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当归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粘着斑激酶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杨长春 温进坤 韩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粘着斑激酶(FAK)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黄芪、当归对FAK表达的影响;应用 Greiss试剂检测 VSMC培养液中NO_2^-含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粘着斑激酶(FAK)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黄芪、当归对FAK表达的影响;应用 Greiss试剂检测 VSMC培养液中NO_2^-含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和caspase-3表达活性。结果:黄芪、当归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所诱导的FAK表达,增加细胞培养液中的NO_2^-含量,诱导cas-pase-3表达。下调bcl-2表达,促进体外培养的VSMC凋亡。结论:黄芪、当归诱导VSMC凋亡与其促进NO合成、抑制FAK表达、诱导促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及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粘着斑激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 FAK 细胞凋亡 中药
下载PDF
MicroRNA-7 regulates glioblastoma cell invasion via targeting focal adhesion kinase expression 被引量:24
2
作者 WU De-gang WANG Ying-yi FAN Li-gang LUO Hui HAN Bin SUN Li-hua WANG Xie-feng ZHANG Jun-xia CAO Lei WANG Xi-rui YOU Yong-ping LIU N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7期2616-2621,共6页
Background Invasion growth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biological phenotype of glioblastoma, b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in glioma cell invasion is poorly understood. Recent data have showed that microRNA plays an esse... Background Invasion growth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biological phenotype of glioblastoma, b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in glioma cell invasion is poorly understood. Recent data have showed that microRNA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umor invasion. Our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miR-7 involved in the control of glioblastoma cell invasion. Methods Glioma cell invasion was evaluated by transwell and scratch assays after up-regulation of miR-7 using miR-7 mimics in U87 and U251 cells.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was used to determine 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 as a target of miR-7. The levels of miR-7,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2 and MMP-9 mRNA were detected by PCR assay, and the levels of FAK, MMP-2, MMP-9, total and phosphorylation serine/threonine kinase (AKT), an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 1/2 were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Results Over-expression of miR-7 inhibited the invasion and migration activity of U87 and U251 cells. And up-regulation of miR-7 reduced FAK protein expression, Further,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howed that miR-7 modulated FAK expression directly by binding 3'UTR of FAK mRNA. In addition, miR-7 repressed p-ERK1/2 and p-AKT level, MMP-2 and MMP-9 expression. Finally,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K and miR-7 expression was certificated in human glioma tissues. Conclusion To our knowledge, these data indic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miR-7 directly regulates cell invasion by targeting FAK in glioblastoma and that miR-7 could be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glioblastoma inter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GLIOBLASTOMA cell invasion focal adhesion kinase
原文传递
