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善我国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孔凡斌 陈建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32-39,共8页
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对于建立我国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完善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是新时期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国家战略的优先领域。本文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为对象,阐述我国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形成的主要... 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对于建立我国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完善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是新时期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国家战略的优先领域。本文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为对象,阐述我国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形成的主要阶段和政策内容,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简要评价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绩效,分析了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重点从完善政府筹资机制、诱导形成市场机制、创新补偿标准形成机制和严格补偿资金管理机制等方面设计了我国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框架,并提出了实施补偿政策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生态补偿 政策设计
下载PDF
日本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及最新实践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登举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70,共6页
系统介绍了日本的保安林制度和水源税制度等2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借鉴日本的经验,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认识;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机制;进一步完善... 系统介绍了日本的保安林制度和水源税制度等2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借鉴日本的经验,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认识;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机制;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多途径、多方式的补偿机制;建立损失评价制度,提高补偿标准;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补偿重点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保安林 水源税 政策建议
下载PDF
世界森林资源保护及中国林业发展对策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维长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1-76,共6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统计结果介绍了世界森林面积、森林拥有量最大的国家的情况和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论述了世界各国为解决天然林日益减少的问题所采取的发展人工林的共同战略 ,把大力发展人工林作为解决 2 1世纪对于环...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统计结果介绍了世界森林面积、森林拥有量最大的国家的情况和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论述了世界各国为解决天然林日益减少的问题所采取的发展人工林的共同战略 ,把大力发展人工林作为解决 2 1世纪对于环境和木材需求的根本措施。林业政策的修订和林业管理机构的改革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制转轨国家正在或计划中的重要举措。文章还论述了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林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作者建议采取 ,建立国家生态林补偿机制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调整林业政策、建立森林资源与环境综合核算体系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毁林 人工造林 林业政策 中国 世界
下载PDF
中美贸易战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 被引量:38
4
作者 陈勇 王登举 +2 位作者 宿海颖 蒋宏飞 张曦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在梳理中美林产品贸易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一轮贸易战将对中美林业产业、林产品贸易、就业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战对中低级技术水平的从业人员影响较大,短期内对中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冲击较大,但长期反而能分摊和降低贸易风险... 在梳理中美林产品贸易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一轮贸易战将对中美林业产业、林产品贸易、就业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战对中低级技术水平的从业人员影响较大,短期内对中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冲击较大,但长期反而能分摊和降低贸易风险,以价格优势为主的微利型木材加工企业和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将面临较大风险;同时,贸易战不仅会直接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还会加速其木材产业的萎缩。拓宽进口渠道,扩展替代市场和国内市场,加快国际合作,加强技术创新,落实财政政策是中国减缓和避免贸易战对中美双方林产品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战 林产品 贸易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林业产业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赵庆建 温作民 张敏新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34,共7页
文章分析了林业产业低碳技术创新的背景、面临问题和挑战;深入探讨了林业产业低碳技术创新的经济学机制;提出了林业产业低碳技术创新机制的框架模型。针对典型的制浆造纸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措施及成本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构建了林业产业相... 文章分析了林业产业低碳技术创新的背景、面临问题和挑战;深入探讨了林业产业低碳技术创新的经济学机制;提出了林业产业低碳技术创新机制的框架模型。针对典型的制浆造纸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措施及成本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构建了林业产业相关气候环境政策的历史演进图。林业产业的低碳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依据一定的社会技术模型,融合企业创新过程、商业战略、社会接受度等问题,探索出一条技术可行、成本最低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 低碳 技术创新 政策分析
