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时代民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 被引量:21
1
作者 毕传龙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87-93,共7页
在数字技术愈加助力人文科学研究的趋势下,借助数字化方式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数据存储与开发,建设人文资源数据库以辅助学术研究,日趋成为学者着力探索的新方向与新课题。该文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专业学科建设和民众文化需求三个层面... 在数字技术愈加助力人文科学研究的趋势下,借助数字化方式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数据存储与开发,建设人文资源数据库以辅助学术研究,日趋成为学者着力探索的新方向与新课题。该文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专业学科建设和民众文化需求三个层面梳理民俗文化资源数字化领域的理念背景和现实依据,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总结和归纳大数据时代民俗文化资源数字化的相关学术史和问题线索,明晰民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是通过文化与科技的碰撞与融合实现对民俗过程的数字化表达,进而指出民俗文化资源数字化下一步的发展路径:应着重处理好总体与样本、借鉴与定制、技术与理念等关系组。这项工作不仅有助于推动民俗学和相关学科的资料学与方法论建设,也对推进当前文化与科技融合课题相关成果的社会应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民俗文化资源 民俗过程 数字化表达 数字人文
下载PDF
结构与过程:集体记忆视域下民俗的能动性探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子涵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8,157,共13页
传统民俗学虽将民俗与日常生活置于二元区隔的关系之中,但对民俗“殊异”与“泛在”并存的特质有所忽视。而集体记忆理论,因其兼顾记忆的当下与集体的双重属性,故能在主客体交融的语境下重新界定民俗的能动性根源。这种能动性可以通过... 传统民俗学虽将民俗与日常生活置于二元区隔的关系之中,但对民俗“殊异”与“泛在”并存的特质有所忽视。而集体记忆理论,因其兼顾记忆的当下与集体的双重属性,故能在主客体交融的语境下重新界定民俗的能动性根源。这种能动性可以通过追溯集体记忆理论的逻辑原点,即柏格森的记忆理论与涂尔干的集体理论得以阐发。然而,在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范式下,民俗的能动性却只能被单方面归结于社会框架,并与时空框架形成主客体二分的结构化关系,这忽视了时空框架本身对民俗意义创造性表述的可能。而受胡塞尔“生活世界”的意向性与海德格尔的实践性“身体”影响,康纳顿与阿斯曼对集体记忆理论的改造与丰盈则揭示了:除了囿于固定的时空框架,民俗还能够通过体化实践与互惠活动,真正实现与记忆同构、与身体互动、与生活世界的有机勾连,从而在“结构”与“反结构”交替演绎的过程化拓展中,对社会变革产生独特的能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民俗 能动性 结构 过程
原文传递
传统工艺的生命力及其民俗过程--以云南乌铜走银技艺的生成、濒危与活化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朱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92,共8页
使用芬兰民俗学家劳里·航柯关于民俗过程的概念,通过对云南乌铜走银工艺的发明、繁荣、濒危和非遗产背景下获得"第二次生命"的纵向梳理,说明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不仅建立在工匠对核心技艺的坚守、维护和创新的基础上,而且... 使用芬兰民俗学家劳里·航柯关于民俗过程的概念,通过对云南乌铜走银工艺的发明、繁荣、濒危和非遗产背景下获得"第二次生命"的纵向梳理,说明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不仅建立在工匠对核心技艺的坚守、维护和创新的基础上,而且与文化政策、消费需求和行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折射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文化品位和社会风尚的演变,说明传统工艺总是在坚守核心技艺与时代创新中获得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 民俗过程 第二次生命 乌铜走银技艺
原文传递
蒲剧展演情境中的“神话主义”——以山西稷山的《农祖后稷》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志清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2-76,共5页
神话学家杨利慧创造性地提出"神话主义"这一概念,强调神话在现当代社会的挪用和重新建构过程中所被赋予的新的功能和意义。神话主义在稷山地区的蒲剧《农祖后稷》中呈现出"移位的神话母题"与"凸显的地域名称&q... 神话学家杨利慧创造性地提出"神话主义"这一概念,强调神话在现当代社会的挪用和重新建构过程中所被赋予的新的功能和意义。神话主义在稷山地区的蒲剧《农祖后稷》中呈现出"移位的神话母题"与"凸显的地域名称"两个特质,嵌入性地思考蒲剧《农祖后稷》的知识生产过程,可以发现当地不同利益主体的"组织叙述"活动促生了后稷神话的"第二次生命",《农祖后稷》营造了戏剧领域内后稷神话特有的艺术光晕,昭示了远古神话生生不息传承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主义 民俗过程 后稷神话 蒲剧 艺术光晕