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兔软骨细胞磷酸化黏着斑激酶、磷酯酰肌醇-3激酶、聚集蛋白聚糖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乃刚 于佳妮 +2 位作者 胡波 郭妍 郭长青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1-225,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对膝骨关节炎(KOA)兔关节软骨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磷酸化磷酯酰肌醇-3激酶(p-PI 3K)、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刀干预促进软骨细胞修复的可能力学转导通路。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 目的:观察针刀对膝骨关节炎(KOA)兔关节软骨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磷酸化磷酯酰肌醇-3激酶(p-PI 3K)、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刀干预促进软骨细胞修复的可能力学转导通路。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抑制剂组、针刀组、针刀抑制剂组、电针组、电针抑制剂组,每组7只。采用改良Videman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法复制KOA模型。电针组、电针抑制剂组电针左侧"梁门""血海""内膝眼""外膝眼",每周3次,治疗4周。针刀组、针刀抑制剂组分别采用针刀治疗,每周2次,治疗4周。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家兔膝关节软骨p-FAK、p-PI 3K、Aggreca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FAK、p-PI 3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Aggreca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p-FAK、p-PI 3K、Aggreca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针刀组p-FAK、p-PI 3K、Aggreca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电针组相比,针刀组p-FAK蛋白及p-PI 3K、Aggreca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相同干预方法组相比,模型抑制剂组(除p-PI 3KmRNA外)、电针抑制剂组、针刀抑制剂组p-FAK、p-PI 3K、Aggreca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FAK-PI 3K信号通路在针刀干预后关节软骨的修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刀 电针 黏着斑激酶 磷酯酰肌醇-3激酶 聚集蛋白聚糖
原文传递
尾加压素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粘着斑激酶的含量和活力 被引量:14
4
作者 彭旭 尹航 +3 位作者 汪丽蕙 柴三葆 苏加林 唐朝枢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5-458,共4页
在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上 ,采用蛋白印迹杂交免疫沉淀的方法 ,研究尾加压素Ⅱ (UⅡ )与粘着斑激酶 (FAK)介导的信号传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UⅡ在 10 -8、10 -7和 10 -6mol/L的浓度时 ,可分别使FAK活力增加 2 2、3 0 4和 0 73... 在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上 ,采用蛋白印迹杂交免疫沉淀的方法 ,研究尾加压素Ⅱ (UⅡ )与粘着斑激酶 (FAK)介导的信号传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UⅡ在 10 -8、10 -7和 10 -6mol/L的浓度时 ,可分别使FAK活力增加 2 2、3 0 4和 0 73倍 ;加入UⅡ (10 -7mol/L) 5min后 ,FAK活力增加 95 % ,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刺激 10min后 ,FAK活力升高 3 7倍 ,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至 30min时活力显著升高 ,较对照组增加 4 8倍 (P <0 0 1)。UⅡ刺激平滑肌细胞 30min内 ,FAK的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 ;在UⅡ作用 2h后 ,FAK的含量增加 36 % ,至 4h达高峰 ,与对照组相比增加 5 3% ,6h后降低 ;细胞松弛素B不能抑制UⅡ对FAK的激活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的抑制剂PD980 5 9(5 0 μmol/L) ,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的抑制剂W7(5 0 μmol/L) ,对FAK的激活无影响 (P >0 0 5 ) ;蛋白激酶C的阻断剂H7(5 0 μmol/L) ,可与UⅡ发生协同作用 ,使FAK活力较单纯UⅡ组增加 1 98倍。因此 ,UⅡ与FAK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且这种关系不依赖于细胞骨架的完整性 ,与蛋白激酶C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着斑激酶 尾加压素 信号转导 血管平滑肌 活力
下载PDF
紫草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郝臻凤 刘静 +4 位作者 张瑜 李瑶瑶 孔桂美 卜平 钱静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94,共4页
目的:研究紫草素(shikonin)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和紫草素组(浓度分别为4,8,16,32,64μmol·L-1),采用MTT法检测紫草素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 目的:研究紫草素(shikonin)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体外培养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和紫草素组(浓度分别为4,8,16,32,64μmol·L-1),采用MTT法检测紫草素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紫草素处理Hela细胞24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率的改变;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黏着斑激酶(FAK)蛋白表达及FA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AK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紫草素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凋亡率随着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逐步增高,其中32,64μmol·L-1的紫草素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P<0.001)。4,8,16μmol·L-1的紫草素作用于Hela细胞后,能够显著降低Hela细胞的穿膜细胞数(P<0.05)。紫草素能够呈浓度依赖性的下调Hela细胞中FAK蛋白和mRNA的表达,使FAK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紫草素可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AK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增殖 侵袭 迁移 黏着斑激酶
