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形成机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115
1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赵培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1-192,共12页
随着勘探理论、技术进步和对油气资源增长的需求,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逐渐成为油气资源发展的重要新领域,碳酸盐岩优质储层成为深层超深层领域油气勘探及研究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国内外几个典型研究实例及大量研究成果的综述,较系统... 随着勘探理论、技术进步和对油气资源增长的需求,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逐渐成为油气资源发展的重要新领域,碳酸盐岩优质储层成为深层超深层领域油气勘探及研究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国内外几个典型研究实例及大量研究成果的综述,较系统地阐述了埋藏深度与碳酸盐岩孔隙分布、白云岩化对孔隙作用的贡献、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及构造活动与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保存等几个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优质储层 碳酸盐岩 白云岩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下载PDF
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的流体——来自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岩石学、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的限定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泽明 沈昆 +1 位作者 赵旭东 石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85-1998,共14页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岩石学、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名义上无水矿物的研究表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在大陆地壳的俯冲与折返过程中起到多重的重要作用,并形成了复杂的流体演化过程:(1)大陆表壳岩通过与高纬度大气降水的交换作用被广...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岩石学、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名义上无水矿物的研究表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在大陆地壳的俯冲与折返过程中起到多重的重要作用,并形成了复杂的流体演化过程:(1)大陆表壳岩通过与高纬度大气降水的交换作用被广泛水化,并获得了异常低的氧同位素成分;(2)在水化陆壳物质的俯冲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进变质脱水反应,所释放的流体主要结合进了高压、超高压含水矿物和名义上无水超高压矿物;(3)在超高压变质过程中,以水为主的变质流体通过选择性的吸收使其盐度逐渐升高,并在峰期出现高密度、高盐度的H2O或CO2-H2O流体。有机质的分解反应在局部形成了以CO2、N2、CH4或它们的混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变质流体;(4)名义上无水超高压矿物的结构水出溶是早期退变质流体的主要来源,并在局部富集形成了高压变质脉体;(5)透入性的中、低盐度水流体活动使超高压变质岩通过一系列的水化反应转变成角闪岩相变质岩;(6)沿韧性剪切带和脆性破碎带的强烈水流体活动为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和低压石英脉的形成提供了变质流体;(7)可变盐度的H2O或CO2-H2O流体是整个超高压变质岩形成与折返过程中的主要流体,但局部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形成了非极性的变质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深俯冲 超高压变质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下载PDF
页岩渗透率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术刚 张坤峰 +1 位作者 刘双星 赵兴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40,共10页
页岩渗透率及其分布关系页岩油气开发、常规油气藏储量评估、地下储气库及CO_(2)地质封存盖层封闭性、核废料地质处置与气田采出水回注安全性等能源环境领域重点课题,其渗透率特征研究具有广泛的理论与工程实践意义。为此,系统阐述了页... 页岩渗透率及其分布关系页岩油气开发、常规油气藏储量评估、地下储气库及CO_(2)地质封存盖层封闭性、核废料地质处置与气田采出水回注安全性等能源环境领域重点课题,其渗透率特征研究具有广泛的理论与工程实践意义。为此,系统阐述了页岩渗透率测定方法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结果表明,页岩渗透率为微达西至纳达西,通常采用稳态法和脉冲衰减法测得,影响页岩渗透率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流体类型及饱和度、矿物组成、孔隙压力、有效应力、实验温度、各向异性以及流体-页岩化学溶蚀与沉淀作用,不同条件下的流体-页岩相互作用差异及孔隙有效渗流半径变化是渗透率改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渗透率 测定方法 影响因素 流体-页岩相互作用
下载PDF
大陆深俯冲过程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氧同位素剖面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泽明 肖益林 +1 位作者 赵旭东 石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41-1951,共11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深5158m,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该钻孔钻进了一个超高压变质岩片,其主要榴辉岩、片麻岩、超基性岩和少量石英和片岩组成。基于连续样品的详细氧同位素分析可得出下列认识:(1)各种变质矿物的氧同位素成分...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深5158m,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该钻孔钻进了一个超高压变质岩片,其主要榴辉岩、片麻岩、超基性岩和少量石英和片岩组成。基于连续样品的详细氧同位素分析可得出下列认识:(1)各种变质矿物的氧同位素成分具有很大的变化,其中石榴石为-7.4-+6.2‰,绿辉石为-5.2-+6.5‰,白云母为-4.4-+7.1‰,斜长石为-3.1-+7.6‰,钾长石为4.8-8.3‰,石英为-2.8-+9.6‰。(2)整个钻孔剖面的氧同位素成分是连续和逐渐的变化的,而且与岩石类型无关,氧同位素亏损岩石产出的最大深度为3320m。这个深度之下的岩石均具有正常变质岩的氧同位素值。(3)氧同位素明显亏损的变质岩大多出现在正、副片麻岩及其与榴辉岩的互层带。(4)榴辉岩矿物大多具有平衡的氧同位素分异,大多数高压和低压石英脉体具有与它们的围岩类似的氧同位素成分。(5)利用石英-石榴石氧同位素温度计,所获得的榴辉岩变质温度为598-909℃,片麻岩的变质温度为550-786℃。基于这些事实,并结合氧同位素亏损变质岩在地表和浅钻孔中的广泛分布,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在苏鲁造山带,有大量的表壳岩石与巨量的寒冷气候下的大气降水发生过交换作用,这为新元古代全球冰期的存在提供了重要证据。(2)许多呈厚层产出的花岗质片麻岩具有正常变质岩的氧同位素成分,并缺少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3)在大陆深俯冲和折返过程中,只存在通道式的水-岩相作用和非常有限的流体活动,与高压退变质有关的流体是原地形成的。(4)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环境下形成的双峰式岩浆活动为大气降水与表壳岩之间的热液蚀变提供了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超高压变质岩 流体-石相互作用 苏鲁造山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下载PDF
