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thodic reduction process of Al-Cu-Y alloy in fluoride-oxide eutectic system via molten salt electrolysis 被引量:6
1
作者 Xu Wang Chunfa Liao +1 位作者 Yunfen Jiao Hao Tang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24-330,共7页
Al-Cu-Y alloys were prepared by molten salt electrolysis in fluoride-oxide system composed of electrolyte(Na3 AlF6-AlF3-LiF-MgF2) and oxide(Al2 O3-CuO-Y2 O3). Cathodic reduction process of Al2 O3,CuO and Y2 O3 wer... Al-Cu-Y alloys were prepared by molten salt electrolysis in fluoride-oxide system composed of electrolyte(Na3 AlF6-AlF3-LiF-MgF2) and oxide(Al2 O3-CuO-Y2 O3). Cathodic reduction process of Al2 O3,CuO and Y2 O3 were analyz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hronoamperometry. Components and phase composition of alloy samples prepared by potentiostatic electrolysi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Cu-Y alloy can be prepared in the AIF3-NaF-5 wt%LiF-5 wt%MgF2(NaF/AlF3 = 2.2, molecular ratio) eutectic system with mixed oxide(Al2 O3-CuO-Y2 O3) through 2 h at the conditions of a temperature of 1208 K, cell voltage3.0 V, cathode current density 0.7 A/cm^2. Al(Ⅲ) and Cu(Ⅱ) ions can be reduced to zero valence Al(0) and Cu(0) directly on carbonaceous electrode surface by instantaneous nucleation, respectively, the reduction process is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The reduction potential of Y(Ⅲ) ions is close to the active ions of fluoride melts, but strengthened phase AI3 Y can be formed through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and alloyed process with active Al(Ⅲ) and Cu(Ⅱ) ions, meanwhile, the Al2 Cu and Al3 Y phases are distributed at the grain boundary of Al mat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ide-oxide eutectic Al-Cu-Y alloy Molten salt electrolysis Cyclic voltammetry Electrode process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Yttrium-Barium-Copper Trinary Master Alloys by Electrolysis from Molten Fluoride-oxide
2
作者 童叶翔 刘冠昆 +1 位作者 杨绮琴 洪惠婵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71-276,共6页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Y ̄(3+) and Ba ̄(2+) on platinum and copper electrode in molten YF_3(70 wt% )-NaF (20 wt%)-CaF_2(10 wt%) has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cyclic voltammetry. discharge curve and so on. Th...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Y ̄(3+) and Ba ̄(2+) on platinum and copper electrode in molten YF_3(70 wt% )-NaF (20 wt%)-CaF_2(10 wt%) has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cyclic voltammetry. discharge curve and so on. The Y-Ba-Cu alloy is obtained by fused salt electrolysis with molten YF_3-NaF-CaF_2 as electrolyte and Y_2O_3 and BaO as raw materials. Graphite cell acted as an anode and copper rod as consumable cathode. The molten bath temperature was 1193 K. Cathode current density was 20 A/cm ̄2. The contents of yttrium, barium and copper in alloy were about 20wt%, 9 wt% and 71 wt% respectively. Yttrium recovery efficiency was 90 wt%. The current efficiency was 70%~8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ttrium-barium-copper Trinary master alloys ELECTROLYSIS Molten fluoride-oxide
