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煤浆气化炉的形式和新型气化炉的开发 被引量:9
1
作者 于海龙 刘建忠 +1 位作者 张桂芳 岑可法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对目前世界上3种主要的气化炉———德士古(Texaco)水煤浆气化炉、道(Dow)水煤浆气化炉和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从工艺流程到气化炉内流场结构都进行了比较说明,同时分析了各种气化炉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种气化炉的优点,自... 对目前世界上3种主要的气化炉———德士古(Texaco)水煤浆气化炉、道(Dow)水煤浆气化炉和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从工艺流程到气化炉内流场结构都进行了比较说明,同时分析了各种气化炉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种气化炉的优点,自行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水煤浆气化炉.后期的冷态和热态数值模拟计算以及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气化炉具有流场分布合理、颗粒平均停留时间长、出口粗煤气有效气成分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气化炉 流场结构
下载PDF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流场模拟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海龙 伍悦滨 崔福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6期981-984,共4页
目的为了合理地设计和优化混凝工艺,改善流场结构,提高混凝效果,并验证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结构优化参数.方法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表明转弯过水断面面积A1与廊道内的过水断面... 目的为了合理地设计和优化混凝工艺,改善流场结构,提高混凝效果,并验证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结构优化参数.方法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表明转弯过水断面面积A1与廊道内的过水断面面积A2比值A为1.3时,絮凝池转弯处流速分布较合理,整个流场过渡较平稳.模拟结果还表明,将絮凝池直角拐角和隔板的矩形端面设计成圆弧形,可以消除拐角处的死水区,为絮凝过程创造良好的水力条件.结论应用CFD技术对絮凝池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水流结构,分析研究其流场特性,能够为高效絮凝的理论研究与絮凝池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流场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下载PDF
Improving the Solidified Structure by Optimization of Coil Configuration in Pulsed Magneto-Oscillation 被引量:5
3
作者 Jing Zhao Ji-Hao Yu +3 位作者 Ke Han Hong-Gang Zhong Ren-Xing Li Qi-Jie Zhai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334-1344,共11页
Using both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coil configuration of pulsed magneto-oscillation(PMO) on distrib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flow field and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with th... Using both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coil configuration of pulsed magneto-oscillation(PMO) on distrib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flow field and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with the same pulse currentparameters in A1 ingots. We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three types of coils: surface pulsed magneto-oscillation, hot-toppulsed magneto-oscillation (HPMO) and combined pulsed magneto-oscillation (CPMO). PMO treatment refined the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in all the ingots.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PMO, however, introduced differences in magnetic fieldintensity, electromagnetic force, Joule heat, flow field, equiaxed grain zone, grain size and growth direction of columnargrains. The largest equiaxed grain zone was found in CPMO treated ingot, and the smallest grain size was found in bothHPM0 and CPMO treated ingots. Numerical simulation indicated that difference in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flow fieldresulted in differences in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HPMO is more advantageous over others for large ingot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d magneto-oscillation Coil configuration Electromagnetic field flow field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原文传递
