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知识场的产业集成创新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国红 邢蕊 唐丽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107,共12页
产业集成创新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产业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能够以动力或阻力的形式作用于产业集成创新全过程。借鉴场的思想,引入知识流、知识能和场力等概念,分析产业集成创新的微观过程,构建基于知... 产业集成创新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产业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能够以动力或阻力的形式作用于产业集成创新全过程。借鉴场的思想,引入知识流、知识能和场力等概念,分析产业集成创新的微观过程,构建基于知识场的产业集成创新作用力模型,提出产业集成创新演化路径及路径优化模型,为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成创新 知识场 知识流 场力 演化路径
下载PDF
近50年来石家庄地区地下水流场演变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冯慧敏 张光辉 +1 位作者 王电龙 严明疆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0-186,共7页
为了揭示石家庄地区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因素,基于近50年来地下水位、气候变化及开采量等相关数据,应用小波变换及模糊矩阵等研究方法,对地下水流场发生异变的主要动因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及... 为了揭示石家庄地区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因素,基于近50年来地下水位、气候变化及开采量等相关数据,应用小波变换及模糊矩阵等研究方法,对地下水流场发生异变的主要动因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及面积随Pe值(降水量与开采量比值)减小而增大,趋势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枯水年份Pe单位下降值的影响程度约是丰水年份的1.8倍和1.9倍;(2)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及面积随着Re值(地下水补给量与开采量比值)增大以幂函数特征呈减小趋势;(3)上游山区水利工程的修建使下游平原区地表水体渗漏补给量减少49%,井灌回归补给量减少17%。利用该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可为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场 演变 驱动力 气候变化 水利工程
原文传递
中国省际电力流动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丽 张博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8-358,共11页
基于国家电力市场交易年报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资料,核算建立解释度在95%以上的2006年和2015年省际电力O-D流表,并运用影响力、外向度、汇聚力和依赖度等指标,对中国省际电力流动的源点与汇点及流场特征进行分析,比较2006-2015年电力... 基于国家电力市场交易年报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资料,核算建立解释度在95%以上的2006年和2015年省际电力O-D流表,并运用影响力、外向度、汇聚力和依赖度等指标,对中国省际电力流动的源点与汇点及流场特征进行分析,比较2006-2015年电力流动格局的变化。然后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省际电力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解析了网络变化对流场格局变化的影响方式。研究发现:2006-2015年中国的电力源点体系逐步由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推移,重点向西南地区集聚;电力产消格局的空间差异加大,源点电力输出量和汇点电力输入量呈现增加趋势,省际电力流动的规模和网络联系密度都呈现加强趋势;电力输送的西电东输格局并没有打破,但随着特高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远距离电力输送成为可能,一些大的电力汇点采取了多源点供应,电力联系网络逐步趋于均衡化,省际电力流场在保持既有三大通道的同时,网络化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流动 流场分析 网络特征 演变
原文传递
中国东北造山带—盆地系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志安 闰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1-37,共7页
本文把东北地区岩石圈和地幔作为统一整体 ,在全面考虑地质时期地幔所受热力、重力、相变力、地球自转及公转速度变化效应以及边界地质条件和变异等因素影响的基础上 ,依据地幔运动过程中遵循的动力学原理 ,建立了地质时期东北地区地幔... 本文把东北地区岩石圈和地幔作为统一整体 ,在全面考虑地质时期地幔所受热力、重力、相变力、地球自转及公转速度变化效应以及边界地质条件和变异等因素影响的基础上 ,依据地幔运动过程中遵循的动力学原理 ,建立了地质时期东北地区地幔运动的数学模型 ,并依此对东北造山带—盆地系统深部地幔流场进行了动态模拟 ,重塑了地质时期东北大陆岩石圈深部地幔的运动及其演变历史 ,探讨了东北陆内造山带—盆地系统构造演化的动力机制 ,揭示了深部地幔作用过程与山脉—盆地演化的力学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盆地 地幔流场 构造演化 动力机制 中国
