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贡嘎山东坡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动态研究 被引量:70
1
作者 吴宁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8-237,共10页
本文选择贡嗄山东坡亚高山针叶林的代表类型——麦吊杉群落和冷杉群落,从林窗的大小分布、林窗制造者(GM)的类型与特点、林窗更新的趋势与作用,以及林窗中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变化几方面,对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动态进行了研究。结... 本文选择贡嗄山东坡亚高山针叶林的代表类型——麦吊杉群落和冷杉群落,从林窗的大小分布、林窗制造者(GM)的类型与特点、林窗更新的趋势与作用,以及林窗中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变化几方面,对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麦吊杉和冷杉林中,林窗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31.7%和39.2%;但从林窗的平均大小来看,分别为158.5m2和125.44m2,麦吊杉林的林窗要大于冷杉林。通过对41个林窗的统计,共有GM94个,平均每个林窗有2.3个。而林窗的形成主要是由于GM的根拔、枯朽或折倒作用。林窗的形成促进了优势种群的更新。各立木级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林窗中麦吊杉和冷杉在发育过程中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是由集群分布过渡到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林窗 森林更新 分布格局
下载PDF
鼠类对山杏(Prunus armeniaca)种子扩散及存活作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47
2
作者 张知彬 王福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39-845,共7页
虽然有关鼠类搬运森林种子的证据已很清楚 ,但这些被移走种子的存活情况却知之甚少。提出了一个新的标记和跟踪种子的方法——标签法 ,即将种子拴一带有编码的细长金属片 ,研究了北京东灵山地区山杏 ( Prunusarmeniaca)种子的扩散距离... 虽然有关鼠类搬运森林种子的证据已很清楚 ,但这些被移走种子的存活情况却知之甚少。提出了一个新的标记和跟踪种子的方法——标签法 ,即将种子拴一带有编码的细长金属片 ,研究了北京东灵山地区山杏 ( Prunusarmeniaca)种子的扩散距离和存活率。于 1 998年 6月 1 9~ 2 0日 ,7月 3日和 1 0月 2 3日共在 2 4个样点释放 1 4 4 0粒山杏种子。几乎所有释放的种子在 1 0 d内被鼠类取走。夏天释放的种子比秋天释放的种子消失的速度快。大多数种子的扩散距离在 2 0 m以内 ,小于鼠类的活动距离。鼠类吃掉种子的速度很快 ,但当种子变得稀少时 ,种子存活率有所提高。山杏种子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鼠类 种子命运 森林更新 种子存活 协同进货
下载PDF
森林天然更新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3
作者 陈永富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5,共5页
在搜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种子缺乏,动物取食与侵害,植物化感作用,微生物致病,光照、温度、湿度、水分等生态因子异常,林下活地被物与枯枝落叶的物理阻隔,自然和人为干扰作用以及群落结构特征对森林天然更新的障碍机制,提... 在搜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种子缺乏,动物取食与侵害,植物化感作用,微生物致病,光照、温度、湿度、水分等生态因子异常,林下活地被物与枯枝落叶的物理阻隔,自然和人为干扰作用以及群落结构特征对森林天然更新的障碍机制,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更新 天然更新 更新障碍 机制 种子 异质生境 干扰
原文传递
小泡巨鼠对森林种子选择和贮藏的观察 被引量:36
4
作者 肖治术 张知彬 王玉山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8-213,共6页
小泡巨鼠是四川省都江堰林区一种占优势的鼠种 ,取食多种林木种子和果实 ,可能影响这些树种的更新。于 2 0 0 1年秋季 ,调查了小泡巨鼠对栓皮栎、树、栲树、石栎、青冈和油茶等 6种重要林木种子的选择和贮藏 ,并初步探讨了其对森林更... 小泡巨鼠是四川省都江堰林区一种占优势的鼠种 ,取食多种林木种子和果实 ,可能影响这些树种的更新。于 2 0 0 1年秋季 ,调查了小泡巨鼠对栓皮栎、树、栲树、石栎、青冈和油茶等 6种重要林木种子的选择和贮藏 ,并初步探讨了其对森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泡巨鼠对上述 6种林木种子有很强的选择性 ,种子的营养价值和单宁含量是影响其选择和贮藏的主要因素。小泡巨鼠喜好取食和贮藏单宁含量较低的栲树、油茶和石栎种子 ,而不喜好取食和贮藏单宁含量较高的树、青冈和栓皮栎种子。小泡巨鼠在围栏内分散贮藏了部分种子 (特别是石栎和油茶种子 ) ,且绝大部分贮藏点仅有 1粒种子。小泡巨鼠对种子的选择和贮藏可能对有关林木的更新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泡巨鼠 森林 种子 选择 贮藏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树种幼苗组成及其年际动态 被引量:37
5
