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分布 被引量:107
1
作者 王新闯 齐光 +2 位作者 于大炮 周莉 代力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13-2020,共8页
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汇总数据和标准地实测数据,研究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其组分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827.293TgC,其中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分别为439.152、5.195、45... 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汇总数据和标准地实测数据,研究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其组分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827.293TgC,其中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分别为439.152、5.195、45.600和1330.466TgC,分别占总碳量的24.1%、0.3%、2.5%和73.1%.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225.304MgC.hm-2,各层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为土壤层(164.666MgC.hm-2)>乔木层(54.352MgC.hm-2)>枯落物层(5.644MgC.hm-2)>灌草层(0.643MgC.hm-2).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在9.357~959.716TgC,碳密度在180.648~254.627MgC.hm-2之间,各林型分配特征表现为土壤层最大、灌草层最小.全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总体上为东部山区高、中西部平原地区低.吉林省森林中中龄林分比重大,若对现有森林加以更好的管理,可以增加其碳吸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碳密度 分布特征 吉林省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森林的特点及发展思考 被引量:76
2
作者 王成 彭镇华 陶康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8-92,共5页
城市森林作为一种与城市密切相关的森林类型 ,受人为干扰的影响很大 ,承受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压力大 ,无论是在组成上还是在功能上 ,都表现出不同于一般森林类型的特点。本文在论述了我国发展城市森林意义的基础上 ,分... 城市森林作为一种与城市密切相关的森林类型 ,受人为干扰的影响很大 ,承受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压力大 ,无论是在组成上还是在功能上 ,都表现出不同于一般森林类型的特点。本文在论述了我国发展城市森林意义的基础上 ,分析了城市森林功能、结构、生长、生物多样性、管护要求、效益等方面具有的特殊性 ,并对我国城市森林发展的一些原则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特点 发展 对策
下载PDF
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碳氮磷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87
3
作者 崔宁洁 刘小兵 +5 位作者 张丹桔 张健 刘洋 邓长春 纪托未 陈亚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95,共8页
为了解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N、P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本文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在宜宾高县来复林区选取三种不同林龄(5年生幼龄林、14年生中龄林、39年生成熟林),但立地条件相近、... 为了解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N、P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本文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在宜宾高县来复林区选取三种不同林龄(5年生幼龄林、14年生中龄林、39年生成熟林),但立地条件相近、样地情况基本一致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马尾松针叶、凋落物及土壤中的C、N、P含量及 w(C)?w(N)?w(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C、N、P 含量均表现为针叶〉凋落物〉土壤,且在三个库之间差异显著;(2)林龄对针叶、凋落物、土壤的 C、N、P 及 w(C)?w(N)、w(C)?w(P)计量比均有显著影响。(3)土壤 C、N、P含量在成熟林中最高;针叶和凋落物的C含量在成熟林中最低,N、P含量则在中龄林中最高。(4)随林龄增加马尾松对N、P的利用效率降低,针叶、凋落物及土壤的w(C)?w(N)与 w(C)?w(P)均表现为下降。(5)马尾松针叶w(N)?w(P)比值在14.37~15.53之间,说明该地区马尾松人工林受N和P的共同限制,但林龄对N、P养分限制的影响不显著。为提高该区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建议在人工林的抚育管理中要适当增加N肥和P肥,同时也可在马尾松人工林引入豆科固氮植物以提高地力。该研究将马尾松针叶、凋落物及土壤结合起来探究随林龄增长C、N、P养分元素的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揭示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对指导马尾松人工林生产,调节和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系统的养分利用效率及林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林龄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不同光强下生长的亚热带树苗的光合-光响应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42
