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滩对弯曲分汊河段河床演变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付中敏 郑惊涛 +2 位作者 王平义 刘怀汉 韩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0-964,共5页
以窑监河段为依托进行概化水槽试验,对有和无边滩条件下,弯曲分汊河段河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边滩和无边滩条件下河道深泓线的变化规律相同,有边滩时河床平均高程比无边滩时略低;对于分流区,水流较无边滩时偏向右岸,断面的... 以窑监河段为依托进行概化水槽试验,对有和无边滩条件下,弯曲分汊河段河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边滩和无边滩条件下河道深泓线的变化规律相同,有边滩时河床平均高程比无边滩时略低;对于分流区,水流较无边滩时偏向右岸,断面的最底点也相应偏向右岸;对于分汊区和汇流区,水流较无边滩时偏向左岸,江心洲右沿冲刷幅度较无边滩时大,断面的整体形态也相应偏向左岸;边滩对江心洲的演变也产生影响,有边滩时的江心洲体积比无边滩时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滩 水槽试验 江心洲
下载PDF
人工鱼礁水动力学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帅 陆彦 +1 位作者 黄廷杰 徐成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37,共4页
通过概化模型模拟人工鱼礁,使用三维ADV测量投放模拟鱼礁后的流场,分析其影响区域内的水流流速分布、紊动强度分布等。通过流速场分析,得到单个和组合人工鱼礁在水深以及流向上的影响范围;通过紊动场分析,发现紊动强度在鱼礁后方存在两... 通过概化模型模拟人工鱼礁,使用三维ADV测量投放模拟鱼礁后的流场,分析其影响区域内的水流流速分布、紊动强度分布等。通过流速场分析,得到单个和组合人工鱼礁在水深以及流向上的影响范围;通过紊动场分析,发现紊动强度在鱼礁后方存在两个峰值。水流结构的多变性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水动力学 水槽试验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形成过程初探 被引量:76
3
作者 鄢继华 陈世悦 +2 位作者 宋国奇 姜在兴 邱桂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3-578,共6页
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模拟了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的形成过程,总结出四种滑塌浊积岩类型,即无触发机制的天然重力滑塌、地震诱发作用产生的滑塌、波浪作用产生的滑塌和与底形相关的砂岩透镜体。实验结果表明,外界触发机制是形成三角洲前缘... 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模拟了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的形成过程,总结出四种滑塌浊积岩类型,即无触发机制的天然重力滑塌、地震诱发作用产生的滑塌、波浪作用产生的滑塌和与底形相关的砂岩透镜体。实验结果表明,外界触发机制是形成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的重要条件,底形的变化结合波浪、地震等外界触发机制的作用更容易在三角洲前缘形成滑塌浊积体。此外,被破坏和改造的三角洲前缘更易找到滑塌浊积体;相反,形态规则、保存完好的三角洲前缘反而不利于滑塌浊积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岩 三角洲 滑塌 触发机制 地震 形成 砂岩透镜体 波浪作用 水槽 破坏
下载PDF
侵蚀细沟水力学特性及细沟侵蚀与形态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8
4
作者 雷廷武 M.A.Nearing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49-54,共6页
本文进行了一系列水槽试验 ,研究不同长度的侵蚀细沟在坡度及入流量影响下的浅水水流水力学特性、侵蚀量及细沟的形态特征 .所采用的土壤材料为砂壤土 ,试验使用四种入流流量 ,四种坡度 ,四种细沟长度 .记录水流速度、沟宽及径流中的泥... 本文进行了一系列水槽试验 ,研究不同长度的侵蚀细沟在坡度及入流量影响下的浅水水流水力学特性、侵蚀量及细沟的形态特征 .所采用的土壤材料为砂壤土 ,试验使用四种入流流量 ,四种坡度 ,四种细沟长度 .记录水流速度、沟宽及径流中的泥沙含量 ,并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它们与坡度、入流量或它们的交互项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一种数学模型来描述试验中沟宽的周期性形态变化 .提出了通过试验得出的不同细沟长度的产沙量来确定水流输沙能力的方法 ,并得出出测定输沙能力的采样长度为 2~ 4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槽试验 周期性形态 细沟侵蚀 水力学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形成过程模拟 被引量:60
5
作者 张关龙 陈世悦 +3 位作者 鄢继华 姜在兴 宋国奇 邱桂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5,共6页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是断陷盆地内一类重要的岩性油气藏。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模拟了不同条件下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的形成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触发机制是三角洲前缘发生滑塌和形成浊积体的前提,它包括地震、波浪等外界触发机制,也包括...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是断陷盆地内一类重要的岩性油气藏。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模拟了不同条件下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的形成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触发机制是三角洲前缘发生滑塌和形成浊积体的前提,它包括地震、波浪等外界触发机制,也包括前缘砂体自身重力所产生的压实沉陷等。其中地震作用可以破坏三角洲前缘的稳定性,形成液化滑塌浊积体和断阶滑塌浊积体。波浪作用可以侵蚀浪基面附近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并在回流作用下携带至最大浪基面之下再沉积,沉积过程中形成小型浊积体。无外界触发机制作用下主河道入水口处的砂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部泥岩压实沉陷,也可形成滑塌浊积体。浊积体迁移的动力主要是滑塌砂体自身的重力,其中的断阶滑塌浊积体还受到后续叠置体的碰撞力,因此其可以移动更远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滑塌浊积体 水槽实验 地震作用 波浪作用