不同流场构型对微细螺旋孔电解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明 王明环 彭伟 《机电工程》 CAS 2009年第10期87-89,共3页
为了研究微细螺旋孔电解加工中不同流场构型对加工效果的影响,首先介绍了一种微细螺旋孔电解加工(ECM)用工具电极的制作工艺方法;然后,通过改变电极绝缘层厚度构造不同的螺旋孔电解加工流场构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分析;最后,通过电解加... 为了研究微细螺旋孔电解加工中不同流场构型对加工效果的影响,首先介绍了一种微细螺旋孔电解加工(ECM)用工具电极的制作工艺方法;然后,通过改变电极绝缘层厚度构造不同的螺旋孔电解加工流场构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分析;最后,通过电解加工实验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涂层厚度越厚,加工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孔 电解加工 流场构型
下载PDF
宽浅式尾水渠体型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彭勇 张建民 许唯临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采用一维和三维k-ε紊流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对宽深比达到500∶1的尾水渠水流流场进行了模拟。利用一维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对30个尾水渠体型共60组工况进行了水面线计算,对壁面糙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提出了满足设计要求、工程量最省的体... 采用一维和三维k-ε紊流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对宽深比达到500∶1的尾水渠水流流场进行了模拟。利用一维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对30个尾水渠体型共60组工况进行了水面线计算,对壁面糙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提出了满足设计要求、工程量最省的体型。利用三维k-ε数值计算能得到详细流场的优点,分析了不同机组开启时尾水渠内流速分布和水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推荐方案在小流量时能满足尾水管出口的埋深,在大流量时保证设计有效发电水头且工程量最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浅式尾水渠 三维k-ε紊流模型 水力特性 体形优化
下载PDF
基于三维特征线理论的曲面激波流场反设计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丁 王江峰 李龙飞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0,I0001,共21页
激波流场反设计技术是高超声速乘波布局设计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为了克服传统吻切理论在设计全三维曲面激波流场时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特征线理论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构造了一种包含四条马赫线和一条流线的三维基本单元,发展... 激波流场反设计技术是高超声速乘波布局设计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为了克服传统吻切理论在设计全三维曲面激波流场时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特征线理论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构造了一种包含四条马赫线和一条流线的三维基本单元,发展了用于设计曲面激波流场的阵面推进方法及并行加速方法。通过对Euler方程中微分算子进行特征分解,重构了流场的控制方程,并提出了适用于求解该控制方程的Tikhonov-Lagrange拟合法,实现了三维流场的稳定求解。利用提出的设计方法,分别对高马赫数圆锥激波流场、椭圆锥激波流场、小攻角来流下的圆锥激波流场及由Bezier曲面描述的一般性曲面激波流场算例进行了设计,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当前设计方法实现了对横向压力梯度及攻角引起的三维流动效应的合理求解,其中典型截面的壁面压力及马赫数分布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误差分别小于0.3%和1.7%,且具有较高的并行效率。该设计方法拓展了特征线理论在全三维激波流场反设计领域的应用范围,在高超声速全三维乘波布局设计领域具有重要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特征线 激波流场 三维流动效应 乘波布局 高超声速
下载PDF
基于PIV技术的圆形循环水养殖池流场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放 胡佳俊 +3 位作者 孔剑桥 桂福坤 潘训然 冯德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96-300,共5页
为研究进水管的设置距离和角度对双管进水式圆形循环水养殖池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了不同进水管设置方式下养殖池内的流场。试验设计了3组进水管距池... 为研究进水管的设置距离和角度对双管进水式圆形循环水养殖池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了不同进水管设置方式下养殖池内的流场。试验设计了3组进水管距池壁距离(进水管与池壁的最近距离,即进水管设置距离d),每组距离工况下设计了8组进水角度(出水方向与养殖池切线形成的锐角,即进水管设置角度α)。利用PIV技术测量了不同工况下距离池底1 cm水层的流场,从水动力特征量(平均流速v_(avg)和速度均匀系数U)分析进水管设置方式对养殖池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水管设置方式明显影响养殖池的水动力特性:d=0时,随着α的增加,平均流速整体呈现先增大后下降的规律,在α=45°时取得最大值,但流场均匀系数随角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d=1/4 r(r为养殖池半径)时,随着α的增加,平均流速和流场均匀系数都先缓慢增加然后再下降,分别在α=40°和30°时取得最大值;d=1/2 r时,随着α的增加,平均流速和流场均匀系数整体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综合比较24个试验工况的平均流速v_(avg)和速度均匀系数U,建议将进水管设置为d=1/4 r,α=30°~40°,以期使养殖池内水动力特征有利于固体颗粒物的运动汇集,提升养殖池的集排污能力。该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工厂化循环水圆形养殖池进水管设置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流场 进水方式 水动力特性