4
作者 梁春 林植芳 孔国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11,共5页
鼎湖山亚热带森林中的优势树种马尾松、荷木、黧蒴和黄果厚壳桂的幼苗 ,盆栽于 1 0 0 %、40 %和 1 6%的自然光下生长 1年 .利用氧电极离体测定叶片的光合 -光响应曲线 ,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及同一树种不同生长光强处理之间差异明显 .比较... 鼎湖山亚热带森林中的优势树种马尾松、荷木、黧蒴和黄果厚壳桂的幼苗 ,盆栽于 1 0 0 %、40 %和 1 6%的自然光下生长 1年 .利用氧电极离体测定叶片的光合 -光响应曲线 ,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及同一树种不同生长光强处理之间差异明显 .比较最大净光合速率( Amax)、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抑制点及光能利用效率 ( QUE)等的变化可见 ,黄果厚壳桂为耐阴植物 ,对高光强的光合适应潜力为有限 ,1 0 0 %的自然光明显抑制其最大同化力 ;其余 3种植物均为喜光植物 ,其中马尾松的光合作用对遮阴的适应能力较差 ,而荷木和黧蒴则相对较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亚热带森林 光合作用 生长光强
下载PDF
榧树的资源分布与生态习性 被引量:49
5
作者 程晓建 黎章矩 +2 位作者 喻卫武 戴文圣 符庆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3-388,共6页
为期5 a的调查研究表明,榧树Torreya grandis的自然分布区在我国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25°~32°N,109°~121°E,跨浙、皖、苏、闽、赣、黔、鄂等7省广大地区。分布区的年均气温为15.2~18.7℃,极端最低气温-17.0^-8.1℃... 为期5 a的调查研究表明,榧树Torreya grandis的自然分布区在我国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25°~32°N,109°~121°E,跨浙、皖、苏、闽、赣、黔、鄂等7省广大地区。分布区的年均气温为15.2~18.7℃,极端最低气温-17.0^-8.1℃,年降水量1000~1900 mm,≥10℃年积温为4758~5940℃。垂直分布随地理位置而异,在北亚热带的大别山海拔可达800~1100 m,黄山和天目山可达1200~1500 m,中亚热带南部武夷山可达1800~2000 m。在缓风、向阳、少受寒潮危害的高海拔地段,极端最低温-18.0℃,≥10℃年积温3 500℃,榧树生长结果正常。南部武夷山区海拔1800~2000 m,≥10℃年积温仅3200℃,但由于极端最低温较高(-15.0℃以上),榧树呈高大乔木,结实正常。榧树喜肥,在有机质丰富,土壤疏松,质地由砂壤到轻黏,pH 5.2~6.5的土壤中生长发育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学 榧树 资源分布 生态习性
下载PDF
初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被引量:28
6
作者 杨礼旦 陈应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8-123,共6页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历史进程中人对森林的认识和森林经营的发展过程,提出了森林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可持续经营 概念 特征
下载PDF
山火引发输电线路间隙放电机理与击穿特性综述 被引量:48
7
作者 黄道春 黎鹏 +2 位作者 阮江军 张亚飞 吴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22-632,共11页
山火发生时火焰的高温、高电导率、多灰烬等使架空输电线路间隙绝缘强度显著下降,可能引发线路跳闸,且重合闸不成功概率大,易导致线路停运的严重事故。近年来,山火频发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对山火引发输电线路... 山火发生时火焰的高温、高电导率、多灰烬等使架空输电线路间隙绝缘强度显著下降,可能引发线路跳闸,且重合闸不成功概率大,易导致线路停运的严重事故。近年来,山火频发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对山火引发输电线路间隙放电机理与击穿特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模拟输电线路山火试验平台搭建、试验方法、山火条件下输电线路间隙放电机理,间隙交直流电压击穿特性研究现状。分析表明山火模拟试验平台考虑的影响因素多较为单一;因模拟试验的尺度、植被类型、试验方法等的差异,试验结果差异性及分散性较大;火焰燃烧特性及产物对间隙放电的影响机理研究考虑的影响因素较为单一。对指导山火情况下输电线路跳闸防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系统开展山火条件下不同尺度、电极类型间隙交直流击穿特性研究,结合试验数据,开展电场、火焰温度、电导率、灰烬及颗粒等因素对间隙绝缘击穿特性影响的单一和综合作用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火 输电线路 间隙 绝缘强度 放电机理 击穿特性
下载PDF
森林土壤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8
作者 林娜 刘勇 +1 位作者 李国雷 于海群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5,共5页
