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隙管道网络物理模型水流与溶质运移模拟试验 被引量:8
1
作者 腾强 王明玉 王慧芳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60,共7页
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和裂隙介质管道流模型,在室内建立一套裂隙介质管道网络试验装置,并开展裂隙渗流和溶质运移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定水头的饱和渗流条件下,不同几何参数组成的裂隙网络的渗流流量及溶质通量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流量... 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和裂隙介质管道流模型,在室内建立一套裂隙介质管道网络试验装置,并开展裂隙渗流和溶质运移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定水头的饱和渗流条件下,不同几何参数组成的裂隙网络的渗流流量及溶质通量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流量和溶质运移通量与裂隙管网物理模型的有效空隙率、裂隙密度、裂隙产状、进出口数量等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经进一步回归分析获知,流量与有效空隙率及裂隙密度、溶质通量与流量及裂隙密度之间皆存在较好的统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管道网络 物理模型 模拟试验 水流与溶质运移
下载PDF
基于GMS的北京市朝阳区地下水环境数值模拟与预测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凌云 张永祥 +1 位作者 贾瑞涛 章蓬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为研究北京市朝阳区地下水压采过程中硝酸盐污染发展趋势,基于近年来地下水观测资料及钻孔资料,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建立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硝酸盐的迁移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别预测了5 a后在丰水... 为研究北京市朝阳区地下水压采过程中硝酸盐污染发展趋势,基于近年来地下水观测资料及钻孔资料,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建立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硝酸盐的迁移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别预测了5 a后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三种情景下硝酸盐的分布状况和浓度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地下水压采过程中,研究区地下水位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平水年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上升2.0~2.5 m,地下水呈西南向东北流向。硝酸盐污染羽的扩散方向与地下水流动方向较为一致,污染中心北侧污染羽向东北方向扩散,且丰水年扩散距离最远。整个区域内Ⅰ、Ⅱ类水质面积逐渐减小。污染较严重的西南地区硝酸盐浓度有所降低,且浓度梯度减小。研究区地下水流与溶质运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调度,防止地下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区 地下水压采 硝酸盐污染 数值模拟 水质 水环境 二维地下水水流-溶质运移耦合模型 水污染风险
下载PDF
某地埋式原油管道泄漏过程中石油烃于土壤中垂向迁移研究
3
作者 祝越 焦洪静 聂秀文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6期188-190,共3页
为了探寻管道泄漏原油过程中原油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垂向迁移规律,本文采用Hydrus-1D中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进行了原油管道途径沙土、壤沙土、砂质黏壤土、粉质黏土等土壤环境时发生持续渗漏3年,石油烃在土壤中垂向迁移规律。
关键词 管道泄漏 原油 迁移 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
下载PDF
压力波动法地浸采铀的数值模拟初步研究
4
作者 魏宁 李小春 +3 位作者 朱前林 刘乃忠 苏学斌 王晓东 《铀矿冶》 CAS 2011年第3期124-129,共6页
目前国内外的地浸研究侧重地浸化学机制及工艺,不能很好地解决铀矿层非均质性引起溶浸流体非均质流动带来的"非优势流动区域"和"溶浸死区"等问题。基于流动传质理论、室内试验和注气现场试验,笔者提出了压力波动溶... 目前国内外的地浸研究侧重地浸化学机制及工艺,不能很好地解决铀矿层非均质性引起溶浸流体非均质流动带来的"非优势流动区域"和"溶浸死区"等问题。基于流动传质理论、室内试验和注气现场试验,笔者提出了压力波动溶浸开采的方法,即采用高压缩性的气液混合溶浸流体进行压力波动条件下的地浸开采。基于分散相气液混合流体特性和流动-反应-传质理论,采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模拟了传统中性地浸和压力波动法地浸的采铀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压力波动过程中,溶浸流体在矿层中胀缩变形,可促进高渗透区域与低渗透区域的流体流动传质过程,特别是低渗区域的对流-弥散传质作用;铀回收率随压力波动次数变化而变化,回收率曲线明显区别于传统地浸回收率曲线,铀回收速率和回收率提高。初步结果表明,压力波动法地浸对提高非均质铀矿层的回收速率和回收率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非均质 优势流动传质 高压缩性流体 压力波动
下载PDF
Numerical modelling of flow and transport in rough fractures 被引量:2
5
作者 Scott Briggs Bryan W.Karney Brent E.Sleep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4年第6期535-545,共11页
Simulation of flow and transport through rough walled rock fractures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latticeBoltzmann method (LBM) and random walk (RW), respectively. The numerical implementation isdeveloped and validat... Simulation of flow and transport through rough walled rock fractures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latticeBoltzmann method (LBM) and random walk (RW), respectively. The numerical implementation isdeveloped and validated on general purpose graphic processing units (GPGPUs). Both the LBM and RWmethod are well suited to parallel implementation on GPGPUs because they require only next-neighbourcommunication and thus can reduce expenses. The LBM model is an order of magnitude faster onGPGPUs than published results for LBM simulations run on modern CPUs. The fluid model is verified forparallel plate flow, backward facing step and single fracture flow; and the RWmodel is verified for pointsourcediffusion, Taylor-Aris dispersion and breakthrough behaviour in a single fracture. Both algorithmsplace limitations on the discrete displacement of fluid or particle transport per time step to minimise thenumerical error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during implementation. 2014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oduction and hosting by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ology Fracture flow solute transport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 Random walk(RW)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