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2005年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雷明 罗艺伟 +29 位作者 刘敏 陈智 苏文 何洪林 朱治林 孙晓敏 王艳芬 周国逸 赵新全 韩士杰 欧阳竹 张宪洲 张一平 刘琪璟 郝彦宾 闫俊华 张德强 李英年 王安志 吴家兵 李发东 赵风华 石培礼 张扬建 何永涛 林露湘 宋清海 王辉民 刘允芬 于贵瑞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9年第1期14-30,共17页
基于微气象学理论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实现了对生态系统尺度的生产力、能量平衡和温室气体交换等功能和过程的直接测定,其观测数据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的机理研究以及碳源/汇和水分利用的时空分布评价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 基于微气象学理论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实现了对生态系统尺度的生产力、能量平衡和温室气体交换等功能和过程的直接测定,其观测数据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的机理研究以及碳源/汇和水分利用的时空分布评价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本数据集为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首批观测站点的生态系统通量观测数据,包括森林、草地和农田在内的8个典型生态系统,并基于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形成了标准化的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关键气象要素数据集。本数据集可以为分析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机制提供重要的科学知识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技术 通量观测 气象要素 碳水循环 陆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水库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监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42
2
作者 赵炎 曾源 +3 位作者 吴炳方 陈永柏 王强 袁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水库水体中的有机碳,经过水中微生物代谢分解,生成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通过扩散、气泡等方式,经由水气界面排向大气。目前国外对水库水气界面的温室气体通量监测已经发展了静态箱法、梯度法、倒置漏斗法、TDLAS法以及涡度相关法... 水库水体中的有机碳,经过水中微生物代谢分解,生成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通过扩散、气泡等方式,经由水气界面排向大气。目前国外对水库水气界面的温室气体通量监测已经发展了静态箱法、梯度法、倒置漏斗法、TDLAS法以及涡度相关法等。综述了以上监测方法的原理、应用、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从水体、陆地和气候环境方面分析了影响水气界面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因素,展望了遥感技术在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监测中的应用前景,通过遥感技术与水面监测相结合,实现两者的时空互补。对国外开展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监测的方法进行综述,可为国内水库开展相关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温室气体 通量监测 遥感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本概念和野外测定方法评述 被引量:42
3
作者 王兴昌 王传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241-4256,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息息相关,定量评估森林碳收支是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任务。30年来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全球和区域森林碳收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一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本身... 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息息相关,定量评估森林碳收支是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任务。30年来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全球和区域森林碳收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一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具体研究方法有关。评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野外测定方法,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方法论。从生态系统碳浓度、密度、通量、分配和周转5个方面回顾了碳循环相关概念,指出碳浓度和碳储量是对碳库的静态描述,而碳通量和碳周转是对碳库的动态描述。净初级生产力是测量最普遍的碳通量组分,但大多数情况下因忽略了一些细节而被系统低估。普遍使用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由于没有包含非CO2形式的水文、气象和干扰过程产生的碳通量,通常情况下高于生态系统净碳累积速率。在详细介绍碳通量组分的基础上,改进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概念模型。重点讨论了碳通量的3种地面实测方法:测树学方法、箱法和涡度协方差法,并指出了其注意事项和不确定性来源。针对当前碳循环研究的突出问题,建议从4个方面减小碳循环测定的不确定性:(1)恰当运用生物量方程估算乔木生物量;(2)尽可能全面测定生态系统碳组分;(3)给出碳通量估算值的不确定性;(4)多种途径交互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碳通量 碳储量 测量方法 净初级生产力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净生态系统碳平衡
下载PDF
海底冷泉流体渗漏的原位观测技术及冷泉活动特征 被引量:32
4
作者 邸鹏飞 冯东 +1 位作者 高立宝 陈多福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92-1602,共11页
海底冷泉渗漏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的自然现象.本文主要介绍海底冷泉原位观测技术及全球几个典型冷泉渗漏活动地区的原位观测结果.冷泉渗漏活动主要发育在海底裂隙和断层发育的地区,海底常有泥火山、麻坑、水合物、冷泉生物群落和冷泉... 海底冷泉渗漏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的自然现象.本文主要介绍海底冷泉原位观测技术及全球几个典型冷泉渗漏活动地区的原位观测结果.冷泉渗漏活动主要发育在海底裂隙和断层发育的地区,海底常有泥火山、麻坑、水合物、冷泉生物群落和冷泉碳酸盐岩的发育.冷泉渗漏主要包括液体和气体两种形式,流体流动包括上升流和下降流两种方式,流量变化大,主要与海底环境及构造作用有关.烃类渗漏是以气泡、油滴的形式沿断层向海底喷溢,释放量大,运移过程主要受涌浪、静水压力和裂隙压力等因素控制.冷泉渗漏活动是复杂的水文地质过程,受水合物形成和分解产生的气藏的充注和排空、深部常规油气藏的破坏及海底环境变化等多种作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 流体渗漏通量 原位测定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大电流测量传感技术综述 被引量:32