土壤酶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中最为活跃的生物活性物质,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在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综述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林分类型、大气氮沉降等的关系。土壤酶活性的研... 土壤酶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中最为活跃的生物活性物质,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在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综述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林分类型、大气氮沉降等的关系。土壤酶活性的研究是不断完善与改进的,在土壤酶的特异性、土壤酶的种类、全球变化下土壤酶的活性以及土壤酶活性的长期定位研究等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土壤酶 活性 养分 微生物 土壤性质
原文传递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鲜骏仁 胡庭兴 +1 位作者 王开运 张远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0,共5页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干扰特征 ,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林窗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其成因 ;林窗形成木 (GM )的类型、数量和物种构成。结果表明 ,在川西亚高山原始针叶林林区 ,大多数形...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干扰特征 ,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林窗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其成因 ;林窗形成木 (GM )的类型、数量和物种构成。结果表明 ,在川西亚高山原始针叶林林区 ,大多数形成木都是因树木达到一定年龄后衰老等原因引起其抗性下降而死亡的 ;由树木基折形成的林窗最为普遍 ,占 5 1 2 3% ,由干折形成的占 2 0 37% ;单株形成木林窗几乎达到所调查林窗的一半 (占总数的 4 6 99% ) ,平均每个林窗拥有 1 95株形成木。扩展林窗大小多在 10 0~ 4 0 0m2 ,10 0~ 2 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 ,占 2 6 5 1% ;而 30 0~ 4 0 0m2 所占的面积比例则最大 ,占 2 2 6 4 %。冠空隙的面积多在 2 0 0m2 以下 ,其中以 5 0~ 1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为最大 ,分别为 32 5 3%、17 72 %。冠空隙、扩展林窗的平均面积为 71 6 8m2 、15 4 14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针叶林 林窗特征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43
10
作者 吴鹏 崔迎春 +4 位作者 赵文君 舒德远 侯贻菊 丁访军 杨文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92,共13页
【目的】研究茂兰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养分与化学计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定量评价各影响因子对其的解释程度,阐明群落演替与土壤性状演变间的内在耦合关系,旨在为该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 【目的】研究茂兰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养分与化学计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定量评价各影响因子对其的解释程度,阐明群落演替与土壤性状演变间的内在耦合关系,旨在为该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本群落、灌木灌丛群落、乔林群落和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等演替阶段为研究对象,每个演替阶段各设置3个固定样地,样地内根据不同小生境随机布设12个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结果】研究区土壤的SOC、TN、TP和TK含量均值分别为54.72、4.67、0.73和8.53 g/kg,且SOC、TP和TN含量相互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规律;C:N、C:P、C:K、N:P、N:K和P:K分别为11.95、79.16、6.50、6.64、0.550 1和0.085 2;从变异系数来看,除TK含量和C:N属弱变异性以外,其余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属中等变异性。随植被的正向演替,不同演替阶段的SOC、TN和TP含量基本上均呈上升趋势,而TK含量则呈倒"V"字型变化,表现为:乔林阶段>顶极阶段>灌木灌丛阶段>草本阶段;各演替阶段不同土层深度的SOC、TN和TP含量均表现为0~10 cm要高于10~20 cm,而TK含量则无明显变化。土壤化学计量特征随演替的进展其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在土壤剖面层次上,各演替阶段除C:N不同土层深度间无显著差异以外,其余也均表现为0~10 cm要高于10~20 cm。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层深度和群落演替是调控该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素,对其解释程度分别为32.82%和32.19%。【结论】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氮、磷养分含量丰富,植物生长受氮(或磷)素限制的原因可能是土壤养分含量的有效性偏低所致;减少人为干扰、加之适当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自然恢复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茂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江香梅 肖复明 +1 位作者 叶金山 龚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9-1054,共6页
