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坡面流侵蚀水动力学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28
1
作者 田凯 李小青 +2 位作者 鲁帆 申震洲 蒋云钟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7,共4页
从坡面流的水动力学特性、坡面流水动力侵蚀特性、坡面流侵蚀输沙特性三个方面评述了国内外关于坡面流侵蚀研究的成就与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有待突破的研究重点,指出应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坡面流水动力学问题的研究,... 从坡面流的水动力学特性、坡面流水动力侵蚀特性、坡面流侵蚀输沙特性三个方面评述了国内外关于坡面流侵蚀研究的成就与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有待突破的研究重点,指出应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坡面流水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坡面流的流态、坡面流紊动机制以及坡面流流速分布、水流挟沙能力、阻力的理论表达等开展重点研究,以便为坡面径流侵蚀模拟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流 水动力学特性 土壤侵蚀 输沙特性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水道水沙特性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曹民雄 高正荣 胡金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4-36,共3页
从实测资料出发,结合水流数值计算成果,对长江口北支水道的水流、泥沙和含盐度等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北支水道的水沙特性,并分析了水沙变化与河床变化的相互关系。北支水道在1958年南通河段河势控制后,径流分流比逐年下降,并渐趋稳定于3... 从实测资料出发,结合水流数值计算成果,对长江口北支水道的水流、泥沙和含盐度等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北支水道的水沙特性,并分析了水沙变化与河床变化的相互关系。北支水道在1958年南通河段河势控制后,径流分流比逐年下降,并渐趋稳定于3%左右。北支水道受径流影响越来越小,主要受潮流作用。随着水沙特性的逐年变化,北支水道0m以下槽蓄容量逐年减小,并渐趋稳定,北支上段为逐年淤积最快的区域。由此反过来影响了水沙条件的进一步变化,使北支上段平均潮差增加,北支的会潮点由崇头附近下移至青龙港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河床变化 水沙特性 长江口北支水道
下载PDF
极端降水条件下延河水沙特征对比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瑞东 温永福 +3 位作者 高鹏 穆兴民 赵广举 孙文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0-1929,共10页
为探究延河流域在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前后极端降水条件下水沙特征变化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了延河流域1977年和2013年7月两次极端降水条件下的水沙特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77年7月极端暴雨具有降雨强度大和降雨量峰值大、降雨强... 为探究延河流域在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前后极端降水条件下水沙特征变化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了延河流域1977年和2013年7月两次极端降水条件下的水沙特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77年7月极端暴雨具有降雨强度大和降雨量峰值大、降雨强度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的特征;2013年7月极端暴雨具有降雨总量和时段降雨量大、暴雨频率高、降雨强度空间分布较均匀的特征。2013年7月洪水洪峰流量、洪水总径流量、洪峰含沙量等特征值较1977年7月显著减小,输沙量随径流量的减小而显著减小。1977年7月洪水表现为陡涨陡落,洪水历时较短;2013年7月洪水表现为缓涨缓落,洪水历时明显延长。与1977年相比,2013年泥沙颗粒明显细化。该研究表明199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高水平的规模化治理改变了流域产、汇流的下垫面条件,是导致1977年和2013年7月极端降水条件下的水沙特征表现迥异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应对极端降水引发的洪灾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水沙特征 水土保持 延河流域
下载PDF
大风浪期间淤泥质海岸实测含沙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庞启秀 辛海霞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3-421,共9页
水体含沙量是计算淤泥质航道泥沙淤积强度的一个重要参数。依据三场大风浪期间的含沙量、潮流速、流向、波高和波向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含沙量与动力条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大风浪过程中的含沙量垂线分布与正常天气下的有着本质区... 水体含沙量是计算淤泥质航道泥沙淤积强度的一个重要参数。依据三场大风浪期间的含沙量、潮流速、流向、波高和波向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含沙量与动力条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大风浪过程中的含沙量垂线分布与正常天气下的有着本质区别,采用挟沙力公式计算的挟沙力均值可以用来代表风浪期间的平均含沙量,但难以反映含沙量的实际变化过程。含沙量除受波高、流速影响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流向与波浪传播方向的夹角的影响,以及床面泥沙特性的影响。床面泥沙特性在风浪过程中不断变化造成了仅考虑动力条件的挟沙力与实际含沙量的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沙量 挟沙力 大风天观测 波流夹角 泥沙特征 淤泥值海岸
