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色土坡耕地磷素流失特征及施肥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周明华 朱波 +1 位作者 汪涛 王振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74-1381,共8页
通过雨季典型降雨-径流事件中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磷素流失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紫色土坡地磷素随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流失的通量、过程特征及其施肥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过程呈多峰的时间变化特点,壤中流呈单峰且其产... 通过雨季典型降雨-径流事件中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磷素流失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紫色土坡地磷素随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流失的通量、过程特征及其施肥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过程呈多峰的时间变化特点,壤中流呈单峰且其产流时间滞后于地表径流;雨季次降雨平均径流量为23.6~29.1mm,壤中流是雨季的主要径流输出方式。地表径流总磷(TP)平均浓度远高于壤中流,泥沙吸附态磷(PP)是地表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溶解态有机磷(DOP)是壤中流流失的主要磷素形态。施肥方式显著影响地表径流TP浓度,常规施肥(NPK)、有机肥-化肥配施(OMNPK)、有机肥(OM)、秸秆-化肥配施(RSDNPK)各施肥处理的地表径流TP平均浓度呈依次减小的顺序。次降雨平均磷素流失负荷呈RSDNPK<OMNPK<OM<NPK的规律;壤中流是紫色土坡耕地磷素流失不可忽视的重要通道。施肥方式仅能控制地表径流磷素流失,而控制壤中流磷流失的效果不佳,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流失 壤中流 地表径流 流失负荷 施肥影响
下载PDF
乙烯裂解炉内传递和反应过程综合数值模拟研究 Ⅲ.炉膛内燃烧和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2
作者 蓝兴英 高金森 徐春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51,共6页
在乙烯裂解炉综合模拟研究中,准确地描述炉膛内燃料燃烧和辐射传热过程极其重要。笔者采用乙烯裂解炉传递反应过程综合数学模型中的炉膛数学模型,对工业裂解炉炉膛中的流动、燃烧和传热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场、浓度场和... 在乙烯裂解炉综合模拟研究中,准确地描述炉膛内燃料燃烧和辐射传热过程极其重要。笔者采用乙烯裂解炉传递反应过程综合数学模型中的炉膛数学模型,对工业裂解炉炉膛中的流动、燃烧和传热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场、浓度场和温度场等详细信息,揭示了炉膛内流动、燃烧和传热过程的基本特点。模拟结果表明,炉膛中存在着流动、燃烧反应与传热的不均匀分布,是造成反应管管壁热通量的非均匀分布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裂解炉 数值模拟 流动 燃烧 辐射传热 热通量
下载PDF
潜流带水流特性及氮素运移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勇 张维维 +4 位作者 袁佳慧 黄漫丽 朱亮 倪利晓 吴云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为进一步探明潜流带表层沉积物对地表水体的"源汇"关系及季节性转化规律,综合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在河道和湖泊潜流带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区域潜流带内水流形态及其对氮素运移转化的影响机制、潜流带内部环境变化梯度和温度... 为进一步探明潜流带表层沉积物对地表水体的"源汇"关系及季节性转化规律,综合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在河道和湖泊潜流带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区域潜流带内水流形态及其对氮素运移转化的影响机制、潜流带内部环境变化梯度和温度分布季节性变化对潜流带好氧-厌氧区分布范围及氮素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潜流带中氮素与地表水体的交换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并结合当前的研究动态提出了潜流带水流特性及氮素运移转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带 水流特性 表层沉积物 氮素运移转化 内部环境梯度 “源汇”关系 交换通量 综述
下载PDF
薄板坯连铸及其铸坯表面缺陷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磊 翟冰钰 王万林 《连铸》 2020年第4期22-28,共7页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已成为了钢铁冶金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但薄板坯连铸具有拉速高、凝固速度快、铸坯宽厚比大等特点,使得铸坯容易出现表面夹渣、表面裂纹等缺陷,而这些铸坯表面缺陷问题的产生与结晶器流场、温度和热流分布有直接...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已成为了钢铁冶金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但薄板坯连铸具有拉速高、凝固速度快、铸坯宽厚比大等特点,使得铸坯容易出现表面夹渣、表面裂纹等缺陷,而这些铸坯表面缺陷问题的产生与结晶器流场、温度和热流分布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对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高温动态行为进行系统地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铸坯表面缺陷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液流动更加紊乱、涡流速度更快,这不利于夹杂物的上浮,且容易导致卷渣的发生,增大铸坯表面夹渣缺陷产生的可能。此外,在钢液湍流和涡流的作用下,铸坯内温度分布不均,加上在高拉速下结晶器内热流更大,这使得铸坯表面更易产生裂纹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 流场 热流 铸坯质量 高拉速
原文传递
干热风天气麦田热量、水汽量的湍流交换及其对小麦灌浆速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廷珠 韩方池 +1 位作者 吴乃元 梁丰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4-78,共5页