下载PDF
150t提钒转炉熔池流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唐雯聃 李京社 +1 位作者 陈永峰 田东方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62,共5页
通过1∶6的水力学模型,对顶枪枪位、顶枪气体流量、底吹气体流量、底部供气元件的布置等影响提钒转炉混匀时间的因素进行研究和优化。确定最佳喷吹方案为:枪位183.3 mm,顶吹气体流量85.6 m3/h,底吹气体流量1.05 m3/h;最佳底枪布置方案... 通过1∶6的水力学模型,对顶枪枪位、顶枪气体流量、底吹气体流量、底部供气元件的布置等影响提钒转炉混匀时间的因素进行研究和优化。确定最佳喷吹方案为:枪位183.3 mm,顶吹气体流量85.6 m3/h,底吹气体流量1.05 m3/h;最佳底枪布置方案为:8支底枪分两组布置在转炉底部直径0.4D和0.6D的两个环上,相邻4支底枪成菱形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钒转炉 流场优化 水力学模拟 底枪布置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气动正交静子叶片的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邵伏永 杨金广 +1 位作者 刘振德 胡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7,共5页
分析了轴对称子午流面上力的平衡关系及其流线曲率、气体绕压气机轴线旋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和叶片力三个影响因素,并研究了流动分离的机理和如何对流动分离进行抑制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叶片气动正交的准则。采用气动正交准则对某风... 分析了轴对称子午流面上力的平衡关系及其流线曲率、气体绕压气机轴线旋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和叶片力三个影响因素,并研究了流动分离的机理和如何对流动分离进行抑制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叶片气动正交的准则。采用气动正交准则对某风扇的第一排静子叶片进行了改型设计,获得了气动正交后的新叶片,并对其进行了全三维粘性流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气动正交叶片的流场结构明显好于原型叶片。从全三维特性计算结果看,采用气动正交的叶片其喘振裕度也要明显好于原型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叶片 流动仿真 气动构型 喘振
下载PDF
穿孔管式扩散器出口流速均匀性研究
10
作者 刘康 李欣怡 宁晓蕾 《飞机设计》 2023年第2期36-43,共8页
为解决穿孔管式燃油扩散器内部压力分布严重不均匀,导致燃油扩散器出口流速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对穿孔管式扩散器出口流速均匀性开展研究。以Matlab及Fluent软件为平台,通过Sparlart-Allmaras湍流模型来处理燃油在扩散器内的三维流动,建... 为解决穿孔管式燃油扩散器内部压力分布严重不均匀,导致燃油扩散器出口流速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对穿孔管式扩散器出口流速均匀性开展研究。以Matlab及Fluent软件为平台,通过Sparlart-Allmaras湍流模型来处理燃油在扩散器内的三维流动,建立穿孔管式扩散器内部燃油流动模型,并分析其内部压力分布及出口处的速度分布。多次迭代计算后,发现网孔开设及内部构型设计可有效调节内部的流动方式和压力分布。其中,网孔开设方面应考虑开孔总面积足够大;另外,对内部构型进行修型,在扩散器内部适当位置添加合适高度的孔板。详细给出了网孔的开设方法及扩散器内部需重点考虑的3个关键孔板的设计规律,对穿孔管式燃油扩散器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扩散器 流速均匀性 内部流场 网孔开设 内部构型
原文传递
基于动量交换的稳态总压畸变模拟方法研究
11
作者 张晓飞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83,共7页
为高效快速地模拟稳态总压畸变,基于气流动量交换机理开展了畸变生成方法研究。建立了流场稳态总压畸变控制模型,研制了该型畸变发生器技术验证机,搭建地面畸变模拟试验台,在地面演示验证生成了3个典型构型稳态总压畸变流场,模拟误差为2... 为高效快速地模拟稳态总压畸变,基于气流动量交换机理开展了畸变生成方法研究。建立了流场稳态总压畸变控制模型,研制了该型畸变发生器技术验证机,搭建地面畸变模拟试验台,在地面演示验证生成了3个典型构型稳态总压畸变流场,模拟误差为2.7%~5.2%。试验研究表明:基于动量交换机理的空气喷流式畸变发生器直接面向流场构型生成期望的稳态总压畸变,能通过“软调节”控制主流区喷射流位置及大小,快速模拟任意流场畸变,成本低,具有工程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变模拟 动量交换 畸变发生器 流场构型
下载PDF
磨粒叶序化排布砂轮表面磨削液流场分析
12
作者 王新争 王军 +2 位作者 吕玉山 陈晨 刘兆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69,共5页
为均化砂轮表面磨削液分布状态并获得最大的有效流量,根据叶序理论设计仿生结构的磨粒族砂轮。通过建立磨削区流场的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仿真分析磨粒族叶序排布砂轮表面的磨削液流动状态,并与交错排布、矩阵... 为均化砂轮表面磨削液分布状态并获得最大的有效流量,根据叶序理论设计仿生结构的磨粒族砂轮。通过建立磨削区流场的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仿真分析磨粒族叶序排布砂轮表面的磨削液流动状态,并与交错排布、矩阵排布及无序排布砂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叶序排布砂轮磨削时磨削液在磨削区沿着叶列线沟槽均匀流动,有利于磨削热的传导和磨屑的及时排出;在相同的条件下,叶序排布磨粒族砂轮的磨削液有效流量更多,说明叶序排布砂轮较其他排布砂轮具有更好的冷却、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磨削液 流场 有序化排布 磨粒族
下载PDF
地转偏向力对转炉流场影响的水模拟研究
13
作者 唐雯聃 李京社 +2 位作者 丁小明 陈永峰 唐海燕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39,共6页