作者 张健 李步杭 +4 位作者 白雪娇 原作强 王绪高 叶吉 郝占庆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5-396,共12页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乔木树种幼苗的组成及其年际动态,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a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在样地内150个种子收集器周围设置了600个5m×5m幼苗样方。基于2006-2008年连续3年的幼苗样方调查数据,对乔木幼苗...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乔木树种幼苗的组成及其年际动态,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a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在样地内150个种子收集器周围设置了600个5m×5m幼苗样方。基于2006-2008年连续3年的幼苗样方调查数据,对乔木幼苗的树种组成、数量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动态、新增和死亡幼苗组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树种组成来看,该群落乔木树种的幼苗组成种类较为丰富,共记录到21个树种,这些树种也是样地内胸径1cm以上乔木树种的主要组成成分。树种组成在年际间变化不大,但各样方间表现出极大的空间变异。(2)从数量组成来看,共记录到11,959株乔木幼苗,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紫椴(Tilia amurensis)幼苗数最多,占总幼苗数的72.75%;水曲柳、紫椴和红松的幼苗数量在年际间有明显波动,其他树种年际间波动较小。(3)从新增和死亡幼苗的数量与组成来看,共记录到15个乔木树种的新增幼苗,其中紫椴、水曲柳、色木槭(Acer mono)、红松等10个树种在每次调查中都有新苗记录,新苗数量在年际间随物种和样方位置表现出明显差异。(4)对各树种的幼苗、种子和大树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的比较发现,各树种的幼苗、种子和大树之间的数量组成和比例差异较大,其中紫椴、水曲柳、色木槭和假色槭(A.pseudo-sieboldianum)的幼苗、种子在整个样地内都有分布,春榆(Ulmus japonica)和怀槐(Maackia amurensis)幼苗的空间分布与种子和大树不一致,糠椴(T.mandshurica)和山丁子(Malus baccata)等的幼苗、种子和大树的个体数相对都较少,且它们的分布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组成 森林更新 空间分布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下载PDF
子午岭60年辽东栎林种子质量与森林更新 被引量:30
6
作者 程积民 赵凌平 程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6,共7页
辽东栎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的优势乔木树种之一。通过26年的定位监测,对子午岭辽东栎林种子质量消减、种子萌发与环境条件、实生苗时空分布动态以及对其森林更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在子午岭半阳坡、... 辽东栎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的优势乔木树种之一。通过26年的定位监测,对子午岭辽东栎林种子质量消减、种子萌发与环境条件、实生苗时空分布动态以及对其森林更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在子午岭半阳坡、半阴坡和阴坡3种类型中,平均完好种子占种子总数的26.65%;霉变种子占18.72%;动物取食虫蛀种子在阴坡远高于半阴坡和半阳坡,占到种子总数的26.32%;已发芽的种子占其总数的28.31%,且半阴坡>半阳坡>阴坡。每年均有大量种子生产,但在生境与动物的共同作用下,种子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多达73.35%的种子失去生命力,直接影响实生苗的形成;地表覆盖物虽能促进种子的快速发芽,但对成苗却是一个物理障碍,影响是负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地表覆盖物的厚度和含水量;在辽东栎林下虽有一定的实生幼苗分布,但数量极少,平均密度仅为140~120株/hm2,且不同立地条件差异显著,严重影响森林的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质量 种子萌发 动物影响 森林更新
下载PDF
芒萁种群特征及其对森林更新影响评述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明如 何明 +3 位作者 温国胜 张汝民 张建国 侯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308,共6页
回顾总结了芒萁种群特性、芒萁单优层片的发育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亚热带低山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的关键问题和生态对策。基于该地区芒萁层片与森林群落乔木层片的生态关系,分析了芒萁层片发育的条件、生态后果和对阔叶树种子... 回顾总结了芒萁种群特性、芒萁单优层片的发育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亚热带低山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的关键问题和生态对策。基于该地区芒萁层片与森林群落乔木层片的生态关系,分析了芒萁层片发育的条件、生态后果和对阔叶树种子发芽、幼苗生长两个关键环节的抑制作用,认为芒萁的化感效应也是1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指出健康森林生态系统各级层片具有生态依赖性而不是排斥性。对今后有关植被退化与恢复尚待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如芒萁层片发育与森林群落结构的关系、芒萁化感作用机理、芒萁的繁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退化与恢复 芒萁 单优层片 单优群落 森林更新
下载PDF
森林择伐对林分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董希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18,共4页
以汪清林业局 30a来实施择伐作业调查资料为依据 ,分析了森林择伐对林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择伐可以促进森林更新和生长 ,缩短择伐周期 ,调整了林分结构 ,改善林木组成 ;并且按照采伐量不大于生长量的原则确定择伐始伐立木直径。