干热风使麦田动量、热量、水汽量的湍流交换骤增、而且持续,破坏了农田正常的热量平衡、水分平衡条件,导致作物有机合成的紊乱,造成减产。为减轻其危害,要重视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同时,要改善农田小气候。
关键词 干热风 热通量 水汽通量 灌浆速度 小麦
下载PDF
测量学术贡献的关键词分析法探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晨 赵星 +3 位作者 卞杨奕 张家榕 张慧 叶鹰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99,共16页
语言作为逻辑思维和推理工具,其基本要素是语词。重要语词映射成概念,核心概念建构知识,而知识演进促成学术发展。本文以学术文献中的关键词作为概念演化基础,尝试超越传统引文分析法探讨测量学术贡献的关键词分析法。研究发现以一个学... 语言作为逻辑思维和推理工具,其基本要素是语词。重要语词映射成概念,核心概念建构知识,而知识演进促成学术发展。本文以学术文献中的关键词作为概念演化基础,尝试超越传统引文分析法探讨测量学术贡献的关键词分析法。研究发现以一个学科内的关键词向量和关键词流量为基准,可分别定义关键词向量通量谱和累积通量谱的h截断和g截断,构成h核和g核内主流关键词,进而可定义主流率和主流指数,用作测量对主流学术研究之学术贡献的新型学术测评参数。合并CNKI、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元数据和WoS、Ei里的中文记录元数据建立了2008-2017年数据支持平台,具体探讨了针对学术团体和学术期刊的中观层面实证案例。本文给出的关键词分析法基础框架重点是挖掘学术主体或客体对主流研究的学术贡献,建议在试用和应用中进一步改良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法 关键词向量 关键词流量 关键词通量 主流率 主流指数 学术评价
下载PDF
输煤皮带机尾粉尘污染及气动射雾除尘 被引量:13
7
作者 葛少成 樊文涛 +2 位作者 张忠温 荆德吉 陈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9-463,共5页
为对选煤厂输运皮带机尾粉尘污染进行控制,对皮带机尾粉尘颗粒运动及机尾处作业空间粉尘质量浓度扩散进行相关的数值仿真.利用气-尘-液多相流理论,对粉尘颗粒运动进行数值分析,得出皮带机尾处粉尘污染规律,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 为对选煤厂输运皮带机尾粉尘污染进行控制,对皮带机尾粉尘颗粒运动及机尾处作业空间粉尘质量浓度扩散进行相关的数值仿真.利用气-尘-液多相流理论,对粉尘颗粒运动进行数值分析,得出皮带机尾处粉尘污染规律,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提出针对机尾粉尘逸散特性的气动射雾除尘方案,确定了除尘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粘附在机尾表面的浮尘是机尾的发尘源,滚筒离心力和风流剪切力是尘源飞扬的动因;对机尾皮带进行封闭是除尘的前提条件,在密封罩内设置气动射雾使得封闭罩内形成雾池,粉尘在过饱和湿空气状态下被迅速捕捉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雾 密封 多相流 粉尘 机尾 水流量 气压
下载PDF
气泡雾化喷嘴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培勇 仇性启 崔运静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研究设计了一种结构可变的气泡雾化喷嘴,并对此喷嘴的流型、流量特性和速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室直径及长度、气液质量比、气泡发生器气孔的大小及数目等对混合室内泡状流型的形成影响显著,喷嘴的流量特性主要受结... 研究设计了一种结构可变的气泡雾化喷嘴,并对此喷嘴的流型、流量特性和速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室直径及长度、气液质量比、气泡发生器气孔的大小及数目等对混合室内泡状流型的形成影响显著,喷嘴的流量特性主要受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嘴 气泡雾化 气液比 流量特性 流量系数
下载PDF
横向流超滤膜污染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晓昌 王锦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2-557,共6页
从超滤过程中膜面滤饼层内对流传输、反向传输和颗粒积累的质量平衡关系出发 ,建立了描述渗透通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横向流超滤膜污染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将通常难以确定的滤饼层比阻和反向扩散系数包含在两个经验参数a ,b中 ,通过简单的... 从超滤过程中膜面滤饼层内对流传输、反向传输和颗粒积累的质量平衡关系出发 ,建立了描述渗透通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横向流超滤膜污染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将通常难以确定的滤饼层比阻和反向扩散系数包含在两个经验参数a ,b中 ,通过简单的实验确定参数值后 ,即可用于横向流超滤过程的数学模拟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实测数据比较接近 ,且从理论上说明了横向流超滤从非平衡到最终平衡状态过渡的原理以及半透膜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超滤 膜污染 渗透通量 水处理
下载PDF
高压细水雾喷头流量系数与雾场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伍毅 陆林 +1 位作者 凤四海 贺元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8-352,共5页
喷头流量系数是细水雾系统设计喷头选型的关键设计参数之一,其决定细水雾的雾场特性从而直接影响细水雾系统的灭火性能。为了研究高压细水雾喷头流量系数与雾场特性的关系,构建了喷头及喷嘴雾场特性冷态实验平台,实验测量了两种流量系... 喷头流量系数是细水雾系统设计喷头选型的关键设计参数之一,其决定细水雾的雾场特性从而直接影响细水雾系统的灭火性能。为了研究高压细水雾喷头流量系数与雾场特性的关系,构建了喷头及喷嘴雾场特性冷态实验平台,实验测量了两种流量系数的喷头(K=1.0,2.5)及其喷嘴的雾滴粒径分布、雾化锥角、雾场强度等雾场特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系数K从1.0增大至2.5,喷嘴及喷头的雾化锥角、雾滴粒径分布及雾场强度都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细水雾 流量系数 雾滴粒径 雾化锥角 雾场强度
下载PDF
国际重大研究计划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展望——中国生态大讲堂百期学术演讲暨2014年春季研讨会评述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鸿烈 陈宜瑜 +1 位作者 于贵瑞 于秀波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5-873,共9页