下载PDF
敞流沉积环境中“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体系”研究 被引量:49
6
作者 张新涛 周心怀 +1 位作者 李建平 牛成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新近纪渤海湾盆地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地形平缓、坡度小等特点;古气候资料证实渤海海域新近纪中期(明下段沉积时期)湿润亚热带到暖温带气候,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及浅水湖泊沉积。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黄河口凹陷新近纪明下段划分为... 新近纪渤海湾盆地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地形平缓、坡度小等特点;古气候资料证实渤海海域新近纪中期(明下段沉积时期)湿润亚热带到暖温带气候,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及浅水湖泊沉积。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黄河口凹陷新近纪明下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体系域,即低位域、湖侵域、高位域,识别出不同体系域内拼合板型、孤立型、席状型三种砂体结构,分别对应分流河道型、砂坝型及席状型浅水三角洲类型。同时借鉴现代浅水沉积、水槽实验模拟研究,探讨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中砂体分布规律与湖平面相对变化之间响应关系,最终建立了黄河口凹陷新近纪明下段温凉型、湿热型两种浅水三角洲层序成因模式,认为古气候影响的湖平面相对变化控制了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微相类型、结构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敞流沉积 河控浅水三角洲 现代沉积 水槽实验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大庆长垣辫状河砂体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与认识 被引量:38
7
作者 何宇航 宋保全 张春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8,共8页
以大庆油田葡I23单元辫状河砂体沉积背景为基础设计沉积物理模拟实验,通过6个轮次实验,识别并分析了辫状河道、心滩、废弃河道、堤岸沉积、越岸沉积5种主要微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其中河道及心滩坝沉积广泛发育,占到辫状河沉积的90%左右... 以大庆油田葡I23单元辫状河砂体沉积背景为基础设计沉积物理模拟实验,通过6个轮次实验,识别并分析了辫状河道、心滩、废弃河道、堤岸沉积、越岸沉积5种主要微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其中河道及心滩坝沉积广泛发育,占到辫状河沉积的90%左右,心滩坝多发育在河道中下游,心滩坝与心滩坝之间连通程度较高,连通部分约占心滩厚度的60%~80%,且心滩下部连通性好,上部较差。建立了沉积微相砂体构型参数相关关系及物性参数模型,初步认为河道砂体的宽厚比为70~120,长宽比为3~5;心滩坝砂体宽厚比为80~100,长宽比为1~3。河道面孔率分布区间为10%~11%,向上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心滩坝面孔率分布区间为9%~10%,剖面上变化趋势不明显,心滩坝的中心部位夹层几乎是近似水平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倾角小于3°,在长轴方向上迎水面夹层稍陡(<5°)而背水面较平缓,短轴方向夹层在心滩两翼略有倾斜(<8°)。研究对大庆油田辫状河储层沉积微相内部构型参数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构型参数 水槽试验 物理模拟
下载PDF
波浪在珊瑚礁坪上传播的水槽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梅弢 高峰 《水道港口》 2013年第1期13-18,共6页
为研究波浪在珊瑚礁上的传播规律,分析波浪传至礁缘后破碎及传播情况,为设计波要素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试验模拟了常年平均波浪和重现期50 a两种波浪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波浪沿传播方向在礁坪边缘附近破碎后继续向坪内传播,并达到波面... 为研究波浪在珊瑚礁上的传播规律,分析波浪传至礁缘后破碎及传播情况,为设计波要素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试验模拟了常年平均波浪和重现期50 a两种波浪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波浪沿传播方向在礁坪边缘附近破碎后继续向坪内传播,并达到波面稳定状态,礁坪上的波浪传播特性表现为礁缘处波浪易破碎和礁坪上波浪衰减较快;波浪破碎表现为行进波破碎,且小于波浪在一般缓坡地形上的破碎指标,破碎波高水深比(Hb/d)约为0.5附近,重现期50 a大浪时礁缘处最大可达0.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坪 波浪传播 水槽试验
下载PDF
断陷湖盆震浊积岩成因模拟实验 被引量:22
9
作者 鄢继华 陈世悦 +1 位作者 姜在兴 张关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77-282,共6页
