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鹤岗矿区富力矿构造的发育规律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宝国 吕贵友 《煤炭技术》 CAS 2003年第4期94-95,共2页
以富力煤矿为例论述了小构造的情况 ,总结了无牵引类断层、有牵引类断层和有断层带类断的普遍规律。
关键词 构造 牵引类断层 构造裂隙 褶皱带
下载PDF
新疆库车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特征、时代和机制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曰俊 吴根耀 +3 位作者 雷刚林 张敬洲 王月然 刘亚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8-506,共19页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自北向南可分为基底冲断带、箱状背斜带、梳状背斜带和挠曲褶皱带,东西方向上可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本文分段叙述了各变形带的变形特征,指出东段箱状背斜带不发育,秋里塔格山脉(构造带)东延未进入东段,因而总体看...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自北向南可分为基底冲断带、箱状背斜带、梳状背斜带和挠曲褶皱带,东西方向上可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本文分段叙述了各变形带的变形特征,指出东段箱状背斜带不发育,秋里塔格山脉(构造带)东延未进入东段,因而总体看自西向东变形强度减弱,地形上趋于夷平。该冲断带的形成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冲断活动,分别发生在中新世和早(-中)更新世;相应地,该带可分为南、北两个"盆""山"亚系统,两者在地层记录、变形期次和变形机制上尚有若干差异。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育,除了受南天山的冲断和向南扩展引起的近南北向挤压应力场控制外,还受到基底断裂在新生代的活化和膏盐层底辟的制约,前者以近北西向的构造变换带及其共轭发育的近北东向断层最为重要,后者既控制了秋里塔格山脉的形成(主要受垂直的挤压应力场作用),也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东西方向的变形分段中起了重要作用。文章还讨论了变形与地貌发育的关系和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褶皱冲断带 膝褶皱 两期冲断 基底断裂 膏盐层底辟 新生代 新疆库车
下载PDF
测量ns级脉冲大电流的折带式分流器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金亮 徐启福 +3 位作者 李士忠 殷毅 冯加怀 周相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59,共3页
介绍了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带式分流器,它可用来测量幅度为几十kA、脉宽为十几ns的脉冲大电流。经定标,此分流器的动态电阻为12.57 mΩ,响应时间为1.21 ns。采用该分流器测得Spark-04型脉冲功率调制器的电子束流强度约47 kA,与采用其他方... 介绍了一种结构紧凑的折带式分流器,它可用来测量幅度为几十kA、脉宽为十几ns的脉冲大电流。经定标,此分流器的动态电阻为12.57 mΩ,响应时间为1.21 ns。采用该分流器测得Spark-04型脉冲功率调制器的电子束流强度约47 kA,与采用其他方法测量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级脉冲 脉冲大电流 折带式分流器 动态电阻 响应时间
下载PDF
窄带成像内镜技术在克服声带白斑遮蔽黏膜微血管形态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国臣 肖大江 孙屏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内镜技术在克服声带白斑遮蔽黏膜微血管形态中的应用。方法:斑块遮蔽其下方微血管形态的声带白斑患者89例,根据斑块周围上皮内乳头样毛细血管袢(IPCL)形态对NBI内镜下斑块周围微血管表现分组,NBI内镜下良性组(20...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内镜技术在克服声带白斑遮蔽黏膜微血管形态中的应用。方法:斑块遮蔽其下方微血管形态的声带白斑患者89例,根据斑块周围上皮内乳头样毛细血管袢(IPCL)形态对NBI内镜下斑块周围微血管表现分组,NBI内镜下良性组(20例)行黏膜下声带切除术,可疑恶性组(45例)行声韧带下声带切除术,恶性组(24例)行经声带肌的声带切除术。在此基础上行支撑喉镜下活检,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比较。结果:病理类型为单纯鳞状上皮细胞增生10例、轻度异型增生8例、中度异型增生21例、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41例、浸润癌9例。声带白斑NBI内镜下病变性质的恶性程度与病理分型的恶性程度行Spearman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1)。结论:NBI内镜可克服声带白斑的"雨伞效应",白斑周围黏膜的微血管形态与病理学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且NBI内镜有助于判断声带白斑的活检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白斑 窄带成像 上皮内乳头样毛细血管袢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巴楚褶皱带构造几何学及其构造物理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波 闫淑玉 +5 位作者 张仲培 张进江 郑亚东 王晓先 王盟 王佳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104,共13页