以"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为宗旨的中国生态大讲堂百期学术演讲暨2014年春季研讨会于2014年4月25日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国际重大研究计划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展望"为主题,邀请秦大河、姚檀栋、... 以"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为宗旨的中国生态大讲堂百期学术演讲暨2014年春季研讨会于2014年4月25日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国际重大研究计划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展望"为主题,邀请秦大河、姚檀栋、傅伯杰、崔鹏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马克平、于贵瑞、张佳宝、秦伯强4位知名专家作了主题报告。8位报告人分别介绍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未来地球(Future Earth)、第三极环境(Third Pole Environment)、国际长期生态监测研究网络(ILTER)、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通量观测研究计划(FluxNet)等国际重大研究计划的进展和趋势,并就山洪泥石流风险分析与管理、碳通量空间格局及生物地理生态学机制、农田地力提升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等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研究进展作了系统阐释。基于8位报告人的演讲,本文评述了8个报告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工作,分析了国际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国际研究计划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的启示,讨论了中国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方向和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大讲堂 国际重大研究计划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未来地球 “第三极环境”计划 国际长期生态监测研究网络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 生物多样性计划 通量观测研究计划 生态系统服务 山洪泥石流 碳通量 农田地力 湖泊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An Improved LU-SGS Implicit Scheme for High Reynolds Number Flow Computations on Hybrid Unstructured Mesh 被引量:9
12
作者 WANG Gang JIANG Yuewen YE Zhengyi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1期33-41,共9页
The lower-upper symmetric Gauss-Seidel (LU-SGS) implicit relax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because it has the merits of less dependency on grid topology, low numerical complexity and modest memory requirements. In ori... The lower-upper symmetric Gauss-Seidel (LU-SGS) implicit relax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because it has the merits of less dependency on grid topology, low numerical complexity and modest memory requirements. In original LU-SGS scheme, the implicit system matrix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splitting of convective flux Jacobian according to its spectral radius. Although this treatment has the merit of reducing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helps to ensure the diagonally dominant property of the implicit system matrix, it can also cause serious distortions on the implicit system matrix because too many approximations are introduced by this splitting method if the contravariant velocity is small or close to sonic speed. To overcome this shortcoming, an improved LU-SGS scheme with a hybri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implicit system matrix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he hybrid way is that: on the cell faces having small contravariant velocity or transonic contravariant velocity, the accurate derivative of the convective flux term is used to construct more accurate implicit system matrix, while the original Jacobian splitting method is adopted on the other cell faces to reduc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ensure the diagonally dominant property of the implicit system matrix. To investigate the convergence performance of the improved LU-SGS scheme, 2D and 3D turbulent flows around the NACA0012 airfoil, RAE2822 airfoil and LANN wing are simulated on hybrid unstructured meshes. The nu- 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LU-SGS scheme is significantly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original LU-SGS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SGS scheme hybrid unstructured mesh Navier-Stokes equations flux Jacobian convergence performance turbulent flow