震浊积岩是陆相断陷湖盆中常见的一种油气储集体。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模拟地震浊积岩体的形成过程,认为在地震作用下,三角洲前缘发生两种类型的滑塌,可形成3种类型的震浊积岩体:液化浊积体、二级滑塌浊积体、次生叠置浊积体。它们在三角... 震浊积岩是陆相断陷湖盆中常见的一种油气储集体。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模拟地震浊积岩体的形成过程,认为在地震作用下,三角洲前缘发生两种类型的滑塌,可形成3种类型的震浊积岩体:液化浊积体、二级滑塌浊积体、次生叠置浊积体。它们在三角洲前方广泛发育,垂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成带出现。其中二级滑塌浊积体发育在底形坡折以下的深洼陷内,可形成断陷盆地内最为有利的一类隐蔽油气藏。控制地震浊积岩体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特征、地震作用的强度、三角洲前缘沉积底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震浊积岩 水槽实验 分布规律
下载PDF
矩形水槽水流紊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艾明 徐海涛 卢金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采用三维超声流速仪系统地测量矩形水槽水流紊动特性,对紊动拟序结构中的准周期、频率、周期函数、概率密度函数等进行了定量的数学描述,并对时均流速、紊动强度、雷诺应力等沿垂线分布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计算。为研究水流的紊动结... 采用三维超声流速仪系统地测量矩形水槽水流紊动特性,对紊动拟序结构中的准周期、频率、周期函数、概率密度函数等进行了定量的数学描述,并对时均流速、紊动强度、雷诺应力等沿垂线分布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计算。为研究水流的紊动结构及悬移质泥沙的运动机理提供了验证资料,加深了对水流紊动结构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紊动特性 MICROADV 水槽试验
下载PDF
丁坝水流的水槽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冰冻 李嘉 李克锋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6-183,共8页
该文进行了丁坝绕流水槽试验,采用测压管和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测量了正交绕流单丁坝附近的水位和流速,同时利用商用软件CFX,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k-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丁坝附近水流的三维流动过程,并将水槽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 该文进行了丁坝绕流水槽试验,采用测压管和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测量了正交绕流单丁坝附近的水位和流速,同时利用商用软件CFX,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k-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丁坝附近水流的三维流动过程,并将水槽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丁坝附近区域复杂的水流特征,可以在河道整治过程中为丁坝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坝 水槽试验 三维流动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三角洲沉积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俊辉 姜在兴 +3 位作者 张元福 高丽明 魏小洁 张文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8-764,共7页
为进一步清晰地认识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发育规律,利用水槽实验对三角洲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追踪了河口坝、分流河道和滑动-滑塌砂体的沉积过程与沉积特征。通过观察与分析,认为三角洲生长是多次侵蚀与沉积交替的结果,其中洪... 为进一步清晰地认识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发育规律,利用水槽实验对三角洲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追踪了河口坝、分流河道和滑动-滑塌砂体的沉积过程与沉积特征。通过观察与分析,认为三角洲生长是多次侵蚀与沉积交替的结果,其中洪水期侵蚀作用小于沉积作用,表现为"填低补平";枯水期侵蚀作用大于沉积作用,表现为"削高填低"。河口坝的发育从水下浅滩开始,按照向前—垂向—向后—横向的顺序进行生长,并且存在单个河口坝的多级分流与多列河口坝的同时分流两种分流方式。三角洲平原河道演变包括河流改道与分流两种方式,分别与洪水和河口坝有关。洪水事件可以作为三角洲前缘滑动-滑塌沉积的触发因素。三角洲是河流搬运、卸载与蓄水体接受、改造沉积物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产物,在此过程中形成沉积坡折带,它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槽实验 三角洲模拟 河口坝 分流河道 滑动-滑塌沉积 优质储层
下载PDF
扇三角洲亚相定量划分的思考 被引量:16
13
作者 鄢继华 陈世悦 程立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3-448,共6页
沉积相的定量划分一直是沉积学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水槽实验发现扇三角洲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向前缘和侧缘前积、向上加积的过程 ,加积层和前积层分别代表了扇三角洲的平原部分和前缘部分。从剖面上来看 ,自扇三角洲根部至前端 ,平... 沉积相的定量划分一直是沉积学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水槽实验发现扇三角洲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向前缘和侧缘前积、向上加积的过程 ,加积层和前积层分别代表了扇三角洲的平原部分和前缘部分。从剖面上来看 ,自扇三角洲根部至前端 ,平原部分的厚度逐渐减薄 ,而前缘部分的厚度则逐渐增厚。提出以剖面上前积层和加积层厚度相等的点作为扇三角洲平原与前缘亚相的厘定界限 ,由此可以解决扇三角洲平原与前缘亚相在平面上的定量划分问题。根据陡坡带扇三角洲模拟实验发现 ,剖面上前积层厚度与加积层厚度相等的点随着扇体的生长而不断变化 ,但平原部分与扇体延伸长度的比值λ保持不变 ,只受原始地形坡度α和扇面坡角 β的影响。扇面坡角 β是一个经验值常数 ,因此 ,在勘探过程中 ,只要通过地层倾角测井求出原始地形坡度α ,再根据地震剖面或单井资料统计确定扇体的延伸长度 ,就可以计算出前缘亚相的分布范围 ,从而为预测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沉积亚相 水槽实验 沉积相