下载PDF
稀土Tm^(3+)/Yb^(3+)共掺杂氟氧化物上转换可见发光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凯霞 郝志武 +1 位作者 林维秋 梁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2-514,544,共4页
制备了稀土Tm3+/Yb3+共掺杂氟氧化物上转换发光材料(60TeO2-10A lF3-10PbF2-10NaF-2Tm2O3-8Yb2O3),在980nm红外光泵浦激发下,测量了样品的吸收谱、上转换荧光发射谱和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光泵浦功率的对数关系。观察到峰值为477nm蓝光和6... 制备了稀土Tm3+/Yb3+共掺杂氟氧化物上转换发光材料(60TeO2-10A lF3-10PbF2-10NaF-2Tm2O3-8Yb2O3),在980nm红外光泵浦激发下,测量了样品的吸收谱、上转换荧光发射谱和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光泵浦功率的对数关系。观察到峰值为477nm蓝光和651nm红光可见发射,分别是稀土Tm3+的激发态1G4→3H6,1G4→3F4跃迁;在806nm附近,观察到较强的红外发射(3H4→3H6),分析了稀土Tm3+/Yb3+共掺杂氟氧化物上转换可见发射机制,证实了稀土Tm3+上转换发射是在稀土Yb3+的敏化作用下,通过能量传递(ET)和激发态吸收(ESA),实现了激发态1G4向基态3H6、激发态3F4跃迁的三光子吸收过程和激发态3H4→3H6的双光子吸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3+/Yb3+ 氟氧化物 上转换发光
下载PDF
氟氧化物基质中Er^(3+)绿光上转换发光
4
作者 宋国利 林维秋 +2 位作者 梁红 孙凯霞 杨幼桐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82-85,88,共5页
多种稀土离子掺杂在蓝/绿可见波段和紫外波段存在受激发射,可能成为制备短波长激光、发光半导体重要的候选材料。近年来,对稀土Er^(3+)上转换发光的研究有了长足发展,在多种基质中发现了Er^(3+)在蓝/绿可见波段的上转换发光。分析了稀土... 多种稀土离子掺杂在蓝/绿可见波段和紫外波段存在受激发射,可能成为制备短波长激光、发光半导体重要的候选材料。近年来,对稀土Er^(3+)上转换发光的研究有了长足发展,在多种基质中发现了Er^(3+)在蓝/绿可见波段的上转换发光。分析了稀土Er^(3+)中4f电子跃迁的特征,讨论了不同基质对Er^(3+)在可见波段上转换发光的影响,提出了在980nmLD的激发下,氟氧化物基质中Er^(3+)在550~525nm附近的绿光上转换发光过程是激发态吸收(ESA),给出了~4I_(15/2)→~4I_(11/2)→~4F_(7/2)步进双光子吸收、激发态~4F_(7/2)→~2H_(11/2)和~4F_(7/2)→~4S_(3/2)的无辐射跃迁、~4S_(3/2)→~4I_(15/2)和~2H_(11/2)→~4I_(15/2)绿光上转换发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Er^3+ 4f电子跃迁 氟氧化物 上转换发光 激发态吸收
下载PDF
Photostimulated Luminescence and Optical Storage in Eu ^(2+)-Doped Fluoride-Oxide Glass Ceramics
5
作者 王欣姿 王永生 +1 位作者 孙力 王婷婷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175-177,共3页
Photostimulated luminescence (PSL) phenomenon was observed in a fluoride-oxide glass ceramics doped with Eu 2+. When the UV light irradiated glass ceramic was stimulated by a longer wavelength light, PSL at 447 nm due... Photostimulated luminescence (PSL) phenomenon was observed in a fluoride-oxide glass ceramics doped with Eu 2+. When the UV light irradiated glass ceramic was stimulated by a longer wavelength light, PSL at 447 nm due to the 5d-4f transition of Eu 2+ was observed. The PSl excitation band peaking at 543 nm is due to the electron trap centers which are located either in the Eu 2+-doped crystallites or in the glass; where exactly they are located in is not yet known. The optical storage properties of this kind of glass ceramic were also studi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investigations on PSL phosphor Eu 2+ doped alkali halides, PSL mechanism in glass ceramics which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 and has to be investigated in further experiments was expl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ptical storage fluoride-oxide glass ceramics electron trapping materials
