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及质量管理对策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润荣 《温带林业研究》 2021年第2期56-59,共4页
营造林工程是林业经营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带动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提高营造林的质量,可有效推动林业生态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然... 营造林工程是林业经营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带动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提高营造林的质量,可有效推动林业生态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然而生态环境却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例如沙尘暴、泥石流、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阻碍。而营造林能够从根源上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有计划地营造树林能够帮助抵御沙尘暴、减缓水土流失等问题,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为此,近年来各种林业工程被国家大力推广,在解决生态问题的同时也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营造林工程中,营造林的质量是关键,而对于营造林质量的考量与核实主要通过自查和验收来完成,并且为之后的统计和评估流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在目前的营造林项目中的自查和验收,依然存在一些瑕疵,发现诸多问题,如验收不认真等现象。营造林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功能性特点,无论是种植规模还是种植种类,都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气候、地理、设计因素等。本文首先阐述了提高营造林质量的意义,分析了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对策,由此为新时期营造林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林质量 影响因素 关键技术 管理对策
下载PDF
加强造林质量管理 提高森林培育质量的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殷建强 温煜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8-51,共4页
就建立造林质量控制平台,完善工程技术、改革工程管理和强化森林经营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做到“六个突破”,实现“六个转变”,逐步提高贵州省造林质量和森林培育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林业工程 森林培育 造林质量
下载PDF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及其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姚晓蕊 潘存德 李兆慧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土壤剖面调查和采样测定,以土壤条件作为限制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了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并采用PCA三维排序对造林地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同时,通过建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不同立地... 通过土壤剖面调查和采样测定,以土壤条件作为限制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了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并采用PCA三维排序对造林地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同时,通过建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不同立地类型造林地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反映土壤盐分特征的总盐及Cl^-、K^+ +Na^+、Mg^2+、SO4^2-、Ca^2+、CO3^2-各盐分离子、碱化指标pH值、反映土壤肥力特征的有机质、速效N和度量土壤板结程度的容重是开发区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农业开发区造林地可划分为8种立地类型,即轻盐渍化型、轻盐渍化-碱化型、轻盐渍化-板结型、中盐渍化型、强碱型、盐土型、中盐渍化-钙积型、轻盐渍化-氮丰型;各立地类型造林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为0.279—0.494。属中低水平,其中轻盐渍化一氮丰型评价指数最高,盐土型最低。总体而言,开发区造林地整体处在一种低质水平。而盐碱化、低养分和板结是造成开发区造林地土壤质量差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 造林地 立地类型 主导因子 主成分分析 土壤质量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造林质量的参与式控制与评价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温佐吾 甘露 +1 位作者 王雷宏 谢双喜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2-47,59,共7页
以贵州省关岭县两个村实施的退耕还林造林项目为对象,运用社区林业的理论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调查分析影响造林质量的各种技术和非技术因素,在社区村民和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参与下,以评分的方式对影响造林质量的各因素进行程度排... 以贵州省关岭县两个村实施的退耕还林造林项目为对象,运用社区林业的理论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调查分析影响造林质量的各种技术和非技术因素,在社区村民和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参与下,以评分的方式对影响造林质量的各因素进行程度排序,初步提出对造林质量进行参与式控制的思路,以及由4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对造林质量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质量 控制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提高我国造林质量 增强生态环境建设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翟明普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1-4,11,共5页
提出了造林质量的概念与范畴;简述了我国造林质量的现状,指出我国人工林培育中在“适地适树”、良种化、造林密度、树种组成及抚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造林质量 森林培育 适地适树 良种化 造林密度
下载PDF
对广东省造林工程实施招投标制度的思考
6
作者 姜杰 徐雪松 邓洪涛 《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第1期129-132,共4页
