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洋钻探对甲烷渗漏的影响:以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钻探GMGS2-16站位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尉建功
杨胜雄
+3 位作者
梁金强
陆敬安
刘胜旋
张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70,共8页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展了调查和试开采,但是对水合物开发与海底甲烷渗漏之间的关系缺乏了解。本文依托我国第二次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航次(GMGS2),对GMGS2-16钻孔开展了两次钻后甲烷渗漏调查。第一次使用水下机器人(ROV...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展了调查和试开采,但是对水合物开发与海底甲烷渗漏之间的关系缺乏了解。本文依托我国第二次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航次(GMGS2),对GMGS2-16钻孔开展了两次钻后甲烷渗漏调查。第一次使用水下机器人(ROV)在该孔开钻之前、钻探过程中及完钻67天内进行了4次海底观察,其中开钻之前未发现海底甲烷渗漏,而在完钻后的两次海底观察中,发现大量气泡从废弃井口冒出。第二次使用船载多波束在该孔完钻18个月后开展水体调查,发现水体中存在火焰状的高回波强度,表明水体中存在气体羽状流,指示海底发生了甲烷渗漏。地震剖面显示该站位水合物赋存层下伏游离气,甲烷渗漏可能是由于钻探打通了海底与该游离气层,形成了甲烷气体运移的优势通道,造成海底甲烷渗漏。多波束水体数据显示甲烷气泡从海底溢出,在海面以下约650m处消失,表明甲烷气体在通过水体的过程中被完全溶解,因此,钻探导致的甲烷渗漏对大气的影响较小。未来随着井壁的坍塌以及水合物在井内的形成,气体运移的优势通道将会完全关闭,甲烷渗漏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渗漏
流体运移通道
天然气水合物钻探
珠江口盆地
南海北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边断层研究现状
被引量:
3
2
作者
平贵东
付晓飞
胡才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63,共14页
多边断层在世界50多个沉积盆地中均有发现,它是指平面上走向多方位且相互交叉组合成多边形形态、具有层控特征的伸展断裂系统,主要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内克拉通盆地内的细粒沉积物中。这类断层为非构造成因断层,目前占主流地位的...
多边断层在世界50多个沉积盆地中均有发现,它是指平面上走向多方位且相互交叉组合成多边形形态、具有层控特征的伸展断裂系统,主要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内克拉通盆地内的细粒沉积物中。这类断层为非构造成因断层,目前占主流地位的成因机制有密度反转、脱水收缩和重力载荷机制;与构造正断层相比,多边断层明显具有层控性、多边性和体积应变等方性等特点。共同的几何学特征有:延伸长度短,多为平直或铲式断层,倾角变化范围为30°~70°(平均为45°),走向随机,断层平面交叉组合呈多边形形态。多边断层对储层砂体形态以及流体、天然气水合物的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综合了自多边断层提出以来的国内外研究资料,概括了多边断层发育的几何学特征和成因机制以及多边断层对流体运移的影响,希望能对中国以后的多边断层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断层
几何特征
成因机制
流体运移路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钻探对甲烷渗漏的影响:以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钻探GMGS2-16站位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尉建功
杨胜雄
梁金强
陆敬安
刘胜旋
张伟
机构
自然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7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结构及气体成因对比研究"(4160214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潜海底冷泉系统科学研究"(2016YFC0304905-03)
文摘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展了调查和试开采,但是对水合物开发与海底甲烷渗漏之间的关系缺乏了解。本文依托我国第二次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航次(GMGS2),对GMGS2-16钻孔开展了两次钻后甲烷渗漏调查。第一次使用水下机器人(ROV)在该孔开钻之前、钻探过程中及完钻67天内进行了4次海底观察,其中开钻之前未发现海底甲烷渗漏,而在完钻后的两次海底观察中,发现大量气泡从废弃井口冒出。第二次使用船载多波束在该孔完钻18个月后开展水体调查,发现水体中存在火焰状的高回波强度,表明水体中存在气体羽状流,指示海底发生了甲烷渗漏。地震剖面显示该站位水合物赋存层下伏游离气,甲烷渗漏可能是由于钻探打通了海底与该游离气层,形成了甲烷气体运移的优势通道,造成海底甲烷渗漏。多波束水体数据显示甲烷气泡从海底溢出,在海面以下约650m处消失,表明甲烷气体在通过水体的过程中被完全溶解,因此,钻探导致的甲烷渗漏对大气的影响较小。未来随着井壁的坍塌以及水合物在井内的形成,气体运移的优势通道将会完全关闭,甲烷渗漏终止。
关键词
甲烷渗漏
流体运移通道
天然气水合物钻探
珠江口盆地
南海北部
Keywords
methane
seep
fluid
migration
pathway
gas
hydrate
drillin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X14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边断层研究现状
被引量:
3
2
作者
平贵东
付晓飞
胡才志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63,共14页
基金
中国石油风险创新基金项目(07206D201204201206)
文摘
多边断层在世界50多个沉积盆地中均有发现,它是指平面上走向多方位且相互交叉组合成多边形形态、具有层控特征的伸展断裂系统,主要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内克拉通盆地内的细粒沉积物中。这类断层为非构造成因断层,目前占主流地位的成因机制有密度反转、脱水收缩和重力载荷机制;与构造正断层相比,多边断层明显具有层控性、多边性和体积应变等方性等特点。共同的几何学特征有:延伸长度短,多为平直或铲式断层,倾角变化范围为30°~70°(平均为45°),走向随机,断层平面交叉组合呈多边形形态。多边断层对储层砂体形态以及流体、天然气水合物的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综合了自多边断层提出以来的国内外研究资料,概括了多边断层发育的几何学特征和成因机制以及多边断层对流体运移的影响,希望能对中国以后的多边断层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边断层
几何特征
成因机制
流体运移路径
Keywords
polygonal
fault
geometry
genetic
mechanism
fluid
migration
pathway
分类号
P542.3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洋钻探对甲烷渗漏的影响:以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钻探GMGS2-16站位为例
尉建功
杨胜雄
梁金强
陆敬安
刘胜旋
张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边断层研究现状
平贵东
付晓飞
胡才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