5
作者 周峰 李鹤 +1 位作者 李文婷 黄俊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05-1920,共16页
直流、交流和冲击大电流(大于100 A)传感和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国防军工、工业生产、试验检测及科学研究中,文中按原理将广泛应用的电流测量技术分为基于欧姆定律的分流器、基于闭环反馈的直流/交流电流互感器、基于磁场测量... 直流、交流和冲击大电流(大于100 A)传感和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国防军工、工业生产、试验检测及科学研究中,文中按原理将广泛应用的电流测量技术分为基于欧姆定律的分流器、基于闭环反馈的直流/交流电流互感器、基于磁场测量的开环电流传感器和基于磁光效应的光学电流互感器4大类。在对各种电流测量传感原理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剖析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注意事项,并介绍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各类大电流传感装置的结构特点、性能参数及测量性能优化方案。最后对本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传统电流测量/传感原理在宽范围温度特性、高动态范围、交直流混合、高带宽等方面的性能提升技术仍是研究热点;光学电流互感器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超大电流测量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但需解决较低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互感器 传感器 分流器 零磁通 ROGOWSKI线圈 光学电流互感器 电流测量 磁场传感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ChinaFLUX 被引量:30
6
作者 YU Guirui , FU Yuling, SUN Xiaomin, WEN Xuefa & ZHANG Leiming Key Laboratory of Ecosystem Network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6年第S2期1-23,共23页
The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 has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tool to directly measure carbon dioxide, water vapor and heat fluxes betwee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and the atmosphere after a long history of fundamental r... The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 has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tool to directly measure carbon dioxide, water vapor and heat fluxes betwee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and the atmosphere after a long history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regional networks of flux measurements in North American, European, Asia, Brazil, Australia and Africa, a global-scale network of micrometeorological flux measurement (FLUXNET) was established in 1998. FLUXNET has made great progresses in investigating the environmental mechanisms controlling carbon and water cycles, quantifying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of carbon budget and seeking the "missing carbon sink" in global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global-scale flux measurement also built a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fields of resourc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flux research, FLUXNET will introduce and explore new techniques to extend the application fields of flux measurement and to answer questions in the fields of bio-geography, eco-hydrology, meteorology, climate change, remote sensing and modeling with eddy covariance flux dat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FLUXNET, ChinaFLUX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e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on the methodology and technique of eddy covariance flux measurement, on the responses of CO2 and H2O exchange betwee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and the atmospher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on flux modeling develop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 forests on the North-South Transect of Eastern China (NSTEC) were all carbon sinks during 2003 to 2005, and the alpine meadows on the Tibet Plateau were also small carbon sinks. However, the reserved natural grassland, Leymus chinensis steppe in Inner Mongolia, was a carbon source. On a regional scal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re the primary climatic factors that determined the carbon balance in majo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China. Finally, the current research emphasis 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DY COVARIANCE flux measurement carbon BUDGET terrestrial ECOSYSTEM fluxNET Chinaflux.