缅甸硬玉岩中的流体包裹体 被引量:5
5
作者 祁敏 沈昆 向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5-417,共13页
缅甸硬玉岩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玉石矿床之一,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新特提斯洋缝合带中。研究表明,缅甸硬玉岩是新特提斯洋壳俯冲过程中橄榄岩经高压变质、交代作用形成的。对不同变质程度缅甸硬玉岩样品中的流体包裹体的研... 缅甸硬玉岩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玉石矿床之一,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新特提斯洋缝合带中。研究表明,缅甸硬玉岩是新特提斯洋壳俯冲过程中橄榄岩经高压变质、交代作用形成的。对不同变质程度缅甸硬玉岩样品中的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缅甸硬玉岩中含有4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1不含或含少量甲烷的低盐度水溶液包裹体(Ⅰ型),呈孤立状或小群(簇状)产于硬玉晶体核部,或沿着硬玉晶体的生长环带分布,具有原生生长结构;2含石盐子晶的H2O+Na Cl±CH4三相包裹体(Ⅱ型);3纯甲烷(CH4)包裹体(Ⅲ型),可以细分为高密度(Ⅲa)和低密度(Ⅲb)两种;4气相或空包裹体(Ⅳ型)。研究表明,缅甸硬玉岩及其相关岩石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多期次流体交代事件。硬玉形成过程中,交代橄榄岩的流体相可能来自海水。首次在缅甸硬玉岩中识别出高盐度的含水包裹体和高密度的含CH4包裹体。高盐度的含水包裹体可能与硬玉岩重结晶过程相关,而高密度的CH4流体可能为俯冲板片的上地幔楔中超基性岩蛇纹石化过程的副产物。计算的流体包裹体等容线表明,硬玉岩演化过程中这些流体包裹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玉岩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流体包裹体 缅甸
下载PDF
缅甸硬玉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对新特提斯洋俯冲带流体活动的制约 被引量:5
6
作者 祁敏 向华 +1 位作者 张泽明 钟增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79-2286,共8页
硬玉岩大多产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是洋壳俯冲带低温高压条件下流体与超基性岩相互作用的产物。缅甸硬玉岩产于新特提斯洋俯冲带中,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硬玉矿床。本文对一块缅甸紫色硬玉岩中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微量元素和U-Pb定... 硬玉岩大多产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是洋壳俯冲带低温高压条件下流体与超基性岩相互作用的产物。缅甸硬玉岩产于新特提斯洋俯冲带中,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硬玉矿床。本文对一块缅甸紫色硬玉岩中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微量元素和U-Pb定年研究。所研究的锆石晶形不规则,普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重结晶改造。锆石U-Pb年龄与Ti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反映了受重结晶改造越强,Ti含量越低。受重结晶改造较弱的锆石区域具有弱的岩浆分带特征,较高的Th/U比值(0.11~0.29)和REE含量(ΣREE=607×10-6~2494×10^-6),Ti含量在1.58×10^-6~8.60×10^-6之间,对应的锆石Ti温度为598~732℃,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8±4Ma(MSWD=3.5,N=6),代表了硬玉岩中岩浆锆石结晶年龄的最小估计值;重结晶改造较强的锆石区域呈现出杂乱的补丁状分带,根据锆石Th/U比值、REE含量和Ti含量分为完全重结晶锆石和不完全重结晶锆石。完全重结晶锆石区域具有相对低的Th/U比值(集中在0.11~0.17),REE含量较低(ΣREE=143×10^-6~362×10^-6)并具有非常低的Ti含量(0.19×10^-6~0.68×10^-6),对应的锆石Ti温度为473~543℃,与硬玉岩形成的温度条件相符,给出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79±2Ma(MSWD=0.88,N=5),代表了硬玉岩有关的流体活动的年龄。而不完全重结晶锆石区域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两者之间,Th/U比值在0.14~0.43,Ti含量多数在0.25~7.17之间,其年龄范围在91~142Ma之间,不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结合已有的缅甸硬玉岩的年代学数据,我们认为在新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发生了多期次的流体交代作用,在147~79Ma期间形成了不同时代的硬玉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玉岩 锆石U-PB年龄 水-岩相互作用 缅甸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f high to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alteration in porphyry copper systems and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2
7
作者 Jianping LI Huayong CHEN +2 位作者 Long SU Bing XIAO Yunfeng W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50-570,共21页
Porphyry copper systems, which provide most of the world's copper resource, a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characteristic concentric zonation of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n-depth knowledge of the distribution ... Porphyry copper systems, which provide most of the world's copper resource, a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characteristic concentric zonation of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n-depth knowledge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 mechanism of elements in the alteration zones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We employed flow-reaction apparatus to simulate the fluid-rock interactions during porphyry ore formation so a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that govern the transport of