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批评的多元化与"文化诗学 被引量:4
1
作者 黎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61,共6页
"文化诗学"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批评中出现并在80年代正式亮相的研究思潮,近一两年来引起了中国批评界的极大关注。其实从古希腊时代起西方文论就有很浓的文化互渗倾向,经历了"文化———文学———文化"的轮回历... "文化诗学"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批评中出现并在80年代正式亮相的研究思潮,近一两年来引起了中国批评界的极大关注。其实从古希腊时代起西方文论就有很浓的文化互渗倾向,经历了"文化———文学———文化"的轮回历史过程。现代"文化诗学"是在社会科技知识理性和批评多元化的新背景下形成的,文学批评更多地关注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运行机制和民间生态文化等问题,具有更强的文化批判性和思想沉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 “文化诗学” 多元化 民间性 政治意识形态
下载PDF
千流汇海,百变成风——论《上海城市民俗史》的学术价值
2
作者 张琪舒涵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4-57,共4页
蔡丰明、程洁、毕旭玲的《上海城市民俗史》以城市语境为基点,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将上海民俗放到宏大的城市社会框架中考察,勾勒出上海民俗由乡村-城镇型向近代都市型、再向现代都市型转变的变革脉络,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城市民俗历史... 蔡丰明、程洁、毕旭玲的《上海城市民俗史》以城市语境为基点,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将上海民俗放到宏大的城市社会框架中考察,勾勒出上海民俗由乡村-城镇型向近代都市型、再向现代都市型转变的变革脉络,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城市民俗历史长卷。该著富有鲜明的民俗学问题意识,提炼上海民俗“趋新善变”的核心动态特征与民俗实践者“市民性”的特质,集中阐释了民群的精神面貌与集体心性。提出了“变俗”等学术概念,用于分析短暂“风气”与稳定“民俗”的转化关系、传统民俗与现代民俗的承启关系。开拓性的研究视野与系统性的理论建构使该著具有了城市民俗史学科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城市民俗史》 城市民俗 市民性 趋新善变 理论建构
下载PDF
异质化社会中如何“文明以止”——北京大西山的龙王之灵与陌生人社区
3
作者 鞠熙 刘嘉雪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5,160,共11页
2023年7月底的洪水使北京蒲洼村龙王庙成为“网红”,游客、网友却与当地村民互不关心,理想中的“非遗社区”并未出现。这一现象引发了有关陌生人如何合作的思考。蒲洼所在的大西山山区历来充满流动性与异质性,干旱与洪水几乎每年造访,... 2023年7月底的洪水使北京蒲洼村龙王庙成为“网红”,游客、网友却与当地村民互不关心,理想中的“非遗社区”并未出现。这一现象引发了有关陌生人如何合作的思考。蒲洼所在的大西山山区历来充满流动性与异质性,干旱与洪水几乎每年造访,龙王庙本身就是陌生人共处的结晶。在历史上,龙王仪式随流民入山而兴起,龙王之灵来自山川之水,自然才是形成社会的原因。20世纪30年代至今,大西山的龙王仪式包含多种复杂形式,但都有呈现差异并平衡差异的共同特征。龙王既是人类熟悉的“亲戚”,又代表人类之上的天道,作为外来者的人类必须遵守它的规矩,所以不同人群能共同行动,仪式系统得以形成。因为自然之神性和以龙王为名的动物、山水与风土的存在,陌生人的世界才能“文明以止”。今天的“网红”龙王庙,或许正是这一逻辑再次上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王仪式 非遗社区 民俗协商 自然神性
原文传递
民俗解读——兼谈中日民俗视野中的民族性差异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勤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0-65,共6页
什么是民俗?不同国家、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就中日民俗中的民族性差异进行分析,认为从生活层面看,民俗是一种生活相,从文化的层面看,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从哲学的层面看,民俗就是一个族群独特的、特有的、思想文化的起点和思考的原型。
关键词 民俗 民族性差异 中国 日本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出路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友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5-108,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文学研究陷入低谷,研究队伍和生存空间萎缩,学术关注度降低,彻底走向人文科学的边缘。民间文学研究遭遇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大环境发生变化,二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含混不清而导致自我消解。现行的民间文学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文学研究陷入低谷,研究队伍和生存空间萎缩,学术关注度降低,彻底走向人文科学的边缘。民间文学研究遭遇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大环境发生变化,二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含混不清而导致自我消解。现行的民间文学价值观存在着一定错位和越位现象,需要作重新思考和定位。在民间文学跨学科研究中,要坚守文学本位,强化学科自觉,从丰富社会精神资源、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高度来认识民间文学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价值错位 文学本位 发展思路
下载PDF
四季民俗与“天人合一”观 被引量:1
6
作者 范明燕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74-76,共3页
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文化为“天人合一”观念的滋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民众相信,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并通过各种活动来达到“绝地天通”,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目的。四季和生命是合而为一的,而四季就是天地精神的最好体现者,人们在四季... 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文化为“天人合一”观念的滋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民众相信,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并通过各种活动来达到“绝地天通”,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目的。四季和生命是合而为一的,而四季就是天地精神的最好体现者,人们在四季中的民俗活动也都体现了与自然生命盛衰的协调与和谐交融,即“天人合一”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民俗 “天人合一”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