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跑鞋与着地方式对跑步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力文 马云茹 +1 位作者 朱晓兰 刘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1,共6页
长跑是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发病率最高的运动健身项目之一,与跑鞋和着地方式有很大关系。在百链云图书馆和谷歌学术数据库中检索有关跑鞋和着地方式与跑步损伤关系的生物力学研究,最终选择42篇进行文献综述,发表时间为1981~2016年。跑鞋所... 长跑是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发病率最高的运动健身项目之一,与跑鞋和着地方式有很大关系。在百链云图书馆和谷歌学术数据库中检索有关跑鞋和着地方式与跑步损伤关系的生物力学研究,最终选择42篇进行文献综述,发表时间为1981~2016年。跑鞋所宣称的缓冲和动作控制的作用并未得到证实,裸足跑作为更自然的跑步方式得到提倡。前脚掌着地的跑步方式对膝关节的损伤更小,但踝关节和跖骨的负荷较大;后跟着地则相反。因此,跑步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跑步方式。但转变跑步方法对跑步者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尚未明确,这方面的研究会对跑步者转变跑步方式提出更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步损伤 裸足跑 着地方式 跑鞋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着鞋和触地方式对慢跑时足部受力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洋 王熙 傅维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探讨穿鞋和裸足跑在不同触地方式下对足部受力特征的影响。方法利用Medilogic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采集1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在着鞋与裸足情况下分别进行后跟触地与前掌触地慢跑(3 m/s)时的受力特征,包括地面反... 目的探讨穿鞋和裸足跑在不同触地方式下对足部受力特征的影响。方法利用Medilogic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采集1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在着鞋与裸足情况下分别进行后跟触地与前掌触地慢跑(3 m/s)时的受力特征,包括地面反作用力、冲击力峰值、最大负载率、足底压力峰值以及冲量。结果 (1)后跟触地时,穿着运动鞋可以显著降低最大负载率,并且延缓冲击力峰值出现的时间。前掌触地时,穿鞋时的最大蹬地力量要显著大于裸足;(2)不同触地方式对于足底各区域压力峰值参数的影响相较于着鞋条件更多,主要表现为两种触地方式之间对于足中区和足后区足底压力峰值和出现时间的差异。结论不同触地方式对慢跑时的足部受力影响更为显著。穿鞋后跟触地跑能降低冲击负荷,而裸足前掌触地跑则会使足底压力过度集中于足前部,提示慢跑时无论采用何种触地方式均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运动鞋来减小足部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鞋 裸足 触地方式 冲击力 足底压力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shoe type on gait in forefoot strike runners during a 50-km run 被引量:1
3
作者 Mark E.Kasmer Nicholas C.Ketchum Xue-Cheng Liu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4年第2期122-130,153+157,共9页
Purpose:To observe the relative change in foot-strike pattern,pressure characteristics,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 recordings,and stride characteristics in forefoot strike runners wearing both minimalist and tradit... Purpose:To observe the relative change in foot-strike pattern,pressure characteristics,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 recordings,and stride characteristics in forefoot strike runners wearing both minimalist and traditional shoes during a 50-km run.Methods:Four experienced minimalist runner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Each runner ran a 50-km simulated run in both minimalist shoes and traditional shoes.Pressure data,sEMG recordings,and limited 3D motion capture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initial 0.8 km and final 0.8 km for each trial.Results:Three runners in the traditional shoe type