关键词 森林择伐 林分 森林更新 森林生长 择伐周期
下载PDF
林窗干扰对森林更新及其微环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小鹏 王得祥 +2 位作者 常明捷 康海斌 郑玉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0-177,共8页
林窗干扰是一种普遍发生的小尺度森林干扰形式,对维持森林的更新和循环演替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科研成果,在系统阐述林窗形成原因和外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林窗干扰条件下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森林微... 林窗干扰是一种普遍发生的小尺度森林干扰形式,对维持森林的更新和循环演替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科研成果,在系统阐述林窗形成原因和外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林窗干扰条件下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森林微环境的差异,指出林窗大小、形状和边界木特征是造成环境异质性的最直接因素。并从干扰和更新理论角度出发,分析林窗特征与种子扩散、植物多样性以及幼苗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关系,展望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以及林窗理论对于森林经营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干扰 森林更新 微环境
下载PDF
中亚热带不同森林更新方式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袁萍 周嘉聪 +7 位作者 张秋芳 曾晓敏 鲍勇 高颖 高金涛 司友涛 陈岳民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741-6748,共8页
了解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预测不同生态系统养分变化、功能以及植物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森林更新是维持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选取福建省三明市陈大林业采育场3种不同森林更新方式进行研究,包括米槠次生林(SF)... 了解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预测不同生态系统养分变化、功能以及植物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森林更新是维持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选取福建省三明市陈大林业采育场3种不同森林更新方式进行研究,包括米槠次生林(SF)、米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AR)和杉木人工林(CF),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3种酶,计算酶化学计量。结果显示:1) AR的土壤总氮、全磷、铵态氮含量以及含水量最高(P<0.05),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则是CF最高(P<0.05); 2)生态酶化学计量结果表明AR的土壤微生物处于氮限制状态,CF的土壤微生物处于磷限制状态; 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铵态氮是驱动不同森林更新方式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变异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人促更新方式更有利于土壤有效氮的积累,而人工林则有利于土壤有效磷积累,这可能与造林树种有关。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更易受到土壤含水量以及有效性养分的驱动,而与土壤化学计量未呈现良好的耦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更新方式 有效性养分 生态酶化学计量 土壤化学计量
下载PDF
更新方式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溶液可溶性有机质数量及化学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元晓春 林伟盛 +4 位作者 蒲晓婷 杨智榕 郑蔚 陈岳民 杨玉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45-1852,共8页
采用负压法对福建省三明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米槠次生林(BF)、米槠人促更新林(RF)、米槠人工林(CP)0-15、15-30、30-60 cm土层土壤溶液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浓度及光谱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溶液可溶性有机碳(DOC)浓... 采用负压法对福建省三明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米槠次生林(BF)、米槠人促更新林(RF)、米槠人工林(CP)0-15、15-30、30-60 cm土层土壤溶液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浓度及光谱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溶液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整体趋势为RF〉CP〉BF,而可溶性有机氮(DON)则为米槠人工林最高;且DOC和DON在表层(0-15 cm)土壤浓度皆显著高于底层(30-60 cm).芳香化指数大小为RF〉CP〉BF,且整体为表层较高.米槠人工林表层土壤以荧光强度高的短波峰(320 nm)为特征峰,表明其易分解物质含量高,腐殖化程度较低;而米槠人促更新林表层土壤则以宽平的中长波峰(380 nm)为特征峰,说明其腐殖化程度较高,有助于土壤肥力的储存.此外,30-60 cm深层DOM特性几乎不受森林更新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更新 可溶性有机质 荧光光谱 芳香化指数 腐殖化指数
