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羟基丙烯酸和Van-clear替代传统试剂在FISH法检测宫颈hTERC基因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志强 王莹 +7 位作者 米贤军 陈昂 黄华勇 钟守军 邓文同 刘超凡 徐秀梅 代新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6-360,共5页
目的:观察环保固定液(聚羟基丙烯酸、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单独或联合)替代传统固定液[4%(体积分数)中性缓冲甲醛、传统透明脱蜡液二甲苯]应用于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宫颈组织中人端粒酶核... 目的:观察环保固定液(聚羟基丙烯酸、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单独或联合)替代传统固定液[4%(体积分数)中性缓冲甲醛、传统透明脱蜡液二甲苯]应用于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宫颈组织中人端粒酶核糖核酸组分(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 TERC)基因扩增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3月到2015年4月于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住院部送检的255例宫颈组织标本,同一病变部位切取4个样本,分为4组,命名为A、B、C、D组:A组采用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B组采用聚羟基丙烯酸固定、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C组采用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Van-clear透明脱蜡制作切片;D组采用聚羟基丙烯酸固定、Van-clear透明脱蜡制作切片。采用FISH技术检测4组宫颈标本中h TERC基因。结果:在FISH法检测宫颈各级病变组织h TERC基因时,荧光显微镜下,A、B、C、D四组的组织轮廓和背景均清晰,探针定位准确,可见耀眼的红/绿荧光信号。B、C、D组与A组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FISH结果符合率高。结论:环保试剂聚羟基丙烯酸、Van-clear有潜在的可能单独或联合替代4%中性缓冲甲醛、二甲苯应用于FISH法检测宫颈h TERC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临床 组织固定 石蜡包埋 原位杂交 荧光 末端转移酶端粒RNA
下载PDF
创伤反应差异与Cxcl15基因关系的初步探讨
2
作者 黄文 朱佩芳 +2 位作者 王正国 冯刚 杨志焕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06-610,共5页
目的观察Cxcl15基因(chemokine,C-X-Cmotif,ligand15)在两系创伤反应明显差异小鼠生理状态下及伤后表达的差异,初步探讨创伤反应差异与Cxcl15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两系小鼠Cxcl15基因在生理状态下的表... 目的观察Cxcl15基因(chemokine,C-X-Cmotif,ligand15)在两系创伤反应明显差异小鼠生理状态下及伤后表达的差异,初步探讨创伤反应差异与Cxcl15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两系小鼠Cxcl15基因在生理状态下的表达进行定量;采用Northern的实验方法,对两系小鼠伤后Cxcl15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定量。结果在生理状态下,Cxcl15基因在C57BL/6小鼠中的表达量较在BALB/C小鼠中的表达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1h和伤后6h,两系小鼠间比较,Cxcl15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h,Cxcl15基因的表达量基本恢复正常;BALB/C小鼠中Cxcl15基因在伤后6h内持续升高,而C57BL/6小鼠中Cxcl15基因的表达在伤后1h有一下降过程,然后再上升;伤后Cxcl15基因的表达高峰可能在伤后6h或前后的时相点;在不同的时相点,BALB/C小鼠中Cxcl15基因的表达均较C57BL/6小鼠的高。结论Cxcl15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在创伤反应差异现象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反应差异 Cxcl15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RNA印迹法
原文传递
三羟基荧光酮类试剂用于多组分分子光谱分析的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方国桢 郭忠先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53-359,共7页
简要讨论了三羟基荧光酮类试剂的结构与分析性能间的关系,评述了其用于不分离同时分光光度多组分分析和荧光分析的进展和发展趋势。文内涉及125篇参考文献,选引其中72篇。
关键词 三羟基荧光酮 分光光度法 导数光谱
下载PDF
氧芴三苯胺多枝分子的双光子吸收与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唯舟 王筱梅 +2 位作者 方香云 蒋宛莉 赵俊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16-1619,共4页
研究了3个氧芴/三苯胺衍生物:E-2,8-双(4-二苯胺基苯乙烯基)氧芴(简称OT-G1)、E-2,8-双[4-(二苯基氨基-二苯乙烯基)(4′-溴苯基)氨基-苯乙烯基]氧芴(简称OT-G1.5)和E-2,8-双-[4′,4″-二-(二苯胺基苯乙烯基)-4-二苯胺基苯乙烯基]氧芴(简... 研究了3个氧芴/三苯胺衍生物:E-2,8-双(4-二苯胺基苯乙烯基)氧芴(简称OT-G1)、E-2,8-双[4-(二苯基氨基-二苯乙烯基)(4′-溴苯基)氨基-苯乙烯基]氧芴(简称OT-G1.5)和E-2,8-双-[4′,4″-二-(二苯胺基苯乙烯基)-4-二苯胺基苯乙烯基]氧芴(简称OT-G2)的双光子吸收和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分子'代数'从1→1.5→2增高,氧芴三苯胺多枝分子的HOMO能级升高、双光子荧光强度和双光子吸收截面明显增大.由于HOMO能级的升高有利于分子的电荷转移,因而分子表现出强的双光子吸收能力,这表明可通过电化学行为来推断出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芴三苯胺多枝分子 双光子吸收 双光子荧光 HOMO能级