原文传递
黏着斑激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方袆 方新初 +2 位作者 王丽影 涂立宇 查锡良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讨降低黏着斑激酶 (FAK)的表达对FAK高表达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恶性生物学行为影响。方法 用Western杂交法比较不同肝癌细胞株FAK含量的差别 ,构建FAK反义质粒 ,转染至FAK高表达的细胞株 ,研究其多种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 目的 探讨降低黏着斑激酶 (FAK)的表达对FAK高表达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恶性生物学行为影响。方法 用Western杂交法比较不同肝癌细胞株FAK含量的差别 ,构建FAK反义质粒 ,转染至FAK高表达的细胞株 ,研究其多种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 SMMC 772 1FAK含量比正常人肝细胞L0 2明显增高 ,转染FAK反义质粒后 ,SMMC 772 1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软琼脂培养克隆形成率下降 ;细胞周期分析 ,S期细胞下降 15 % ;黏附能力下降 ;细胞表面整连蛋白含量不变。结论 在SMMC 772 1中存在FAK过表达 ,降低FAK表达能部分逆转该肝癌细胞株的恶性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黏着斑激酶 基因转染 细胞生物
原文传递
丹参单体通过下调粘着斑激酶诱导H_2O_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凋亡 被引量:12
7
作者 姜慧卿 张晓岚 刘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研究丹参单体IH764 - 3对H2 O2 刺激的肝星状细胞 (HSCs)凋亡的诱导作用以及此过程中粘着斑激酶 (FAK)的变化。方法 :通过直接细胞计数法测定HSCs增殖 ;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并应用膜联蛋白 (Annex... 目的 :研究丹参单体IH764 - 3对H2 O2 刺激的肝星状细胞 (HSCs)凋亡的诱导作用以及此过程中粘着斑激酶 (FAK)的变化。方法 :通过直接细胞计数法测定HSCs增殖 ;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并应用膜联蛋白 (Annexin -V) /碘化丙啶 (PI)联合标记法检测HSCs的凋亡率 ;运用RT -PCR方法观察FAKmRNA表达。结果 :H2 O2 具有刺激HSCs增殖的作用 ;丹参单体IH764 - 3能够诱导H2 O2 刺激的HSCs凋亡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1 0mg/L、2 0mg/L、30mg/L及 40mg/LIH764 - 3干预 48h后各组凋亡率分别为 6 35 %、9 2 8%、1 5 1 0 %、1 9 69% ,而H2 O2 组为 2 30 % ;30mg/LIH764 - 3干预HSCs不同时间 (1 2h、2 4h、48h)的凋亡率分别是6 73 %、1 0 34 %、1 5 1 0 % ,呈时间依赖关系 ;RT -PCR分析表明FAK基因表达强度在加入IH764 - 3后 2h即明显下调 ,1 0mg/L ,2 0mg/L ,30mg/L及 40mg/L组分别比H2 O2 组低了 68 71 %、71 0 0 %、86 72 %、95 1 6 %。结论 :丹参单体IH764 - 3可以诱导H2 O2 刺激的HSCs凋亡 ,下调FAKmRNA表达是其诱导HSCs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单体 肝星状细胞 细胞凋亡 粘着斑激酶 过氧化氢
下载PDF
基于CD19^(+)B细胞调控FAK/CAPN/PI3K通路研究新风胶囊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机制 被引量:16
8
作者 万磊 刘健 +10 位作者 黄传兵 赵磊 谌曦 范海霞 葛瑶 刘天阳 刘磊 LI Zheng 朱子衡 马熙檬 李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705-3711,共7页
观察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RA)B淋巴细胞、炎性介质、FAK/CAPN/PI3K通路的影响,探讨新风胶囊改善RA临床症状的机制。观察RA患者关节及全身症状,检测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免疫球蛋白(Ig)G、IgA、Ig... 观察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RA)B淋巴细胞、炎性介质、FAK/CAPN/PI3K通路的影响,探讨新风胶囊改善RA临床症状的机制。观察RA患者关节及全身症状,检测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CCP-AB)、C反应蛋白(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0、IL-33、趋化因子5(CCL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3^(-)CD19^(+)B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FAK、p-FAK、CAPN、PI3K蛋白。结果显示,新风胶囊能明显改善RA关节及全身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新风胶囊能升高HGB,降低PLT、CCP-AB、CRP、ESR指标,上调IL-10表达,下调IL-1β、IL-33、CCL5、VEGF、CD3^(-)CD19^(+)B细胞、FAK、p-FAK、CAPN、PI3K表达(P<0.01)。结果表明,新风胶囊可能通过下调CD3^(-)CD19^(+)B细胞表达,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平衡,抑制FAK/CAPN/PI3K通路异常激活,改善RA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粘着斑激酶 钙蛋白酶 磷酸肌醇-3激酶 B淋巴细胞 新风胶囊
原文传递
特异性下调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对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苏荣健 李贞 +2 位作者 程留芳 魏嘉 李宏丹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889-894,共6页