原文传递
Advances in critical technologies for hypersonic and high-enthalpy wind tunnel 被引量:10
13
作者 Zonglin JIANG Zongmin HU +1 位作者 Yunpeng WANG Guilai HA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3027-3038,共12页
Hypersonic and high-enthalpy wind tunnels and their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re the cornerstone of the hypersonic flight era that is a dream for human beings to fly faster,higher and further.The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Hypersonic and high-enthalpy wind tunnels and their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re the cornerstone of the hypersonic flight era that is a dream for human beings to fly faster,higher and further.The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and their critical technologies are still in an urgent need for further development.There are at least four kinds of hypersonic and high-enthalpy wind tunnels that are widely applied over the world and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operation modes.These wind tunnels are named as air-directly-heated hypersonic wind tunnel,light-gas-heated shock tunnel,free-piston-driven shock tunnel and detonation-driven shock tunnel,respectively.The critical technologies for developing the wind tunnel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nd their merits and weaknes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wind tunnel performance evaluation.Measurement techniques especially developed for high-enthalpy flows are a part of the hypersonic wind tunnel technology because the flow is a chemically reacting gas motion and its diagnosis needs specially designed instruments.Three kinds of the measurement techniques considered to be of primary importance are introduced here,including the heat flux sensor,the aerodynamic balance,and optical diagnosis techniques.The techniques are developed usually for conventional wind tunnels,but further improved for hypersonic and high-enthalpy tunnels.The hypersonic ground test facilities have provided us with most of valuable experimental data on high-enthalpy flows and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hypersonic research area in the future.Therefore,several prospects for developing hypersonic and high-enthalpy wind tunnels are presented from our point of 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enthalpy flow Hypersonic wind tunnel Aerospace vehicle Aerodynamic balance Heat flux sensor Optical measurement technique
原文传递
Lattice Boltzmann Flux Solver: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uid Flows 被引量:7
14
作者 Shu Chang Wang Y +1 位作者 Yang L M Wu J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4年第1期1-15,共15页