condition and one runner in the minimalist shoe type condition demonstrated a more posterior initial contact area(midfoot strike(MFS) pattern) after the 50-km run.which was supported by increased activity of the tibialis anterior in the pre-contaet phase(as per root mean square(RMS) values).In addition,in both pre- and post-run conditions,there were increased peak pressures in the minimalist shoe type,specifically in the medial forefoot.Muscle fatigue as defined by a decreased median frequency observed in isometric,constant force contractions did not correspond with our hypothesis in relation to the observed foot strike change pattern.Finally,step rate increased and step length decreased after the 50-km run in both shoe type conditions.Conclusion:More runners adopted a more posterior initial contact area after the 50-km run in the traditional shoe type than in the minimalist shoe type.The runners who adopted a more posterior initial contact area were mo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median frequency of the medial gastrocnemius,which suggests there may be a change in motor unit recruitment pattern during long-distance,sustained velocity running.The increased peak pressures observed in the medial forefoot in the minimalist shoe type may predispose to metatarsal stress fractures in the setting of improper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URANCE Fatigue foot-strike pattern Running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
下载PDF
跑鞋跟掌落差对跑步时着地方式和髌股关节应力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马森 崔婧 +1 位作者 周兴龙 刘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41-848,共8页
目的:探讨在相同跑速下,穿着不同跟掌落差的跑鞋对着地方式和髌股关节应力负荷的影响。方法:18名男性跑者穿着不同跟掌落差的跑鞋以4.0±0.2 m/s的速度完成测试,使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下肢的运动学数据和地面反... 目的:探讨在相同跑速下,穿着不同跟掌落差的跑鞋对着地方式和髌股关节应力负荷的影响。方法:18名男性跑者穿着不同跟掌落差的跑鞋以4.0±0.2 m/s的速度完成测试,使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下肢的运动学数据和地面反作用力;采用逆动力学和髌股关节生物力学模型计算髌股关节压力、应力等。结果:穿着零落差跑鞋跑步时,着地瞬间足地角显著降低(P=0.008);支撑期髌股关节应力峰值和应力冲量显著降低(P<0.05);髌股关节应力峰值时刻的膝关节屈曲角度、伸膝力矩、股四头肌肌力和髌股关节压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跟掌落差较高的跑鞋相比,穿着零落差跑鞋会降低着地瞬间足地角,降低支撑期髌股关节应力峰值和应力冲量,进而有效改善髌股关节负荷,降低髌股关节损伤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掌落差 足地角 着地方式 髌股关节应力负荷 髌股关节痛
下载PDF
不同跑步着地习惯对跟腱形态学及其负荷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张希妮 邓力勤 +1 位作者 肖松林 傅维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8,共7页
目的 探究不同着地模式对跟腱形态学和负荷特征的影响。方法 招募习惯后跟着地跑者和习惯前掌着地跑者各14人,利用超声医学影像仪采集受试者的跟腱形态学特征(跟腱长度、横截面积、厚度);利用三维测力跑台采集并计算受试者穿着缓冲跑鞋... 目的 探究不同着地模式对跟腱形态学和负荷特征的影响。方法 招募习惯后跟着地跑者和习惯前掌着地跑者各14人,利用超声医学影像仪采集受试者的跟腱形态学特征(跟腱长度、横截面积、厚度);利用三维测力跑台采集并计算受试者穿着缓冲跑鞋以10 km/h速度跑步时的跟腱负荷特征(跖屈力矩、跟腱力、负载率、冲量、应力等)。结果 与习惯后跟着地跑者相比,习惯前掌着地跑者踝关节跖屈力矩峰值、跟腱力峰值、平均负载率、峰值负载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跑者跟腱长度、跟腱横截面积和跟腱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的前掌着地模式可以适应性地提高跟腱在重复性的“拉长-收缩”循环刺激中的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前掌着地 后跟着地 着地模式