原文传递
森林采伐与局部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希斌 朱玉杰 +2 位作者 韩玉华 张泱 付俊卿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0-33,共4页
采用随机样地的方法,分别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牡丹江等林区的采伐作业区进行了森林更新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调查,对获得的大量数据研究表明:(1)大兴安岭林区应采用隔带皆伐或渐伐,采伐带宽为50~100m,保留带宽为50~... 采用随机样地的方法,分别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牡丹江等林区的采伐作业区进行了森林更新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调查,对获得的大量数据研究表明:(1)大兴安岭林区应采用隔带皆伐或渐伐,采伐带宽为50~100m,保留带宽为50~80m;采用择伐时,采伐强度应控制在60%左右;(2)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云冷杉为主的林分,应采用择伐,采伐强度应小于25%;(3)以红松混交林为主的林分,采伐强度应控制在24%~34%。同时,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地选择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集材方式和作业季节,提高工人的技术素质,严格按照《森林采伐更新技术规程》作业,使森林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采伐 森林生态 森林更新 系统稳定性
下载PDF
我国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结构特征、更新特点及经营管理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冰 樊金拴 车小强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9,共7页
天然云冷杉林是世界主要森林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探明天然云冷杉林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因地制宜地合理经营云冷杉林意义深远而迫切。文中概述了我国天然云冷杉林的分布、结构和更新演替特... 天然云冷杉林是世界主要森林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探明天然云冷杉林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因地制宜地合理经营云冷杉林意义深远而迫切。文中概述了我国天然云冷杉林的分布、结构和更新演替特征,分析了经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1)对禁伐区内的云冷杉林分,坚决杜绝一切采伐活动;对限伐区要严格控制采伐强度,一般控制在伐前蓄积量的15%以内;对商品林经营区可按每公顷蓄积量的大小确定适宜采伐强度,并按照林分特点进行经营,做到科学择伐。2)对林地草本植被密集、灌木覆盖度不大、采伐迹地上有种源条件的进行封育、栽植或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3)建立秦岭冷杉、大果青杄、元宝山冷杉等珍稀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和科学试验站,积极开展就地保护,减少人为破坏。4)适时采种,就地建立苗圃,开展育苗造林,扩大人工种群,促进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冷杉 天然林 针阔混交林 林分结构 森林更新 分类经营
原文传递
川西箭竹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齐泽民 王开运 +1 位作者 杨万勤 宋光煜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4年第1期73-78,共6页
箭竹是大熊猫的主食竹 ,主要分布在亚高山地带 ,是亚高山森林下层重要的优势层片。对箭竹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群结构、生长、更新、生物生产力、繁殖特性及其在亚高山森林系统水土保持、养分平衡等生态功能发挥中的作用等几方面。而... 箭竹是大熊猫的主食竹 ,主要分布在亚高山地带 ,是亚高山森林下层重要的优势层片。对箭竹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群结构、生长、更新、生物生产力、繁殖特性及其在亚高山森林系统水土保持、养分平衡等生态功能发挥中的作用等几方面。而有关箭竹层片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动态过程和机理、箭竹种群生活史动态格局、开花机理、人为干扰下箭竹群落及森林群落更新的过程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建议加强箭竹层片在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养分循环动态过程中的作用 ,箭竹克隆生长过程与森林群落更新过程的互动机理、箭竹种群生活史过程中养分源库动态、人为干扰下箭竹克隆种群更新过程与森林更新过程互动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竹 群落生态学 川西地区 种群结构 群落演替 生态功能
下载PDF
赤水河上游次生林林窗特征及森林更新 被引量:13
15
作者 喻阳华 李飒 +2 位作者 严令斌 喻理飞 黄宗胜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5-271,共7页