通过江西吉安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群落调查及树干解析分析,结果表明,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等生长特性基本相似。其生长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1~10a为树高、胸径及单侏材积生长的缓慢期;10~20a为树高生长速生... 通过江西吉安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群落调查及树干解析分析,结果表明,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等生长特性基本相似。其生长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1~10a为树高、胸径及单侏材积生长的缓慢期;10~20a为树高生长速生期,此时闽楠林树高连年生长量达0.60m以上;10~30a胸径生长急剧上升,期间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0.86cm以上;15—25a时材积生长逐渐加速;20a后为树高生长匀速期,连年生长量平均为0.33m;30a后胸径生长速度变慢,连年生长量平均为0.44cm,33a时达到数量成熟,并且随着树龄的增大,树形不断向圆锥体靠近;25a后材积生长迅速提高,平均生长量达0.01363m^3,说明闽楠生长速度并不缓慢,是培育珍贵阔叶树种大径材优良树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天然林 人工林 生长特性 生长过程
下载PDF
森林旅游资源特征和分类 被引量:27
12
作者 吴章文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39-42,共4页
 界定了森林旅游资源的定义、内涵和载体,阐述了森林旅游资源的特点,并根据对湖南张家界、广州流溪河、江西三爪仑等14个国家森林公园及湖南永州市各县(区)进行的调查,将其按特征划分为3类8亚类115种.为完善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这项十分...  界定了森林旅游资源的定义、内涵和载体,阐述了森林旅游资源的特点,并根据对湖南张家界、广州流溪河、江西三爪仑等14个国家森林公园及湖南永州市各县(区)进行的调查,将其按特征划分为3类8亚类115种.为完善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这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提供了一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旅游资源 分类 定义 内涵 特征
下载PDF
红锥天然林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黄全能 陈存及 +1 位作者 邱尔发 梁一池 《亚热带植物通讯》 1998年第2期7-11,共5页
通过对红铅天然林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结构、种群及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的形成、发育与演替的调查研究,揭示了红锥天然林的群落结构及生长发育规律,为红锥人工栽培奠定了生物学理论基础。
关键词 红锥 天然林 群落学特征 生态位 特性
下载PDF
森林与空旷地空气温湿度及土壤温度的长期对比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孙金伟 吴家兵 +3 位作者 关德新 王安志 袁凤辉 张新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85-2691,共7页
森林对温湿度的影响是其生态功能的基础,为了探讨森林的这种小气候效应,本文采用小气候对比观测的方法,根据2005—2007年观测资料,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与附近空旷地温度、湿度等小气候要素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林内近地表层空气... 森林对温湿度的影响是其生态功能的基础,为了探讨森林的这种小气候效应,本文采用小气候对比观测的方法,根据2005—2007年观测资料,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与附近空旷地温度、湿度等小气候要素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林内近地表层空气温度白天低于林外空旷地,晚间高于林外空旷地,因而具有较低的日较差。非生长季二者的月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但生长季差异明显,月平均气温最高差值出现季节与森林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气温年较差的平均值林内小于空旷地,差值可达6.3℃。年均森林与空旷地土壤温度全年均表现出明显差异,以0℃为界,0℃以上,林内土壤温度低于空旷地,0℃以下高于空旷地,其中2005年1月5cm深处土壤温度差值达到了5.3℃。空气相对湿度生长季差异较大,其中以7、8月份差异最为明显,2006年7月差值最大,达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森林气象 小气候特征
原文传递
国外森林保险发展现状及启示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李丹 曹玉昆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0,共5页
森林保险起源于国外,瑞典、芬兰、日本等国家的森林保险发展水平较高。回顾、总结国外森林保险发展历史与现状可以看出,各国都重视森林保险,政府在森林保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保险种类较多,运行机制灵活,组织体系完整。这些特点... 森林保险起源于国外,瑞典、芬兰、日本等国家的森林保险发展水平较高。回顾、总结国外森林保险发展历史与现状可以看出,各国都重视森林保险,政府在森林保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保险种类较多,运行机制灵活,组织体系完整。这些特点和成功经验对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森林保险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险 国外 特点 启示