下载PDF
长距离跑步着地模式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的可视化分析
6
作者 杨俊聪 黄睿 伍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5159-5166,共8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长距离健身跑的热度持续上升,相关的科学问题也有了更多的研究进展,其中长距离跑的着地模式在跑步技术层面上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力学研究热点。目的:借助CiteSpace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近10年来足着地模式为主题... 背景:近年来,随着长距离健身跑的热度持续上升,相关的科学问题也有了更多的研究进展,其中长距离跑的着地模式在跑步技术层面上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力学研究热点。目的:借助CiteSpace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近10年来足着地模式为主题的文献进行梳理,明晰足着地模式的现状、热点和趋势。在此基础上,从生物力学角度对足着地模式的主要研究热点进行进一步讨论。方法:以“Foot strike pattern,Rearfoot strike,non-Rearfoot strike,Forefoot strike,Midfoot strike”作为英文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检索,对纳入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896篇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Top 3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和英国;Top 3机构依次为哈佛大学、上海体育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Top 3作者依次为Davis Irene S,Hamill Joseph和傅维杰教授。②研究关键词以“裸足跑、跑者、损伤、足着地模式、运动学”出现频次较高,关键词聚类以“能量成本、负载率、足着地模式、危险因素、步态分析”研究至今仍持续火热。③详细分析上述数据后发现,近年来足着地模式整体研究热度保持稳定,热点主要集中于足着地模式的生物力学研究,此类研究趋势集中于不同着地模式(前足着地和后足着地)对于长距离跑者(裸足、穿鞋、距离、速度、损伤风险、跑步经济性和能量消耗等方面)的影响和适应性。④因此,目前研究提示,并无所谓“标准化最佳着地模式”,但可能存在“个性化最佳着地模式”,建议研究者未来要根据自己习惯方式、动作模式特征、运动水平以及任务属性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最优的着地模式和跑步技术策略,切勿生搬硬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地模式 可视化 跑步距离 马拉松 步速 跑步经济性 损伤 疲劳 跑步鞋
下载PDF
人体运动过程中侧切落地模式和角度对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文星 王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5184-5190,共7页
背景:在体育运动中,侧切动作是最常见的进攻技术,受落地模式和角度的影响。侧切落地模式和角度的不同会增加下肢膝关节损伤的风险。目的:阐述侧切动作中不同的落地模式和角度对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在PubMed、WOS、CNKI数据库... 背景:在体育运动中,侧切动作是最常见的进攻技术,受落地模式和角度的影响。侧切落地模式和角度的不同会增加下肢膝关节损伤的风险。目的:阐述侧切动作中不同的落地模式和角度对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在PubMed、WOS、CNKI数据库检索2020年8月之前收录的相关研究。中文搜索词为“侧切动作;侧切角度;侧切落地模式;侧切生物力学”“变向动作”;英文检索词为“cutting maneuver;cutting maneuver angle;cutting foot strike;cutting biomechanics”“changeof-direction”。结果与结论:采用后足落地模式和较大的角度进行侧切时所表现出的生物力学指标特点,预示着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的加大。但是目前的研究只集中于单一因素的分析,很少把落地模式和侧切的角度结合起来进行讨论,这两者在侧切动作中的交互作用,缺少明确的结论,尚无足够证据支持侧切角度增大时改变落地模式会降低下肢损伤的风险,这仍需要大量的研究进行深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切动作 侧切落地模式 侧切角度 运动学 动力学 生物力学 运动损伤
下载PDF
跑步着地模式与鞋底落差对跑者髌股关节压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成香 毛永 +1 位作者 魏书涛 安霞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58,共7页
