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酮肼交联型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庆云 杨建军 +4 位作者 王小君 张建安 吴明元 瞿贤超 崔国庭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80,共6页
采用单体预乳化的乳液聚合工艺,利用丙烯酸酯单体、有机氟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合成含有活性酮羰基的氟化丙烯酸酯乳液;然后同合成的含有酰肼基的聚氨酯乳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备出酮肼交联型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通过... 采用单体预乳化的乳液聚合工艺,利用丙烯酸酯单体、有机氟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合成含有活性酮羰基的氟化丙烯酸酯乳液;然后同合成的含有酰肼基的聚氨酯乳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备出酮肼交联型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通过红外光谱、激光粒径分析、透射电镜、接触角和耐溶剂性、耐水性能检测等方法对FPUA复合乳液及成膜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对复合乳液的涂料印花性能进行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 酮肼交联 复合乳液 涂料印花
下载PDF
氟含量对含氟丙烯酸酯共混乳胶膜梯度结构和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胡园园 张超灿 +2 位作者 陈艳军 胡亮 范亚男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8-844,共7页
首先将制备出的平均粒径较小的含氟丙烯酸酯均聚物乳液与平均粒径较大的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按不同的比例(1/9,2/8,3/7,4/6,5/5)共混,接着将各共混乳液在室温下(20℃)玻璃基材上干燥后,于110℃/210℃下热处理一段时间.运用接触角法,XPS... 首先将制备出的平均粒径较小的含氟丙烯酸酯均聚物乳液与平均粒径较大的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按不同的比例(1/9,2/8,3/7,4/6,5/5)共混,接着将各共混乳液在室温下(20℃)玻璃基材上干燥后,于110℃/210℃下热处理一段时间.运用接触角法,XPS、AFM、SEM-EDX等详细研究了共混乳胶膜中含氟组分含量对膜自组织形成的梯度结构和表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共混体系中氟组分含量达到30 wt%后,室温成膜后在整个膜与空气界面都有足量含氟乳胶粒富集,膜与玻璃界面几乎无含氟粒子,经110℃退火2 h后膜与空气接触面被含氟组分占据,具备纯含氟丙烯酸酯表面性能,含氟组分从膜与空气接触面到膜与玻璃接触面浓度梯度减少,膜与玻璃接触表面主要是纯丙烯酸酯聚合物组分.另外,增加体系中氟组分含量高于30 wt%,可以使膜厚方向上氟组分的浓度梯度结构尺度更大,但膜与玻璃界面的氟含量也会略有增加,而过低(<30 wt%)的氟组分含量使膜中梯度结构及两界面异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丙烯酸酯 自组织 梯度 乳液共混 乳胶粒
原文传递
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建华 李艳南 马建中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54-1259,共6页
以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合成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b-聚丙烯酸六氟丁酯(PDMAEMA-b-PHFBA)为稳定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用FTIR、1HNMR、TEM、DLS对乳胶粒子和聚合物的结构... 以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合成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b-聚丙烯酸六氟丁酯(PDMAEMA-b-PHFBA)为稳定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用FTIR、1HNMR、TEM、DLS对乳胶粒子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DMAEMA-b-PHFBA的用量为总加料质量的2.4%时,乳液的稳定性好,Zeta电位达+57.8 m V,转化率达97.6%,乳胶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分布指数为0.058。将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用于皮革涂饰后,随着丙烯酸六氟丁酯用量的增加,涂饰后的皮革对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逐渐增加,当丙烯酸六氟丁酯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10%时,涂饰后的皮革对水的接触角为125°,对二碘甲烷的接触角为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 无皂乳液 RAFT聚合 皮革涂饰剂
下载PDF
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皮革防水剂整理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郝丽芬 安秋凤 许伟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3,共4页
以坯革表面静态接触角大小为考察指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新型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防水剂(PCFBA)整理山羊蓝湿皮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坯革纤维分散状况及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较好的工艺条件是PCFBA用... 以坯革表面静态接触角大小为考察指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新型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防水剂(PCFBA)整理山羊蓝湿皮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坯革纤维分散状况及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较好的工艺条件是PCFBA用量为6%,防水处理时间为60 min,浴液温度为30℃。处理后坯革粒面和肉面静态接触角分别为131°和138°,并具有良好的耐干洗性能。SEM分析及物性检测也表明PCFBA处理后坯革纤维分散及柔软性更好,且对坯革物理力学性能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防水剂 阳离子 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乳化剂在含氟丙烯酸酯乳胶膜中的分布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曦 吕孟 +1 位作者 胡园园 张超灿 《胶体与聚合物》 2010年第2期51-54,65,共5页
