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物IgG抗体检测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3
1
作者 武庆斌 叶建新 +1 位作者 丁云芳 张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00-80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与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0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然后按3∶1分别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总IgE和血清IgG4水平。结... 目的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与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0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然后按3∶1分别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总IgE和血清IgG4水平。结果40例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有1到6种不等,总阳性率为100%,2种以上升高者为87.5%。食物特异性IgG升高以鸡蛋(92.5%)和牛奶(72.5%)最多见,其次为小麦、大豆(分别为40.0%、27.5%),鸡肉、猪肉和玉米均为0。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所有患儿的饮食,病人症状在3周内明显改善者62.5%,症状有所改善者32.5%,无效5.0%,总有效率为95.0%。血清总IgE大于正常值者为17.5%,与食物特异性IgG无相关性(r=-1.132,P=0.268)。血清总IgG4水平变化与食物特异性IgG无相关性(r=0.863,P=0.396),与年龄呈正相关(r=3.317,P=0.003)。结论测定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在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IGG IGG4 总IGE 食物过敏原 消化系统
下载PDF
低过敏以及抗过敏食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2
作者 唐传核 彭志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49,共6页
食物过敏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食物过敏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包括食物过敏机制、国外对即时性食物过敏的研究动向、食物中的过敏原研究概况、食物中的抗过敏因子、低过敏以及抗过敏食品的开发现状等。
关键词 过敏原 低过敏食品 抗过敏食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食物过敏与食物过敏原 被引量:37
3
作者 杨勇 阚建全 +1 位作者 赵国华 付陈梅 《粮食与油脂》 2004年第3期43-45,共3页
该文综述食物过敏与食物过敏原研究现状,涉及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及转基因食物中过敏原研 究,并介绍过敏原在食品加工处理的稳定性研究,过敏原检测方法,食物过敏控制等几个方面研究进展。
关键词 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原 过敏活性
下载PDF
食品过敏原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黄峙 郭宝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40-244,共5页
过敏原生物活性包括过敏原性即引起致敏个体发生过敏症的活性和致敏原性即引起人群致敏的危险性两个方面。随着转基因作物及相应食品的大量出现,评价和检测食品过敏原生物活性日益受到重视。迄今,食品过敏原性的主要检测方法有:皮肤试... 过敏原生物活性包括过敏原性即引起致敏个体发生过敏症的活性和致敏原性即引起人群致敏的危险性两个方面。随着转基因作物及相应食品的大量出现,评价和检测食品过敏原生物活性日益受到重视。迄今,食品过敏原性的主要检测方法有:皮肤试验、双盲安慰剂对照激发试验、血清IgE检测和组胺释放试验等;对食品致敏原性还没有建立可靠的评价和监测技术,FAO/WHO采纳的分级评价策略包括血清学测定、过敏原分子结构和序列同源性比较及胃肠液消化稳定性评价等。本文对食品过敏原生物学活性的评价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过敏原 检测 评价 盲安慰剂对照激发试验 血清IgE检测 组胺释放试验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食物过敏原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5
作者 顾可飞 李春红 +1 位作者 高美须 潘家荣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共5页
食物过敏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综述食品过敏原、过敏的免疫学发生机制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涉及致敏的食物种类及相应过敏原,过敏的免疫学分子发生机理,并对食物过敏原现存的检测技术做了相关的介绍。
关键词 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原 免疫学发生机制 检测技术
原文传递
中国八城市0~36月龄婴幼儿自报过敏、食物过敏与不耐受状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刘芳丽 宁一冰 +5 位作者 马德福 郑迎东 杨晓光 李文军 张玉梅 王培玉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01-806,共6页
目的 了解目前中国8城市0 ~36月龄婴幼儿过敏、食物过敏和不耐受的流行情况,探索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中国8个城市各2家代表性医院随机抽取共2632名0~3岁婴幼儿,对其抚养人进行一对一问卷调... 目的 了解目前中国8城市0 ~36月龄婴幼儿过敏、食物过敏和不耐受的流行情况,探索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中国8个城市各2家代表性医院随机抽取共2632名0~3岁婴幼儿,对其抚养人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抚养人自报婴幼儿过敏率为17.97%,食物过敏6.53%;食物不耐受4.26%.0~ 12月龄婴幼儿食物过敏自报率4.47%.致敏率最高的前五位食物依次为鸡蛋、虾、鱼、牛奶和小麦;13 ~ 36月龄婴幼儿食物过敏自报率为10.05%,其中13 ~24月龄致敏率最高的前五位食物为虾、鱼、鸡蛋、牛奶和大豆,而25~36月龄的为鱼、虾、鸡蛋、牛奶和花生.7~12月龄和13 ~ 24月龄为食物过敏的高发年龄段,7~12月龄也是食物不耐受的高发年龄段.0~12月龄和13 ~ 36月龄婴幼儿食物不耐受自报率分别为3.68%和5.23%.年龄、双亲过敏史和父亲文化程度是自报食物过敏的危险因素;两周内患病情况是食物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论 婴儿期是过敏、食物过敏和不耐受的易感时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所有婴幼儿进行过敏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食物过敏 问卷调查 过敏原
原文传递