下载PDF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类型及其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30
16
作者 吉久昌 郭跃东 +1 位作者 郭晋平 张芸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87-1595,共9页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研究对象,采用TWINSPAN法对研究地区河岸林进行群落分类,对各群落类型特征进行分析。在提出河岸林群落生态功能适应性指标的基础上,对研究地区河岸林群落进行生态功能适应性分组。通过研究,文峪河上游河岸林可划分...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研究对象,采用TWINSPAN法对研究地区河岸林进行群落分类,对各群落类型特征进行分析。在提出河岸林群落生态功能适应性指标的基础上,对研究地区河岸林群落进行生态功能适应性分组。通过研究,文峪河上游河岸林可划分为阔叶混交林、华北落叶松阔叶混交林、云杉落叶松混交林、云杉阔叶混交林、阔针混交林、油松阔叶混交林、青杨林、沙棘灌丛和柳树灌丛等9个群落类型,但群落类型之间的分异性总体表现不高,且表现出突出的多样性特征;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组成复杂,草本层多为一些耐干扰种和耐水湿种,总体上越远离河岸,高地群落中的物种比例越高,表现出高地森林与河流之间生态过渡带的典型特点和河岸带生态环境的高度异质性;根据本文构建的群落的生态功能适应性指标,研究地区9个河岸林群落类型可以划分为强入侵性功能组、中等入侵性功能组、弱入侵性功能组和高逃避性功能组等4个生态适应性功能组,不同生态适应性功能组的群落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主要物种具有明显不同的生态对策,而草本层物种的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峪河流域 河岸林 群落分类 群落特征 生态适应性功能组
下载PDF
冰雪灾害对森林的影响 被引量:31
17
作者 郭淑红 薛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242-5253,共12页
冰雪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往往对森林造成很大破坏。随着冰在树冠上不断积累,产生的压力逐渐增大,最后超过该部位最大弯曲力矩时林木会受到伤害。受害程度与林分的多种特征,如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及林木的多种特征,如胸径、树高、... 冰雪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往往对森林造成很大破坏。随着冰在树冠上不断积累,产生的压力逐渐增大,最后超过该部位最大弯曲力矩时林木会受到伤害。受害程度与林分的多种特征,如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及林木的多种特征,如胸径、树高、树干尖削度、叶片表面积、树冠对称性、根系、林龄等有密切关系。影响冰雪灾害的外部因素有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包括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和土壤类型、土壤厚度、土壤水分含量。冰雪灾害对林下光照、土壤、凋落物、真菌和森林动物产生影响。冰雪灾害后的林下光照对树种更新、森林动态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冰雪灾害对天然林的影响,长期监测冰雪灾害后的森林动态、林下植物的光环境、森林的养分循环、土壤以及森林动物,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加强森林的防灾管理是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灾害 林分特征 地形 土壤
下载PDF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冠不同部位藤本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适应 被引量:28
18
作者 江浩 周国逸 +2 位作者 黄钰辉 刘世忠 唐旭利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7-576,共10页
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着生在林冠层不同部位的4种藤本植物(白背瓜馥木(Fissistigma glaucescens)、瓜子金(Dischidia chinensis)、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和山蒌(Piper hancei))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比较,探讨着生在林冠不同部... 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着生在林冠层不同部位的4种藤本植物(白背瓜馥木(Fissistigma glaucescens)、瓜子金(Dischidia chinensis)、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和山蒌(Piper hancei))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比较,探讨着生在林冠不同部位的藤本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随光照、温度、湿度等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微生境由上至下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对于林内,冠层顶部具有高温、高光强、低湿度的特征。受这些变化的环境因子的影响,着生在林冠不同部位的藤本植物之间的光合生理特征存在着较大差异:着生于林冠层中上部的瓜子金和蔓九节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2.9±0.6)和(6.3±1.3)μmolCO2·m-2·s-1,光饱和点为(168.5±83.4)和(231.4±147.8)μmol·m-2·s-1,显著小于位于冠层下部的白背瓜馥木和山蒌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值(8.9±2.9)和(8.6±2.3)μmolCO2·m-2·s-1以及光饱和点值(491.6±230.8)和(402.3±112.8)μmol·m-2·s-1。