下载PDF
我国森林抚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欧阳君祥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7-20,共4页
森林经营对提高森林质量、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增长、建设生态文明意义重大。森林抚育是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的森林抚育工作还存在经营理念落后、补贴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健全完善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加强抚育任务和... 森林经营对提高森林质量、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增长、建设生态文明意义重大。森林抚育是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的森林抚育工作还存在经营理念落后、补贴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健全完善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加强抚育任务和抚育质量管理,强化抚育成效监测,促进我国森林抚育工作科学有效开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森林抚育 对策研究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演变探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崔海兴 温铁军 +2 位作者 郑风田 孔祥智 毛慧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3,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制定了一系列适应中国国情、林情的林业建设政策。根据政策侧重点的不同和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林业建设划分为四个阶段:林业建设恢复发展阶段、林业建设深化发展阶段、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制定了一系列适应中国国情、林情的林业建设政策。根据政策侧重点的不同和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林业建设划分为四个阶段:林业建设恢复发展阶段、林业建设深化发展阶段、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阶段、林业建设全面发展阶段。通过对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演变规律进行探析,展望我国林业建设政策发展趋势,即继续以六大工程建设为主体、继续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继续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碳汇林业、积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积极建设生态文化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建设 森林 政策演变 政策展望
下载PDF
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 被引量:30
8
作者 刘世荣 庞勇 +11 位作者 张会儒 王兵 叶兵 江泽平 谢和生 牛晓栋 王登举 丁易 吴水荣 宋庆丰 王晓慧 张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067-5079,共13页
天然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与生态资源,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覆盖范围最广、投资规模最大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自2000年正式启动以来,对长江上游... 天然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与生态资源,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覆盖范围最广、投资规模最大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自2000年正式启动以来,对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及东北、内蒙古、新疆、海南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保护修复、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深远影响。天保工程二期于2020年结束,全面定量评估天保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和国内外的巨大影响,可为全面推进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修复提供科技支撑,为后续政策修订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空间信息技术、样地调查、生态站观测、比较分析等手段,构建了适用于天保工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涵盖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生态修复措施和政策设计5个方面,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和《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开展全国性的重大生态工程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评估方法 森林资源 生态效益 社会经济效益 政策影响
下载PDF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测度与机制探索 被引量:28
9
作者 田俊峰 王彬燕 王士君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4-195,共12页
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计量模型方法测度1995—2015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剖析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东北地区发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表现为耕地规模增速先降后升,增长... 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计量模型方法测度1995—2015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剖析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东北地区发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表现为耕地规模增速先降后升,增长热点区向三江平原地区集聚;建设用地稳定增长,2010—2015年增长显著,面积增长热点区存在"中心城市—城市带与沿海沿边地区—哈长城市群核心区"的转移路径;林草地与未利用地规模持续下降,规模下降的区域趋向集中于三江平原地区。②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区域自然条件,多种政策性因素可通过土地与生态工程建设、政府投资、空间发展引导与管制、倾斜性政策支持等形式直接控制不同类型土地供给,形成政策引导下社会—生态反馈路径;此外,政策性因素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改变、改变比较收益与产出能力、调控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等影响区域土地利用需求,形成政策影响下社会—经济变化诱发路径。两种路径交互耦合,共同驱动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过程。③当前东北地区因多种政策冲突以及政策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土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应进一步基于国土空间综合治理的视角,强化多种政策间的综合协调,以科学的政策设计引导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向可持续方向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动力机制 耕地 建设用地 林草地 政策干预 城镇化