A lattice Boltzmann flux solver(LBFS)is presented for simulation of fluid flows.Like the convention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solvers,the new solver also applies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to discretize the gov... A lattice Boltzmann flux solver(LBFS)is presented for simulation of fluid flows.Like the convention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solvers,the new solver also applies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to discretize the govern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s,but the numerical flux at the cell interface is not evaluated by the smooth function approximation or Riemann solvers.Instead,it is evaluated from local solution of lattice Boltzmann equation(LBE)at cell interface.Two versions of LBF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One is to locally apply one-dimensional compressible lattice Boltzmann(LB)model along the normal direction to the cell interface for simulation of compressible inviscid flows with shock waves.The other is to locally apply multi-dimensional LB model at cell interface for simulation of incompressible viscous and inviscid flows.The present solver removes the drawbacks of conventional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such as limitation to uniform mesh,tie-up of mesh spacing and time interval,limitation to viscous flows.Numerical examples show that the present solver can be well applied to simulate fluid flows with non-uniform mesh and curved bound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volume method flux solvers compressible flow incompressible flow Navier-Stokes equation lattice Boltzmann equation
下载PDF
Near-surface Geothermal Gradient Observation and Geothermal Analyses in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Easter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8
15
作者 LIU Qianqian SHI Yanan +4 位作者 WEI Dongping HAN Peng CHEN Shunyun LIU Peixun LIU Liq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14-428,共15页
The Xianshuihe fault(XSHF) zone, characterized by intense tectonic activity, is located at the southwest boundary of the Bayan Har block, where several major earthquakes have occurred, including the 2008 Wenchuan an... The Xianshuihe fault(XSHF) zone, characterized by intense tectonic activity, is located at the southwest boundary of the Bayan Har block, where several major earthquakes have occurred, including the 2008 Wenchuan and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s. This study analysed underground temperature sequence data for four years at seven measuring points at different depths(maximum depth: 18.9 m) in the southeastern section of the XSHF zone. High-frequency atmospheric noise was removed from the temperature sequences to obtain relatively stable temperature fields and heat fluxes near the measurement points. Our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surrounding bedrock at(the seven stations distributed in the fault zone) had heat flux values range from-41.0 to 206 m W/m^2, with a median value of 54.3 m W/m^2. The results indicate a low heat flux in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DaofuKangting and a relatively high heat flux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Kangting,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the hot springs near the fault. Furthermor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heat transfer in this field results primarily from stable underground heat conduction. In addition, the underground hydrothermal activity is also an obvious factor controlling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sequence records geothermal gradient heat flow heat flux Xianshuihe fault zone Tibet Plateau Proto-Tethys
下载PDF
微通道内R22制冷剂流动沸腾的压降特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谢鸣宇 罗小平 胡丽琴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2,52,共6页