下载PDF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流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陈余道 朱学愚 朱学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2-33,45,共3页
大武水源地是我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其地下水流场的演变与补给来源、排泄方式有密切的关系,而上游水库的放水则使这种关系变得不明朗。加强补给边界的水位监测,进一步研究补给边界的非自然影响是提高该区地下水资源评价... 大武水源地是我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其地下水流场的演变与补给来源、排泄方式有密切的关系,而上游水库的放水则使这种关系变得不明朗。加强补给边界的水位监测,进一步研究补给边界的非自然影响是提高该区地下水资源评价、预测和管理精度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场 演变 影响因素 淄博市 地下水
下载PDF
淹没射流流场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文思 李龙国 +1 位作者 刘超 李乃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35-43,共9页
射流在工程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为得到射流流场的演化过程,深入研究射流的运动机理,采用大涡模拟方法(LES)对淹没射流紊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FVM)和PISO算法进行方程离散和数值计算,得到了淹没射流的瞬态流场。分析... 射流在工程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为得到射流流场的演化过程,深入研究射流的运动机理,采用大涡模拟方法(LES)对淹没射流紊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FVM)和PISO算法进行方程离散和数值计算,得到了淹没射流的瞬态流场。分析压力场的演化过程发现,压力场等值线呈一簇簇同心圆,沿射流轴线方向和垂直射流轴线方向圆心高压和圆心低压交错分布;随着射流的进行,同心圆随射流下移并伴有变形、分裂、融合等现象。在淹没射流区和冲击射流区前部分,同心圆圆心的压力上下波动并呈上升趋势;在附壁射流区,同心圆圆心的压力较为平稳,进行较低频率、小幅度的波动。分析速度场的演化过程发现,在射流的进行中,射流主体左右摆动,轴线处存在高速流体团脱落现象。射流主体上固定点的速度和压力大小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分析涡量场的演化过程发现,两个涡量束呈分段化中间大两端小的"藕"形分布,并随时间进行随机摆动。通过涡量场与压力场的对比看出,涡旋的摆动造成了射流主体的摆动,涡旋的存在导致了压力场圆心低压和圆心高压交错分布。淹没射流流场具有很强的紊动性和随机性,对射流流场演化过程和水力特性内在关系的研究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但如射流摆动的定量分析等仍有许多内容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没射流 大涡模拟 流场结构 压力演化 涡旋运动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武红岭 陈柏林 +1 位作者 王小凤 王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66-74,共9页
本文用粘性牛顿流体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郯庐断裂带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的应力场、形变场和运动速率,探讨各构造期的动力来源、边界力的作用方式及岩石物性的影响作用。旨在进一步说明郯庐断裂带多期、多次和性质各异的构造活动与华北陆块... 本文用粘性牛顿流体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郯庐断裂带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的应力场、形变场和运动速率,探讨各构造期的动力来源、边界力的作用方式及岩石物性的影响作用。旨在进一步说明郯庐断裂带多期、多次和性质各异的构造活动与华北陆块、下扬子陆块、西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等构造单元的运动密切相关。除了东亚大陆周边板块运动造成的推力,与此相伴的地热异常也是构成郯庐断裂带各期应力场,特别是拉张期应力场特征的重要动力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牛顿流体 应力场 构造演化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入湖浅水三角洲形成过程实验模拟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白玉川 胡晓 +2 位作者 徐海珏 邹大胜 白洋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9-560,共12页