为了研究特异性下调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对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小干扰RNA(siRNA)技术特异性下调人肝细胞癌细胞株BEL7402中Grp78的表达,并应用Transwell法和划痕法对肝细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进行分析,应用免疫沉... 为了研究特异性下调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对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小干扰RNA(siRNA)技术特异性下调人肝细胞癌细胞株BEL7402中Grp78的表达,并应用Transwell法和划痕法对肝细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进行分析,应用免疫沉淀技术和GST-pulldown技术分别对黏着斑激酶(FAK)的磷酸化水平和小GTPase RhoA的活性进行研究,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E-钙黏着蛋白、N-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特异性下调Grp78表达可以抑制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免疫沉淀结果显示特异性下调Grp78表达可以降低FAK的磷酸化水平,GST-pulldown实验结果表明特异性下调Grp78表达可以上调RhoA的活性。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特异性下调Grp78可以下调N-钙黏着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上调E-钙黏着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特异性下调Grp78在体外可以抑制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FAK脱磷酸化和抑制肿瘤的上皮-间叶转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侵袭和转移 黏着斑激酶 RHOA 上皮-间叶转化
下载PDF
精-甘-天冬-丝氨酸四肽对肝星状细胞整合素信号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晓岚 姜慧卿 +2 位作者 刘丽 白云 宋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精-甘-天冬-丝氨酸(RGDS)四肽对经纤维连接蛋白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及整合素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体外HSC培养技术,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HSC增殖;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I)双... 目的探讨精-甘-天冬-丝氨酸(RGDS)四肽对经纤维连接蛋白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及整合素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体外HSC培养技术,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HSC增殖;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及透射电镜等方法测定HSC凋亡;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方法测定细胞黏附率;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粘着斑激酶(FAK)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 结果 25、50、100μg/ml浓度RGDS四肽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HSC增殖并诱导HSC凋亡,凋亡率分别为9.49%、27.67%、31.59%,坏死率分别为3.47%、5.38%、9.10%,与纤维连接蛋白组(凋亡率3.44%,坏死率2.3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8.02,P<0.05;RGDS四肽25、50、100μg/ml组的黏附抑制率分别是8.82%、29.41%、45.49%,与纤维连接蛋白组比较,RGDS四肽不同浓度组的黏附抑制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20.58,P<0.01;RGDS四肽组FAK及其mRNA表达下调. 结论 RGDS四肽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诱导HSC凋亡;RGDS四肽诱导凋亡的效应与其抗黏附作用以及抑制整合素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FAK蛋白、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甘-天冬-丝氨酸 四肽 肝星状细胞 整合素信号 凋亡 脱噬作用
原文传递
FAK反义寡核苷酸促进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13
11
作者 林春龙 张珍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8-291,共4页
目的:了解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是否参与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凋亡。方法:纤黏连蛋白(FN40mg/L)刺激下培养的HPASMCs被用来进行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SODNs)转染以做进一步实验。采用免疫... 目的:了解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是否参与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凋亡。方法:纤黏连蛋白(FN40mg/L)刺激下培养的HPASMCs被用来进行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SODNs)转染以做进一步实验。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测定FAK蛋白质及凋亡蛋白半光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免疫印迹方法测定结果表明,应用FAKASODNs转染后HPASMCs中FAK的表达明显低于转染前(P<0·01);caspase-3在应用FAKASODNs转染后高于转染前(P<0·05),TUNEL法检测结果表明FAKASODNs转染后细胞凋亡增加。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FAKASODNs抑制细胞增生,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很可能是经caspase-3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着斑激酶 肺动脉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下载PDF
