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平台生产管道的服役寿命分析
1
作者 翁永基 吴志伟 潘涵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1-363,共3页
根据我国南海某油田平台生产管线的历年穿孔记录,分析了影响管线服役寿命的因素.结果表明,管输流体流速对管线服役寿命起决定作用.从统计曲线上估算了临界流速的大小,当流速超过上述临界值时,管线服役寿命不会超过2年;临界流速从2004年... 根据我国南海某油田平台生产管线的历年穿孔记录,分析了影响管线服役寿命的因素.结果表明,管输流体流速对管线服役寿命起决定作用.从统计曲线上估算了临界流速的大小,当流速超过上述临界值时,管线服役寿命不会超过2年;临界流速从2004年时的4.5 m/s下降到2004年后(2005、2006到2007年至今)的2.0 m/s,是造成该油田近年来穿孔频率加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平台生产管线 服役寿命 临界流速 磨损腐蚀
下载PDF
设置小交路的T型地铁换乘站方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彤松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1-1016,共6页
城市核心区的地铁换乘站一般位于繁华地带,车站规模较大、附属建筑较多,且受到线路3站2区间方案的制约,车站方案设计复杂。如果换乘站的其中1条线路设置了小交路,则车站方案设计难度进一步加大,小交路清客的瞬时集中客流与进站、候车、... 城市核心区的地铁换乘站一般位于繁华地带,车站规模较大、附属建筑较多,且受到线路3站2区间方案的制约,车站方案设计复杂。如果换乘站的其中1条线路设置了小交路,则车站方案设计难度进一步加大,小交路清客的瞬时集中客流与进站、候车、换乘客流形成对冲,增加客流组织难度。以常规的2线十字交叉换乘站为例,通过分析清客过程中的4种工况,采用静态计算方式分析清客状态下的侧站台占用宽度。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小交路时,采用静态计算的站台宽度较正常情况大,同时,由于客流对冲形成的客流无序状态将进一步加剧侧站台的压力。最后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加宽侧站台和增加1个侧站台2种方案,并建议尽量避免将小交路设置在客流量较大的换乘车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交路 地铁换乘站 客流流线 侧站台 静态计算
下载PDF
基于机组流水法与固定模台法的预制构件生产过程碳排放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毛超 李莉 +1 位作者 洪竞科 王栋 《工程管理学报》 2018年第4期21-26,共6页
以机组流水法及固定模台法两种预制构件生产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预制内墙板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因材料、电、水、人工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2.3m×2.75m×0.2m尺寸的构件为例,机组流水法与固定模台法... 以机组流水法及固定模台法两种预制构件生产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预制内墙板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因材料、电、水、人工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2.3m×2.75m×0.2m尺寸的构件为例,机组流水法与固定模台法的每立方混凝土碳排放量分别是706.198kg与706.378kg。其中材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占99%以上,采用机组流水法时因电力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占0.78%,因人工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占0.02%。采用固定模台法时因电力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占0.74%,因人工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占0.01%。通过对比分析两种生产方式碳排放组成比例,可以为减少工业化建筑碳排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机组流水法 固定模台法 预制构件
下载PDF
非接触式雷达波流量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平台研究
4
作者 陈生俊 马永刚 杜历 《水利信息化》 2022年第2期61-65,共5页
宁夏水网具有流量变化级差大、含沙量高、风期长、风速大等区域特点,流量在线设备安装平台方面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与实践。针对宁夏水网特点和流域特性,分析各类非接触式流量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安装现状及建设需求,提出安装平台设计思路,重... 宁夏水网具有流量变化级差大、含沙量高、风期长、风速大等区域特点,流量在线设备安装平台方面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与实践。针对宁夏水网特点和流域特性,分析各类非接触式流量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安装现状及建设需求,提出安装平台设计思路,重点研究不同断面跨度、环境影响条件下的河(沟、渠)非接触式雷达波流量自动在线设备安装平台设计,并在4处天然河流、17处引黄灌区取水干渠和排水沟道水文监测断面开展安装方式的研究与实践,解决多种设备类型、不同跨度监测断面非接触式雷达波流量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安装问题,提升流量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可靠性、稳定性和监测精度,在宁夏及西北相似地区水文水资源监测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 雷达波 流量自动在线监测 监测设备 安装平台 索道式设备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