为探讨热流密度对二相流动沸腾摩擦压降的影响,并结合可视化探究改变热流密度时产生压降不稳定现象的机理,文章以R22制冷剂为实验工质,在截面尺寸高×宽分别为2.0 mm×2.0 mm,2.0 mm×1.0 mm和2.0 mm×0.6 mm 3种不同... 为探讨热流密度对二相流动沸腾摩擦压降的影响,并结合可视化探究改变热流密度时产生压降不稳定现象的机理,文章以R22制冷剂为实验工质,在截面尺寸高×宽分别为2.0 mm×2.0 mm,2.0 mm×1.0 mm和2.0 mm×0.6 mm 3种不同矩形微通道中,进行二相沸腾传热实验。实验表明:此实验条件下,R22制冷剂在微通道内进行二相沸腾传热时,二相摩擦压降是产生压降的主要因素;二相摩擦压降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且低热流密度下增幅较快,当热流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二相摩擦压降增加趋势变缓;在质量通量为253.2 kg/(m2·s)的条件下,热流密度从4.5 k W/m2增加到18.1 k W/m2时,流体流型经历了局部干涸再润湿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过程中压降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流动沸腾 二相摩擦压降 热流密度
下载PDF
长菱形微针肋热沉的流动与换热特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夏国栋 崔珍珍 +2 位作者 翟玉玲 焦永刚 李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加工硅基长菱形微针肋热沉,并对其流动与换热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试验雷诺数Re范围内,长菱形针肋的换热系数随Re的增大而增大。雷诺数相同时,热流密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小。热阻随泵功的增加不断降低;在泵功较小时... 加工硅基长菱形微针肋热沉,并对其流动与换热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试验雷诺数Re范围内,长菱形针肋的换热系数随Re的增大而增大。雷诺数相同时,热流密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小。热阻随泵功的增加不断降低;在泵功较小时,热阻降低的速度较快;当泵功增大到一定值时,热阻的变化趋于平缓。在一定的泵功下不同热流密度之间的总热阻没有太大的区别。努塞尔数Nu随Re增大而增大。与同样尺寸圆形、菱形针肋相比,长菱形针肋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可以避免针肋尾部涡脱落造成的阻力损耗,同时长菱形针肋尾部延伸拓展了换热面积并扩大了固体导热区,从而提高换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肋 流动 强化换热 热流密度
下载PDF
螺旋管道内幂律流体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克亮 崔海清 +1 位作者 吴辅兵 郑晓松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6,共4页
螺旋管道可作为聚合物溶液的分层配注器。根据螺旋管道内聚合物溶液的流动特征,建立了正交螺旋坐标系下Navier-Stokes方程。通过无因次分析,得到了螺旋管道内充分发展幂律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组。采用有限容积法,研究了圆截面螺旋管道内... 螺旋管道可作为聚合物溶液的分层配注器。根据螺旋管道内聚合物溶液的流动特征,建立了正交螺旋坐标系下Navier-Stokes方程。通过无因次分析,得到了螺旋管道内充分发展幂律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组。采用有限容积法,研究了圆截面螺旋管道内幂律流体的流动规律;采用三角形网格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曲率和挠度对二次流动、流函数等值线和轴向速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曲率和挠度螺旋管道内流量与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在相同流量下,螺旋管挠度和曲率越大,压力梯度越大;挠度和曲率相同的螺旋管流量越大,压力梯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道 幂律流体 流体流动 有限容积法 数值计算 流量 压力梯度
下载PDF
冻结条件下开放体系风积砂水分迁移的动态观测及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毛雪松 侯仲杰 孔令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208,共7页
为揭示冻结过程中风积砂的水分迁移动力,先使试件在恒温状态下达到补水平衡,之后对试件施加温度梯度,实时监测土体内温度和未冻水含量的变化过程,依据试验结果对入流通量模型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在恒温状态下,基质势和重力势是风积... 为揭示冻结过程中风积砂的水分迁移动力,先使试件在恒温状态下达到补水平衡,之后对试件施加温度梯度,实时监测土体内温度和未冻水含量的变化过程,依据试验结果对入流通量模型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在恒温状态下,基质势和重力势是风积砂中水分迁移的主要动力,水分迁移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补水速率随时间衰减迅速;在温度梯度状态下,根据冻结速率和冻结深度,可将试件分为快速冻结区、过渡冻结区和稳定冻结区;在冻结过程中,试件的入流通量随着冻结速率的减小而逐渐增大,修正后的入流通量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在恒温补水平衡的风积砂经历冻结后,从试件底部补进的水全部进入冻结土段,水分迁移动力来源于温度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水分迁移 开放体系 温度梯度 入流通量
下载PDF
管束阻力对凝汽器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兴华 王道连 王如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35-1039,共5页
通过对一大型电站凝汽器及一模型凝汽器的准三维数值仿真 ,研究了管束阻力对凝汽器真空、压降、壳侧换热系数分布的影响 .采用 3种典型关系式对管束阻力影响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将模型凝汽器的压降及电站凝汽器的热流密度的计算结果与... 通过对一大型电站凝汽器及一模型凝汽器的准三维数值仿真 ,研究了管束阻力对凝汽器真空、压降、壳侧换热系数分布的影响 .采用 3种典型关系式对管束阻力影响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将模型凝汽器的压降及电站凝汽器的热流密度的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管束阻力对凝汽器的真空和压降有较大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器 管束阻力 数值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