ele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zon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more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products at 450°C compared to those at lower temperatures, which implies a crucial role of temperature in controlling elements redistribution in hydrothermal systems. Heating advances potassic alteration and Ca leaching of wall rocks.To achieve the same degree of sodic alteration, it requires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Na+in the fluid toward higher temperature.Temperature also facilitates the incorporation of Ti, Sr and Pb into silicate minerals through cation substitution. We infer from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from the center of intermediate to mafic volcanic wall rocks toward periphery, the contents of K and Ti should decrease and the contents of Ca, Zn and Mn should increase, whereas the trend for Si and Na could be non-monotonic.This study provides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sights into a variety of vital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including anhydrite formation and the widespread development of potassic rather than sodic alteration i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fluid-rock interactions Flowing SYSTEMS Elements transport mechanism
原文传递
CO_2封存和提高采收率过程中岩石与饱和水的CO_2反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秀宇 杨胜来 +2 位作者 杨永忠 舒梅 王贵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0,14,共4页
CO2注入及封存在地层中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措施,同时注CO2驱油也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在地层中的不同位置,水和CO2相互溶解的程度不同。以往的许多研究都集中在矿物与碳酸的反应,而忽视了矿物与溶解了水的超临界CO2的... CO2注入及封存在地层中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措施,同时注CO2驱油也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在地层中的不同位置,水和CO2相互溶解的程度不同。以往的许多研究都集中在矿物与碳酸的反应,而忽视了矿物与溶解了水的超临界CO2的反应。文章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发现白云石和页岩与无水超临界CO2不反应,而与饱和水超临界CO2反应使部分矿物溶解并重结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影响新形成矿物的组成、形态和反应程度的关键参数。反应形成的矿物溶解和重结晶会改变岩石的润湿性、相对渗透率和毛管压力曲线等,最终影响CO2的注入能力、封存效果和盖层完整性;用CO2进行水气交替提高原油采收率过程中,还会影响到水气注入速度和采油速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封存 提高原油采收率 岩石与流体相互作用 超临界二氧化碳 矿物溶解 重结晶
下载PDF
高压水射流破碎岩石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倪红坚 王瑞和 白玉湖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40,共4页
根据连续介质力学和有限元理论 ,给出了高压水射流破岩系统中流体和岩石的控制方程 ,并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列式。采用交错迭代的解耦方法求解了水射流与岩石的耦合问题 ,并就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数值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数值计... 根据连续介质力学和有限元理论 ,给出了高压水射流破岩系统中流体和岩石的控制方程 ,并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列式。采用交错迭代的解耦方法求解了水射流与岩石的耦合问题 ,并就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数值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数值计算的结果较真实地反映了水射流破岩过程中岩石的动态响应以及水射流动力学特性的演化过程 ,并与相关试验规律吻合良好 ,这表明该分析方法是有效的 ,可用来指导高压水射流破岩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射流 岩石破碎 有限元法 流固耦合 数值计算
下载PDF
3D Seismic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to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Basins
10
作者 Xiangquan Li,Tao Jiang Faculty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Resource Institut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4,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02-202,共1页
The recent advances of 3D seismic technique applied in geological study of sedimentary basin analysis were reviewed.The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the sedimentology,structural analysis, fluid-rock interaction and ig... The recent advances of 3D seismic technique applied in geological study of sedimentary basin analysis were reviewed.The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the sedimentology,structural analysis, fluid-rock interaction and igneous geology were summarized.Because 3D seismic resolu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are enhanced surprisi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EISMIC technology BASIN ANALYSIS fluid-rock interactions SEISMIC STRATIGRAPHY structural ANALYSIS IGNEOUS GEOLO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