下载PDF
氟对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顺清 舒柏华 陈志飞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为研究氟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脑组织中的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结果氟暴露大鼠脑组织中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直接在NOS反应液中加入氟化钠,NOS活性亦增加,而且这种增强作用能被... 目的为研究氟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脑组织中的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结果氟暴露大鼠脑组织中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直接在NOS反应液中加入氟化钠,NOS活性亦增加,而且这种增强作用能被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所阻断。结论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氟能使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成酶 神经毒 氟中毒 大鼠
下载PDF
Tm^(3+)和Er^(3+)共掺杂氟氧化物玻璃陶瓷材料结构和上转换发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秦冠仕 秦伟平 +6 位作者 陈宝玖 吴长峰 鄂书林 林久令 赵丹 刘晃清 黄世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7-400,共4页
报道了一种新的上转换氟氧化物玻璃陶瓷材料,组份为65GeQ2-25NaF-10BaF2(MFG)。研究了Tm3+和Er3+共掺MFG玻璃陶瓷中的发光性质。通过X射线衍射和Raman 散射分析了MFG玻璃陶瓷的结构性质... 报道了一种新的上转换氟氧化物玻璃陶瓷材料,组份为65GeQ2-25NaF-10BaF2(MFG)。研究了Tm3+和Er3+共掺MFG玻璃陶瓷中的发光性质。通过X射线衍射和Raman 散射分析了MFG玻璃陶瓷的结构性质。分别测量了Tm3+和Er3+共掺MFG玻璃及玻璃陶瓷和Er3+单掺MFG玻璃中的红外发射谱(ex=488nm)和上转换发射谱(ex=978nm)。给出了稀土离子掺入微晶的证据:(1)和MFG:1mol%Tm3+、2mo1%Er3+玻璃相比,在978nmLD激发下,MFG:1mol%Tm3+、2mol%Er3+玻璃陶瓷中红色上转换发光大大增强,红光与绿光的比值大大提高。(2)在488nm激光激发下,玻璃陶瓷样品中Tm3+离子1.7μm左右的发射光谱明显窄化。最后讨论了玻璃陶瓷这种结构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和其在上转换发光及光通信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氧化物玻璃陶瓷 上转换 TM ER 材料结构 发光性质 稀土掺杂 发光材料
下载PDF
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高效低阈值的红色上转换发光现象 被引量:7
8
作者 秦冠仕 秦伟平 +4 位作者 陈宝玖 鄂书林 葛中久 任新光 黄世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05-708,共4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Er3 + 和Tm3 + 共掺杂新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材料中高效低阈值的红色上转换发光现象。材料组份为 6 5GeO2 2 5NaF 8 5BaF 0 5Tm2 O3 1Er2 O3 (mol% ) ,文中给出了样品的制备方法。在 978nmLD激发下 ,观察到了非常强的... 本文报道了一种Er3 + 和Tm3 + 共掺杂新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材料中高效低阈值的红色上转换发光现象。材料组份为 6 5GeO2 2 5NaF 8 5BaF 0 5Tm2 O3 1Er2 O3 (mol% ) ,文中给出了样品的制备方法。在 978nmLD激发下 ,观察到了非常强的红色上转换发光。据我们所知 ,在如此低的Er3 + 和Tm3 + 掺杂浓度下实现了如此之强的红色上转换发光 ,文献中未见报道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 2 0 0mA工作电流 (此时功率为 3 5mW )LD激发下 ,激发的功率密度为 170mW·cm-2 ,其红色光仍裸眼可见。讨论了这种高效低阈值上转换发光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上转换发光 氟氧化物玻璃陶瓷 能量传递 稀土 发光强度 掺杂