川芎嗪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岚 刘文励 +3 位作者 孙汉英 周银莉 徐惠珍 路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了探讨川芎嗪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微环境修复的机制和信号通路 ,采用Westernblot法和流式细胞术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VEGF表达水平 ,粘着斑激酶 (FAK)... 为了探讨川芎嗪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微环境修复的机制和信号通路 ,采用Westernblot法和流式细胞术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VEGF表达水平 ,粘着斑激酶 (FAK)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活性变化及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改变进行分析 ,同时观察川芎嗪对其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放射损伤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VEGF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升高 ,但照射后第 14天仍未恢复正常 ,而服川芎嗪组VEGF表达在第 14天时已接近正常水平 ;骨髓基质细胞中磷酸化FAK和磷酸化MAPK表达亦有相同变化趋势。放射损伤后 ,骨髓基质细胞停滞于G0 G1期 ,S期减少 ,凋亡率明显增加。随时间推移 ,G0 G1期细胞比例呈由高到低的变化 ,凋亡率也逐渐降低 ,至 14天仍未恢复正常。用川芎嗪治疗后 ,骨髓基质细胞S期合成活跃 ,凋亡率明显下降 ,第 14天时恢复更明显 ,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川芎嗪可通过促进骨髓基质细胞VEGF的表达加速照射后骨髓造血微环境恢复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VEGF诱导FAK和MAPK磷酸化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放射损伤 骨髓基质细胞 VEGF 粘着斑激酶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SphK1和FAK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诸葛春凤 刘诗权 +3 位作者 谭林 覃蒙斌 梁梦紫 黄杰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9-444,共6页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l,Sph K1)和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将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分成3组:采用Sph K1抑制剂N...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l,Sph K1)和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将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分成3组:采用Sph K1抑制剂N,N-二甲基鞘胺醇(N,N-dimethylsphingosine,DMS)、FAK抑制剂PF573228和相同体积的培养基分别处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ph K1、FAK、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Sph K1、鞘氨醇1-磷酸(S1P)、FAK、E-cadherin和vimentin mRNA的表达,并应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PF573228和DMS均明显抑制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活力,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DMS抑制Sph K1的表达,同时下调FAK、N-cadherin、vimentin和MMP2蛋白的表达,而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F573228明显抑制FAK的表达,同时抑制Sph K1、N-cadherin、vimentin和MMP2的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P<0.01)。划痕实验显示PF573228和DMS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与对照组比较,PF573228组和DMS组FAK、Sph K1、S1P以及vimentin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而E-cadherin mRNA的表达则明显上调(P<0.05)。结论:Sph K1和FAK信号通路可能在结肠癌HTC1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1 黏着斑激酶 上皮间质转化 人结肠癌细胞
下载PDF
Ezrin、FAK及E-cadh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红建 史成章 +1 位作者 秦先锋 黄秋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埃兹蛋白(Ezrin),黏着斑激酶(FAK)及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大肠癌组织标本50例,其中高分化腺癌13例,中低分化腺癌37例;无淋巴结转移30例,淋巴结转移20例.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埃兹蛋白(Ezrin),黏着斑激酶(FAK)及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大肠癌组织标本50例,其中高分化腺癌13例,中低分化腺癌37例;无淋巴结转移30例,淋巴结转移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中Ezrin,FAK及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Ezrin,FAK及E-cadherin的表达与大肠癌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的相关性.结果:Ezrin在中低分化、伴有淋巴结转移及Dukes C+D期大肠癌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 A+B期大肠癌(83.78% vs 46.15%,P<0.01;95.00%vs 60.00%,P<0.01;95.00% vs 60.00%,P<0.01),而E-cadherin在以上组织中的表达正好相反(24.32% vs 69.23%,P<0.01;10.00% vs 53.33%,P<0.01;10.00% vs 53.33%,P<0.01),其均与患者性别及年龄大小均无关(P>0.05).FAK在Dukes C+D期、伴有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Dukes A+B、无淋巴转移组织(100.00% vs 63.33%,P<0.01;100.00% vs 63-33%,P<0.01),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患者性别及年龄大小均无关(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Ezrin与FAK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6,P<0.05),E-cadherin与Ezrin、FAK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明显负相关(r=-0.410,P<0.01;r=-0.406,P<0.01).结论:Ezrin,FAK及E-cadh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组织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一组有效的大肠癌肿瘤标记和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埃兹蛋白 黏着斑激酶 上皮细胞钙黏蛋白 侵袭 转移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粘着斑激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5