原文传递
南方红壤区长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显著减少河流输沙——以鄱阳湖流域赣江上游平江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聂小飞 郑海金 +4 位作者 涂安国 莫明浩 宋月君 谢颂华 王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5-946,共12页
长时间序列水沙数据分析有助于科学评价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为科学开展区域水土保持成效评估提供实现路径.本文选取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工程最为集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典型流域——平江流域,基于1975-2014年的逐日降水量、流量... 长时间序列水沙数据分析有助于科学评价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为科学开展区域水土保持成效评估提供实现路径.本文选取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工程最为集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典型流域——平江流域,基于1975-2014年的逐日降水量、流量、含沙量数据,综合应用预置白M-K检验法、Theil-Sen趋势度估计法、Pettitt检验法与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开展河流水沙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揭示长期水土流失治理对河流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5-2014年平江年输沙量、汛期输沙量和非汛期输沙量均存在显著减少趋势,年均减少率分别为2.38×10^(4)、1.75×10^(4)和0.44×10^(4)t/a,汛期输沙量在流域开始实施系统水土流失治理时即发生突变,而年输沙量和非汛期输沙量在系列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一段时间后方开始突变;(2)流域长期水土保持显著减少平江输沙,但对径流无显著影响,重点治理期、治理后期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保护工程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均在94.0%以上,且生态保护工程对汛期输沙量减少的贡献较非汛期的更为突出;(3)以水土保持为主的长期生态保护工程导致平江全年、汛期、非汛期输沙量分别减少59.3%、60.7%和55.7%;(4)在剔除大型水利工程(尤其是大中型水库)建设影响后,南方红壤区可以基于长时间序列水沙数据分析科学评价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南方红壤区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评价提供参考,并有望为区域系列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布局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变化特征 归因分析 水土保持 鄱阳湖流域 赣江上游 平江
下载PDF
长江口浑浊带水沙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迨 何青 +1 位作者 沈健 陈语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37,共7页
结合2011年枯季与2013年洪季长江口浑浊带水域多测点水文数据,分析了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及邻近海域的洪枯季水沙分布特征,计算了各测点的单宽悬沙通量。研究发现在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水域,位于浑浊带核心的流速和悬沙浓度最大,且最大浑浊带... 结合2011年枯季与2013年洪季长江口浑浊带水域多测点水文数据,分析了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及邻近海域的洪枯季水沙分布特征,计算了各测点的单宽悬沙通量。研究发现在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水域,位于浑浊带核心的流速和悬沙浓度最大,且最大浑浊带浓度远高于其他区域;从最大浑浊带到口门外,测点流速逐渐减小,悬沙浓度逐渐降低;悬沙浓度随涨落潮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最大悬沙浓度一般出现在急流时刻。通量计算显示,最大浑浊带核心区的悬沙通量较外缘要大,北港通量有向东输送的趋势,北槽通量向东南输送,南汇嘴外侧靠口内测点悬沙主要在南北方向往复输送,口外悬沙通量向东南方向输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最大浑浊带 水沙特性 单宽通量
下载PDF
多沙河流水沙变化特征小波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邵雪杰 顾圣平 +2 位作者 曹爱武 何海祥 于婷婷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共4页