本文基于自然模型法,对入湖浅水三角洲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实验模拟,从河型和流场变化的角度,分析其河道演变过程规律。通过改变上游来沙和下游水位,研究不同边界条件对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河道摆动及河型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河槽... 本文基于自然模型法,对入湖浅水三角洲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实验模拟,从河型和流场变化的角度,分析其河道演变过程规律。通过改变上游来沙和下游水位,研究不同边界条件对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河道摆动及河型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河槽在顺直、分汊及无河槽的形态间交替演变,下游淤积的河坝会导致地形抬高、反水压力以及溯源淤积现象,促进河道发生周期性横向摆动。(2)三角洲表面流场形态及流速大小随河型变化,且与演变阶段有关。(3)上游多沙和下游高水位,都能使河型周期历时变短,主流摆动角度变大,摆动点位置向上游移动,较多来沙可以使河道形态由鸟足状向辐射状发育。在这一演化过程中,来沙影响占主导而水位影响居次要,水位变化条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河道形态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湖浅水三角洲 自然模型法 河型 流场 周期性演变
下载PDF
跨介质航行器波浪环境入水流场演变和运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史崇镔 张桂勇 +1 位作者 孙铁志 宗智 《宇航总体技术》 2020年第3期34-44,共11页
跨介质航行器是一种既可以在空中飞行又可以在水下潜航的新概念航行器,基于仿生学原理,提出一种通过改变外形实现水空介质跨越的航行器模型,通过入水试验装置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航行器带攻角从空气到水的介质跨越过程进行了试验和... 跨介质航行器是一种既可以在空中飞行又可以在水下潜航的新概念航行器,基于仿生学原理,提出一种通过改变外形实现水空介质跨越的航行器模型,通过入水试验装置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航行器带攻角从空气到水的介质跨越过程进行了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得到了跨介质入水过程航行器的运动姿态和入水空泡形态,并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航行器的升力、阻力、速度和加速度演化规律。同时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有波浪情况和静水情况下航行器入水过程空泡演变以及运动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航行器构型在水中具有较好的姿态调整能力,波浪的有无和波高的不同都会对航行体入水运动特性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介质航行器 入水 流场演变 运动特性
下载PDF
水泵水轮机调相转发电排气过程水力特性分析
10
作者 曹中成 周大庆 于安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8-106,共9页
针对抽水蓄能机组在发电调相转发电工况易引发不稳定现象,对水泵水轮机该工况转换时的排气增压过程进行研究。基于SST k-ω及VOF模型对原型水泵水轮机进行非定常多相流模拟计算,揭示了排气增压过程中机组内气液两相的动态分布,分析了机... 针对抽水蓄能机组在发电调相转发电工况易引发不稳定现象,对水泵水轮机该工况转换时的排气增压过程进行研究。基于SST k-ω及VOF模型对原型水泵水轮机进行非定常多相流模拟计算,揭示了排气增压过程中机组内气液两相的动态分布,分析了机组有功功率、排气速率和无叶区压力的瞬态变化规律,以及水泵水轮机内部流场演变与外特性的关联特性。研究表明:在排气过程中,机组吸收电网的有功功率与排气速率在初期快速减小后缓慢降低,无叶区压力脉动频率较大且增压效果明显;无叶区因尾水的流入渐渐形成高速水环,气液运动混乱,气体易逆流进入尾水管,是影响机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保障抽蓄机组调相工况切换时的安全稳定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调相工况切换 瞬态气液流动 两相流 流场演变
下载PDF
双组分层撞击流反应器流场时空演化数值模拟
11
作者 张建伟 刘名扬 +1 位作者 董鑫 冯颖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8,共12页
为了研究双组分层撞击流反应器流场时空演化规律,利用大涡模拟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第三代涡识别方法在空间尺度上,对轴向面、周向环面和径向面的速度场、涡量场进行分析;在时间尺度上,揭示速度场、涡量场和涡当地旋转轴的演化规律。... 为了研究双组分层撞击流反应器流场时空演化规律,利用大涡模拟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第三代涡识别方法在空间尺度上,对轴向面、周向环面和径向面的速度场、涡量场进行分析;在时间尺度上,揭示速度场、涡量场和涡当地旋转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轴向面和径向面的涡强度呈多峰分布,周向环面涡强度的变化分为增强-稳定-增强3阶段。以XOY面作为研究参考,在两层喷嘴间依据涡发生位置的变化和多尺度涡的碰撞、破碎情况,涡发生期分为6个阶段,涡演化周期分为12个阶段,可据此预测反应器内部流型变化和流场所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湍流 流场 数值模拟 时空演化 流体力学
下载PDF