下载PDF
氟盐-氧化物体系电解制备Al-Cu-Y合金的电极还原过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旭 廖春发 +1 位作者 焦芸芬 汤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0-54,共5页
采用Na_3AlF_6-AlF_3-LiF-MgF_2为基础电解质,Al_2O_3-CuO-Y_2O_3为原料的氟盐-氧化物体系熔盐电解制取Al-Cu-Y合金。重点通过循环伏安分析Y(Ⅲ)在阴极的电极还原过程,利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表征并对比分析热还原产物及电解产物... 采用Na_3AlF_6-AlF_3-LiF-MgF_2为基础电解质,Al_2O_3-CuO-Y_2O_3为原料的氟盐-氧化物体系熔盐电解制取Al-Cu-Y合金。重点通过循环伏安分析Y(Ⅲ)在阴极的电极还原过程,利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表征并对比分析热还原产物及电解产物的成分及物相组成。结果表明:AlF_3-NaF-5%LiF-5%MgF_2(质量分数,下同)(n(NaF)/n(AlF_3)=2.2)体系在温度1 208K、电压3.0V、阴极电流密度0.7A/cm^2、电解时间2h条件下能够制取Al-Cu-Y合金。Cu(Ⅱ)在碳质电极表面可一步直接还原为零价态Cu(0);Y(Ⅲ)不能在体系内直接还原为零价态Y,而是在预先形成的Al-Cu活性阴极表面还原并合金化,从而形成强化相Al_3Y,并与Al_2Cu强化相同时富集于铝基体相晶界。通过在熔盐底部的液态铝热还原CuO及Y_2O_3也可形成Al-Cu-Y合金,但铝基体相晶界富集AlCu相及AlY相,Cu及Y含量不易控制,且存在较多O、C杂质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盐-氧化物体系 熔盐电解 Al-Cu-Y合金 循环伏安 阴极还原过程
下载PDF
新型陶瓷材料的光激励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欣姿 王永生 +1 位作者 孙力 王婷婷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7,共4页
针对以往电子俘获光存储材料存在的问题,利用高温固相反应发制备了一种Eu2+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研究表明在该材料中具有光激励发光(PSL)特性,并可用于电子俘获光存储。XRD分析表明该材料含有大量的BaF2微晶。根据其与BaF2相似的发... 针对以往电子俘获光存储材料存在的问题,利用高温固相反应发制备了一种Eu2+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研究表明在该材料中具有光激励发光(PSL)特性,并可用于电子俘获光存储。XRD分析表明该材料含有大量的BaF2微晶。根据其与BaF2相似的发光特性,推断玻璃陶瓷的PSL有可能来源于微晶中Eu2+的5d 4f发射。但是决定光激励发光过程中的电子(空穴)陷阱的存在方式、电子迁移途径都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与传统的BaFCl∶Eu相比,这种材料的光激励发光衰减速度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氧化物玻璃陶瓷 光激励发光(PSL) 电子俘获材料 稀土
下载PDF
氟对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徐顺清 舒柏华 陈志飞 《职业卫生与病伤》 1998年第3期136-138,共3页
本文利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脑组织中的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研究氟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无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氟能使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增高,而且这种增强作用能被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所阻断。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成酶 神经毒性
下载PDF
BiOF的掺入对n-Al/CuO纳米铝热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经纬 朱晨光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5,共6页
为了提高n-Al/CuO体系的增压能力,改善其点火性能,选用含氟氧化剂氟氧化铋(BiOF)作为典型铝热体系n-Al/CuO中CuO的替代,并将BiOF成功复合于n-Al/CuO体系中。分别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复... 为了提高n-Al/CuO体系的增压能力,改善其点火性能,选用含氟氧化剂氟氧化铋(BiOF)作为典型铝热体系n-Al/CuO中CuO的替代,并将BiOF成功复合于n-Al/CuO体系中。分别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晶体结构特征和表面元素组成及价态。使用高速摄影、高速红外热像仪和压力传感器研究了复合体系在限制条件下的火焰传播速率、点火温度和增压性能。结果表明,BiOF可以在n-Al/CuO体系中作为CuO的良好的替代物。当BiOF的替代质量分数为9%时,体系在限制条件下的火焰传播速率从385 m/s提高至478 m/s,提高了24.1%;输出的峰值压力从1.32 MPa提高至1.51 MPa;增压速率从43 MPa提高至72 MPa;点火温度也得到显著的下降。总之,作为CuO的替代物,BiOF可以有效改善n-Al/CuO的点火性能,并提升体系在限制条件下的能量输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CuO 含氟氧化剂 纳米铝热剂 氟化氧化物
