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纠纷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冬亮 程玥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16,共13页
2003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推广实施的农村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以实现"耕者有其山"的目标。作为全国最早实施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省份,福建省... 2003年开始试点、2008年全面推广实施的农村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以实现"耕者有其山"的目标。作为全国最早实施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省份,福建省和江西省在开展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这两个省在改革过程中,致使有的农村地区出现了林权过度集中和部分林农失山失地的现象,由此引发了许多类型的林权纠纷。林权纠纷多发的原因既与林权制度变迁和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设计失误有关,也与农民的林权主体意识觉醒及林权升值有关。在林权纠纷中,农民通过各种规范和"非规范"的抗争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权纠纷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关于国有林场林权纠纷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礼祥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在全面启动集体林权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的大背景下,有关国有林场的林权纠纷问题成为了改革的主要焦点和难点。通过分析,指出了国有林场林权纠纷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成因,提出了解决和预防国有林场林权纠纷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国有林场 林权纠纷 政策建议
下载PDF
关于深化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何得桂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29,共4页
中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是深化林权改革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为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今后一段时期要把林权改革的重点由调整人与林、人与地的关系转变到调整所有者... 中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是深化林权改革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为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今后一段时期要把林权改革的重点由调整人与林、人与地的关系转变到调整所有者与政府、所有者与所有者的关系上来,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并举,以林权纠纷调处、林权流转规范、扶持林农合作组织、发展林下经济以及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着力点,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农合作组织 林权纠纷 林权流转 公共服务体系
下载PDF
基于利益表达的农民集体行动——以闽西北J县的林权纠纷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付翠莲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116,共5页
在对学术界近年来有关抗争性政治的研究成果述评的基础上,本文以闽西北J县的林权纠纷为例,认为当前底层农民集体行动的原动力机制、动员结构和组织结构是基于利益表达的"自发性"、和"去政治化"和"弱组织化&qu... 在对学术界近年来有关抗争性政治的研究成果述评的基础上,本文以闽西北J县的林权纠纷为例,认为当前底层农民集体行动的原动力机制、动员结构和组织结构是基于利益表达的"自发性"、和"去政治化"和"弱组织化"的"碎片化抗争"。文章认为,农民分散化、碎片化的利益表达往往达不到或不完全达到其利益诉求,而对农民的抗争性行动处理不当将会导致极端群体性抗争事件。如何吸纳底层农民的政治参与,正确对待其合理诉求,探究社会稳定中的农民利益维护机制,使问题的解决向体制内、可控性和组织化的对话渠道方向倾斜,从而破解"维权"和"维稳"困局,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争政治 利益表达 林权纠纷 碎片化抗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