为研究林窗大小对幼苗更新的影响,以赤水河上游次生林中23个林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窗大小结构、光照强度和土壤化学性质等空间特征及其对森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内形成的林窗以中小型为主,光照强度为林窗>林缘>林内;林窗... 为研究林窗大小对幼苗更新的影响,以赤水河上游次生林中23个林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窗大小结构、光照强度和土壤化学性质等空间特征及其对森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内形成的林窗以中小型为主,光照强度为林窗>林缘>林内;林窗内光照强度与林窗面积、边缘木平均胸径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边缘木平均高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边缘木平均高度越低则林窗内光度值越高;土壤养分上,80-160 m2林窗较高,<80 m2林窗较低;环境综合指数上,80-160 m2林窗和>240 m2林窗较高,161-240 m2林窗和<80 m2林窗较低;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幼苗在林窗内出现的频度最高。综合来看,80-160 m2的林窗较有利于森林更新,<80 m2的林窗最不利于森林更新。在森林经营时,根据需要形成合适的林窗能够保持森林的自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林窗 空间特征 微环境特征 森林更新 赤水河上游
下载PDF
杉木凋落物覆盖对自身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冲 蔡一冰 +5 位作者 黄晓 刘青青 朱晨曦 于姣妲 王正宁 刘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1-488,共8页
凋落物可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显著影响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进而影响天然更新.杉木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但存在着天然更新障碍,其原因可能是林下较厚的凋落物层阻碍了杉木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本试验利用覆盖自然和塑料凋落物来研究... 凋落物可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显著影响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进而影响天然更新.杉木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但存在着天然更新障碍,其原因可能是林下较厚的凋落物层阻碍了杉木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本试验利用覆盖自然和塑料凋落物来研究凋落物对杉木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影响,并检验其影响是物理作用还是化学作用.本试验设置2种凋落物类型(自然和塑料凋落物)和4个覆盖厚度(对照,0 g·m^(-2);浅层,200 g·m^(-2);中层,400g·m^(-2);深层,800 g·m^(-2)).结果表明:与对照(0 g·m^(-2))相比,浅层(200 g·m^(-2))凋落物覆盖对出苗率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深层(800 g·m^(-2))凋落物覆盖对出苗率和存活率有显著抑制作用.随着凋落物覆盖厚度的增加,幼苗根长不断减小,而茎长逐渐增加.凋落物浅层覆盖下杉木幼苗的根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最大,深层覆盖下最小.幼苗的根冠比随着凋落物覆盖厚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与对照相比,凋落物覆盖下幼苗光合与非光合组织生物量比均有所增加.相同覆盖厚度下,自然和塑料凋落物对杉木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表明短期内凋落物覆盖对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影响主要是物理作用.随着凋落物覆盖厚度的增加,杉木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且杉木幼苗为了穿过厚厚的凋落物层倾向于把资源分配给地上部分.本研究结果为凋落物是影响杉木幼苗建植和天然更新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提供了试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更新 人工林 塑料凋落物 物理作用 生物量分配
原文传递
间伐强度对阿尔泰山天然林下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佳佳 贺涛 +2 位作者 张沂 徐海量 李丙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761-9768,共8页
以阿尔泰山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间伐强度(19%、33%、55%、62%)对林下植被的影响,为该区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样地调查法,对间伐30 a后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林下植被结构、物种多样性,对测定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 以阿尔泰山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间伐强度(19%、33%、55%、62%)对林下植被的影响,为该区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样地调查法,对间伐30 a后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林下植被结构、物种多样性,对测定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1)草本层物种丰富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62%间伐强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灌木层物种丰富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55%间伐强度最大(P>0.05);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之间,林下植被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草本植物优势种各间伐强度之间大致相同;(2)适当增加间伐强度可以明显提高灌木层和草本层密度,以55%间伐强度为优(P<0.05),林下植被的盖度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先增后减,间伐显著影响灌木植物盖度,而对草本层盖度则影响不显著(P>0.05)。