原文传递
人类活动对森林景观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月辉 常禹 +2 位作者 胡远满 李秀珍 肖笃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9-126,共8页
从影响森林景观的人为活动的性质入手,将人类活动分为两类:土地利用和森林经营,分别阐述其研究现状。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农业开发和城市化,通常使林区转变为非林区。森林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采伐和修建道路。采伐影响森林格局和动物生境,前... 从影响森林景观的人为活动的性质入手,将人类活动分为两类:土地利用和森林经营,分别阐述其研究现状。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农业开发和城市化,通常使林区转变为非林区。森林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采伐和修建道路。采伐影响森林格局和动物生境,前者侧重于采伐参数和格局结构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后者着重于从动物生境保护角度设计采伐格局;修建道路会改变景观格局和过程,近期焦点为道路网空间结构特征与景观格局的关系、该关系在不同尺度下的表现规律及道路影响下景观过程变化。目前,在中国道路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本文对中国进行人类活动对森林景观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1)人类活动作用的时空格局定量化是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的前提,这方面研究较少,阻碍了研究的深入进行;2)目前,各种模型的开发、应用仍方兴未艾,模型验证及灵敏度分析是难点和热点,中国处在模型应用的起步阶段,亟待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空间直观模型;3)该领域开始从格局研究向过程研究深入(如景观格局与动物生境关系、森林格局与水文过程关系的研究) ,前者重点解决动物的迁移、分布和景观格局的关系,我国受动物行为学研究较薄弱的制约而仅限于生境描述和分析,后者从格局出发,以景观生态学的空间异质性理论,强调森林水文功能对采伐面积、强度、方式、伐区空间位置的响应;4)多数地区的森林景观动态深受政策影响,研究其对典型政府决策反应的方向和速率,能为森林经营和自然保护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格局 人类活动 采伐 道路 景观过程 模型 政策
下载PDF
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丹 陈宏伟 +3 位作者 李根前 杨斌 孟梦 史富强 《林业调查规划》 2011年第6期59-63,共5页
对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物种组成、生长过程、稳定性、抵抗病虫害能力、地力以及生产力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应实行天然林和人工林并重的经营方针:对天然林资源以利用生态产品为主,严加保护和恢复,并提高科学经营水平;对人工林资... 对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物种组成、生长过程、稳定性、抵抗病虫害能力、地力以及生产力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应实行天然林和人工林并重的经营方针:对天然林资源以利用生态产品为主,严加保护和恢复,并提高科学经营水平;对人工林资源以大力培育并高效发展工业人工林为主,实行集约栽培管理措施,改善群落结构,提高稳定性,保持高生产力.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使森林得以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人工林 物种组成 稳定性 生产力 经营策略 工业人工林
下载PDF
中国现行森林资源采伐管理体系及其改革策略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秋娟 靳爱鲜 +3 位作者 张玉珍 李金兰 原民龙 黄选瑞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4,共6页
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对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保障森林经营者利益,以及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法律法规,是一个自上而下、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本文总结了现行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政策主要法规,分析了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对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保障森林经营者利益,以及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法律法规,是一个自上而下、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本文总结了现行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政策主要法规,分析了森林资源采伐管理的背景变化,以及现行的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政策在保障经营者利益、政策形式和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政策改革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采伐管理 政策体系 改革
下载PDF
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在天保工程中的实施效果 被引量:16
13
作者 朱洪革 张宇彤 宁哲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9-667,共9页
利用2014—2019年黑龙江省中央财政林业补助政策监测数据,分析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在天保工程期间的运行情况、实施成效及问题。结果表明:2019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抚育补贴标准为1800元/hm^2、森林抚育对象... 利用2014—2019年黑龙江省中央财政林业补助政策监测数据,分析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在天保工程期间的运行情况、实施成效及问题。结果表明:2019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抚育补贴标准为1800元/hm^2、森林抚育对象为国有林中的幼龄林和中龄林;森林抚育作业的参与主体以林区职工为主;参与方式主要为林场组织;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具有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林分生长、提供就业岗位、支撑森工企业职工工资支出等成效,但同时存在促进就业和增加收入的作用有限、补助标准低且日工资低、参加森林抚育工作的劳动力年龄偏大、职工不签合同的比例较高等问题。基于此,从建立天然林管护站、推动补贴政策与扶贫相结合、促进补贴标准扩面提标、提升劳动力素质4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保工程 森林抚育 补助政策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5
14
作者 梁宝君 石焱 袁卫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5,共5页
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取得的效益是显著的。进一步明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内涵,总结分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经验及问题,为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 森林 生态效益补偿 政策 思考
下载PDF
