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当代民族声乐的美学复归 被引量:20
1
作者 徐敦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6-139,共4页
声乐界有关"民族声乐"的讨论,近年来一直存在。对民族声乐阐释的不足,原因在于民族声乐的审美价值没有得到准确的界定,这会造成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停滞。"缘情"是民族声乐艺术最突出的特征,包括寻求符合不同民族审... 声乐界有关"民族声乐"的讨论,近年来一直存在。对民族声乐阐释的不足,原因在于民族声乐的审美价值没有得到准确的界定,这会造成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停滞。"缘情"是民族声乐艺术最突出的特征,包括寻求符合不同民族审美习惯的情感方式,注重演唱主体的情感传递,情感原则中蕴涵伦理内涵等几个方面,作为语言美学、技术美学、原型美学的民族声乐,应该将传统因素与非传统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美学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缘情说 美学复归 审美通识
下载PDF
“东方美学”的可能性——柳宗悦的“民艺”理论 被引量:15
2
作者 小田部胤久 梁艳萍 王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63,共4页
柳宗悦是日本民艺运动的倡导者和民艺美学的实践者,毕生致力于民众艺术的研究,他以东方人的独特视角,在民间日常生活的器物上,发现了"出尘超俗的美",创造了"民艺"一词、民艺理论和民艺事业。在创建民意理论的过程中... 柳宗悦是日本民艺运动的倡导者和民艺美学的实践者,毕生致力于民众艺术的研究,他以东方人的独特视角,在民间日常生活的器物上,发现了"出尘超俗的美",创造了"民艺"一词、民艺理论和民艺事业。在创建民意理论的过程中,柳宗悦通过对西方最新艺术运动进程以及"美"与"用"、"型"与"形"这两组概念的深入研究,找到了构建东方美学的可能性。柳宗悦所构建的东方美学虽以超越西方现代个人主义为目标,但与西方美学并不相悖,具有很强的现代性;同时,在柳宗悦那里,传统本身与现代化并不完全相对立,是可以通过现代化进程得以重组、其意义得到重新认识的,如中世纪末期的茶道即经柳宗悦之手作为民艺获得了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悦 民艺 东方美学
下载PDF
审美视阈下乡土语言英译探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任东升 闫莉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3-28,129,共16页
乡土语言进入文学就变成文学方言,文学方言与乡土主题结合构成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翻译之趣在于重现地域文化环境和乡土语言的独特性。本文从审美视阈分析三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乡土小说《李有才板话》《新儿女英雄传》和《苦菜花》的审... 乡土语言进入文学就变成文学方言,文学方言与乡土主题结合构成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翻译之趣在于重现地域文化环境和乡土语言的独特性。本文从审美视阈分析三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乡土小说《李有才板话》《新儿女英雄传》和《苦菜花》的审美共核,即革命主题、乡土民俗和乡土语言,从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层面探讨其英文译本对乡土语言审美的再现效果,指出乡土语言的英译应通过模仿和变通两种策略,前者包括以原语为依据的模仿、以译语为依据的模仿和动态模仿,后者包括虚实转化、补偿再现和再创造,由此形成乡土语言再现的审美图式,保存乡土语言趣味性,使译文具有民族语言印记,有利于在对外传播中国乡土文学过程中保护和弘扬民族语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语言 审美共核 审美视阈 模仿 变通
下载PDF
中国传统村落十年保护历程的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11
4
作者 向云驹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4期94-98,共5页
10年前的传统村落保护处于不同学科各自为战的状态,多从传统村落的某一个侧面理解和介入。《西塘宣言》的发表意味着学术界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问题上开始从分散、分学科保护走上综合、整合、集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保护的局面,殊途同归... 10年前的传统村落保护处于不同学科各自为战的状态,多从传统村落的某一个侧面理解和介入。《西塘宣言》的发表意味着学术界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问题上开始从分散、分学科保护走上综合、整合、集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保护的局面,殊途同归地走上了一条具有高度共识的发展轨道,并最终在文物保护界泰斗罗哲文先生、建筑规划界名家阮仪三先生、民间文化界领军人物冯骥才先生的团结、合作和互相支持下,促进了传统村落保护力量、理念、方法的整合。这种整合的表现之一就是多部门联合发文、共同参与开展中国传统村落全面普查,获得巨大成果并建立国家名录制度。与之相配套,每年以"三农"问题为核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逐渐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传统村落从随意抛弃到重拾保护的过程实际上是传统民间美学的自觉回归,因此,保护传统村落,对传统村落的"自美其美",不仅是对其价值的重新认识,而且是一切保护的先决条件,或者根本的内因和动因,将为传统村落保护注入强大的动力。传统村落是山水诗学、田园美学的发生地和品鉴对象,保护好传统村落,形成与城市文明互补互美的田园美学风景,事关国计民生,也关乎我们的文化传统、精神面貌、文明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保护 民间美学 回归