以上研究表明从恢复林地多样性的角度考虑,间伐强度选取55%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强度 植物多样性 阿尔泰山 森林更新
下载PDF
林隙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龙斌 孙昆 +2 位作者 张旭 孙洪刚 姜景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1-710,共10页
林隙干扰通过改变森林微生境异质性和群落演替进程,对森林物种组成、林分结构和系统功能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评述了有关林隙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从物种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林隙干扰对森林物种组成变... 林隙干扰通过改变森林微生境异质性和群落演替进程,对森林物种组成、林分结构和系统功能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评述了有关林隙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从物种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林隙干扰对森林物种组成变化的影响规律,基于群落组件和群落架构阐述了林隙干扰对森林结构的作用关系,梳理了林隙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基于已有研究的分析和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所需关注的重点领域和问题:林隙面积阈值确定方法;林隙闭合机制;林隙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林隙干扰与森林生产力的关系。林隙干扰在促进物种更新和提升森林结构复杂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本研究可为我国低产低效人工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 物种组成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更新
原文传递
长白山白桦林中红松种群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乌弘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6-18,42,共4页
山地红松、云杉、冷杉林(简称红松云冷杉林),是山地云冷杉林与红松阔叶林相连接带上的垂直地带性植被。在长白山分布于海拔1100—1400m之间,构成窄狭的山地红松云冷杉林亚带(周以良、李景文,1964)。红松云冷杉林受干扰后,白桦林是最为... 山地红松、云杉、冷杉林(简称红松云冷杉林),是山地云冷杉林与红松阔叶林相连接带上的垂直地带性植被。在长白山分布于海拔1100—1400m之间,构成窄狭的山地红松云冷杉林亚带(周以良、李景文,1964)。红松云冷杉林受干扰后,白桦林是最为主要的派生森林类型之一。所以,红松云冷杉林演替过程中。白桦林阶段以及林下红松的更新居于重要的位置。本世纪以来,由于东北山地森林的大规模开发,红松云冷杉林面积急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林 红松 长白山 种群动态
下载PDF
亚热带米槠林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降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颖 高颖 +3 位作者 陈惠 司友涛 鲍勇 焦宏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73-1082,共10页
可溶性有机质(DOM)的生物降解性影响着土壤有机质的存留和释放,对深入认识森林土壤养分循环意义重大。为探究森林更新对土壤DOM降解特征的影响,选取亚热带地区米槠天然林(NF)、米槠次生林(SF)和米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AR)土壤DOM溶液... 可溶性有机质(DOM)的生物降解性影响着土壤有机质的存留和释放,对深入认识森林土壤养分循环意义重大。为探究森林更新对土壤DOM降解特征的影响,选取亚热带地区米槠天然林(NF)、米槠次生林(SF)和米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AR)土壤DOM溶液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降解(42 d)试验。结果表明:1)3种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降解率和易降解DOC的比例均为SF>AR>NF;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是显著影响易降解DOC比例的因子;2)难降解组分占3种林分土壤DOC的大部分(72.3%~94.6%),其周转时间长,有利于稳定土壤有机质(SOC)的形成;3)土壤DOM最初的腐殖化指数(HIXem)会影响易降解DOC的周转时间。DOM光谱结构随降解过程呈现动态变化,说明DOM中易降解组分被消耗完后,微生物会转而降解芳香类和疏水性物质以获取碳源。综上,米槠天然林更新为次生林和人促林后增加了易降解DOC的比例,提高了土壤DOM生物可降解性,不利于SOC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更新 可溶性有机质 生物降解性 光谱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