轴流式推进泵快速启动瞬态空化特性研究
12
作者 郑枫川 龚卫锋 王跃武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6,63,共9页
基于雷诺时均N-S方程、SST k-ω湍流模型和Zwart空化模型,建立轴流式推进泵瞬态空化计算模型。在瞬态试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轴流式推进泵的瞬态空化特性,分析快速启动过程中的空化演变过程与相关流动机理。结果表明:轴... 基于雷诺时均N-S方程、SST k-ω湍流模型和Zwart空化模型,建立轴流式推进泵瞬态空化计算模型。在瞬态试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轴流式推进泵的瞬态空化特性,分析快速启动过程中的空化演变过程与相关流动机理。结果表明:轴流式推进泵在快速启动过程中的空化演变分为初次峰值区、空化重整区和空化稳定区等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划分由泵的启动时间决定,与泵的流量无关。在快速启动时,推进泵内部空泡结构的发展过程先由叶轮加速度控制,之后受系统管阻特性影响。在泵转速到达额定值后,系统的管阻特性决定了流量变化率和启动结束时的流量值,从而使泵内空化结构进行二次发展和结构重整。相较于空化数,轴流式推进泵的汽蚀余量在快速启动条件下依然可直观地反映瞬态空化的演变过程,可作为瞬态空化的参考值。研究结果对分析叶片泵瞬态过程中的空化情况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式推进泵 快速启动 瞬态空化 流场演变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流化床流场演化模拟
13
作者 吴雪岩 史天乐 +3 位作者 李飞 于三三 卢春喜 王维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4-913,共10页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是一种模拟流化床中复杂气固流动的常用方法,此方法计算效率较低,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能克服这一缺点,实现高效计算。本工作结合CFD与人工神经网络,发展了一种快速获得流化床内流场演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是一种模拟流化床中复杂气固流动的常用方法,此方法计算效率较低,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能克服这一缺点,实现高效计算。本工作结合CFD与人工神经网络,发展了一种快速获得流化床内流场演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对颗粒浓度、气体压力和气固两相速度构建了不同的网络结构,以多相质点网格(MP-PIC)方法模拟流化床得到的结果作为数据集进行训练。验证结果表明,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成功实现了对流化床中的颗粒浓度、气体压力和气固两相速度的预测。在精度方面,三种网络结构模型均可准确预测一个时间步长的流场数据,在进行长时间流场预测时仍存在误差。在计算效率方面,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速度约为MP-PIC方法的130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演化 人工神经网络 多相流 流化床 计算流体力学
原文传递
综掘巷道径向涡旋运移对截割产尘污染的影响
14
作者 常伟 王昊 陶金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87,共7页
为了掌握综掘巷道风幕运移动态过程对截割产尘污染的影响规律,以进一步提高风幕阻尘效率。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研究分析不同径向涡旋强度和运移距离条件下综掘巷道流场结构演变和粉尘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径向涡旋以贴壁旋流... 为了掌握综掘巷道风幕运移动态过程对截割产尘污染的影响规律,以进一步提高风幕阻尘效率。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研究分析不同径向涡旋强度和运移距离条件下综掘巷道流场结构演变和粉尘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径向涡旋以贴壁旋流形式运移,随径向涡旋强度和运移距离增大,运移过程中分别形成偏向压风侧和轴向的支流,随后径向涡旋转变为均匀轴向流场,粉尘污染随之分别呈不断减小和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掘进司机处粉尘质量浓度与径向涡旋强度和运移距离间分别满足玻尔兹曼分布Boltzmann模型和对数正态分布LogNormal模型。当径向涡旋强度为0.9,运移距离为30 m时,能够实现高效控尘,现场实测结果显示,掘进司机处总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率分别达到82.7%和78.3%,能够有效改善人员作业环境。研究结果可为煤矿综掘巷道粉尘污染高效控制与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涡旋 贴壁旋流 流场演变 粉尘污染
下载PDF
黄河口近60年来潮流特征演化过程 被引量:4
15
作者 白玉川 谢琦 徐海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149,共9页