过敏性鼻炎患者伴发食物过敏原致敏状态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伟 赵岩 +1 位作者 王成硕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非过敏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患者伴发食物致敏的特点,探讨食物性过敏原检测在过敏性鼻炎诊断和预防中的意义。方法 对513例AR患者(包括51例14岁以下儿童)和70例NAR患者的食物... 目的研究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非过敏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患者伴发食物致敏的特点,探讨食物性过敏原检测在过敏性鼻炎诊断和预防中的意义。方法 对513例AR患者(包括51例14岁以下儿童)和70例NAR患者的食物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R患者常伴发致敏的食物过敏原依次为咖喱(43.3%)、小虾(30.0%)、桃(20.5%)、凤梨(11.9%)、花生(11.3%)和菠菜(10.5%)。儿童AR患者常伴发致敏的食物过敏原依次为咖喱(58.8%)、桃(23.5%)、小虾(21.6%)、水果(11.8%)、菠菜(11.8%)和小麦(11.8%)。AR患者中70.1%的植物性食物致敏者同时对花粉蒿草类吸入性过敏原过敏。NAR患者中常伴发致敏的食物过敏原依次为咖喱(30.0%)、桃(28.6%)、凤梨(14.3%)、小虾(12.9%)和鲤鱼(10.0%)。结论 AR患者伴发致敏食物过敏原以咖喱、植物性食物过敏原为主。植物性食物过敏原与花粉蒿草类吸入性过敏原可能存在交叉抗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原 吸入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 非过敏性鼻炎 致敏
下载PDF
食物过敏:从致敏机理到控制策略 被引量:30
8
作者 傅玲琳 王彦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19,共19页
全球范围内食物过敏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食物过敏现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食物过敏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机制与机体发生的风险因素,食物致敏原的识别、评价与检... 全球范围内食物过敏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食物过敏现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食物过敏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机制与机体发生的风险因素,食物致敏原的识别、评价与检测技术,以及食物过敏的诊断、控制及标识的风险评估等;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食物过敏与致敏原相关研究的瓶颈挑战与策略,以期为食物过敏的预防和控制,低/无敏食品的研发,以及保障食物致敏原安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肠黏膜免疫 致敏原表位 评价与检测 口服免疫治疗 肠道菌群 低/无敏食品
下载PDF
食物中过敏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郑义成 华萍 +2 位作者 杨安树 刘波 陈红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17-421,共5页
食物过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由其引起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开展食物中过敏原的检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当前用于食物中过敏原检测的常见方法和新兴检测技术,并探讨食物中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过敏原 检测技术
下载PDF
深圳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剑雄 刘远智 +1 位作者 张辉 李卓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及其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欧蒙免疫印迹法对2 154例过敏性疾病患者检测吸入性和食物性特异性IgE,分析过敏原种类及其分布。结果过敏原特异性IgE总阳性率为48.88%,20.00%以上的患者...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及其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欧蒙免疫印迹法对2 154例过敏性疾病患者检测吸入性和食物性特异性IgE,分析过敏原种类及其分布。结果过敏原特异性IgE总阳性率为48.88%,20.00%以上的患者对两种以上过敏原过敏,最常见的过敏原为尘螨组合、淡水鱼组合和海鱼组合。男性过敏原IgE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尘螨组合的阳性率在18岁前逐年升高,之后则逐年下降,对鸡蛋白、牛奶的阳性率7岁以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疾病患者过敏原Ig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鼻炎患者对尘螨组合的阳性率最高,为49.94%。结论深圳地区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是尘螨组合、淡水鱼组合和海鱼组合,儿童主要的食物过敏原是鸡蛋和牛奶,成人的主要过敏原是尘螨组合和鱼类,鼻炎患者为尘螨组合的高致敏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IGE 吸入性过敏原 食物性过敏原
下载PDF
基于质谱技术的食品过敏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古淑青 赵超敏 +2 位作者 程甲 詹丽娜 邓晓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9-646,共8页
食品过敏原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质谱技术由于能够提供待分析物的化学结构信息等特点,已逐渐应用于食品过敏原等大分子检测领域,具有简单高效、高特异性、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等优点,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该文综... 食品过敏原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质谱技术由于能够提供待分析物的化学结构信息等特点,已逐渐应用于食品过敏原等大分子检测领域,具有简单高效、高特异性、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等优点,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质谱技术在食品过敏原检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食品过敏原 蛋白质 综述
下载PDF
食品过敏原的安全管理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国政 徐彦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5-359,共5页