为了给多沙水库运行调度提供依据,降低水沙序列长度和随机性的影响,将小波变换应用于研究流域径流与含沙量的变化特性。采用db3小波对标准化径流与含沙量序列进行多分辨率分析,研究径流与含沙量变化的趋势性;选用复Morlet小波绘制出小... 为了给多沙水库运行调度提供依据,降低水沙序列长度和随机性的影响,将小波变换应用于研究流域径流与含沙量的变化特性。采用db3小波对标准化径流与含沙量序列进行多分辨率分析,研究径流与含沙量变化的趋势性;选用复Morlet小波绘制出小波方差图,分析径流过程与含沙量过程存在的周期性。以崖羊山水电站所在的李仙江流域为例,针对电站坝址断面的月平均流量与含沙量序列进行小波分析,从低频重构序列的结果中可以看出该流域径流与含沙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当地的降雨量与水土保持状况分析,表明结果是合理的。根据小波方差图可以看出,崖羊山水电站所在流域径流过程与含沙量过程存在非常接近的显著周期,均为2 a左右,且两者变化周期具有同步性。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是研究非平稳随机时间序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水沙序列 径流 含沙量 时间尺度 多分辨率分析 小波方差
下载PDF
黄河口新口门水下三角洲演变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明 张治昊 杨晓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3-45,48,共4页
黄河口新口门水下三角洲的发育演变影响到国土资源的增长与流失,影响到胜利油田海上油气开发变为陆上开发的战略,影响到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其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现通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对黄河口新口... 黄河口新口门水下三角洲的发育演变影响到国土资源的增长与流失,影响到胜利油田海上油气开发变为陆上开发的战略,影响到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其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现通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对黄河口新口门附近水下三角洲冲淤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自1996年改走清8汊河已10余年,黄河口新口门附近的海域由于入海泥沙的沉积扩散,海域地形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通过运用AutoCAD、Surfer等软件对黄河口新口门地形分析可知,黄河口新口门水下三角洲平面呈椭圆形分布,椭圆长轴不超过15 km,短轴不超过10 km,说明黄河入海泥沙的沉积分布,除了新口门的大量淤积和老口门的剧烈冲刷外,其余大部分区域的冲淤厚度都在1 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清8汊河 水沙特征 口门 水下地形 沉积扩散 蚀退 冲淤演变
下载PDF
长江源区河流地貌及水沙特性 被引量:9
9
作者 闫霞 周银军 姚仕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5,共6页
长江源区河网密布,多数河流仍处于自然演变过程中,河谷地貌保存完整。基于实地踏勘资料,结合SRTM3 DEM对长江源区部分河流河谷地貌及水沙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河流涵盖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干流通天河及支流布曲、... 长江源区河网密布,多数河流仍处于自然演变过程中,河谷地貌保存完整。基于实地踏勘资料,结合SRTM3 DEM对长江源区部分河流河谷地貌及水沙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河流涵盖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干流通天河及支流布曲、尕尔曲。根据河谷形态及河流地貌,可将这些河段归纳为3类:高原冲积型、丘陵坦谷型和高山峡谷型。其中:高原冲积型河道平面多呈游荡或多股分汊;丘陵坦谷型河道平面呈单一或分汊态势;高山峡谷型河道则为单一河道。研究时段内,长江源3个源头中,当曲流量最大,沱沱河流量大于楚玛尔河;输沙量则表现为沱沱河最大、楚玛尔河其次,当曲最小。泥沙分析发现:平面呈游荡状态的河流,其泥沙特征与其他河型有明显不同,具有悬移质含沙量大、粒径粗且均匀,床沙粒径较细的特点。相关分析显示河道宽度与水流含沙量呈正相关关系,初步说明了游荡河型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河流地貌 水沙特性 游荡河型 泥沙特征 河流形态
下载PDF
两相非均质流输沙平衡关系及挟沙力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费祥俊 吴保生 傅旭东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7-764,共8页
对非均质流挟沙力研究现状分析表明,目前悬移质水流挟沙力公式存在的问题:一是未能正确反映水流势能转化为动能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阻力因子;二是未能正确处理泥沙颗粒的非均匀性特点;三是未能正确计算悬液黏度对颗粒沉速的影响。本文基于... 对非均质流挟沙力研究现状分析表明,目前悬移质水流挟沙力公式存在的问题:一是未能正确反映水流势能转化为动能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阻力因子;二是未能正确处理泥沙颗粒的非均匀性特点;三是未能正确计算悬液黏度对颗粒沉速的影响。本文基于大量室内平衡输沙试验及野外河渠准平衡输沙观测资料,建立了非均匀沙悬移质输沙平衡关系,得到了新的适用于各级含沙量的非均匀沙悬移质挟沙力公式。进而根据建立的输沙平衡关系,得到了挟沙水流的不淤流速及阻力坡降关系,可用于河道治理及渠系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沙水流 非均质流 输沙能力 不淤流速 阻力特性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重力流特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杜锦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5-393,共9页