下载PDF
不同混合方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沛 王灿楠 +3 位作者 朱凤才 张言超 史志旭 寇海兵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36-1437,共2页
目的 研究不同混合方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含量 (HCVcDNA)的方法。方法 以未混合标本为对照 ,使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研究提取阶段混合 ,反转录阶段混合以及提取和反转录阶段均混合等不同实验条件下的HCVcDNA含量。结果 提取... 目的 研究不同混合方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含量 (HCVcDNA)的方法。方法 以未混合标本为对照 ,使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研究提取阶段混合 ,反转录阶段混合以及提取和反转录阶段均混合等不同实验条件下的HCVcDNA含量。结果 提取阶段混合组的HCVcDN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反转录阶段混合组以及提取和反转录阶段均混合组的HCVcDNA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在低浓度时出现假阴性结果。阴性标本在提取阶段混合未见假阳性。结论 在对混合血清进行HCVcDNA测定时 ,应将混合安排在提取阶段 ,不宜为增大混合标本数而在提取和反转录阶段均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微量混合 荧光定量PCR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基于5-乙炔基-2'-脱氧尿苷渗入法的不同细胞增殖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苏程程 向国安 +4 位作者 马永强 周欣 彭守春 魏路清 姬文婕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基于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 U)掺入法,比较利用荧光成像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的两种方法。【方法】细胞株采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在六孔细胞培养板中用盖玻片爬片,Ed U标记后,细... 【目的】基于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 U)掺入法,比较利用荧光成像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的两种方法。【方法】细胞株采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在六孔细胞培养板中用盖玻片爬片,Ed U标记后,细胞爬片用荧光成像法,其余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率。应用Bland-Altman法检测两种方法测量细胞增殖率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测两种方法的重复性。【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呈现明亮绿色荧光的细胞为Ed U标记的处于增殖状态的RAW264.7细胞,其余无绿色荧光的为非增殖期细胞。荧光成像半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约(46.75±16.87)%的细胞处于增殖期;流式细胞术定量结果显示(49.50±3.74)%的细胞处于增殖期,与荧光成像半定量结果比较,未见统计学显著性(P=0.4120)。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表明,96.30%的点落在95%一致性区间内,偏倚为-2.750;重复性检测表明荧光成像法所得细胞增殖率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562,小于0.75;流式细胞术所得细胞增殖率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69,大于0.75。【结论】荧光成像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均可用于Ed U标记法检测细胞增殖,与荧光成像相比,流式细胞术分析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乙炔基-2'-脱氧尿苷 细胞增殖 荧光成像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多元曲线分辨的蓝细菌流式荧光光谱分析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范贤光 方晓玲 +3 位作者 王昕 陈宇欣 巫梅琴 胡雪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90-3795,共6页
利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进行多色荧光分析时,往往获得的是由多种组分荧光光谱混合的多元荧光光谱。在对蓝细菌进行光谱流式检测时,所测得的荧光光谱同时包含了多种未知荧光光谱,且存在严重的光谱混叠。为了获得蓝细菌中的主要组分光谱及... 利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进行多色荧光分析时,往往获得的是由多种组分荧光光谱混合的多元荧光光谱。在对蓝细菌进行光谱流式检测时,所测得的荧光光谱同时包含了多种未知荧光光谱,且存在严重的光谱混叠。为了获得蓝细菌中的主要组分光谱及其浓度,提出主成分分析和多元曲线分辨相结合的方法,对蓝细菌的流式荧光光谱进行处理。该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蓝细菌的主要纯组分数量,然后利用渐进因子分析寻找各组分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并估计纯组分的初始光谱,最后利用交替最小二乘结合其纯组分光谱的单峰性和非负性,对初始估计的纯组分光谱进行迭代修正,从而得到纯组分光谱及其组分浓度。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估计混合光谱中纯组分的个数并对其谱峰进行拟合,进而准确地估计各个组分的浓度。该方法不但适用于蓝细菌的光谱分析,还可用于其他多元混合光谱体系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渐进因子分析 交替最小二乘法 蓝细菌 流式荧光光谱