作者 苏剑敏 桂律 +1 位作者 周逸平 查锡良 《实用癌症杂志》 2000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 研究粘着斑激酶 (FAK )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分化、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7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FA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FAK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 目的 研究粘着斑激酶 (FAK )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分化、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7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FA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FAK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低分化癌组织较高分化、中分化组织中FAK的表达高 ,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较无转移的表达高 ,浸润程度越深表达越高。结论 FAK可能既是 1种转化相关酶又是 1种演变相关酶。FAK的表达量可作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 1种较有价值的病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粘着斑激酶
下载PDF
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整合素α_6β_1及粘着斑激酶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小菁 傅华 +3 位作者 杨丽 黄明慧 肖文君 王一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49-351,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及肝纤维化时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EC)表面层粘连蛋白(LN)的整台素受体α6β1及粘着斑激酶(FAK)的变化。方法 用胶原酶原位灌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及四氯化碳(CCl4)实验性... 目的 研究正常及肝纤维化时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EC)表面层粘连蛋白(LN)的整台素受体α6β1及粘着斑激酶(FAK)的变化。方法 用胶原酶原位灌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及四氯化碳(CCl4)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SEC,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细胞-ELISA和免疫沉淀-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活性测定的方法,分别观察SEC细胞表面整合素α6β1表达及FAK活性的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SEC细胞表面几乎不表达整合素α6β1;在肝纤维化时SEC细胞表面α6β1蛋白表达却明显增加(P<0.05),且细胞中FAK活性明显增高(P<0.05)。结论 在肝纤维化时SEC细胞表面整合素α6β1的表达及FAK活性明显增高,可能在SEC的形态及功能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窦内皮细胞 整合素 粘着斑激酶 大鼠
原文传递
电针大椎穴对大鼠颈椎病模型纤维环细胞FAK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柯玫瑰 廖军 徐腾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25-28,47,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大椎穴对动静力失衡性颈椎病模型SD大鼠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内FAK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SD大鼠32只,采用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方案,将32只SD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电针治疗组(模针组)、模... 目的探讨电针大椎穴对动静力失衡性颈椎病模型SD大鼠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内FAK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SD大鼠32只,采用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方案,将32只SD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电针治疗组(模针组)、模型美洛昔康片对照治疗组(美洛昔康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动静力失衡性颈椎病动物模型。手术造模2个月后通过行为学观察,运用HE染色对比观察空白组和模型组纤维环细胞组织形态的改变,经统计分析证实颈椎病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对模针组进行固定后电针大椎穴治疗,美洛昔康组进行固定后美洛昔康灌胃治疗,空白组及模型组只进行同等条件的固定处理。