以阴离子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阳离子型十六烷基-3-甲基氯化铵(CTAB)和反应型乳化剂烷基酰胺乙烯磺酸钠(DNS-86)作为乳化剂制备了三种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丙烯酸六氟丁酯共聚乳液(PF6MBA-co-F6BA)。通过表面能、原子力显微... 以阴离子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阳离子型十六烷基-3-甲基氯化铵(CTAB)和反应型乳化剂烷基酰胺乙烯磺酸钠(DNS-86)作为乳化剂制备了三种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丙烯酸六氟丁酯共聚乳液(PF6MBA-co-F6BA)。通过表面能、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X)对乳胶膜进行表征,研究乳化剂在乳胶膜中的分布。发现阴离子和阳离子乳化剂在成膜过程中向膜-空气面迁移并发生富集,反应型乳化剂在膜中均匀分布;对含氟乳液进行透析后乳化剂的富集减少;经退火处理的乳胶膜的膜-空气面乳化剂富集现象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含氟丙烯酸酯 透析 乳胶膜 退火
下载PDF
钛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培枝 席佳 +2 位作者 史嘉航 焦智奕 刘启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34-1239,共6页
以纳米TiO_2(nano-TiO_2)、γ-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FM)为主要原料,通过KH570改性纳米TiO_2后,与丙烯基单体共聚制得活性纳米TiO_2改性含氟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FTIR、AFM及接触角测... 以纳米TiO_2(nano-TiO_2)、γ-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FM)为主要原料,通过KH570改性纳米TiO_2后,与丙烯基单体共聚制得活性纳米TiO_2改性含氟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FTIR、AFM及接触角测量仪表征共聚物的结构,测定了其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纳米TiO_2、含氟单体均成功引入到聚丙烯酸酯共聚物中;乳胶粒呈球形分布,表面光滑且呈单分散状态,平均粒径为184 nm;与丙烯酸酯聚合物相比,改性后涂膜的粗糙度提高,有利于防水防油性能的提升。氟硅单体的加入使涂膜的接触角增大,对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25°及110°,复合乳液用作表面施胶剂对纸张进行测试后,纸张对水接触角为147°,对二碘甲烷接触角为133°,纸张防水防油性随着氟单体的引入而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丙烯酸酯 活性纳米TiO2 复合乳液 防水防油 造纸化学品
下载PDF
不同粒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及膜表面疏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盛力 付志峰 石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式,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为原料制备了粒径分别为30nm、75nm、210nm左右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乳胶粒核壳结构设计与大小粒径乳液机械共混改性2种方法研究了如何在较...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式,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为原料制备了粒径分别为30nm、75nm、210nm左右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乳胶粒核壳结构设计与大小粒径乳液机械共混改性2种方法研究了如何在较少含氟单体用量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表面疏水性能。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动态光散射仪、接触角测定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共聚物膜的表面性能和共聚物乳液粒径的大小及分布,测试结果表明,核壳结构乳液成膜后壳层含氟量较高,膜表面接触角大于90,°疏水性能强;而大小粒径乳液共混物成膜后表面含氟量较低,却仍能得到90°以上的接触角,表明乳胶膜表面具有粗糙结构,具有一定的仿荷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丙烯酸酯 核壳结构 乳液共混 接触角
下载PDF
纳米SiO_2/氟改性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斌 许飞 +2 位作者 杨劲松 王俊 许海燕 《上海涂料》 CAS 2012年第8期1-5,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原位制备纳米SiO2粒子,然后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得纳米SiO2/氟改性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光散射(DL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含氟单体和纳米SiO2用量对复合乳胶...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原位制备纳米SiO2粒子,然后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得纳米SiO2/氟改性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光散射(DL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含氟单体和纳米SiO2用量对复合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氟含量的增加,乳胶膜的水接触角增加,吸水性降低;体系中加入纳米SiO2,可以降低聚合物乳胶膜的吸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细乳液聚合 纳米SiO2/氟改性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