本文综述了重大的相对性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过敏原的特点和安全管理措施。主要阐述了食品过敏原的产生机制,主要类别和特点,检测与评价技术的发展并建议从加强标签管理、建立专业数据库、开发新产品、严格规范加工过程以及如何防范和治疗... 本文综述了重大的相对性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过敏原的特点和安全管理措施。主要阐述了食品过敏原的产生机制,主要类别和特点,检测与评价技术的发展并建议从加强标签管理、建立专业数据库、开发新产品、严格规范加工过程以及如何防范和治疗等几个方面着手来努力实现对这类食品安全问题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过敏原 安全管理
下载PDF
32例过敏疾病患者血清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17
13
作者 邹寒冰 许以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6年第1期13-15,共3页
为探讨过敏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病人组32例,正常组22名。结果显示,病人组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有不同程度增高,阳性率依次为:虾34.4%,花生21.9%,鸡蛋18.8%,蟹15.6%,... 为探讨过敏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病人组32例,正常组22名。结果显示,病人组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有不同程度增高,阳性率依次为:虾34.4%,花生21.9%,鸡蛋18.8%,蟹15.6%,小麦12.5%,鳕鱼9.4%,玉米6.3%,大豆6.3%,牛肉3.1%,蘑菇3.1%,西红柿3.1%,鸡肉、猪肉、大米均为0;正常组仅鸡蛋、猪肉特异性IgG抗体轻度增高,阳性率均为4.5%,其余阴性。结论:过敏疾病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升高,说明此类患者体内产生特异性IgG抗体。食物过敏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升高明显,提示对临床确诊与防治食物过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IGG抗体 食物过敏原 过敏原皮试 过敏性疾病
下载PDF
牛奶中过敏原组分的分离纯化及主要过敏原的鉴定 被引量:20
14
作者 蒋红玲 向军俭 +4 位作者 王宏 邓宁 刘婉莹 杨红宇 凌钦婕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分离纯化并鉴定牛奶中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致敏原组分,并分析其与组胺释放的关系。方法:等电点沉淀、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分离纯化牛奶过敏原组分。脱脂乳浸液免疫C57/BL6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 目的:分离纯化并鉴定牛奶中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致敏原组分,并分析其与组胺释放的关系。方法:等电点沉淀、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分离纯化牛奶过敏原组分。脱脂乳浸液免疫C57/BL6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ern-Blotting分析脱脂乳致敏原组分。间接ELISA检测抗血清中sIgE和sIgG;同时荧光法检测各致敏组分体外诱发免疫小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结果:分离纯化出酪蛋白、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等致敏组分(纯度>90%)。免疫印迹表明酪蛋白是主要致敏原组分。抗血清sIgG水平差异显著,sIgE水平没有大的变化;组胺释放率与sIgG水平是一致的,而与sIgE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酪蛋白抗血清sIgG效价最高为1∶25 600,组胺释放率高达(73.28±9.31)%。结论:牛奶中主要过敏原组分鉴定为酪蛋白,对牛奶过敏症的体外诊断治疗以及低/无过敏原配方奶的研制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过敏原 牛奶 蛋白纯化 组胺
下载PDF
Dot-ELISA法同时检测多种食品过敏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在军 毛露甜 +3 位作者 向军俭 邓宁 黄峙 杨红宇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1,73,共4页
通过花生、虾、蛋清过敏原浸液皮下免疫复制小鼠过敏模型,获特异性IgE的小鼠血清进行方法学研究。将不同的过敏原以适当浓度点状吸附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与待检血清作用,再依次与生物素化羊抗鼠IgE第二抗体,亲和素偶联的辣根过氧化... 通过花生、虾、蛋清过敏原浸液皮下免疫复制小鼠过敏模型,获特异性IgE的小鼠血清进行方法学研究。将不同的过敏原以适当浓度点状吸附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与待检血清作用,再依次与生物素化羊抗鼠IgE第二抗体,亲和素偶联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反应,DAB显色。结果表明:获得了小鼠抗花生、虾、蛋清过敏原高效价特异性IgE血清。Dot-ELISA法各种过敏原最适包被量为2μL(10μg蛋白),待检抗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80,通过肉眼观察NC膜上斑点的显色即可确定待检血清中相应过敏原特异性IgE,且3种过敏原之间无交叉反应性。不同时间同批试剂重复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包被过敏原的NC膜4℃可稳定保存3个月。实验初步建立了用含有过敏原特异性IgE的小鼠血清同时检测多种过敏原的Dot-ELISA实验方案,该法简便、特异、稳定、重复性好,可成为食品过敏原鉴定与评价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T-ELISA 食品过敏原 特异性IGE
原文传递
887例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荣光生 高忻 +1 位作者 刘思文 黄学勤 《安徽医学》 2008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常见过敏原的致病状况,为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应用阿罗格点刺试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同时应用生理盐水和组胺液进行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887例行皮肤点刺试验,504例皮试阳...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常见过敏原的致病状况,为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应用阿罗格点刺试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同时应用生理盐水和组胺液进行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887例行皮肤点刺试验,504例皮试阳性,皮试阳性率56.8%。儿童组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χ2检验,P<0.01);吸入性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物类过敏原(χ2检验,P<0.005);呼吸道过敏病(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吸入性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过敏性皮炎(χ2检验,P<0.005);尘螨过敏原(粉尘螨和屋尘螨)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过敏原(χ2检验,P<0.005)。结论过敏性疾病通常由过敏原致病,吸入性过敏原为常见过敏原,尘螨为首要过敏原。呼吸道过敏病更容易由吸入性过敏原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点刺试验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吸人性过敏原 食物类过敏原