本文利用1962年、1986年以及2015年的三个典型年代的实测资料建立黄河口数学模型,并对河口潮流场和潮流特征进行模拟,借用MATLAB软件进行分潮调和分析,得到黄河口近60年潮流特征以及各个阶段的潮流演化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 1962年河... 本文利用1962年、1986年以及2015年的三个典型年代的实测资料建立黄河口数学模型,并对河口潮流场和潮流特征进行模拟,借用MATLAB软件进行分潮调和分析,得到黄河口近60年潮流特征以及各个阶段的潮流演化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 1962年河口流场较为平整,有明显切变锋形态,该阶段存在两个较为明显的高流速区并且潮流在河口处呈现为往复流;(2) 1986年黄河三角洲岸线曲折多拐,从湾湾沟到清水沟滋生了多个小型高流速区群,并且潮流在滨海处呈现往复流的形态而在远海处为旋转流;(3) 2015年涨落潮时潮流在河口处形成明显的环流,此时在沿线凸出沙嘴处会形成3个明显的高流速区,并且潮流在大部分区域呈现旋转流而在河口东北向远海处部分区域呈现往复流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河口流场 高流速区 调和分析 潮流演变
下载PDF
Enhanced quasi-three-dimensional transient simulation technique incorporating component volume effects for aero engine
16
作者 Yuchen DAI Manxiang SONG +1 位作者 Donghai JIN Xingmin GU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325-346,共22页
Current transient analysis predominantly relies on zero-dimensional/one-dimensional tools,proficient at capturing aerothermodynamic variations across critical engine stations but insufficient for analyzing the interna... Current transient analysis predominantly relies on zero-dimensional/one-dimensional tools,proficient at capturing aerothermodynamic variations across critical engine stations but insufficient for analyzing the internal flow field evolution during transients.Addressing this gap,the study presents an enhanced quasi-three dimensional(quasi-3D)transient simulation technique that integrates component volume effects,offering a significant leap from the preceding quasi-3D transient si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quasi-steady assumption.By embedding the component volume effects on density,momentum,and energy within the physical temporal dimension of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the refined quasi-3D transient model achieves a closer representation of physical phenomena.Validation against a single-shaft turbofan engine’s experimental data confirms the model’s accuracy.Average errors f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including shaft speed,thrust,mass flow rate,and critical component exi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remain below 0.41%,5.69%,2.55%,3.18%and 0.67%,respectively.Crucially,the model exposes a discernible temporal lag in the compressor outlet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response due to volume effects—previously unquantified in quasi-3D transient simulations.And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meridional flow field emphasizes the consequential role of volumes in transient flow field evolution.Incorporating volume effects within quasi-3D transient simulations enhances engine modeling and is pivotal for precise transient analysis in engin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s Transient simulation Quasi-3D modeling Component volume effects flow field evolution Transient performance analysis
原文传递
推进泵快速启动水力特性及流场演变研究
17