原文传递
稻田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邹建文 焦燕 +1 位作者 王跃思 黄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8,共4页
介绍了经过改装并配有火焰离子检测器 (FI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ECD) ,能同步分析稻田CO2 、CH4和N2 O排放通量的气相色谱仪Agilent 4 890D的基本原理、主要配置及性能。该仪器与GC 14A气相色谱仪的分析结果十分接近。对2 0 0 1年南京市... 介绍了经过改装并配有火焰离子检测器 (FI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ECD) ,能同步分析稻田CO2 、CH4和N2 O排放通量的气相色谱仪Agilent 4 890D的基本原理、主要配置及性能。该仪器与GC 14A气相色谱仪的分析结果十分接近。对2 0 0 1年南京市江宁区稻田CO2 、CH4和N2 O的季节排放通量的实测结果表明 ,该仪器具有简便易行 ,准确可靠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CO2 CH4 N2O 排放通量 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 同步分析 温室气体
下载PDF
施肥与灌溉对春玉米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运通 万运帆 +6 位作者 林而达 李玉娥 陈德立 秦晓波 高清竹 金琳 武艳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97-1002,共6页
2007年在山西省榆次县利用静态箱自动监测系统对传统和优化两种施肥方式下春玉米土壤追肥和灌溉前后N2O排放通量进行了连续测定,该地区土壤质地为壤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结果表明,灌溉和施肥对N2O的排放影响较大,当土壤含水... 2007年在山西省榆次县利用静态箱自动监测系统对传统和优化两种施肥方式下春玉米土壤追肥和灌溉前后N2O排放通量进行了连续测定,该地区土壤质地为壤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结果表明,灌溉和施肥对N2O的排放影响较大,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施肥并不会导致N2O通量迅速升高。在不灌溉的条件下施肥前后N2O的日排放通量特征为单峰型,凌晨4:00左右为最低值,下午16:00左右达到最高值,与空气和5cm土壤温度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施肥并灌溉后N2O排放通量迅速升高,一天之内能够迅速升高约50倍。灌溉后N2O日排放通量呈"N"字型走势,在达到最大值后变为单峰型,一周后日排放出现了直线下降和水平波动两种不同的走势。经检验施肥并灌溉后一周内优化施肥方式下N2O排放通量极显著低于传统施肥方式(P<0.01),优化施肥可以作为减排农田N2O排放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土壤 施肥 灌溉 N2O 日变化 通量 连续观测 静态自动箱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的热流密度分布 被引量:18
9
作者 吕俊复 于龙 +4 位作者 岳光溪 杨海瑞 张建胜 张缦 杨仲明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6-340,共5页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一个主要技术关键是炉膛受热面的横向热流分布。在管内工质温度不同、容量不同的3台循环流化床锅炉上,测量了不同高度上膜式水冷壁的金属壁温。将有限元算法用于水冷壁的换热分析,得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烟...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一个主要技术关键是炉膛受热面的横向热流分布。在管内工质温度不同、容量不同的3台循环流化床锅炉上,测量了不同高度上膜式水冷壁的金属壁温。将有限元算法用于水冷壁的换热分析,得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烟气向水冷壁的换热系数分布。该结果为超临界CFB锅炉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和动力工程 循环流化床锅炉 热流密度 分布 测量
下载PD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pollution of Lanzhou using magnetic measurements 被引量:14
10
作者 Chen Fa\|hu, Yang Li\|ping, Wang Jian\|min, Zhang Jia\|wu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 Hazard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E\|mail: fhchen@lzu.edu.c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73-377,共5页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particulate sources in the atmosphere in Lanzhou City,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different sites. The dust flux was calculated and magnetic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particulate sources in the atmosphere in Lanzhou City,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different sites. The dust flux was calculated and magnetic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Results show a distinct pattern of variation of dust flux within a year and it agrees with the shift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regime. The magnetic parameters indicate that natural sources are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during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while anthropogenic sources contribute much more during winter months. The data also support the earlier findings that magnetic parameters are effective for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particulate arising from natural sources such as soil erosion and from anthropogenic sources such as coal combus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dust flux magnetic measurement Lanzhou of China.