下载PDF
少数民族典籍对外翻译研究的现状和问题——以中国知网2006-2016年论文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唐超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16-621,628,共7页
借鉴芬兰著名民俗学者劳里·航柯教授的"民俗过程"理论,从民族典籍的翻译、研究和传播的整体过程角度切入,讨论民俗过程的国际化传播路径。通过"典籍翻译"、"民族典籍翻译"等篇名关键词搜索2006年至2... 借鉴芬兰著名民俗学者劳里·航柯教授的"民俗过程"理论,从民族典籍的翻译、研究和传播的整体过程角度切入,讨论民俗过程的国际化传播路径。通过"典籍翻译"、"民族典籍翻译"等篇名关键词搜索2006年至2016年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获得相关论文数据和综合信息,总体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典籍对外翻译工作以及相关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尝试提出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典籍 翻译研究 民俗过程 劳里·航柯
下载PDF
走向“文化研究”的芬兰民俗学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杰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7,共6页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芬兰民俗研究在"浪漫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为芬兰"民族-国家"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世纪末期,芬兰民俗研究渐渐向"自由民族主义"传统靠拢,并形成了享誉国际的"芬兰学派"...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芬兰民俗研究在"浪漫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为芬兰"民族-国家"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世纪末期,芬兰民俗研究渐渐向"自由民族主义"传统靠拢,并形成了享誉国际的"芬兰学派";20世纪50年代以后,芬兰民俗研究认真面对"社会现象"的剧烈变化,反思性地检讨了民俗学知识生产的机制,成功地实现了民俗学的"范式转型",并通过更新的民俗学知识成功地"介入"了当代民众的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民族主义 自由民族主义 民俗过程 文本化 表征
原文传递
突厥石人新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永连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突厥石人广布亚欧大陆的草原地带,一度引起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本文立足于前人考古研究,进一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一些新问题。首先考察突厥石人的外在形象,可知其突出呈现着突厥的民族特征;其次探讨突厥石人的民俗学内涵,可... 突厥石人广布亚欧大陆的草原地带,一度引起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本文立足于前人考古研究,进一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一些新问题。首先考察突厥石人的外在形象,可知其突出呈现着突厥的民族特征;其次探讨突厥石人的民俗学内涵,可知其与中原陵墓所附设的石翁仲截然不同,也并非“杀人石”或疑兵之物,而是代表死者接受祭祀供奉的替身;再次考查其发展,突厥石人很可能源于刻木为像的习俗,并经石椿等形式演化到石雕像,形成自己一部完整的立像习俗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石人 形象特征 民俗内涵 发展历程
原文传递
作为实践记忆的“三生石”传说——以嵌入万州城市形象宣传语的多元化叙事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曲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1-16,共6页
“三生石”传说作为渊源叙事嵌入“三生有幸,平湖万州”的城市形象宣传语。由“三生有幸”这一城市形象宣传语引领衍生的一系列语言叙事、景观叙事与行为叙事,亦是“三生石”传说遭遇的“民俗过程”。“三生石”传说的多元化叙事,建构... “三生石”传说作为渊源叙事嵌入“三生有幸,平湖万州”的城市形象宣传语。由“三生有幸”这一城市形象宣传语引领衍生的一系列语言叙事、景观叙事与行为叙事,亦是“三生石”传说遭遇的“民俗过程”。“三生石”传说的多元化叙事,建构了万州当地的实践记忆体系,实践记忆成为传说得以传承的重要方式。作为实践记忆的“三生石”传说,论证了“民间文学就是民间文学生活”这一基本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石”传说 城市形象宣传语 实践记忆 民俗过程 民间文学生活
下载PDF
“民俗”——一个处于历史过程阐释中的概念
9