下载PDF
抗小麦黄矮病相关蛋白激酶TiDPK1与BYDV外壳蛋白的互作 被引量:2
8
作者 汪信东 陈亮 张增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20-1726,共7页
小麦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小麦重要病毒病。分离于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的蛋白激酶编码基因TiDPK1,是一个抗小麦黄矮病相关基因。本文报道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对TiDPK1与... 小麦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小麦重要病毒病。分离于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的蛋白激酶编码基因TiDPK1,是一个抗小麦黄矮病相关基因。本文报道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对TiDPK1与BYD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互作的研究结果。酵母双杂交分析结果表明,TiDPK1能够与BYDV-GAV、-PAV株系的CP互作,双分子荧光互补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TiDPK1可与BYDV的CP互作、产生双分子荧光互补信号,说明TiDPK1确可与BYDV CP相互作用,该结果对了解TiDPK1在小麦抗BYDV反应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蛋白激酶TiDPK1 大麦黄矮病毒外壳蛋白 酵母双杂交 双分子荧光互补 蛋白互作
下载PDF
放电辅助激光溅射气相金属化合物分子和离子的产生装置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吉才 赵冬梅 +1 位作者 马新文 杨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941-3945,共5页
结合脉冲放电气体束和激光溅射技术,开发了一套产生气相金属化合物分子和离子的装置。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测试了金属铜靶与不同气体反应的离子产物和效率,并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方法测量了自由基分子产物的状态。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可... 结合脉冲放电气体束和激光溅射技术,开发了一套产生气相金属化合物分子和离子的装置。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测试了金属铜靶与不同气体反应的离子产物和效率,并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方法测量了自由基分子产物的状态。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有效产生气相金属化合物自由基分子和离子,而且产物转动温度低,为下一步开展高精度金属化合物分子自由基电子态激光光谱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自由基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 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低温弱光下不同苦瓜杂交F_1代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红梅 金海军 +1 位作者 丁小涛 余纪柱 《中国瓜菜》 CAS 2014年第6期11-14,共4页
以‘绿箭霸王’苦瓜品种为对照,研究了4个苦瓜杂交F1代在低温弱光(白天15℃/晚上7℃,80μmol·m-2·s-1)下的生长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弱光下苦瓜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和叶宽的生长量明显下降,不同杂交组合... 以‘绿箭霸王’苦瓜品种为对照,研究了4个苦瓜杂交F1代在低温弱光(白天15℃/晚上7℃,80μmol·m-2·s-1)下的生长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弱光下苦瓜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和叶宽的生长量明显下降,不同杂交组合之间差异明显。苦瓜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o、Fv/Fm、ETR、Yield和qP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有所增加,不同杂交组合下降和增加的幅度不同。从生长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综合来看,杂交组合K3和K4在低温弱光下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以作为设施专用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杂交组合 低温弱光 生长 叶绿素荧光特性
下载PDF
汉坦病毒感染的量子点标记免疫检测研究
11