目的:研究跑步过程中裸足、鞋底前后落差和跑步着地模式,对髌股关节反作用力和压力的影响,为消费者合理选择跑鞋和跑步着地方式,科学锻炼,预防“跑步膝”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3名男性跑步爱好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Vicon红外三... 目的:研究跑步过程中裸足、鞋底前后落差和跑步着地模式,对髌股关节反作用力和压力的影响,为消费者合理选择跑鞋和跑步着地方式,科学锻炼,预防“跑步膝”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3名男性跑步爱好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Vicon红外三维动态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获取受试者裸足和穿着不同鞋底前后落差(4 mm、8 mm和12 mm)的跑鞋,采用不同着地模式(后足着地模式和前脚掌着地模式),以3.33 m/s的速度进行跑步时,下肢运动学、动力学和髌股关节参数等数据,包括触地时踝关节角度、峰值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膝关节伸肌力矩、有效接触面积、峰值髌股关节反作用力、峰值髌股关节压力负荷、前脚掌着地时髌股关节反作用力和髌股关节负荷的第一峰值。结果:后足着地模式触地时,踝关节跖屈角度、峰值膝关节伸肌力矩、峰值髌股关节反作用力和压力显著大于前脚掌着地模式(P<0.001);裸足状态触地时,踝关节跖屈角度、峰值膝关节伸肌力矩、髌股关节反作用力和压力的第一峰值显著小于穿鞋时(P<0.001)。结论:跑步时,选择裸足或鞋底前后落差小的跑鞋,采用前脚掌着地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髌股关节峰值反作用力和压力,可能有助于降低髌股关节的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鞋 鞋底前后落差 着地模式 髌股关节疼痛 有效接触面积
下载PDF
基于统计参数映射分析不同习惯落地模式跑者跑步过程中地面反力的差异
9
作者 魏震 王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4-480,共7页
比较不同足落地模式跑者地面反力(ground reaction force, GRF)特征值是否存在差异,并基于一维统计参数映射(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SPM)探索不同足落地模式跑者足触地期间GRF-时间连续性数据的差异。研究纳入32名习惯后足落... 比较不同足落地模式跑者地面反力(ground reaction force, GRF)特征值是否存在差异,并基于一维统计参数映射(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SPM)探索不同足落地模式跑者足触地期间GRF-时间连续性数据的差异。研究纳入32名习惯后足落地跑者(rearfoot strike, RFS)和27名习惯非后足落地跑者(non-rearfoot strike, NRFS),跑者以12 km/h的速度在构建的橡胶跑道上进行跑步,Kistler测力台被用于采集跑步过程中GRF的数据。采用SPM分析不同足落地模式跑者足触地期间三维方向GRF-时间连续性数据的差异。GRF特征值方面,RFS跑者的垂直平均负荷率和触地时前-后方向GRF均显著大于NRFS跑者。SPM结果发现,相较于NRFS跑者,RFS跑者的GRF曲线在站立相前-后方向的5%~10%显著较大,内-外方向的4%~12%显著较小,垂直方向的0~3%显著较小,8%~14%显著较大。对比GRF特征值和SPM分析结果,发现通过特征值分析不足以代表足触地期间GRF-时间连续性数据的变化,应建立连续性假设检验了解跑步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变化,进而更好为跑步损伤预防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参数映射 一维数据 地面反力 跑步爱好者 足落地模式
下载PDF
不同足落地模式跑者在不同路面跑步时足底压力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震 李静先 王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4-351,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足落地模式跑者在不同路面跑步时足底压力的特征。方法:研究纳入41名习惯后足落地跑者(rearfoot strike,RFS)、37名习惯非后足落地跑者(non-rearfoot strike,NRFS),使用足底压力系统测量不同足落地模式跑者在4种不同硬度地... 目的:探讨不同足落地模式跑者在不同路面跑步时足底压力的特征。方法:研究纳入41名习惯后足落地跑者(rearfoot strike,RFS)、37名习惯非后足落地跑者(non-rearfoot strike,NRFS),使用足底压力系统测量不同足落地模式跑者在4种不同硬度地面[混凝土、橡胶、人造草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缓冲垫(EVA)泡沫板]跑步时足底峰值压力(MF)、压力时间积分(FTI)、峰值压强(PP)、压强时间积分(PTI)和接触面积(CA)的差异。结果:仅PP在足跟,PTI在前足外侧区域落地模式和跑步地面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与NRFS跑者相比,RFS跑者全足CA(P<0.001)、全足MF(P=0.005)、全足FTI(P<0.001)显著较大,后足和中足区域所有指标均显著较大(P<0.001),前足区域PTI和FTI显著较小,前足内侧PP和MF显著较小。相较于其他3种硬度路面,EVA有更高的全足CA(P=0.016)、更低的全足PP(P<0.001),在前足中部和外侧MF、PTI、FTI均显著较小(P<0.001),中足内侧和前足内侧CA显著较大(P<0.001)。结论:后足落地跑者在不同硬度地面跑步时足底压力均显著较大,且集中在足跟的压力可能传递到膝关节使其承受较大负荷。尽管非后足落地跑者足底压力较小,但其足底压力主要集中在前足内侧区域。EVA泡沫板路面虽在前足有较低的峰值压力,但由于其硬度较小,跑步时内侧纵弓高度会显著降低。因此,跑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跑步路面和足落地模式,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者 足落地模式 跑步路面 足底压力
下载PDF
基于实时超声探究跑姿对内侧腓肠肌-肌腱复合体形态学和力学特性的即刻影响