作者 许钢伟 杨树喆 《铜仁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民俗"这一概念产生以后,不断地被阐释,而中外学者做出的任何一种阐释都不是民俗阐释的终止,没有所谓标准的阐释,因而对民俗概念的阐释就一直在进行。因之,民俗概念就有了自己的"历史"——认识主体对民俗的理解过... "民俗"这一概念产生以后,不断地被阐释,而中外学者做出的任何一种阐释都不是民俗阐释的终止,没有所谓标准的阐释,因而对民俗概念的阐释就一直在进行。因之,民俗概念就有了自己的"历史"——认识主体对民俗的理解过程。民俗处在历史的进程中,这就为民俗的阐释预设了潜在的空间,也决定了我们对它的充分理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民俗"的阐释是民俗学者始终要关注的基本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概念阐释 历史过程
下载PDF
民俗志及其书写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龙光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0-125,共6页
民俗志基于民俗田野调查,是民俗研究的一把利器,属于民俗研究的重要环节和结果呈现。民俗志书写不应只是一种资料汇集式的民俗记录,它应具有一定的理论追求,允许民俗学者的个性化诗性与美学书写。民俗志书写,更应贴近民俗主体的现实民... 民俗志基于民俗田野调查,是民俗研究的一把利器,属于民俗研究的重要环节和结果呈现。民俗志书写不应只是一种资料汇集式的民俗记录,它应具有一定的理论追求,允许民俗学者的个性化诗性与美学书写。民俗志书写,更应贴近民俗主体的现实民俗生活,关注其民生与人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志书写 田野过程 文化转译
下载PDF
当代中国非遗研究热的冷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甜甜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9,157,共12页
非遗研究与民俗学研究虽都关注民俗文化,但是二者的研究性质和目的不同。非遗研究是工作性质,以改进文化保护策略为目的,而民俗学研究是以认知、理解、体认民族文化为目的。由于研究目的和性质的限制,非遗研究与当下民俗学已确立的整体... 非遗研究与民俗学研究虽都关注民俗文化,但是二者的研究性质和目的不同。非遗研究是工作性质,以改进文化保护策略为目的,而民俗学研究是以认知、理解、体认民族文化为目的。由于研究目的和性质的限制,非遗研究与当下民俗学已确立的整体的、实践的、主体的研究理念相脱节。非遗研究的“遗产观”将自然遗产、考古遗产等非生活态文化的保护理念应用于生活态文化之上,呈现出忽视社区生活本位、缺乏实践主体观的倾向。非遗研究与民俗学研究的学术分工,与其学术视野差异有关,即非遗研究是“遗产视野”,而民俗学研究则是“民间视野”。当代民俗学研究还应关注文明转型进程中民众的生活变革和文化实践,以“文明进程视野”在中华文明的创新、转化进程中做出应有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研究 遗产视野 民俗学研究 民间视野 文明进程视野
原文传递
全球化背景下都市民俗研究对象变迁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连军 李云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2-95,共4页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都市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它由原来静态的、平面的市民研究转向“农民—居民—市民”的动态研究,也就是对市民化的全方位考察。其研究对象的变迁具有深厚的现实根基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 都市民俗 全球化 变迁 市民化动程
下载PDF
心理异化现象在民俗摄影中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柯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5-87,共3页
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像为拍摄对象的一个崭新的摄影门类。在民俗摄影采访过程中,采访者的心理历程会随着采访的进行而与对象产生互动,互动的结果导致了采访异化现象的发生。心理异化在民俗摄影的采访过程中,会极大地影响采访过程,从而使... 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像为拍摄对象的一个崭新的摄影门类。在民俗摄影采访过程中,采访者的心理历程会随着采访的进行而与对象产生互动,互动的结果导致了采访异化现象的发生。心理异化在民俗摄影的采访过程中,会极大地影响采访过程,从而使采访失去其原来所希望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摄影 民俗事像 心理异化 心理过程
下载PDF
江西乐平传统戏台建筑营造技艺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飞进 艾弘任 +3 位作者 武美楠 刘青琳 吴维帅 樊彬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54-59,共6页
享有"赣剧之乡"美誉的乐平,自古以来,戏曲昌盛,传统戏台也相继成为与赣剧血肉相连且并驾齐驱的独特建筑艺术.乐平传统戏台数量多、分布广,集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承载了400余年历史的深邃与厚重,... 享有"赣剧之乡"美誉的乐平,自古以来,戏曲昌盛,传统戏台也相继成为与赣剧血肉相连且并驾齐驱的独特建筑艺术.乐平传统戏台数量多、分布广,集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承载了400余年历史的深邃与厚重,在风风雨雨的历练中不断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宏大的规模,既是乐平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台 民风民俗 建造技艺 建造工序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