下载PDF
梯形断面明渠流速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胡云进 郜会彩 +1 位作者 耿洛桑 蔡甫款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2-1106,共5页
为研究梯形断面明渠的流速分布律,应用经过实测资料验证的三维紊流数学模型,对12种不同底坡、不同糙率以及不同宽深比组合情况下的梯形断面明渠水流流速分布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明渠底部内区流速分布能很好地符合对数分布,但在... 为研究梯形断面明渠的流速分布律,应用经过实测资料验证的三维紊流数学模型,对12种不同底坡、不同糙率以及不同宽深比组合情况下的梯形断面明渠水流流速分布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明渠底部内区流速分布能很好地符合对数分布,但在明渠外区流速分布更符合乘幂函数分布,等效线平均流速沿横向的分布接近于乘幂函数分布.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得到了梯形断面明渠垂线流速分布律和等效线平均流速横向分布律.按流速分布律计算的流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所给出的断面流速分布律是合理可靠的,可应用于梯形断面明渠流量的精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梯形断面明渠 流速分布 流量测量
下载PDF
中国北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冯朝阳 王鹤松 孙建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3-465,共13页
水分利用效率(WUE)既是衡量植被生长适应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连接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的纽带。认识不同类型植被WUE的时间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有助于增进对生态系统水碳循环过程的理解。已有研究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下,WUE呈现不同的时间变化... 水分利用效率(WUE)既是衡量植被生长适应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连接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的纽带。认识不同类型植被WUE的时间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有助于增进对生态系统水碳循环过程的理解。已有研究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下,WUE呈现不同的时间变化特征,但现有研究多是集中在单一的时间尺度下开展的,对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开展得较少。该研究选用中国北方地区9个定位观测台站的通量与气象数据,分析了WUE的日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并在0.5 h、1 d、8 d以及月尺度下,分别分析了气温(T_a)、相对湿度(RH)、饱和水汽压差(VPD)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等非生物因子对WUE的影响。同时,该研究也分析了植被叶面积指数(LAI)和降水(P)对WUE的影响。研究发现:(1)WUE的日变化呈现不对称的"U"型特征,日出时的WUE普遍高于日落时。荒漠地区WUE的季节变化呈"U"型,而其他站点呈现单峰型。不同站点WUE的季节变化可以分为总初级生产力(GPP)主导型和蒸发散(ET)主导型,并随着时间尺度的扩大,GPP或ET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2)在较短的时间尺度(0.5 h、1 d)上,T_a、RH、VPD和PAR是影响WUE变化的主要因子,但随着时间尺度的扩大,T_a和RH成为影响WUE变化的主要因子,并且与WUE的相关关系受GPP或ET对WUE主导作用的影响,随着时间尺度增大,T_a和RH与WUE的线性关系更加显著。(3)WUE大体上随LAI的增加而增加,但当LAI超过一定值时,在长白山、海北和张掖站,WUE对LAI的敏感性降低。降水与WUE的关系在研究区域内并不显著。(4)不同植被类型的WUE由大到小依次为森林、农田、草地、湿地和荒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通量观测 总初级生产力 蒸发散 气象因子
原文传递
北京城市通量足迹及源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郁珏 胡非 +1 位作者 程雪玲 宋宗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4-1054,共11页
城市下垫面具有不同于其他下垫面的特殊复杂性,通量的源汇分布十分不均,导致直接测量以及定量的描述城市中水汽、二氧化碳等通量变得非常困难。涡动观测系统在城市通量观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涡动协方差观测系统传感器都架设在一定... 城市下垫面具有不同于其他下垫面的特殊复杂性,通量的源汇分布十分不均,导致直接测量以及定量的描述城市中水汽、二氧化碳等通量变得非常困难。涡动观测系统在城市通量观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涡动协方差观测系统传感器都架设在一定的高度上,其测量结果只反映特定点下垫面或某部分下垫面的物理过程,不能说明观测结果是否具有下垫面属性的代表性,无法反映观测通量的空间变异性。足迹函数(Footprint)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其又称源权重函数,是描述近地面层表面源或汇的空间分布和仪器观测通量值之间关系的函数。本文采用北京325 m气象塔近1年7层涡动协方差观测数据、超声数据,分析了不同风向、不同稳定度、不同高度下足迹函数所表达的通量贡献区域范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大气稳定条件下时,通量贡献区范围的大小与主风向无显著差异,而不稳定条件下计算结果与主风向无关。在不同高度下所有稳定条件下通量贡献区范围要大于不稳定条件,中性条件则介于两者之间。8 m、16 m高度上的观测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城市下垫面通量贡献区,47 m以上能够代表城市下垫面通量贡献区,280 m则已经包含了郊区和城区的权重平均。同一大气稳定度条件下,高度越高通量贡献区范围越大,90%通量贡献区范围与观测高度成线性关系,这种线性关系可以预测没有观测高度或者更高处的通量贡献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足迹分析 城市下垫面 涡度测量