作者 沈雅 王洁 +6 位作者 巴龙 姚苹苹 邓小昭 王长军 朱函坪 张云 杨占秋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 应用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和间接免疫法,建立一种新的汉坦病毒(HV)感染的免疫检测技术.方法 采用碳二亚胺交联法,在水溶性量子点表面修饰protein G和羊抗人IgG.以HV抗原片为固相载体,QDs-PG-IgG复合物为标记二抗,检测待检血清中的H... 目的 应用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和间接免疫法,建立一种新的汉坦病毒(HV)感染的免疫检测技术.方法 采用碳二亚胺交联法,在水溶性量子点表面修饰protein G和羊抗人IgG.以HV抗原片为固相载体,QDs-PG-IgG复合物为标记二抗,检测待检血清中的HV特异性抗体,并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量子点与羊抗人IgG的最佳偶联条件:反应时间2h、pH 6.0、羊抗人IgG浓度20 μg/ml.检测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量子点标记二抗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200,HV感染阳性血清检测的最大稀释度为1:1280.结论 成功建立了简便、快速的HV感染的量子点标记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抗荧光猝灭性强,为进一步实现HV抗体的单分子定量检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属 荧光抗体技术
原文传递
稀土元素La(Ⅲ)对质粒pUC18复制速度的影响
12
作者 石磊 傅佑丽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95-97,共3页
稀土应用的日益增长将会对生物的遗传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物的遗传离不开DNA的复制 ,由于染色体DNA非常巨大和复杂 ,难以直接研究稀土离子对其复制的影响 .以细菌染色体之外的遗传因子———质粒为对象 ,研究La3+对质粒DNA复制速度的影... 稀土应用的日益增长将会对生物的遗传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物的遗传离不开DNA的复制 ,由于染色体DNA非常巨大和复杂 ,难以直接研究稀土离子对其复制的影响 .以细菌染色体之外的遗传因子———质粒为对象 ,研究La3+对质粒DNA复制速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不同浓度La3+存在下 ,质粒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的速度不同 ;由于质粒复制与染色体DNA复制使用相同的酶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La 质粒pUC18 复制速度 质粒拷贝数 荧光扫描法 生物效应 DNA复制
下载PDF
ICF靶丸氘氚总量非破坏性荧光测量法
13
作者 唐永建 金萍 +1 位作者 刘忠礼 王明达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08-312,共5页
介绍了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中,氘氚(DT)气体燃料靶丸中的氚总量监测新方法——可见光荧光法。该方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测量技术,不但适用于直接驱动的内爆靶丸,而且也适用于间接驱动方式下的各种空腔靶现场监测。给出了19... 介绍了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中,氘氚(DT)气体燃料靶丸中的氚总量监测新方法——可见光荧光法。该方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测量技术,不但适用于直接驱动的内爆靶丸,而且也适用于间接驱动方式下的各种空腔靶现场监测。给出了1992年“神光”装置内爆靶丸的现场监测结果,并给出了该方法用于绝对测量时需考虑的因素以及刻度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 靶技术 氘氚总量测量 可见光荧光法
下载PDF
用电子束荧光技术研究高超声速边界层中的扰动现象
14
作者 林贞彬 郭大华 +1 位作者 朱进生 余西龙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2000年第4期51-57,共7页
利用电子束荧光技术对高超声速平板边界层中的扰动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在炮风洞中进行,自由流马赫数为7.8,单位长度雷诺数为3.5×107/m,测量了平均密度分布、脉动密度分布,并获得了湍流密度脉动的互相关分布和频谱分布。实... 利用电子束荧光技术对高超声速平板边界层中的扰动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在炮风洞中进行,自由流马赫数为7.8,单位长度雷诺数为3.5×107/m,测量了平均密度分布、脉动密度分布,并获得了湍流密度脉动的互相关分布和频谱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过渡区中有序与随机现象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平板边界层 电子束荧光 扰动
下载PDF
Fe(Ⅲ)改性海藻酸钠微球微萃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水中As(Ⅴ)和As(Ⅲ)
15
作者 彭晓丽 徐芳 +2 位作者 边静 张闻中 吴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89-1692,共4页
首次制备了Fe(Ⅲ)改性修饰的海藻酸钠微球作为固相微萃取材料,用该微球装载的微柱能够在不同形态砷化物共存时选择性富集水样中As(Ⅴ)。结合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可以实现实际水体样中无机As(Ⅲ)和As(Ⅴ)的形态分析。具体过程为:... 首次制备了Fe(Ⅲ)改性修饰的海藻酸钠微球作为固相微萃取材料,用该微球装载的微柱能够在不同形态砷化物共存时选择性富集水样中As(Ⅴ)。结合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可以实现实际水体样中无机As(Ⅲ)和As(Ⅴ)的形态分析。具体过程为:(1)以0.1mol·L-1柠檬酸为介质,在填充柱后流出液中选择性测定As(Ⅲ);(2)以20g·L-1硫脲-10g·L-1抗坏血酸溶液为预还原剂,5%盐酸为介质,测定不经过微萃取柱分离的原始水体样品中无机总砷(As(Ⅲ)和As(Ⅴ)),然后以差减法计算As(Ⅴ)的量。Fe(Ⅲ)改性海藻酸钠微球制备过程简便,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相应基于Fe(Ⅲ)改性海藻酸钠微球微萃取过程的砷形态分离分析微萃取柱及其光谱联用技术,可以有效、快速地测定自然水体中As(Ⅲ)和As(Ⅴ),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Ⅲ)改性海藻酸钠微球 As(Ⅲ)和As(Ⅴ) 形态分析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二维金属或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化学与生物传感应用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涛 崔亚男 +1 位作者 陈怀银 李伟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9-350,共12页