下载PDF
民俗审美论纲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德利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4-118,共5页
民俗是广大民众在生存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物质与精神两栖性的生活文化。它的鲜丽的形式结构承载着人类的善真追求,表现出美的特性。尤其是人生民俗和信仰民俗的超越性功能,更为审美活动提供了同构超越的心理基础。民俗“内容”与形式... 民俗是广大民众在生存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物质与精神两栖性的生活文化。它的鲜丽的形式结构承载着人类的善真追求,表现出美的特性。尤其是人生民俗和信仰民俗的超越性功能,更为审美活动提供了同构超越的心理基础。民俗“内容”与形式结构的统一表现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生命活动不仅是原生态古朴民俗的基质,也是现代变异民俗的审美批判的基质,文艺民俗的审美价值表现在:浓染地方风采,创造独特氛围,建构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美学 文艺 民族文化 民间文学
下载PDF
试论民间美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功能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马美萍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26-27,共2页
民间美术实用性广泛,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加强民间美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他们的生命情感,提高智力功能,实现道德伦理价值,促进专业技能。把民间美术纳入到高校教学中,给民间美术应有的地位,是高... 民间美术实用性广泛,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加强民间美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他们的生命情感,提高智力功能,实现道德伦理价值,促进专业技能。把民间美术纳入到高校教学中,给民间美术应有的地位,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 高校 审美 道德 智力 专业技能
下载PDF
树文化之再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郑慎德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树文化”是指以树为载体的社会文化现象。树文化有宗教形态、社会形态、民俗形态、美学形态等不同形态之分。促进树与文化的互动发展,实现树与文化的共生共荣,是我们应该弘扬的先进树文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树文化 再思考 弘扬 美学形态 社会文化 现象 促进 互动发展 发展方向 共生
下载PDF
民间审美与“乡土的逻辑”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国源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3-128,135,共7页
谈及民间文艺的审美问题,多数论者往往采用普泛的美学理论做出解释,而较少顾及其生成的语境和逻辑。民间审美植根于百姓的民俗生活,乡土自然、村落文化、农耕生活、民间信仰等民俗因素构成了"乡土的逻辑",规约和影响着民间审... 谈及民间文艺的审美问题,多数论者往往采用普泛的美学理论做出解释,而较少顾及其生成的语境和逻辑。民间审美植根于百姓的民俗生活,乡土自然、村落文化、农耕生活、民间信仰等民俗因素构成了"乡土的逻辑",规约和影响着民间审美文化。要有效解释民间审美的"真谛",须深入到百姓的民俗生活中才能找到其隐藏的"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审美 乡土的逻辑 村落文化 农耕生活 民间信仰
原文传递
民俗文化与美学价值的双重汇流——基于茅盾文学获奖作品《这边风景》的民俗文化探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袁文卓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1-97,共7页
民俗文化书写是王蒙新疆叙事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民俗文学作品的美学观照和现代性体验,有利于在新时期对新疆民俗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拟从民俗文学性、民俗文化特质以及文化现代性反思三个维度,对王蒙的新疆叙事作品进行深入探究... 民俗文化书写是王蒙新疆叙事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民俗文学作品的美学观照和现代性体验,有利于在新时期对新疆民俗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拟从民俗文学性、民俗文化特质以及文化现代性反思三个维度,对王蒙的新疆叙事作品进行深入探究,力求为新疆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及文化间的交流扩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美学 互为边疆 身份认同 文化反思
下载PDF
略论柳宗悦“民艺”理论及思想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云川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81-86,共6页