下载PDF
稀土掺杂上转换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杭鑫 侯朝霞 +2 位作者 王少洪 王美涵 胡小丹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2-116,共5页
综述近年来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国内外研究概况,阐述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现象及机理,介绍了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认为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今后的发展重点将是实现高效率的短波长激光输出。
关键词 上转换 氟氧化物 玻璃陶瓷
下载PDF
氟暴露对工人血清IL-8及NO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海谋 宋世震 +1 位作者 陈荣安 郑红燕 《职业卫生与病伤》 1999年第3期133-135,共3页
选取某铝厂工人66 人,观察血清氟、尿氟浓度,血清IL- 8 及NO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和对照组比较,氟暴露组血清氟浓度和尿氟浓度明显增高;血清IL- 8 含量高工龄组升高,而低工龄组无变化;血清NO 含量低工龄组升高... 选取某铝厂工人66 人,观察血清氟、尿氟浓度,血清IL- 8 及NO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和对照组比较,氟暴露组血清氟浓度和尿氟浓度明显增高;血清IL- 8 含量高工龄组升高,而低工龄组无变化;血清NO 含量低工龄组升高而高工龄组降低。提示机体染氟后通过各种正向或反向调节维持正常的免疫应答。其中IL- 8 及NO参与了复杂的免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暴露 血清 IL-8 NO 作业工人 职业卫生 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因子
下载PDF
氧化物杂质对氟锆玻璃光纤损耗的影响
15
作者 余尧楚 胡和方 +1 位作者 冯际田 潘璋敏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2-48,51,共8页
在氟锆光纤中,氧化物杂质可以引起严重的散射和吸收损耗,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1.析晶。氟化物玻璃在熔制时本身就是比较容易析晶的,而存在的氧化物杂质在其中又起着晶核作用,以致加速了析晶过程。 2.氧化物杂质自身的散射和吸收。
关键词 ZIRCONIUM fluoride glass FIBRE oxide IMPURITIES
下载PDF
4-甲基-4-氮杂-21E-苯亚甲基-5-孕烯-3,20-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韶蕊 申凤娟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1-675,共5页
报道了一种以KF/Al_2O_3催化合成4-甲基-4-氮杂-21E-苯亚甲基-5-孕烯-3,20-二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以黄体酮为原料,经NaIO_4/KMnO_4氧化裂解、胺解关环得到重要中间体4-甲基-4-氮杂-5-孕烯-3,20-二酮,后者在KF/Al_2O_3催化下经克莱森缩合... 报道了一种以KF/Al_2O_3催化合成4-甲基-4-氮杂-21E-苯亚甲基-5-孕烯-3,20-二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以黄体酮为原料,经NaIO_4/KMnO_4氧化裂解、胺解关环得到重要中间体4-甲基-4-氮杂-5-孕烯-3,20-二酮,后者在KF/Al_2O_3催化下经克莱森缩合得到目标产物。考察了不同的催化剂、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目标产物的影响。条件优化的结果为:n(3)∶n(KF/Al_2O_3)=1∶1,回流状态下反应4 h,产率为56%~68%。此方法适用性好,为4-氮杂甾体苯亚甲基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钾/三氧化二铝 缩合反应 甾体苯亚甲基衍生物
下载PDF
氟化盐混合氧化铝调整电解质分子比的工业性试验
17
作者 刘冬喜 祁居曦 +3 位作者 文斌 韩宁 牛文炜 贾建泰 《甘肃冶金》 2009年第2期22-24,65,共4页
在以氟化铝为主要添加剂的电解质成分调整过程中,存在分子比波动大、添加方法落后、分析周期长、合格率低等情况,对此通过将氟化铝与氧化铝混合方法进行工业性试验,提出电解质分子比调整的新思路,实现了电解质分子比稳定、合格率提高、... 在以氟化铝为主要添加剂的电解质成分调整过程中,存在分子比波动大、添加方法落后、分析周期长、合格率低等情况,对此通过将氟化铝与氧化铝混合方法进行工业性试验,提出电解质分子比调整的新思路,实现了电解质分子比稳定、合格率提高、波动小的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盐混合氧化铝 分子比 试验
下载PDF
高氟氯锌氧粉综合回收价金属的研究
18
作者 苏齐全 卢荣华 《大众科技》 2012年第1期43-44,29,共3页
改进高氟氯锌氧粉回收有价金属工艺流程,通过实验得到低酸浸出液固比、反应时间、酸度及温度等较佳工艺条件,有效的回收高氟氯锌氧粉中锌、铟等物质,达到废弃物综合利用目的。
关键词 高氟氯锌氧粉 低酸浸出 高酸浸出 氟氯 综合回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