瓜子金和蔓九节的光补偿点值为(16.1±5.9)和(10.1±5.7)μ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值为(11.5±3.9)和(8.7±1.6)μmolCO2·mmol-1H2O,显著大于林内的白背瓜馥木和山蒌的光补偿点值(5.6±1.9)和(5.4±1.7)μmol·m-2·s-1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值(6.7±1.8)和(6.8±1.3)μmolCO2·mmol-1H2O。这些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显示出植物对不同的温度、光照、湿度的适应,是植物适应环境条件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常绿阔叶林 林冠 光合生理特性 藤本植物
原文传递
渝北不同模式水源涵养林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7
19
作者 赵洋毅 王玉杰 +3 位作者 王云琦 赵占军 刘楠 陈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60-2266,共7页
以重庆缙云山8种不同构建模式的水源涵养林及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以及用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pH值、有机... 以重庆缙云山8种不同构建模式的水源涵养林及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以及用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12个指标表征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养分特征,分析了8种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土壤特征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以广东山胡椒(Lindera kwangtungensis)×杉木(Cunninghamia anceolata)混交林最高。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广东山胡椒混交林次之,马尾松×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混交林和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纯林最低。各模式林地土壤特征差异显著,以毛竹纯林土壤质量最差。在该地区针阔混交林对提高物种多样性和改良土壤作用显著,针叶林及纯林则较差。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特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模式水源林群落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征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与土壤物理性状特征关系不显著,与养分特征关系显著。全N与全K与四个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速效P呈显著的正相关,特别是有机质和全N两因子与物种多样性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北 水源涵养林 构建模式 物种多样性 土壤特征
下载PDF
湖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动态特征 被引量:28
20
作者 刘兆丹 李斌 +4 位作者 方晰 项文化 田大伦 闫文德 雷丕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897-6908,共12页
利用湖南省4次(1983—1987年、1990—1995年、2003—2004年和2009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结合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主要树种碳含量实测数据,研究近20多年来湖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从1987年... 利用湖南省4次(1983—1987年、1990—1995年、2003—2004年和2009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结合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主要树种碳含量实测数据,研究近20多年来湖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从1987年到2009年,湖南省乔木林植被碳汇为66.40×106tC,碳密度提高了5.65 tC/hm^2,阔叶林碳汇最大(48.43×10~6tC),其次是杉木林(9.54×10~6tC)和松木林(6.68×10~6tC),各乔木林植被碳密度波动较大;除过熟林外,各龄组乔木林均为碳汇,中龄林碳汇最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植被碳密度依次提高了4.75、4.09、0.83 tC/hm^2,成熟林、过熟林分别下降了6.87、13.88 tC/hm^2;天然林、人工林植被碳汇分别为41.01×10~6tC、25.39×10~6tC,碳密度分别提高了7.19、4.91 tC/hm^2。湖南省森林植被(包括疏林)碳汇为84.87×10~6tC,乔木林碳汇最大,其次是竹林,分别占湖南省森林植被碳汇的78.24%和33.31%,碳密度提高了6.24 tC/hm^2,各森林类型植被碳储量随其面积变化而变化。表明近20多年来,湖南省乔木林植被单位面积储碳能力明显提高,天然林在湖南省乔木林植被碳储量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森林植被 碳储量 碳密度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