平面变化有利于形成暴露溶蚀型储层,同时加里东—海西期多期断裂发育,有利于裂缝发育和流体改造形成多类型储层,晚奥陶世沉积的巨厚泥岩可以作为区域盖层。该隆起下古生界发育完整的生储盖组合,是油气成藏有利地区。前期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沙雅隆起与卡塔克隆起区,对深埋的顺托果勒隆起认识不足。通过深化基础研究,认识到顺托果勒隆起长期处于低地温背景,下寒武统烃源岩在喜马拉雅期仍处于凝析油—天然气生成阶段,具备形成晚期成藏的大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寒武系—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是最主要的目的层系。在沙漠地区超深层地震技术攻关基础上优选目标实施钻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勾勒出顺托果勒隆起大油气田的轮廓,有望实现塔中—塔北连片含油气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托果勒隆起 奥陶系 碳酸盐岩 超深层 油气突破
下载PDF
昭通太阳背斜区浅层页岩气勘探突破及其资源开发意义 被引量:81
20
作者 梁兴 徐政语 +8 位作者 张朝 王维旭 张介辉 鲁慧丽 张磊 邹辰 王高成 梅珏 芮昀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8,共18页
综合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10年勘探开发成果与评价认识,针对云贵高原昭通探区山地页岩"高演化、强改造、剪应力"的特点及浅层页岩气扩散与渗漏时间长、保存条件最为关键等现实问题,对浅层页岩气甜点控制因素及其选区评价关键技... 综合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10年勘探开发成果与评价认识,针对云贵高原昭通探区山地页岩"高演化、强改造、剪应力"的特点及浅层页岩气扩散与渗漏时间长、保存条件最为关键等现实问题,对浅层页岩气甜点控制因素及其选区评价关键技术进行研究。2017-2018年,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率先在埋深700~2000 m的太阳背斜上获得了浅层页岩气的勘探突破和规模探明地质储量,通过太阳背斜区浅层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及甜点控制因素研究,明确盆地外复杂构造区山地浅层页岩气成藏与产能潜力受控于5大要素:①富气区构造改造弱,整体保存条件良好,呈现典型压扭性改造圈闭赋存模式;②富气区处于超压状态,页岩含气量高;③富气区发育优质页岩,烃源条件优越;④富气区页岩储集层品质优良,Ⅰ类储集层占主导;⑤富气区页岩脆性矿物含量高,水平应力差小,易于体积压裂改造。昭通示范区太阳背斜区浅层页岩气的勘探突破和产能规模建设的创新实践及其形成的核心技术,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页岩气 志留系龙马溪组 奥陶系五峰组 勘探突破 太阳背斜区 昭通地区 背斜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