作为民艺思想的开创者,柳宗悦在日本近代文化史上有着独特和崇高的地位。他发现了平日最不起眼的被称为"下手物"(1)(民艺)所具有的自然、健康、朴素的美学品质,从而创立了独具建树且又深邃的民艺学,开辟了一条认识民艺的全新... 作为民艺思想的开创者,柳宗悦在日本近代文化史上有着独特和崇高的地位。他发现了平日最不起眼的被称为"下手物"(1)(民艺)所具有的自然、健康、朴素的美学品质,从而创立了独具建树且又深邃的民艺学,开辟了一条认识民艺的全新视野,并对现代世界工艺美术理论和实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民艺的内涵、工艺分类以及美的特性等方面,来探究柳宗悦独特的理论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艺 工艺 思想
下载PDF
非遗泥咕咕的设计美学思想探究
11
作者 谢昳瑶 张晗 +1 位作者 孙豪 张广超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0期107-109,共3页
根植于中华文化肥沃土壤的泥咕咕,是河南独具特色的黑底泥塑,从市井生活中汲取灵感,形象生动。它是古老传统文化与民间风俗相结合的产物,在浚县得以诞生和发展,紧密融入中原地区人民日常劳动和农耕社会的民俗风情及市井百态之中。本文... 根植于中华文化肥沃土壤的泥咕咕,是河南独具特色的黑底泥塑,从市井生活中汲取灵感,形象生动。它是古老传统文化与民间风俗相结合的产物,在浚县得以诞生和发展,紧密融入中原地区人民日常劳动和农耕社会的民俗风情及市井百态之中。本文将从泥咕咕的造型、色彩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其设计美学思想,旨在更清晰地呈现当地独特而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咕咕 民间风俗 设计美学
下载PDF
隆回花瑶民间艺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云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6-108,共3页
花瑶民间艺术和花瑶民俗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瑰宝,但目前人们对花瑶民族风情与民间文化的认识,无论是从当地的政府部门还是从学术界来说,大多是从经济学、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角度来研究的,还没有或很少有人从艺术学的角度... 花瑶民间艺术和花瑶民俗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瑰宝,但目前人们对花瑶民族风情与民间文化的认识,无论是从当地的政府部门还是从学术界来说,大多是从经济学、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角度来研究的,还没有或很少有人从艺术学的角度来认识和鉴赏花瑶民间文化的艺术特征与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瑶 民间艺术 美学 研究
下载PDF
论民歌的沉寂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雅琴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有鲜活感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世界性的元素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民歌在当代渐趋于沉寂状态。文章从民歌的自身特点变化、审美主体变化以... 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有鲜活感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世界性的元素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民歌在当代渐趋于沉寂状态。文章从民歌的自身特点变化、审美主体变化以及商品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对民歌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民歌在当代沉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沉寂 审美 社会环境 传播途径
下载PDF
中国元宵灯彩艺术审美特征初探
14
作者 林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3期82-85,共4页
中国元宵灯彩艺术发端于南朝,兴于隋、唐,而盛于宋、明。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元宵灯彩艺术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系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该文在分析、梳理中国元宵灯彩艺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结合... 中国元宵灯彩艺术发端于南朝,兴于隋、唐,而盛于宋、明。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元宵灯彩艺术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系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该文在分析、梳理中国元宵灯彩艺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结合图像学、社会学等专业理论,对中国元宵灯彩艺术展开设计审美方向的深入研究。该文运用理论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图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元宵灯彩艺术的造型、图式、色彩、题材等审美语言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讨论并总结中国元宵灯彩艺术的审美特征,同时通过这些审美特征印证该艺术形式的民族性、民俗性、地域性、历史性等多元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元宵灯彩艺术 民间艺术 装饰 审美 图式语言 题材寓意
下载PDF
20世纪民间信仰思维审美建构的功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德利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6-90,共5页