下载PDF
基于现场实测的地铁站设备管理用房设备发热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余珏 李亮 李晓锋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8-172,共5页
提出了1种基于现场实测的地铁站设备管理用房设备发热量计算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某地铁站进行了实际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车站设备管理用房设备发热量较为稳定,各房间的设备发热量均小于设计冷负荷,其中部分房间差别较大。应用所建... 提出了1种基于现场实测的地铁站设备管理用房设备发热量计算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某地铁站进行了实际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车站设备管理用房设备发热量较为稳定,各房间的设备发热量均小于设计冷负荷,其中部分房间差别较大。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确定地铁站设备管理用房设备发热量,为地铁站空调小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对小系统运营成本的节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备管理用房 发热量 现场测试 计算方法
原文传递
大孔径闪烁仪的通量印痕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蔡旭晖 朱明佳 +1 位作者 刘绍民 徐自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66-1174,共9页
针对北京密云站的长期通量观测进行大孔径闪烁仪的平均印痕区域分析。首先从2008年全年8 152组湍流观测资料,以整体湍流特征量σw/u*以及其他数据合理性判据进行质量控制,获得6 806组有效数据;然后用一个解析解模型逐时次计算大孔径闪... 针对北京密云站的长期通量观测进行大孔径闪烁仪的平均印痕区域分析。首先从2008年全年8 152组湍流观测资料,以整体湍流特征量σw/u*以及其他数据合理性判据进行质量控制,获得6 806组有效数据;然后用一个解析解模型逐时次计算大孔径闪烁仪的二维印痕,并进行统计平均,获得各季平均印痕分布;将当地气象条件根据风向、风速和稳定度分为12类,分别统计各类条件的平均印痕分布。最后,以实测感热通量为例,计算当地实际湍流通量的气候平均印痕区域。结果表明,当地大孔径闪烁仪的平均通量印痕季节变化不大;各类气象条件中,稳定度和风向是影响印痕区域大小和方向的重要因素,风速影响相对较小;以实际湍流通量为权重的气候平均印痕可更准确反映观测结果的空间代表性,其分布与简单平均的印痕分布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径闪烁仪 通量观测 印痕 气候平均
原文传递
激波风洞温敏热图技术初步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嘉穗 张扣立 +4 位作者 江涛 孔荣宗 贾国鹏 刘祥 马晓伟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82,93,共5页
介绍了可用于激波风洞等高超声速脉冲设备复杂外形模型表面热流分布显示与测量的温敏热图技术。该技术利用温敏材料发光特性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实现对模型表面的温度测量,进而分析获得其表面热流分布。由于有效运行时间一般只有10ms左右,... 介绍了可用于激波风洞等高超声速脉冲设备复杂外形模型表面热流分布显示与测量的温敏热图技术。该技术利用温敏材料发光特性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实现对模型表面的温度测量,进而分析获得其表面热流分布。由于有效运行时间一般只有10ms左右,在激波风洞中采用温敏热图技术在材料温敏响应、图像采集等方面均存在困难,导致此技术还很不成熟。介绍了近期在CARDC 0.6m激波风洞中开展温敏发光热图技术研究的情况,包括发光材料的研制、材料喷涂、图像处理及标定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验证试验采用了平板加钝舵模型,获得了与理论分析及传感器测量结果较一致的平板干扰区热图结果。热图与薄膜传感器测量数据差异大致在5%~2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图 激波风洞 热流 测量 温敏发光材料
下载PDF
Advances in critical technologies for hypersonic and high-enthalpy wind tunnel 被引量:10
17
作者 Zonglin JIANG Zongmin HU +1 位作者 Yunpeng WANG Guilai HA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3027-3038,共12页
Hypersonic and high-enthalpy wind tunnels and their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re the cornerstone of the hypersonic flight era that is a dream for human beings to fly faster,higher and further.The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Hypersonic and high-enthalpy wind tunnels and their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re the cornerstone of the hypersonic flight era that is a dream for human beings to fly faster,higher and further.The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and their critical technologies are still in an urgent need for further development.There are