随着人们对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2D)纳米材料不断深入与扩展研究,近些年来,以2D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和共价有机骨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为代表的2D骨架材料引起了人们浓厚的研究兴趣和广泛关注... 随着人们对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2D)纳米材料不断深入与扩展研究,近些年来,以2D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和共价有机骨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为代表的2D骨架材料引起了人们浓厚的研究兴趣和广泛关注.与其它的中孔或微孔的纳米材料相比,这些有机骨架材料提供了均一的纳米尺寸的孔,并且相较于石墨烯,2D有机骨架材料可以预期性地设计和组装功能化的结构单元,如羧基、氨基、羟基等基团可以通过多样的化学反应人为可控地接枝到骨架上,这些优点有望使2D有机骨架材料成为新一代提高传感界面灵敏度和稳定性的功能材料.本篇综述分别对2D MOFs和COFs进行简单的概述,总结目前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制备2D MOFs和COFs纳米材料的方法并对其做出简单的点评,介绍(2D)MOFs和COFs材料在化学传感和生物传感方面的应用,讨论了2D MOFs和COFs在传感应用中的潜质和关键性问题,并对未来2D MOFs和COFs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共价有机骨架 二维纳米材料 传感 荧光 电化学
原文传递
Progress in small-molecule luminescent materials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被引量:9
17
作者 Tiancheng Yu Linlin Liu +1 位作者 Zengqi Xie Yuguang M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907-915,共9页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since the first efficient device based on small molecular luminescent materials was reported by Ta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ne of 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since the first efficient device based on small molecular luminescent materials was reported by Ta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ne of the centerpieces of OLEDs, has been the focus of studies by many material scientists. To obtain high luminosity and to keep material costs low, a few remarkable design concepts have been developed.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 materials were invented to overcome the common fluorescence-quenching problem, and cross-dipole stacking of fluorescent molecules was shown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get high solid-state luminescence. To exceed the limit of 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of conventional fluorescent materials, phosphorescent materials were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Most recently, delayed flu- orescent materials via reverse-intersystem crossing (RISC) from triplet to singlet and the "hot exciton" materials based on hy- bridized local and charge-transfer (HLCT) states were developed to he a new generation of low-cost luminescent materials as efficient as phosphorescent materials. In terms of the device-fabrication process, solution-processible small molecular lumi- nescent materials posses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purity (vs. polymers) and low procession cost (vs. vacuum deposition), which are garnering them increasing attention. Herein, we review the progr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molecule luminescent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design concepts and features, and also briefly examin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ies of luminescent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small molecular luminescent materials 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delayed fluores-cence hybridized local and charge-transfer state