作者 张富毅 杨鹏 +2 位作者 郑枫川 赵晓阳 刘影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为了提高鱼雷的出管速度,本文基于雷诺时均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建立鱼雷发射推进泵快速启动瞬态计算模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三种启动时间条件下推进泵的水力特性及流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流量和推力持续增加,扬程、... 为了提高鱼雷的出管速度,本文基于雷诺时均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建立鱼雷发射推进泵快速启动瞬态计算模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三种启动时间条件下推进泵的水力特性及流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流量和推力持续增加,扬程、轴向力、轴向力矩和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效率先增加后保持稳定。扬程、轴向力、轴向力矩和功率在加速结束瞬间存在极大值,且极大值随着启动时间的增大而减小。启动初期,叶轮区域存在严重的来流冲击、流动分离和漩涡结构,随着时间推移,流场逐渐趋于稳定;启动时间对推进泵流场演变具有显著影响,启动时间越小,流场越快达到稳定状态。为保证推进泵在启动过程中无空泡产生、内部流场以较快时间运行至稳定状态,建议以0.2 s启动时间启动推进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泵 鱼雷 快速启动 水力特性 流场演变
下载PDF
激光作用铝靶爆轰波流场观测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飞 陈朗 +1 位作者 伍俊英 孙崔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7-812,共6页
进行了强激光作用铝靶实验,采用纹影照相法,观察爆轰波流场演化过程,分析了爆轰波衰减规律。根据冲击波运动的自相似性,采用点爆炸模型描述了激光作用下爆轰波流场的演化,计算了波阵面速度、压力和温度。结果显示:爆轰波阵面沿迎着激光... 进行了强激光作用铝靶实验,采用纹影照相法,观察爆轰波流场演化过程,分析了爆轰波衰减规律。根据冲击波运动的自相似性,采用点爆炸模型描述了激光作用下爆轰波流场的演化,计算了波阵面速度、压力和温度。结果显示:爆轰波阵面沿迎着激光光源方向较快传播,波阵面形状由最初的半椭球形逐渐向半球形转变,在演化过程中扰动区结构复杂,存在多个密度间断层。在爆轰波开始传播阶段,波阵面的压力和温度较高但下降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波 纹影照相法 点爆炸 流场演化
下载PDF
基于S-A模型的覆冰输电线绕流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绍凯 张研 陈达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基于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S-A模型)封闭的雷诺平均N-S方程,采用沿均匀流线的三阶Runge-Kutta法和Galerkin法分别进行时间和空间离散,得到了湍流方程的有限元格式。采用自编Matlab程序,数值模拟了不同风攻角下覆冰输电线绕流问题,... 基于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S-A模型)封闭的雷诺平均N-S方程,采用沿均匀流线的三阶Runge-Kutta法和Galerkin法分别进行时间和空间离散,得到了湍流方程的有限元格式。采用自编Matlab程序,数值模拟了不同风攻角下覆冰输电线绕流问题,得到了覆冰输电线绕流瞬态和时均流场、气动力系数时程曲线和平均气动力系数随风攻角的变化关系,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基于流场演化和平均压力分布,分析表明风攻角变化引起的边界层分离点转移是产生升力系数尖峰突跳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lart-Allmaras模型 雷诺平均N-S方程 RUNGE-KUTTA法 有限元格式 覆冰输电线 流场演化 气动力系数
下载PDF
非定常等离子体诱导流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学敏 田希晖 +3 位作者 车学科 聂万胜 陈庆亚 姜家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60-4065,共6页
为了解非定常等离子体作用机理,利用粒子图像激光测速技术开展了静止空气中的非定常等离子体诱导射流实验,研究了非定常诱导旋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占空比与频率对诱导流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定常模式下,诱导暴露电极右侧产生... 为了解非定常等离子体作用机理,利用粒子图像激光测速技术开展了静止空气中的非定常等离子体诱导射流实验,研究了非定常诱导旋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占空比与频率对诱导流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定常模式下,诱导暴露电极右侧产生圆形诱导旋涡;随着诱导旋涡向右上方逆时针卷吸,流场产生一系列"9"状逆时针旋涡,且随着旋涡的叠加逐渐形成射流。随着占空比的增大,诱导射流速度及诱导流场高速区面积增大,高速区与壁面夹角减小。频率对诱导流场的影响存在一个最优值,当占空比一定、频率为30 Hz时,诱导射流速度最大,诱导流场高速区集中,高速区与壁面夹角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诱导旋涡 非定常 等离子体 诱导流场 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