回顾广东省造林工程概况,分析林业行业及造林工程特点以及当前导致造林质量不高、综合成效较差等问题的主要原因。造林工程实施招投标制度有利于提高造林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为此,提出尽快出台... 回顾广东省造林工程概况,分析林业行业及造林工程特点以及当前导致造林质量不高、综合成效较差等问题的主要原因。造林工程实施招投标制度有利于提高造林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为此,提出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简化招投标程序,重视专业人员培养和监督管理等广东省造林工程实施招投标制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工程 招投标制度 造林质量 资金使用效率 广东省
下载PDF
绿色屋顶对城市环境发展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罡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5期103-105,共3页
事实已经证明,将城市建设演变成大自然的对立面是极不明智的。在生态化发展备受关注的今天,让城市回归自然,意味着城市变得更加适应人居需要。绿色屋顶就具有良好的功能特征,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巨大的社会开发潜力,是未来... 事实已经证明,将城市建设演变成大自然的对立面是极不明智的。在生态化发展备受关注的今天,让城市回归自然,意味着城市变得更加适应人居需要。绿色屋顶就具有良好的功能特征,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巨大的社会开发潜力,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绿化 建筑结构 居住质量 协调环境
下载PDF
提高农田防护林造林质量主要技术措施
8
作者 张子平 张春玲 《吉林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58-59,共2页
本文介绍了在农安县营造农田防护林的技术措施,主要是认真把握好苗木、栽植和幼林抚育的质量关,可有效提高农防林造林质量。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造林质量 技术措施
下载PDF
通道造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之浅见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建贵 方必玉 《绿色科技》 2015年第10期124-125,共2页
指出了造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是监理工作的重点,也是监理工作的难点。结合实践,就通道造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方法、控制措施、质量控制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造林绿化 质量控制 监理
下载PDF
毛竹林内套种浙江楠和南方红豆杉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建诚 王波 +3 位作者 杨振亚 伊理孝 林晓越 李琴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8-103,116,共7页
2019年10月份,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溪口林场选择2012年林下套种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与研究对象立地条件一致的毛竹纯林为对照,在3... 2019年10月份,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溪口林场选择2012年林下套种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与研究对象立地条件一致的毛竹纯林为对照,在3种林型内分别建立3块20 m×20 m标准样地,共9块样地。在标准样地内,以S型随机布置3个取样点,用环刀按照不同土层(h)0<h≤20 cm、20 cm<h≤40 cm、40 cm<h≤60 cm取其原状土,将同一样地同一土层的3份样品混合作为各样地的土壤样品。参照相关标准和方法,测定土样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最小显著性检验法、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毛竹林内栽植浙江楠和南方红豆杉后林地土壤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毛竹纯林)相比——套种浙江楠后,毛竹林土壤含水率、总孔隙度,分别增加9.60%、4.28%;土壤密度降低5.30%;土壤pH升高0.73%,土壤酸化缓解;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0.44%、28.12%、39.97%、11.12%、7.27%、4.47%、29.72%;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升高12.33%、17.29%、21.47%、13.19%、22.92%;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2.63%、12.34%。与对照(毛竹纯林)相比——套种南方红豆杉后,毛竹林土壤含水率、总孔隙度,分别增加4.65%、11.62%;土壤密度降低4.01%;土壤pH升高1.46%,土壤酸化缓解;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增加6.44%、13.47%、32.17%、4.13%、16.15%、11.31%、26.71%;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升高8.29%、19.03%、12.10%、13.15%、13.38%;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2.12%、5.15%。综合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特征,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浙江楠 南方红豆杉 混交造林 林地土壤质量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7
11
作者 李春义 马履一 徐昕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32,共6页
森林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会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而抚育间伐与森林生物多样性存在密切的关系。文中针对国内外森林抚育间伐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多样性影... 森林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会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而抚育间伐与森林生物多样性存在密切的关系。文中针对国内外森林抚育间伐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我国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质量低的现状,提出3点建议:(1)把生物多样性作为评价森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2)把抚育间伐作为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3)对森林抚育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长期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森林质量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帽儿山森林景观质量评价 被引量:49
12
作者 李春阳 周晓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91-95,共5页
本文采用森林景观质量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利用148份大学生的现场评价资料,建立了帽儿山森林景观质量的数量化评价模型,并讨论了八个景观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这些探讨可为帽儿山森林景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森林景观 质量评价 帽儿山