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AK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美洛昔康组、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造模能使SD大鼠颈椎间盘软骨中FAK蛋白表达下降,电针大椎穴、美洛昔康灌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SD大鼠颈椎间盘软骨中FAK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电针 大椎穴 黏着斑激酶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酪氨酸磷酸化促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晓岚 霍晓霞 +2 位作者 申建刚 魏娟 姜慧卿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在肝纤维化发生中,黏着斑激酶(FAK)酪氨酸磷酸化与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关系,并从细胞周期角度探讨其促HSC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BDL)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 目的探讨在肝纤维化发生中,黏着斑激酶(FAK)酪氨酸磷酸化与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关系,并从细胞周期角度探讨其促HSC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BDL)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FAK(Tyr39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在肝组织中的含量。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有少量α-SMA分布,随着肝纤维化发展,α-SMA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肝组织中p-FAK(Tyr397)、cyclin D1及CDK4蛋白表达逐渐增加,造模4周时达峰值。多元相关分析示α-SMA与p-FAK(Tyr397)正相关(r=0.964,P<0.01);α-SMA与cyclin D1、CDK4正相关(r=0.953,0.906;P<0.01);p-FAK(Tyr397)与cyclin D1、CDK4亦明显正相关(r=0.969,0.893;P<0.01)。结论FAK磷酸化促HSC增殖及肝纤维化形成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黏着斑激酶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
下载PDF
烧伤患者瘢痕重塑期增生性瘢痕机械信号转导分子与伤后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玉婷 李攀 +1 位作者 罗伦 李曾慧平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90-695,共6页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重塑期整合素β1、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与伤后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纳入2013年5月—2016年4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陆军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重塑期整合素β1、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与伤后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纳入2013年5月—2016年4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陆军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的34例住院烧伤患者34个增生性瘢痕,另取上述单位6例瘢痕切除植皮手术患者的供皮区正常皮肤,进行横断面、观察性研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瘢痕高度、血管化、色素沉着、柔软度情况,超声诊断仪测量瘢痕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瘢痕和正常皮肤真皮和表皮的整合素β1、FAK、ERK1/2表达。对伤后时间与瘢痕厚度,伤后时间分别与瘢痕表皮整合素β1、FAK、ERK1/2表达量,伤后时间分别与瘢痕真皮整合素β1、FAK、ERK1/2表达量,瘢痕真皮整合素β1、FAK、ERK1/2分别与表皮相同蛋白酶表达量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局部多项式回归拟合分析瘢痕表皮和真皮中整合素β1、FAK、ERK1/2以及瘢痕厚度与伤后时间的非线性回归关系。结果(1)本组患者的瘢痕评分总分为(8.3±2.3)分,其中高度(2.2±0.7)分、血管化(2.0±0.8)分、色素沉着(2.3±0.7)分、柔软度(1.9±0.7)分;瘢痕厚度为(2.8±1.1)mm。(2)瘢痕表皮和真皮中整合素β1、FAK、ERK1/2表达量均多于正常皮肤。(3)伤后时间与瘢痕厚度呈明显正相关(r=0.39,P〈0.05)。伤后时间与瘢痕表皮整合素β1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r=0.33,P〈0.05),与瘢痕表皮FAK、ERK1/2表达量无明显相关性(r=-0.03、-0.04,P〉0.05)。伤后时间与瘢痕真皮FAK表达量呈明显负相关(r=-0.34,P〈0.05),与瘢痕真皮整合素β1、ERK1/2表达量无明显相关性(r=0.07、-0.23,P〉0.05)。瘢痕表皮和真皮的整合素β1、FAK、ERK1/2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r=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整合素类 机械信号转导 局部黏着斑激酶
原文传递
丹参单体IH764-3通过下调H_2O_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FAK水平影响MMP-13和TIMP-1的表达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丽 姜慧卿 +1 位作者 张晓岚 赵冬强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2-486,I0013,共6页
目的:研究丹参单体IH764-3对H2O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以及此过程中粘着斑激酶(FAK)的变化。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MMP-13及FAK mRNA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 目的:研究丹参单体IH764-3对H2O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以及此过程中粘着斑激酶(FAK)的变化。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MMP-13及FAK mRNA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IMP-1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FAK及TIMP-1蛋白表达。结果:IH764-3干预组的MMP-13mRNA在2h的表达强度明显上调,而TIMP-1mRNA表达明显受抑,FAK mRNA表达强度明显下调;IH764-3干预24h组FAK及TIMP-1蛋白表达受抑制。结论:丹参单体IH764-3可以诱导MMP-13表达,抑制TIMP-1表达,下调FAK表达是其中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单体IH764—3 肝星状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粘着斑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