20世纪中国民间信仰是以巫教为基础,融合了道教、儒教和佛教等多教多神的信仰。总其思维类型,可以"人——物——灵"三维关系转换的交感思维一类统之。20世纪作家利用民间信仰思维的转换超越功能,突破生活的局限,以审美批判之... 20世纪中国民间信仰是以巫教为基础,融合了道教、儒教和佛教等多教多神的信仰。总其思维类型,可以"人——物——灵"三维关系转换的交感思维一类统之。20世纪作家利用民间信仰思维的转换超越功能,突破生活的局限,以审美批判之笔,展示了人物愚顽心理、民族文化劣根和理想与现实互渗中的斗争感受,实现了对民族文化重建和人生悲剧的审美超越,显示出文学民间化、仪式化审美建构的独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民间信仰 交感思维 文学审美 建构功能 审美思想 中国 小说 人物心理
下载PDF
韶关童谣的地方文化意蕴
16
作者 易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期87-91,共5页
童谣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兴起于民间,流传于四野,在儿童的口中广为传诵。韶关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地方童谣:劳动童谣、仪式童谣、时政童谣、生活童谣、历史传说童谣等,从中能反映出该地的风土... 童谣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兴起于民间,流传于四野,在儿童的口中广为传诵。韶关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地方童谣:劳动童谣、仪式童谣、时政童谣、生活童谣、历史传说童谣等,从中能反映出该地的风土面貌、人文精神。该研究通过选择与品鉴几首具有地方风格的童谣,窥探其价值,明晰韶关地区社会特色,有助于探讨地方文化对儿童进行精神教化的功能、价值、路径与成效。同时伴随着时移俗易,童谣丰富的文化价值、社会功能、历史意义,仍然能给民族、民系的发展、演变,以及未来研究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提供丰富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谣 民俗 地方文化 文化意蕴 审美 教育意义
下载PDF
谚语——一种民间审美文化的特殊形态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勇卫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3-86,共4页
文章从谚语的基本内涵、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等几方面入手深入分析,旨在探寻谚语广泛流传、经久不衰、永葆魅力的原因,同时指明谚语是一种由它的民俗美、哲理美、修辞美等审美特性构建起来的民间审美文化的特殊形态。
关键词 谚语 审美文化 民俗学 哲理美 修辞美
下载PDF
渝东南民俗旅游资源美学价值分析及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毅品 何永祥 连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706-4708,共3页
介绍了渝东南的地理概况,引入了旅游审美的内涵及"概率筛选"效应,分析了渝东南旅游景观的特点,进而从民族建筑美、民俗风情美、历史文化美、饮食特色美的基本美学形态方面,对渝东南民俗文化的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认为运... 介绍了渝东南的地理概况,引入了旅游审美的内涵及"概率筛选"效应,分析了渝东南旅游景观的特点,进而从民族建筑美、民俗风情美、历史文化美、饮食特色美的基本美学形态方面,对渝东南民俗文化的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认为运用旅游美学分析认知民俗旅游资源的独特价值,并在旅游开发中将其显示出来,有助于渝东南旅游文化特色之美的保存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针对旅游开发的不同主体,分别从政府、旅游企业、普通民众角度,就渝东南民俗保护与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 民俗文化 旅游审美 美学特征 旅游开发
下载PDF
民俗文化视角下的鲁西南仪式美学研究——以曹县地区戏曲纸扎和丧葬民俗文化场景的互动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良铨 刘国平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5-142,共8页
仪式,作为一道重要的美学命题,在乡土民俗文化中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戏曲纸扎和丧仪的互动现象为例,从曹县地区戏曲纸扎与丧葬仪式互动关系的生成、演化及其基本内涵展开,在剖析当地文化生态环境、纸扎艺术形态特色、宗族与丧葬文化... 仪式,作为一道重要的美学命题,在乡土民俗文化中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戏曲纸扎和丧仪的互动现象为例,从曹县地区戏曲纸扎与丧葬仪式互动关系的生成、演化及其基本内涵展开,在剖析当地文化生态环境、纸扎艺术形态特色、宗族与丧葬文化关联性的同时,利用美学、符号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分析特色丧葬活动背后的仪式美学价值,有利于将戏曲纸扎所参与的整个丧葬仪式整体纳入美学研究范畴,拓展美学研究边界。通过考辩该地丧葬仪式文化生成语境,对“仪式美学”理论范畴进行再次审视,能为民俗文化美学研究提供新的参考式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仪式美学 戏曲纸扎 丧葬活动
下载PDF
山西传统民居美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崇恩 陆凤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从历史、形式与内容。
关键词 民居 美学 四合院 风水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