下载PDF
森林质量评价及精准提升理论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85
13
作者 张会儒 雷相东 +2 位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胡雪凡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共18页
在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森林质量提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并将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林业的目标和任务。森林经营是实现森林质量提升的根本途径,当前迫切需要明确实现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森林质... 在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森林质量提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并将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林业的目标和任务。森林经营是实现森林质量提升的根本途径,当前迫切需要明确实现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森林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如何基于生态学理论和经营理论来提升森林质量?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森林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综述,从森林干扰理论、演替理论、主导生态因子作用、生态位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边缘效应原理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质量提升的生态学和林学基础。认为森林质量评价指标存在层次性和目标相关性,核心是森林生态系统本身的属性,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体系,包括立地评价和适地适树、森林生长收获预测、森林经营规划等7个方面,为我国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质量 评价指标 质量提升 理论基础 提升技术
下载PDF
森林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14
作者 马剑英 孙学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57-363,共7页
简要介绍了森林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动态,并对森林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综合评述。广义的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根据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表达形式及评价目的可大体分为经济评价和质量评价。其中,经济评价体现了森... 简要介绍了森林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动态,并对森林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综合评述。广义的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根据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表达形式及评价目的可大体分为经济评价和质量评价。其中,经济评价体现了森林旅游资源的经济属性,而质量评价则综合体现了森林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全面、系统的森林旅游资源调查是评价的必要基础,包括基本情况调查和景观资源调查。制定评分标准和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森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关键环节,一般涉及森林旅游景观资源和开发建设条件两方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旅游 经济评价 质量评价 评价指标 旅游资源
下载PDF
基于SBE法的长白山森林景观美学评价 被引量:49
15
作者 杨鑫霞 亢新刚 +1 位作者 杜志 包昱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90,98,共6页
【目的】阐明景观要素对长白山地区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质量的影响,探究研究区森林景观的合理构建技术。【方法】以影响近景景观美学质量的13个景观要素为评价指标,采用SBE法对研究区内的30处林内景观进行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美景... 【目的】阐明景观要素对长白山地区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质量的影响,探究研究区森林景观的合理构建技术。【方法】以影响近景景观美学质量的13个景观要素为评价指标,采用SBE法对研究区内的30处林内景观进行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美景度值与各景观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模型。【结果】在13个景观要素中,针阔比、树干形态、通视性、下木盖度、郁闭度是影响研究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其偏相关系数t检验结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复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达极显著水平(F=10.999)。【结论】针阔比<30%、树干通直、通视性好、灌草覆盖度高、郁闭度为≥0.7~<0.9的森林景观具有最高喜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质量评价 SBE法 抚育技术
下载PDF
国内外森林与水质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16
作者 施立新 余新晓 马钦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2-56,共5页
The study on forest and water quality is one of the main subjects of forest hydrology. Civil and foreign research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forest can well purify the water flowing into rivers, lakes and reservoirs. T... The study on forest and water quality is one of the main subjects of forest hydrology. Civil and foreign research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forest can well purify the water flowing into rivers, lakes and reservoirs. The vegetation in forest can not only filter and intercept pollutants in water, but also release some nutrition elements. The study on forest and water qua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tect water resource and prevent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森林 水质 净化 保护
下载PDF
不同绿化树种滞留PM_(2.5)等颗粒污染物能力的多尺度比较 被引量:43
17