为在陆相湖盆寻找有利勘探目标,在岩芯观察和沉积、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对岩芯观察资料、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和测井曲线资料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发育广泛的湖相泥岩沉积,沉积相主要为三角洲平原、... 为在陆相湖盆寻找有利勘探目标,在岩芯观察和沉积、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对岩芯观察资料、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和测井曲线资料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发育广泛的湖相泥岩沉积,沉积相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内前缘、三角洲外前缘、深湖—半深湖和滨湖。湖区发育大规模重力流沉积,该区发现的重力流沉积主要有滑动岩型、滑塌岩型、碎屑流型、浊积岩型等类型;重力流岩石学特征表明青山口组二段下部的重力流沉积,主要为滑动岩型和滑塌型,岩性主要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薄互层为特征,局部含油或有油迹;而青山口组一段顶部的重力流沉积,主要为碎屑流型和浊流型,岩性上以粗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的薄互层为主。初步探讨了重力流的发育和控制机制,分析表明青山口组重力流沉积是湖区的有利储层区域,英台大安地区为最有利储层。该研究对深入了解湖相储层特征起指导作用。重力流沉积勘探在松辽盆地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研究为在大型陆相湖盆中寻找新的有利勘探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在陆相湖盆中研究深水重力流沉积,对沉积学研究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重力流 沉积特征 地质意义
下载PDF
新型矩形沉沙池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汤骅 吴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3-106,共4页
一种新型矩形沉沙池已在新疆建设兵团大面积推广使用,这种沉沙池在进口增设了调流墙,在溢流堰上沿设置了溢流槽。从泥沙沉淀特性和经济性能两个方面对新型矩形沉沙池与传统沉沙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型矩形沉沙池的泥沙沉淀率比传... 一种新型矩形沉沙池已在新疆建设兵团大面积推广使用,这种沉沙池在进口增设了调流墙,在溢流堰上沿设置了溢流槽。从泥沙沉淀特性和经济性能两个方面对新型矩形沉沙池与传统沉沙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型矩形沉沙池的泥沙沉淀率比传统沉沙池提高了6%,出池含沙量由1.63 g/L降到了0.86 g/L,工程造价降低了20%左右,其泥沙处理效果和经济性更优,适宜在新疆地区农业节水灌溉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沉沙池 节水灌溉 调流墙 溢流槽 泥沙沉淀特性 经济性能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峡谷特大巨型泥石流活动与泥沙输移特征研究
13
作者 赵聪 梁京涛 +3 位作者 铁永波 马晓波 张肃 龚凌枫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45-55,共11页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处流域中下游分界处,为中国泥石流灾害活动极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段南岸的派巴沟和曲鲁沟为例,基于该地区50年来历史光学卫星影像数据,采用多期遥感对比解译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泥石流...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处流域中下游分界处,为中国泥石流灾害活动极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段南岸的派巴沟和曲鲁沟为例,基于该地区50年来历史光学卫星影像数据,采用多期遥感对比解译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泥石流物源发育分布特征、泥沙输移特征、活动历史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0—2023年,派巴沟进入主河道的年平均泥沙量1900 m^(3);在2016年修建拦挡坝前,曲鲁沟进入主河道的年平均泥沙量700 m^(3)。派巴沟和曲鲁沟均于1980年左右暴发过大规模泥石流,此后40余年间,派巴沟以洪水及小型泥石流为主;曲鲁沟则暴发过多次规模不等的泥石流活动。近年来派巴沟流域内物源数量及面积增长幅度较小,泥石流易发性中等;曲鲁沟流域内发育大量沟道堆积物源以及坡面堆积物源,且近年来物源数量及面积增长幅度较为明显,泥石流易发性高,此前建成的治理工程运行良好,可有效降低泥石流的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雅鲁藏布江 泥石流 活动特征 泥沙输移特征
下载PDF
深圳河一、二期河道治理后水沙特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勇 叶小云 《人民珠江》 2010年第2期10-13,共4页