下载PDF
沉积动力学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7
14
作者 何起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共10页
根据沉积物的成因标志定量地重建沉积环境的动力学,是地球科学的需要,也是多少代沉积地质学家的梦想。近数十年来,沉积学家通过现代过程的观察、实验模拟和古相沉积序列的研究,探讨沉积物的粒度和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的动力学关系,取得... 根据沉积物的成因标志定量地重建沉积环境的动力学,是地球科学的需要,也是多少代沉积地质学家的梦想。近数十年来,沉积学家通过现代过程的观察、实验模拟和古相沉积序列的研究,探讨沉积物的粒度和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的动力学关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简要地回顾了沉积动力学的研究历史,重点讨论了沉积物的粒度和沉积底形的动力学含义,介绍了主要的研究结论。但是,无论是沉积物的粒度还是沉积构造,都是复杂的多变量函数,不可能在没有设定前提的情况下取得某一变量的单一解。沉积地球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思维路线。沉积学家必须坚持自然现象有序性和连续性的基本原理,坚持辩证逻辑和综合分析,才能在沉积动力学研究中取得比较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动力学 粒度 沉积底形 水槽实验 异重流
下载PDF
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护滩结构效果水槽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郑英 吴伶 +2 位作者 赵德玉 王领元 陈建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132,共6页
通过水槽试验,研究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护滩结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实施四面六边透水框架防护后,河底流速有明显减小,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具有透水、消能、减小近底流速、局部改善水流流态的作用,从而有可能将近底流速降至不冲流速以下,甚至... 通过水槽试验,研究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护滩结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实施四面六边透水框架防护后,河底流速有明显减小,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具有透水、消能、减小近底流速、局部改善水流流态的作用,从而有可能将近底流速降至不冲流速以下,甚至于使河床产生淤积。与传统护滩工程相比,四面六边透水框架能有效地避免实体护岸工程基础容易被淘刷而影响自身稳定问题,且适应河床地形变化能力强,不需要地基处理,不需要护底,直接抛投于床面,自身稳定,施工简单,成本低,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框架 护滩 水槽试验
下载PDF
黄河水下三角洲浅表局部扰动地层工程特性与成因 被引量:14
16
作者 许国辉 卫聪聪 +1 位作者 孙永福 宋玉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25,共7页
通过浅地层剖面声学探测资料,发现黄河水下三角洲浅表存在局部扰动地层,扰动地层多与负地形相伴生,地层扰动最大深度可达5m。通过对黄河水下三角洲浅表局部扰动地层和其周围正常地层的工程地质调查,对比得出扰动地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好于... 通过浅地层剖面声学探测资料,发现黄河水下三角洲浅表存在局部扰动地层,扰动地层多与负地形相伴生,地层扰动最大深度可达5m。通过对黄河水下三角洲浅表局部扰动地层和其周围正常地层的工程地质调查,对比得出扰动地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好于周围正常地层。结合已有的水槽试验研究,认为海底浅表局部扰动地层的形成及其工程地质特性的变化是由波浪导致局部土体的振荡滑动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地层 工程地质特性 水槽试验 黄河水下三角洲
下载PDF
A STUDY OF DRAG COEFFICIENT RELATED WITH VEGETATION BASED ON THE FLUME EXPERIMENT 被引量:13
17
作者 HUI Er-qing HU Xing-e +2 位作者 JIANG Chun-bo MA Fang-kai ZHU Zhen-duo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3期329-337,共9页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factors (diameter and flexibility) and vegetati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on the drag coefficient related with vegetation. The single leafy shrub and three mixed comm...