11
作者 邓力勤 张希妮 +4 位作者 肖松林 王宝峰 武楷承 张胜年 傅维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5-84,共10页
目的探究前掌着地跑(forefoot strike pattern,FFS)和后跟着地跑(rearfoot strike pattern,RFS)时内侧腓肠肌-肌腱复合体(medial gastrocnemius-tendon unit,MTU)形态学及力学特性的差异。方法招募15名习惯RFS男性跑者,着统一跑鞋以9 k... 目的探究前掌着地跑(forefoot strike pattern,FFS)和后跟着地跑(rearfoot strike pattern,RFS)时内侧腓肠肌-肌腱复合体(medial gastrocnemius-tendon unit,MTU)形态学及力学特性的差异。方法招募15名习惯RFS男性跑者,着统一跑鞋以9 km/h的速度完成RFS或FFS下的跑步测试。采用超声、运动捕捉系统和测力跑台实时采集跑步内侧腓肠肌(medial gastrocnemius,MG)影像和地面反作用力等,并计算触地角度,分析MG/MTU形态学和力学特性。结果与RFS相比,FFS时:①地面反作用力蹬伸峰值显著更大;②MG支撑期收缩量/率和蹬伸期收缩率显著更小;③峰值MG收缩速度显著更小,峰值肌力显著更大;④MTU收缩速度和功率、拉伸量、拉伸速度和功率显著更大。结论在同跑速下习惯RFS跑者转换成FFS后即刻局部优化了MTU特性,即MG以更少的收缩量产生更大力量且MTU能储存和释放更多能量,提高了肌肉收缩和蹬伸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腓肠肌 肌腱 跑姿 形态学 力学特性 肌肉收缩 蹬伸效率
下载PDF
Balance control during gait initiation: State-of-the-art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被引量:1
12
作者 Eric Yiou Teddy Caderby +2 位作者 Arnaud Delafontaine Paul Fourcade Jean-Louis Honeine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11期815-828,共14页
It is well known that balance control is affected by aging, neurological and orthopedic conditions. Poor balance control during gait and postural maintenance are associated with disability, falls and increased mortali... It is well known that balance control is affected by aging, neurological and orthopedic conditions. Poor balance control during gait and postural maintenance are associated with disability, falls and increased mortality. Gait initiation-the transient period between the quiet standing posture and steady state walking-is a functional task that is classically used in the literature to investigate how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 controls balance during a whole-body movement involving change in the base of support dimensions and center of mass progression. Understanding how the CNS in able-bodied subjects exerts this control during such a challenging task is a prerequisite to identifying motor disorders in populations with specific impairments of the postural system. It may also provide clinicians with objective measures to assess the efficiency of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and better target interventions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impairments. The present review thus proposes a state-of-the-art analysis on:(1) the balance control mechanisms in play during gait initiation in able bodied subjects and in the case of some frail populations; and(2) the biomechanical parameters used in the literature to quantify dynamic stability during gait initiation. Balance control mechanism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included anticipatory postural adjustments, stance leg stiffness, foot placement, lateral ankle strategy, swing foot strike pattern and vertical center of mass braking. Based on this review, the