作者 王会霞 王彦辉 +2 位作者 杨佳 谢滨泽 石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20,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绿化树种在单位叶面积、单叶、单株和单位绿地面积4级层次上对空气中PM2.5等颗粒物的滞留量,为优化城市绿化植物配置、降低空气中PM2.5等颗粒物污染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市23种常见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经... 【目的】研究不同绿化树种在单位叶面积、单叶、单株和单位绿地面积4级层次上对空气中PM2.5等颗粒物的滞留量,为优化城市绿化植物配置、降低空气中PM2.5等颗粒物污染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市23种常见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经水洗、不同孔径滤膜过滤后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不同孔径滤膜上滞留的颗粒物质量,用扫描仪测出叶单面面积,计算出单位叶面积PM2.5等颗粒物(总颗粒物PM及其PM2.5、PM>2.5的粒径组成)滞留量。用单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计算单叶、单株和单位绿化面积上叶片PM2.5等颗粒物滞留量。采用多重比较分析不同植物PM2.5等颗粒物滞留量的差异。【结果】单位叶面积的PM,PM2.5,PM>2.5滞留量在植物种间差异显著,最大差别分别可达8.6,9.8,10.5倍。各植物种的单叶、单株和单位绿地面积的PM,PM2.5,PM>2.5滞留量亦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单叶层次,对PM,PM2.5,PM>2.5的滞留量差别可分别达到239,198,285倍;在单株层次,可达3600,4 100,3 600倍;在单位绿地面积层次,可达18.3,20.5,18.1倍。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单位叶面积、单叶、单株和单位绿地面积的PM,PM2.5和PM>2.5滞留量总体趋势表现为乔木>藤本>灌木。对不同叶习性而言,单位叶面积的PM,PM2.5和PM>2.5滞留量为常绿植物>落叶植物,而在单叶、单株和单位绿地面积层次上则为落叶植物>常绿植物。在单位绿地面积层次上,对PM2.5等颗粒物的滞留量较高的树种有二球悬铃木、垂柳、元宝枫、榆树等,中等的有油松、雪松、大叶黄杨等,较弱的有日本小檗、黄杨、小叶女贞等。【结论】不同植物PM2.5等颗粒物滞留量在单位叶面积、单叶、单株和单位绿地面积4级层次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由于植物滞留PM2.5等颗粒物的数量取决于单位叶面积PM2.5等颗粒物滞留量及其叶面积指数,因此在选择高滞留PM2.5等颗粒物的树种时需同时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绿化树种 空气质量 PM2.5等颗粒物 叶面积指数 叶面滞留
下载PDF
秦岭火地塘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水质效应 被引量:41
18
作者 张胜利 李光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38-1844,共7页
根据降水与森林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空间顺序,分别对火地塘林区火地沟流域大气降水、林内雨、枯透水、支沟溪流水和流域出口径流水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变化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均有使微酸性降水pH值升高的作用,但以... 根据降水与森林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空间顺序,分别对火地塘林区火地沟流域大气降水、林内雨、枯透水、支沟溪流水和流域出口径流水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变化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均有使微酸性降水pH值升高的作用,但以林冠层和森林土壤的作用最大,升幅分别为0.58和0.61;森林生态系统对NO3-、NH4+、K、PO43-均有净化作用,净化NO3-的关键阶段为沟道径流阶段,净化NH4+、K、PO34-的主要方式则为土壤吸附;森林生态系统各层次均增加Ca含量,除土壤外,也增加Mg,但Ca主要来源于土壤和岩石,Mg主要来源于岩石;降水中的Cd、Pb、Mn、Zn经过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阻减,含量分别降低了0.721μg·L-1、6.528μg·L-1、0.0128mg·L-1和1.4674mg·L-1,其中以林冠层的阻减作用最大,阻减效果分别为83%、76.7%、54%和99%。总体上,林冠层是净化水质的关键层次,其次为森林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森林生态系统 层次 水质
下载PDF
天然阔叶林景观质量评价及其垂直结构优化技术 被引量:39
19
作者 欧阳勋志 廖为明 彭世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88-1392,共5页
以江西省婺源县天然阔叶林近景景观为对象,收集了30个有代表性的近景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美景度值,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建立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树干形态、林木密度、林下层总盖度、林下层高度、... 以江西省婺源县天然阔叶林近景景观为对象,收集了30个有代表性的近景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美景度值,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建立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树干形态、林木密度、林下层总盖度、林下层高度、自然整枝和色彩丰富度是影响天然阔叶林近景景观质量的主要要素,其偏相关系数在0·4482~0·7724之间,t检验结果为极显著或显著;复相关系数达0·9508,F检验结果为极显著(F=36·11**).分析表明,树干通直、自然整枝良好、色彩富于变化有利于提高景观的美景度,而林木密度、林下层总盖度和林下层高度过高或过低(矮)均会给景观美学质量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些景观要素特征提出了天然阔叶林景观垂直结构优化的相应经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林 质量评价 垂直结构 优化 天然阔叶林
下载PDF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质量评价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世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43-47,共5页
在全国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质量进行了定性评价,然后应用森林公园风景质量评价的数量化模型(即AHPQ-Ⅰ法),对其风景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引入聚类分析法,将其景区(景点)分别划分为一级、二级... 在全国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质量进行了定性评价,然后应用森林公园风景质量评价的数量化模型(即AHPQ-Ⅰ法),对其风景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引入聚类分析法,将其景区(景点)分别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景区(景点),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及其它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风景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