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体绕流不同方向振动圆柱换热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宿艳彩 葛培琪 +1 位作者 闫柯 胡瑞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1-223,共3页
基于Fluent动网格及UDF编程技术对二维流场中振动圆柱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来流速度及圆柱振动方向对其换热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静止圆柱换热,当圆柱的最大振动速度远大于来流速度时,其振动强化传热效果显著;随... 基于Fluent动网格及UDF编程技术对二维流场中振动圆柱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来流速度及圆柱振动方向对其换热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静止圆柱换热,当圆柱的最大振动速度远大于来流速度时,其振动强化传热效果显著;随着流速的增大,振动圆柱的强化传热效果降低,当流速为圆柱最大振动速度的4倍时,圆柱传热效果仅增强1.2%。另外,对相等流速下的圆柱沿不同方向的振动换热特性研究表明,振动方向对圆柱强化换热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 强化换热 圆柱振动
下载PDF
流体低速绕流振动圆柱对流换热数值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俞接成 李志信 邢程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0-672,共3页
运用Fluent的动态网格技术,对空气低速绕流振动圆柱的对流换热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流动和振动参数对换热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在本文计算范围内,壁面振动可使换热强化,最大可强化9倍,换热的强化随振幅和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场协同分析表明... 运用Fluent的动态网格技术,对空气低速绕流振动圆柱的对流换热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流动和振动参数对换热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在本文计算范围内,壁面振动可使换热强化,最大可强化9倍,换热的强化随振幅和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场协同分析表明,圆柱振动强化换热的原因在于速度场和温度梯度场之间的协同程度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 强化换热 振动
下载PDF
双拉格朗日模型模拟气固两相双圆柱绕流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聪 陈斌 +1 位作者 郭烈锦 王智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0,共4页
以湍流剪切层中大尺度旋涡结构与颗粒群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涡方法与颗粒碰撞模型相耦合的双拉格朗日气固两相流模型.用次循环调整颗粒运动计算的时间步长,将两相计算耦合在一起,从而解决了离散涡方法求... 以湍流剪切层中大尺度旋涡结构与颗粒群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涡方法与颗粒碰撞模型相耦合的双拉格朗日气固两相流模型.用次循环调整颗粒运动计算的时间步长,将两相计算耦合在一起,从而解决了离散涡方法求解单相流场与颗粒运动方程的时间相容性问题.首先用颗粒在兰金涡中的运动验证了所提的算法,随后将该方法应用于高雷诺数湍流旋涡结构中的颗粒水平输运过程研究,模拟了圆柱尾迹中颗粒的沉降过程及其被旋涡卷吸、扬起和团聚的过程,说明在有大尺度旋涡存在的流场中颗粒更容易被流体向下游输运.当来流速度与重力方向一致时,颗粒分布特性受颗粒Stokes数(St)影响.当St小于1时,颗粒响应流场变化的时间短,随St增加颗粒对流场变化的响应变得迟钝,重力所起的作用更加明显;当St远远大于1时,颗粒的分布几乎不受旋涡的影响,而与自由沉降的分布十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 颗粒碰撞 离散涡方法 气固两相流 双拉格朗日模型
下载PDF
离散涡法模拟不同直径串列圆柱绕流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聪 陈斌 +1 位作者 郭烈锦 王智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40-1344,共5页
通过在势流场中嵌入有限数目的点涡来代表局部有旋区域连续分布的涡量,在拉格朗日框架下应用离散涡方法求解非定常涡量方程,从而有效模拟了高雷诺数下不同直径串列圆柱绕流脱落旋涡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分析了流场中大尺度旋涡相干结构对... 通过在势流场中嵌入有限数目的点涡来代表局部有旋区域连续分布的涡量,在拉格朗日框架下应用离散涡方法求解非定常涡量方程,从而有效模拟了高雷诺数下不同直径串列圆柱绕流脱落旋涡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分析了流场中大尺度旋涡相干结构对前后圆柱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场中的小尺度旋涡会被大尺度旋涡卷吸,形成涡量强度更大的旋涡.当大圆柱在前、小圆柱在后布置时,大圆柱的升、阻力系数受影响较小,大圆柱阻力系数基本保持不变,小圆柱阻力系数平均值较小但振幅波动较大,大圆柱的升力系数波动较大,大、小圆柱的升力系数的平均值都基本为0;当小圆柱在前、大圆柱在后布置时,大圆柱阻力系数振幅增大而平均值降低,小圆柱阻力系数振幅减小而平均值增大,大、小圆柱的升力系数趋向于一致,平均值仍然都基本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涡 圆柱绕流 串列
下载PDF
尾部喷射对流向振荡柱体尾流旋涡脱落的抑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野军 邵传平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6-420,共15页
强迫振荡柱体绕流旋涡脱落的抑制具有重要工程意义,但比静止柱体尾流的抑制更加困难,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采用尾部喷射方法对流向振荡圆柱尾流旋涡脱落进行抑制实验,雷诺数Re=V∞D/范围为2700–9800,柱体振荡幅值A/D=0.2,柱体振... 强迫振荡柱体绕流旋涡脱落的抑制具有重要工程意义,但比静止柱体尾流的抑制更加困难,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采用尾部喷射方法对流向振荡圆柱尾流旋涡脱落进行抑制实验,雷诺数Re=V∞D/范围为2700–9800,柱体振荡幅值A/D=0.2,柱体振荡频率范围feD/V∞=0–0.36,其中V∞为来流速度,D为柱体直径.沿圆柱母线开一个与圆柱等长、宽度为h/D=0.015的缝隙,用于喷射空气.喷射速度比Vb/V∞范围为0–18,相应的流量比hVb/DV∞范围为0–0.27.风洞中的烟线显示和热线测量结果表明:当喷射速度比Vb/V∞(或hVb/DV∞)介于其下临界值和上临界值之间时,振荡柱体两侧的尾流旋涡脱落被有效抑制.发现在非锁频和锁频两种状态下均能抑制旋涡脱落.在振频feD/V∞和喷射速度比Vb/V∞(或hVb/DV∞)组成的平面坐标系内找出了有效抑制旋涡脱落的区域,研究了有效区域随雷诺数的变化和喷射角对抑制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旋涡脱落抑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圆柱绕流 旋涡脱落 尾部喷射 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