基于精细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观测,结合砂箱模拟实验结果分析,将塔里木盆地巴楚褶皱带解释为不同规模膝褶带形成的大型背斜构造,与断裂作用无关。新解释强调巴楚褶皱带为膝褶型背斜变形,系膝褶带围限而形成的褶皱。该类型构造具有如下... 基于精细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观测,结合砂箱模拟实验结果分析,将塔里木盆地巴楚褶皱带解释为不同规模膝褶带形成的大型背斜构造,与断裂作用无关。新解释强调巴楚褶皱带为膝褶型背斜变形,系膝褶带围限而形成的褶皱。该类型构造具有如下几何学特征:带内地层发生一定角度的倾斜,具有一定宽度,膝褶带两侧边界近于平行,膝褶带与带外地层呈高角度关系,部分膝褶带呈共轭出现。砂箱模拟实验重现了盆地腹地膝褶带发育和演化的全过程:宽缓拆离褶皱→紧闭拆离褶皱→褶皱突起→断层调节改造作用,模拟结果证明膝褶带是巴楚隆起形成过程的重要构造要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褶皱带 几何学 膝褶带 断层 模拟实验
下载PDF
利用河流阶地限定活动逆断层相关褶皱晚第四纪变形机制和速率:方法与认识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涛 陈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8-488,共11页
发育在褶皱区的河流阶地作为一种发育广泛、易于定年的被动变形的地貌标志物,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活动逆断层相关褶皱晚第四纪变形的研究中;结合前生长地层和生长地层,可限定褶皱缩短总量和变形起始时间等参数,恢复从开始生长至晚第四... 发育在褶皱区的河流阶地作为一种发育广泛、易于定年的被动变形的地貌标志物,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活动逆断层相关褶皱晚第四纪变形的研究中;结合前生长地层和生长地层,可限定褶皱缩短总量和变形起始时间等参数,恢复从开始生长至晚第四纪以来完整的生长演化历史。文中对正弦曲线状和尖棱状弯滑褶皱模型、经典断弯褶皱模型和纯剪切断顶褶皱模型进行了总结和讨论。这些模型的提出为限定褶皱变形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但不能完全概括自然界中的褶皱模型,这就需要更多的野外地质、数值模拟和实验模拟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断层相关褶皱 河流阶地 速率 翼旋转 膝折带迁移 褶皱陡坎 晚第四纪
下载PDF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生长褶皱的倾斜剪切恢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胜利 卢华复 陈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22,共5页
去褶皱倾斜剪切恢复是褶皱作用的逆过程。利用生长地层可以恢复褶皱不同生长阶段的几何形态 ,建立一系列的不同时期褶皱的几何形态。分析褶皱翼长、褶皱翼倾角、轴面倾角的变化 ,可以得出褶皱生长机制 ,同时也用于判断对于地表地质、钻... 去褶皱倾斜剪切恢复是褶皱作用的逆过程。利用生长地层可以恢复褶皱不同生长阶段的几何形态 ,建立一系列的不同时期褶皱的几何形态。分析褶皱翼长、褶皱翼倾角、轴面倾角的变化 ,可以得出褶皱生长机制 ,同时也用于判断对于地表地质、钻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的解释是否正确。生长褶皱恢复过程中必须遵循地质平衡的准则 ,同时每一步恢复后的剖面在地质上应该是合理的。用倾斜剪切恢复技术对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生长褶皱进行了系统的恢复。恢复结果表明 ,米斯布拉克背斜是通过翼旋转发育的 ,发育过程中背斜顶部逐步少量地进入前翼 ;依奇克里克背斜是通过膝折带迁移的机制发育的 ,发育过程中翼倾角不变 ,翼长逐渐增加 ;大宛其背斜是通过翼旋转的机制生长的 ,生长过程中翼长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前翼与向斜的水平地层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这说明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是通过翼旋转和膝折带迁移两种机制变形的。褶皱的生长时间、生长机制与烃类的聚集有紧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塔里木盆地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 生长褶皱 倾斜剪切恢复 膝折带迁移 翼旋转
下载PDF
十重准晶光子晶体结构带隙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净节 孙晓红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利用平面波展开法对十重准周期光子晶体(QPC)的带隙特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十重QPC的第一带隙宽度随介电常数对比度、介质柱填充因子的变化规律,发现带隙宽度和介电常数存在线性关系,并且存在最佳的填充因子。通过比较TE和TM模式的带隙... 利用平面波展开法对十重准周期光子晶体(QPC)的带隙特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十重QPC的第一带隙宽度随介电常数对比度、介质柱填充因子的变化规律,发现带隙宽度和介电常数存在线性关系,并且存在最佳的填充因子。通过比较TE和TM模式的带隙,发现TM偏振模式下的带隙更宽。并比较了十重QPC与八重QPC的带隙特性,发现十重准晶光子晶体更容易产生带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十重准晶 平面波展开法 带隙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