深圳河一、二期河道治理工程塑造了新的河道形态,改变了深圳河潮流特征和泥沙输移特性。实测资料分析表明,深圳河治理后,河道阻力大大减小,潮波易于上溯,有利于涨潮流挟带泥沙进入深圳河而不利于落潮流将泥沙挟带出河口。这一变化将对... 深圳河一、二期河道治理工程塑造了新的河道形态,改变了深圳河潮流特征和泥沙输移特性。实测资料分析表明,深圳河治理后,河道阻力大大减小,潮波易于上溯,有利于涨潮流挟带泥沙进入深圳河而不利于落潮流将泥沙挟带出河口。这一变化将对深圳河的河道冲淤产生根本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 潮流特征 泥沙输移特性 深圳河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at Leeside of Suspended Flexible Curtain for Sedimentation Enhancement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艳红 喻国良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9年第3期565-576,共12页
A new patent registered device- suspended flexible curtain (SFC) for sedimentation enhancement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hich consists of two parts: a light-weight curtain with sediment-passing windows and a heav... A new patent registered device- suspended flexible curtain (SFC) for sedimentation enhancement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hich consists of two parts: a light-weight curtain with sediment-passing windows and a heavy pillar for the device stability. The mechanism of trapping nearbed sediment by the SFC is such that a primary and a secondary circulations with horizontal hubs would be formed at the leeside when it is placed on beds in running flow; the velocities within the sediment-passing windows are locally accelerated, the nearbed sediments would be brought by the flow through the windows, and then settled down within the primary circulation zone. Experimental tests on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are conducted in a laboratory flume with rigid bed. It is found that the dimensions of the curtain and the sediment-passing windows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circulations. The intensity of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circulations is dominated by the size of the sediment-passing window. Whether the secondary circulation would contact the bed or not depends on the level of the sediment-passing window. The length and the height of the primary circulation zone demonstrate quasi linea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effective height of the SFC. And the tests on sandy bed flume show that the sediment deposition happens just in the primary circulation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characteristics laboratory flume suspended flexible curtain sediment-passing window trapping sediment
下载PDF
匹里青水文站巡测方案编制的关键问题探讨
16
作者 赵义峰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3年第11期40-41,共2页
以匹里青河流域匹里青水文站为例,在概述水文站建设及测流概括的基础上,从水文气象要素特征及水流沙特性两个方面对水文站巡测方案编制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巡测方案是流域测站水文气象观测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对日常... 以匹里青河流域匹里青水文站为例,在概述水文站建设及测流概括的基础上,从水文气象要素特征及水流沙特性两个方面对水文站巡测方案编制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巡测方案是流域测站水文气象观测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对日常巡测结果的记录和真实反映,是测站水文管理工作的指导手册。为此,必须在加强巡测的基础上定期调整和优化巡测方案编制,保证测流结果的合理准确,真正起到指导流域水文管理工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里青水文站 水文气象 水流沙特性 巡测方案 编制
原文传递
汶川地震前后四川都江堰龙池镇地区泥石流物源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被引量:4
17
作者 付智勇 龙晶晶 常鸣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10-19,共10页