at least four kinds of hypersonic and high-enthalpy wind tunnels that are widely applied over the world and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operation modes.These wind tunnels are named as air-directly-heated hypersonic wind tunnel,light-gas-heated shock tunnel,free-piston-driven shock tunnel and detonation-driven shock tunnel,respectively.The critical technologies for developing the wind tunnel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nd their merits and weaknes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wind tunnel performance evaluation.Measurement techniques especially developed for high-enthalpy flows are a part of the hypersonic wind tunnel technology because the flow is a chemically reacting gas motion and its diagnosis needs specially designed instruments.Three kinds of the measurement techniques considered to be of primary importance are introduced here,including the heat flux sensor,the aerodynamic balance,and optical diagnosis techniques.The techniques are developed usually for conventional wind tunnels,but further improved for hypersonic and high-enthalpy tunnels.The hypersonic ground test facilities have provided us with most of valuable experimental data on high-enthalpy flows and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hypersonic research area in the future.Therefore,several prospects for developing hypersonic and high-enthalpy wind tunnels are presented from our point of 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enthalpy flow Hypersonic wind tunnel Aerospace vehicle Aerodynamic balance Heat flux sensor Optical measurement technique
原文传递
浅谈推算和预测宏观尺度土壤N_2O释放量的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文彬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1-95,共5页
土壤是N2 O的最主要释放源 .本文综述了根据局部地区土壤N2 O释放观察结果 ,推算和预测宏观尺度土壤甚至全球土壤N2 O释放通量变化和年释放量的方法 ,评述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 ;并着重讨论了释放过程机理模型的应用 .
关键词 N2O 宏马尺度土壤 释放量 释放过程机理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检测绕组的开关磁阻电动机磁链实时测量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建武 詹琼华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1,共4页
为提高电动机绕组磁链检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辅助测量绕组和硬件积分器的开关磁阻电动机磁链测量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实时、准确地测定绕组磁链。
关键词 磁链检测 辅助绕组 硬件积分器 开关磁阻电动机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N_2O排放通量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贾明升 王晓君 陈少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15-1824,共10页
氧化亚氮(N2O)是第三大温室气体和最主要的臭氧层破坏气体.填埋是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式,而垃圾填埋场是N2O的排放源之一.实验室研究和现场测定均表明,生活垃圾填埋场可以有高的N2O释放通量,但不同填埋场测定数据差异很大... 氧化亚氮(N2O)是第三大温室气体和最主要的臭氧层破坏气体.填埋是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式,而垃圾填埋场是N2O的排放源之一.实验室研究和现场测定均表明,生活垃圾填埋场可以有高的N2O释放通量,但不同填埋场测定数据差异很大.目前,对生活垃圾填埋场N2O排放量的原位准确测定以及排放机理和重要性的认识仍有很多不足.本文概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N2O排放研究现状,从垃圾堆体和覆土层两部分探讨了传统厌氧卫生填埋场的N2O产生和排放机理,并就此对新型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做了相应探讨.最后,就静态箱法、涡度相关法等N2O通量测定方法在填埋场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填埋场N2O排放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排放机理 通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