中国林业政策从“经济优先”向“生态优先”变迁——基于多源流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涂成悦 刘金龙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共6页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一系列林业政策发生了调整和变化,经历了从"经济优先"到"生态优先"的历史性转变。文中从政策过程的视角出发,运用多源流理论框架,分...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一系列林业政策发生了调整和变化,经历了从"经济优先"到"生态优先"的历史性转变。文中从政策过程的视角出发,运用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中国林业政策从"经济优先"向"生态优先"转型发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业政策的转型是在问题源流、政治源流、政策源流三者共同影响下形成的;问题源流由全国性的生态危机和国有林区经济亏损所触发,政治源流是国家执政理念的转变所形成的,政策源流来自可持续发展理念所提供的政策目标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试验所提供的政策方案;政策源流中的政策试验是中国林业政策得以转型的特别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政策 政策变迁 生态优先 多源流框架 动因 中国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林业政策变化过程及取向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明天 张海鹏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0,共5页
文中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林业政策演变阶段的梳理,总结出林业政策的3个基本取向,即林业政策调整以帕累托改进为核心原则、实践中不断扩大并强化农民的林业产权以及逐步构建起以森林保护为主基调的林业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借鉴... 文中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林业政策演变阶段的梳理,总结出林业政策的3个基本取向,即林业政策调整以帕累托改进为核心原则、实践中不断扩大并强化农民的林业产权以及逐步构建起以森林保护为主基调的林业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的林业政策,提出未来我国林业政策调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政策 发展阶段 政策取向 帕累托改进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支持与披露研究——基于47个林业企业的124份社会责任报告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嘉 温作民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5-119,共5页
基于2008~2014年47个中国林业企业的124份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对目前中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趋势与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尽管目前林业企业发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在持续增加,但是其披露比例依然比较低;其次,样本公... 基于2008~2014年47个中国林业企业的124份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对目前中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趋势与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尽管目前林业企业发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在持续增加,但是其披露比例依然比较低;其次,样本公司披露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慈善和环境影响信息的比例均处于较高水平,责任采购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比例较低,最低的是披露生态系统服务数据的比例;最后,一些林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不全面,不同行业的企业披露数量和报告内容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林业企业 可持续披露 政策支持
下载PDF
林农行为视角下政策性森林保险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金满涛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36-39,54,共5页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但同时又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产业。因此,进一步完善森林保险制度、深入开展森林保险业务是促进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森林保险纯商业性路子走不通,应走政策支持型森林保险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森林保险 行为 政策性
下载PDF
福建省森林保险进展与建议 被引量:13
19
作者 林雅秋 蔡诗钗 李建明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46,共3页
福建省上世纪80年代开展森林保险。其主要经验和做法:宣传走访、制定规范、高效服务、创新机制和政策扶持。目前存在林农保障意识淡簿、林农保费负担能力有限、森林险种单一等问题。提出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保险险种、建立国家政策性... 福建省上世纪80年代开展森林保险。其主要经验和做法:宣传走访、制定规范、高效服务、创新机制和政策扶持。目前存在林农保障意识淡簿、林农保费负担能力有限、森林险种单一等问题。提出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保险险种、建立国家政策性林业保险制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森林保险 做法与经验 政策建议
下载PDF
北京森林绿色核算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颖 侯元兆 +3 位作者 魏小真 颜萍 袁功英 冯仲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32-237,共6页
为了更好地反映北京林业的贡献以及为林业管理决策服务,该文在对国内外绿色核算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北京市2000—2004年森林资源的实物量、价值量和森林绿色GDP等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北京森林的eaGDP(environmentally adjusted GDP)2... 为了更好地反映北京林业的贡献以及为林业管理决策服务,该文在对国内外绿色核算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北京市2000—2004年森林资源的实物量、价值量和森林绿色GDP等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北京森林的eaGDP(environmentally adjusted GDP)2000年为2 494.75亿元,2004年为6 090.72亿元,从2000年到2004年年均增长25.00%;森林的eaNDP(environmentally adjusted NDP)2000年为2 494.58亿元,2004年为6 090.40亿元,从2000年到2004年也年均增长25,00%;另外,在森林绿色GDP核算的基础上,还进行了资产负债和财富核算。结果表明,2000—2004年北京林地、林木、经济林资产存量价值呈增加的趋势,4年净增比率分别为17.57%、19.00%和35.63%;森林的社会、环境效益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年间年平均增长11.73%,也超过了GDP的平均增长速度。说明北京森林资源和森林经营是可持续性的,它的存量没有随时间而下降。最后,研究指出,北京应继续增加投入,进一步扩大森林资源的面积,并且应建立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做好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为保障"绿色奥运"的召开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森林 绿色核算 政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