基于地转偏向力的原理和转炉的结构,对转炉和地转偏向力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地转偏向力通过对顶枪和底枪气流的作用来影响转炉流场。并设计水模型实验来初步验证地转偏向力对转炉流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地转偏向力使底枪气流产... 基于地转偏向力的原理和转炉的结构,对转炉和地转偏向力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地转偏向力通过对顶枪和底枪气流的作用来影响转炉流场。并设计水模型实验来初步验证地转偏向力对转炉流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地转偏向力使底枪气流产生的逆时针趋势在流场中占主导地位;底枪集中排布时,底枪阵列必须对称且间距合适,否则混匀时间会升高;通过底枪布置而产生的逆时针趋势能够与地转偏向力致使底枪气流产生的逆时针趋势相叠加,从而有效降低转炉熔池的最低混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转偏向力 转炉流场 水力学模拟 底枪 集中布置 最低混匀时间
原文传递
PDC钻头水力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管志川 陈庭根 刘希圣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6期136-142,共7页
以近年来国内外头水力学研究的文献为基础,综合论述了PDC钻头水力学中钻头井底流场和水力结构优化研究的新方法、新动态和新成果,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展望。分析表明,示踪颗粒轨迹测法和井底测压法是目前研究PDC... 以近年来国内外头水力学研究的文献为基础,综合论述了PDC钻头水力学中钻头井底流场和水力结构优化研究的新方法、新动态和新成果,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展望。分析表明,示踪颗粒轨迹测法和井底测压法是目前研究PDC钻头井底速度场和井底压力场的比较有效和可行的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描述PDC钻头井底流场,进行钻头水力结构优化将是PDC钻头水力学研究的一个方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评价PDC钻头水力结构和井底流场优劣的合适的定量标准,因而,水力结构设计很难谈得上优化,今后应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水力学 数值模拟 水力结构 钻头 钻井
下载PDF
机库构型对舰船艉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成豪 江鹏远 +1 位作者 龚晨 温其穆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89-95,共7页
为改善机库导致的舰船艉流场的不稳定性,设计了3种机库构型。设计包含上层建筑与附近空气流场的整体计算域,建立CFD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采用Fluent软件,计算新机库构型下舰船艉流场各部分下洗和侧洗速度。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机... 为改善机库导致的舰船艉流场的不稳定性,设计了3种机库构型。设计包含上层建筑与附近空气流场的整体计算域,建立CFD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采用Fluent软件,计算新机库构型下舰船艉流场各部分下洗和侧洗速度。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机库边缘圆滑过渡的方案可以有效改善下洗或侧洗速度,加装导流板对流场改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艉流场 机库构型 CFD数值模拟 流场特性
原文传递
A Structured Mesh Euler and Interactive Boundary Layer Method for Wing/Body Configurations
16
作者 李杰 周洲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9-27,共9页
To compute transonic flows over a complex 3D aircraft configuration, a viscous/inviscid interaction method is developed by coupling an integral boundary-layer solver with an Eluer solver in a "semi-inverse" manner. ... To compute transonic flows over a complex 3D aircraft configuration, a viscous/inviscid interaction method is developed by coupling an integral boundary-layer solver with an Eluer solver in a "semi-inverse" manner. For the turbulent boundary-layer, an integral method using Green's lag equation is coupled with the outer inviscid flow. A blowing velocity approach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displacement effects of the boundary layer. To predict the aerodynamic drag, it is developed a numerical technique called far-field method that is based on the momentum theorem, in which the total drag is divided into three component drags, i.e. viscous, induced and wave-formed. Consequently, it can provide more physical insight into the drag sources than the often-used surface integral technique. The drag decomposition can be achieved with help of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which implies that entropy increases and total pressure decreases only across shock wave along a streamline of an inviscid non-isentropic flow. This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LR-F4 wing/body configuration showing result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wind tunne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us/inviscid interaction far-field drag prediction transonic flow wing/body configu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