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factors (diameter and flexibility) and vegetati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on the drag coefficient related with vegetation. The single leafy shrub and three mixed communities (including shrub-grass, shrub-reed and reed-grass community) were studied. The flow velocity and water level were measured and used to calculate the drag coefficient based on the Bernoulli's equation, Darcy drag formula and the expression for the drag coefficient related with Darcy drag factor. The trend of the drag coefficient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was analyzed against flow depth, diameter, diameter P(eynolds number, flow depth Reynolds number and relative roughness height in different dischar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side the dense leafy shrubs community, the vertical trend of the drag coefficient among other cases against flow depth, diameter, diameter Reynolds number, flow depth Reynolds number and relative roughness height can be approximately expressed by power law functions under different flow discharges. Moreover, in a mixed community with two plants with distinctly different ecological factors, the one with the most distinct variations of ecological factors determines the vertical trend of the drag coefficient; the other one only affects the magnitude of the drag coefficient. Furthermore, if the ecological factors of the vegeta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re kept almost not changed, the drag coefficient can be approximately regarded as a cons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etated channel drag coefficient flume experiment
原文传递
河流泥沙磷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磊 方红卫 +1 位作者 王靖宇 何国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402,共9页
水体中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对于河流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水质模型缺乏对磷迁移转化过程机理和规律的深入探讨与分析。本文建立河流中水动力-泥沙-磷迁移过程的分相模型,在水流运动与泥沙输移模拟的基础上,从基本的化学反... 水体中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对于河流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水质模型缺乏对磷迁移转化过程机理和规律的深入探讨与分析。本文建立河流中水动力-泥沙-磷迁移过程的分相模型,在水流运动与泥沙输移模拟的基础上,从基本的化学反应出发,研究磷在河流中的迁移过程。首先,考虑天然河流中磷的来源及其不同形态,基于泥沙颗粒表面电荷非均匀分布的认识,利用修正后的表面络合模型研究悬移质泥沙对磷的吸附;其次,分析有氧与无氧条件下泥沙颗粒中铁/铝(氢)氧化物的不同形态,以描述磷在活性底泥层中的赋存形式;然后,重点关注河床冲淤变形,分析磷在河床表面的沉积与再释放。最后,本文设计磷水槽试验,分析泥沙颗粒运动对磷迁移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泥沙运动对磷迁移有显著影响,磷浓度沿程分布与含沙量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尤其是溶解相磷;本文建立的模型可以合理地反映磷随着泥沙颗粒的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 磷迁移 水槽试验
原文传递
沉积坡折带控砂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晖 操应长 +1 位作者 徐涛玉 曲长胜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利用水槽模拟实验定性观察和定量测量的方法探讨了断陷湖盆中沉积坡折带对于湖盆砂体沉积的影响及坡折带附近砂体的展布规律。结果表明沉积坡折带是沉积作用活跃的区带,它控制了新增沉积物在三角洲各亚相的分配,在坡折顶部和坡脚附近形... 利用水槽模拟实验定性观察和定量测量的方法探讨了断陷湖盆中沉积坡折带对于湖盆砂体沉积的影响及坡折带附近砂体的展布规律。结果表明沉积坡折带是沉积作用活跃的区带,它控制了新增沉积物在三角洲各亚相的分配,在坡折顶部和坡脚附近形成两个沉积物的富集区,形成砂体的有利发育区带;坡折角度是控制三角洲前缘滑塌的一个重要因素,三角洲中间位置向湖盆方向是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的有利发育区带;低水位时期坡折带控制了下切谷-低位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坡折带 水槽实验 滑塌浊积体 低位三角洲 下切谷
下载PDF
小浪底库区异重流潜入点判别条件的讨论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建华 李晓宇 李树森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74,共4页
回顾范家骅模拟异重流潜入实验的机理、结论和意义;针对生产单位处处以范家骅实验所得的佛汝德数为指标来判别小浪底库区异重流潜入条件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验证,提出小浪底库区异重流不能适用该佛汝德数指标。
关键词 异重流 潜入条件 佛汝德数 小浪底 水槽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