自“5·12”汶川地震发生以来,都江堰市龙池镇区域发生了数次规模巨大的泥石流灾害。为了研究龙池镇地区地震前后近十年的泥石流物源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利用汶川地震前后五期遥感影像,基于RS和GIS技术结合野外现场调查,揭示了汶川... 自“5·12”汶川地震发生以来,都江堰市龙池镇区域发生了数次规模巨大的泥石流灾害。为了研究龙池镇地区地震前后近十年的泥石流物源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利用汶川地震前后五期遥感影像,基于RS和GIS技术结合野外现场调查,揭示了汶川地震前后龙池区域的泥石流物源分布规律和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后龙池地区泥石流物源主要分布在坡度36°~46°,距离断层0~300 m,坡向东和东南的砂岩区域;2010年暴雨后研究区泥石流物源主要分布在坡度26°~46°,距断层0~300 m,坡向东和东南的砂岩区域;与汶川地震后和2010年暴雨后泥石流新增物源分布不同的是,汶川地震后五年,泥石流物源主要分布在距断层距离大于300 m的南坡向的区域。对五期遥感影像解译的泥石流新增物源个数和面积进行统计,分析汶川地震前后近十年龙池地区新增泥石流物源的演化特征。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物源在汶川地震后急剧增加,随后逐渐降低,十年后逐步恢复震前水平;研究区泥石流物源在坡度、坡向、距断层距离和地层岩性上的演化趋势基本与泥石流物源整体演化趋势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泥石流 物源 分布特征 演化规律
下载PDF
泥石流沉积物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展 《海河水利》 2023年第4期82-85,共4页
泥石流爆发后,其沉积物常淤埋城镇建构筑物与交通设施,造成交通中断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进行泥石流爆发后的应急抢险救灾通行及泥石流沉积物未完全固结前城镇与桥梁道路的建设,需更加深入了解泥石流沉积物力学特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泥石流爆发后,其沉积物常淤埋城镇建构筑物与交通设施,造成交通中断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进行泥石流爆发后的应急抢险救灾通行及泥石流沉积物未完全固结前城镇与桥梁道路的建设,需更加深入了解泥石流沉积物力学特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对近年来泥石流沉积物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与总结,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泥石流沉积物固结与承载计算方面需进一步研究与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沉积物 物理特征 流变固结 承载力
下载PDF
椒江控导工程引起的水沙特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进荣 郭雅琼 邹国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85-89,共5页
椒江是浙江省的第三大河,上游山溪性河道特征明显、下游潮动力强劲、中游较长河段为洪潮相互顶托作用区,对其最大浑浊带与浮泥运动,极具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椒江流域内部分典型工程建设引起的自然条件变化,结合灵江建闸工程初步研究结果... 椒江是浙江省的第三大河,上游山溪性河道特征明显、下游潮动力强劲、中游较长河段为洪潮相互顶托作用区,对其最大浑浊带与浮泥运动,极具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椒江流域内部分典型工程建设引起的自然条件变化,结合灵江建闸工程初步研究结果,从水流和泥沙角度分析了强潮山溪性河流对工程的水沙响应特征,分析结果可为类似河流工程建设决策及其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水流 泥沙特征 节制闸 浙江椒江口
下载PDF
南汀河流域水沙特性分析及其治理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荣 昝学才 丁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7,49,共4页
对南汀河流域的径流泥沙来源、水沙特性、水沙变化趋势等作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对姑老河站以上水沙变化对孟定坝淤积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利用大文站的泥沙资料,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对临沧坝段减沙减淤作用。据此提出南汀河流域近... 对南汀河流域的径流泥沙来源、水沙特性、水沙变化趋势等作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对姑老河站以上水沙变化对孟定坝淤积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利用大文站的泥沙资料,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对临沧坝段减沙减淤作用。据此提出南汀河流域近期治理方案是:中上游小流域以小型拦沙坝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推进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建设;对风化花岗岩地区实行大面积封禁治理。流域近期至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的重点建议放在南汀河源头段、大文至姑老河段,防洪工程建设重点放在临沧坝及孟定坝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性 水沙变化趋势 治理对策 南汀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