following viewpoints were put forward:(1) dynamic stability during gait initiation may share a principle of homeostatic regulation similar to most physiological variables, where separate mechanisms need to be coordinated to ensure stabilization of vital variables, and consequently; and(2)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which focus on separate or isolated components of posture, balance, or gait may limit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ance control Anticipatory POSTURAL ADJUSTMENTS Leg stiffness foot placement Lateral ANKLE strategy foot strike pattern Vertical center of mass braking Dynamic stability Gait initiation Biomechanics
下载PDF
足部评估及训练预防跑步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仙丽 李心瑜 +3 位作者 吴绪波 单春雷 张亦辉 张彩 《康复学报》 CSCD 2022年第5期471-476,共6页
跑步是最受欢迎的休闲体育活动之一,也是临床康复治疗中常见的推荐运动项目。随着大众健身需求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跑步不当所致的运动损伤也随之俱增,提高跑者运动损伤风险评估及预防干预迫在眉睫。跑步损伤(RRI)是指在跑步练习过程... 跑步是最受欢迎的休闲体育活动之一,也是临床康复治疗中常见的推荐运动项目。随着大众健身需求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跑步不当所致的运动损伤也随之俱增,提高跑者运动损伤风险评估及预防干预迫在眉睫。跑步损伤(RRI)是指在跑步练习过程中或因跑步而出现的影响跑步活动进行的各种下肢与下背部不适。跑步爱好者中RRI发病率高且容易复发,寻找能够有效预防RRI的评估工具和干预方法,有利于减少RRI的潜在人群。目前RRI预测方法多从既往损伤、错误动作和过劳性因素等角度出发,大多没有明确、直观的数值预测RRI的发生概率。从足部评估角度预测RRI较为常见,并不断出现与之相关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其中足姿指数(FPI-6)和足底压力评估目前应用较为广泛。跑步前通过评估跑者的足部结构和功能,同时针对足部进行跑前、跑中等相关训练,可预防和减少RRI的发生,为科学制定跑步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本文总结了常见RRI足部评估工具,并从足部肌力训练、足部落地模式训练和跑前适应性训练等角度对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预防RRI的足部干预策略进行综述,提出跑者开始跑步训练计划前可根据中立位足FPI-6、足底压力分布和足弓形态等作为客观参考依据进行RRI风险评估,对足部薄弱部位加强锻炼;每次提升跑步强度前,可进行一段时间肌力训练,尤其注重足部核心肌群训练;对于踝部活动度和肌力不足的跑者,建议执行后足落地模式,对于有膝关节或小腿损伤的跑者,可选择前中足落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步损伤 足部训练 足姿指数 足底压力 预防
下载PDF
不同触地模式慢跑的足踝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常桐博 李岩 +1 位作者 牛文鑫 张胜年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59,共7页
目的通过运动学、动力学分析结合有限元模拟的方法,探究不同慢跑触地模式下足中骨、距上关节面软骨、足底的应力分布特征及足底筋膜与踝关节韧带的受力情况。方法采集8名研究对象在后足触地(rearfoot strike,RFS)和非后足触地(non-rearf... 目的通过运动学、动力学分析结合有限元模拟的方法,探究不同慢跑触地模式下足中骨、距上关节面软骨、足底的应力分布特征及足底筋膜与踝关节韧带的受力情况。方法采集8名研究对象在后足触地(rearfoot strike,RFS)和非后足触地(non-rearfoot strike,NRFS)模式下慢跑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选取1例踝关节活动范围在总体1倍标准差范围内的数据作为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和载荷,建立三维足踝有限元模型,并予以验证。对2种触地模式下足踝结构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在不同触地模式中踝关节软骨的接触应力、韧带拉力、足底压力及骨的应力分布。结果距上关节面软骨最大接触应力出现在NRFS的缓冲最低点,峰值为7.41 MPa。在RFS冲击时刻,距上关节面软骨接触应力最小,峰值为2.47 MPa。在RFS冲击时刻,足底压力峰值分布于足底的足跟后方区域,2种模式下足底压力峰值都出现在最大垂直地反力(ground reaction force,GRF)时刻。缓冲最低点的第1主应力最大峰值均出现在舟骨,RFS中更明显。NRFS模式下足底筋膜受力大于RFS模式。结论2种模式距上关节面软骨上接触应力较为均匀,NRFS足底筋膜、楔舟足底韧带和弹簧韧带的受力大于RFS模式;足底筋膜炎人群不宜采取NRFS模式,长期的RFS模式可能会提高舟骨和足跟处的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跑 触地模式 有限元分析 足踝 应力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