下载PDF
食物过敏原免疫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石良 王锡昌 +1 位作者 刘源 卢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81-986,共6页
免疫学检测方法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的优点而备受青睐。该文介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食物过敏原标签标注情况,食物过敏原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层析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通过与质... 免疫学检测方法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的优点而备受青睐。该文介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食物过敏原标签标注情况,食物过敏原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层析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通过与质谱、链式聚合酶反应技术(PCR)对比,探讨了食物过敏原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 过敏原 免疫学检测 进展
下载PDF
食物过敏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颖 王玮 《检验检疫学刊》 2011年第3期4-7,19,共5页
食物过敏作为食源性疾病,日益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本文对目前有关食物过敏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和核酸检测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分析了常用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灵敏性、限制性等问题,展望了未来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过敏原检测 进展
下载PDF
非热加工对食物过敏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谢秀玲 李欣 +1 位作者 高金燕 陈红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344-349,共6页
非热加工改变过敏原的结构是实现非热加工控制过敏原致敏性的理论基础。常见的非热加工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以及酶法改性等。物理方法包括超高压、辐照、超声波、高压脉冲电场等,主要通过影响食物过敏原高级结构从而使构象性... 非热加工改变过敏原的结构是实现非热加工控制过敏原致敏性的理论基础。常见的非热加工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以及酶法改性等。物理方法包括超高压、辐照、超声波、高压脉冲电场等,主要通过影响食物过敏原高级结构从而使构象性表位发生变化,强辐照剂量也可以破坏过敏原的线性表位结构而影响其致敏性。化学方法主要通过糖基化、甲基化、磷酸化等对过敏原蛋白氨基酸一级结构进行修饰而改变线性表位,而酶法改性则是利用酶交联和酶降解使过敏原聚合和蛋白质降解来降低其致敏性。生物方法则主要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突变致敏性表位或基因沉默过敏原蛋白,而发酵技术主要通过降解过敏原蛋白来降低过敏原的致敏性。本文通过综述非热加工控制食物过敏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脱敏食品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原 致敏性 非热加工
下载PDF
成都地区849例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与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春远 刘成桂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8期2669-2671,共3页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常见过敏原的分布情况,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地区849例过敏性疾病儿童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sIgE),分析吸入性与食物性过敏原的分布。结果共检出过敏原阳...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常见过敏原的分布情况,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地区849例过敏性疾病儿童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sIgE),分析吸入性与食物性过敏原的分布。结果共检出过敏原阳性483例,总阳性率为56.89%。其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者261例,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屋尘和蟑螂;食物性过敏原阳性者76例,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鸡蛋白、海鱼组合1(鳕鱼/龙虾/扇贝)和黄豆。男女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童组和学龄前儿童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均高于婴幼儿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学龄前儿童组和学龄儿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患儿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中3组患儿均对尘螨组合1阳性率最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就食物性过敏原,婴幼儿对鸡蛋白的阳性率最高,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均对海鱼组合1的阳性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儿童 吸入性过敏原 食物性过敏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