原文传递
受活字印刷启发的可用于信息存储的自愈合荧光液晶弹性体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京京 丛晓阳 +1 位作者 汤玉婷 郭金宝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55-362,共8页
信息存储材料的发展在信息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在光寻址记录信息时,通常每次记录信息都需要更换不同的掩模,这在实际应用中极为不便.本文受活字印刷术的启发,开发了一种可作为信息存储和记录介质的自愈合荧光液晶弹性体.该... 信息存储材料的发展在信息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在光寻址记录信息时,通常每次记录信息都需要更换不同的掩模,这在实际应用中极为不便.本文受活字印刷术的启发,开发了一种可作为信息存储和记录介质的自愈合荧光液晶弹性体.该薄膜在温和的加热条件下经由简单的两阶段胺-丙烯酸酯aza-Michael反应制备而成.由于α-氰基取代二芳基乙烯荧光分子的光异构化,液晶弹性体薄膜表现出光可调的荧光特性.同时,动态硼酸酯键的引入使其具备了优异的自愈合和可重构形状性能.以上述荧光液晶弹性体薄膜作为存储介质,概念验证性地展示了活字印刷驱动的信息记录,该方法避免了重复更换光掩膜,并延长了存储材料的使用寿命.这项工作为开发易于使用的、可大面积制备的信息存储材料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存储 存储材料 液晶弹性体 存储介质 记录介质 信息记录 自愈合 光异构化
原文传递
克木毒蛋白三种酶活性与色氨酸残基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秦聆 凌俊 +1 位作者 阮康成 刘望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7-178,共2页
对一种新的核糖体失活蛋白──克木毒蛋白的研究表明,该分子中仅含一个色氨酸。此色氨酸与克木毒蛋白具有的三种酶活性有明显不同的关系。
关键词 克木毒蛋白 色氨酸 酶活性
下载PDF
Functional imaging and endoscopy 被引量:3
20
作者 Jian-Guo Zhang Hai-Feng L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8期4277-4282,共6页
The emergence of endoscopy for the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and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has brought great changes.The mere observation of anatomy with the imaging mode using modern end... The emergence of endoscopy for the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and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has brought great changes.The mere observation of anatomy with the imaging mode using modern endoscopy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is regard.However,increasing numbers of endoscopies have exposed additional deficiencies and defects such as anatomically similar diseases.Endoscopy can be used to examine lesions that are difficult to identify and diagnose.Early disease detection requires that substantive changes in biological function should be observed,but in the absence of marked morphological changes,endoscopic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are difficult.Disease detection requires not only anatomic but also functional imaging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and understanding.Therefore,we must ask if endoscopic examination can be integrated with both anatomic imaging and functional imaging.In recent years,as molecular biology and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have further developed,more functional imaging methods have emerged.This paper i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endoscopic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in the hopes of initiating integration of functional imaging and anatomical imaging to yield a new and more effective type of endo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Y Functional imaging Multi-modal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fluores-cence molecular imaging Photoacoustic tomography Cerenkov luminescence tomograph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