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5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四川盆地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61
1
作者 胡豪然 毛晓亮 梁玲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8-288,共11页
利用四川盆地1961-2006年145个台站汛期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递减趋势;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以及盆地... 利用四川盆地1961-2006年145个台站汛期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递减趋势;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以及盆地东西部之间的反位相变化是川渝地区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最主要的两个空间异常模态;该地区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8个区;分别是四川盆地中部区、东部区、南部区、西部区、川西高原西部区、中部区、川西南山地区和重庆东部区;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除在四川盆地西部区和重庆东部区分别呈较弱的减少和增长趋势以外,在其余各区的线性趋势都较为明显,其中四川盆地东部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高原西部和中部区表现为增长,四川盆地中部和南部区表现为减少;从气候因子分析看,汛期西太平洋副高位置的南北变化、东亚以及南亚季风的强弱变化分别对四川盆地东部区、中部区以及西部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汛期 极端降水 时空演变特征
下载PDF
中国大陆降水时空变异规律——I.气候学特征 被引量:60
2
作者 任国玉 战云健 +4 位作者 任玉玉 陈峪 王涛 柳艳菊 孙秀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9-310,共12页
为系统了解大尺度降水气候特征,利用2 300多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1956—2013年多年平均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主要新认识有:1暴雨量、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最高的站点在华南沿海,而小雨量、小雨日数最多... 为系统了解大尺度降水气候特征,利用2 300多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1956—2013年多年平均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主要新认识有:1暴雨量、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最高的站点在华南沿海,而小雨量、小雨日数最多的站点主要在江南内陆山区、丘陵;东部季风区山地、丘陵多出现低强度降水,平原和沿海易出现高强度降水;2四季降水量均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南方秋季降水量明显小于春季,但华西和江南沿海秋季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在东南丘陵出现高值中心;3珠江和东南诸河流域降水量年内存在2个峰值,其中珠江流域有6月主峰值和8月次峰值,东南诸河流域主峰在6月中下旬,次峰在8月末,长江流域总体表现为单峰型,出现在6月下旬和7月初,西南诸河流域和北方所有流域降水均表现为夏季单峰型;4南方各大河流域从2月末到6月中下旬陆续进入雨季,北方各大河流域进入雨季时间集中在6月末、7月初;南、北方雨季结束时间比雨季开始时间集中,从南到北进入雨季时间持续120 d以上,而从北到南退出雨季时间则仅持续不到45 d;5丰雨期的持续时间,珠江流域从5月初到9月上旬后期,东南诸河从5月上旬到7月上旬,8月末到9月初再度短暂出现,长江流域从6月中下旬到7月中旬,西南诸河从7月中旬到8月下旬,淮河流域从7月上旬至7月底、8月初,辽河流域在8月初出现极短丰雨期;6降水年际变异性最高的站点在青藏高原西南、塔里木盆地、阿拉善高原、华北平原北部和汾河谷地,海河流域年降水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雨季 丰雨期 中国
下载PDF
辽宁西部半干旱区近50年降水趋势及周期变化 被引量:41
3
作者 安昕 张国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5期214-220,共7页
为了研究掌握辽西地区的降水趋势演变和周期变化规律,以充分利用降水资源进行抗旱减灾。根据典型代表性气象站逐年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Mann.Kendall非参数相关检验、线性趋势拟合、距平累积和有序聚类分析法,分析辽西... 为了研究掌握辽西地区的降水趋势演变和周期变化规律,以充分利用降水资源进行抗旱减灾。根据典型代表性气象站逐年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Mann.Kendall非参数相关检验、线性趋势拟合、距平累积和有序聚类分析法,分析辽西年降水和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西部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年际问波动较大,近50年存在较明显的逐渐减少趋势。其中,年降水气候倾向率为.10.073mm/10年,趋势减少50.2mm;气候倾向率.17.388mm/10年,趋势减少86.9mnl。年降水存在7年、20年周期;汛期降水存在8年、15-17年、20-22年周期。年降水突变点在1980年,突变前后年降水量下降9.4%;汛期降水突变点在1981年,突变前后降水量下降13.1%。辽宁西部降水逐渐减少,加剧了农业干旱,严重影响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汛期 趋势 周期 突变
下载PDF
中国西北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杨金虎 江志红 +2 位作者 杨启国 孙旭英 姚玉璧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0-325,共6页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25个台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首先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然后统计出了不同台站近45a逐年汛期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并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北汛期极端降水事...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25个台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首先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然后统计出了不同台站近45a逐年汛期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并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北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有很大的差异;一致性异常分布特征是中国西北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最主要空间模态;中国西北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可分为以下6个分区:高原东部区、南疆区、北疆区、西北东部区、青海高原区及河套区;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高原东部区近45a来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北疆区、南疆区、青海高原区及河套区表现为较明显的的增长趋势,而西北东部区表现为较明显的减少趋势;中国西北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各主要空间分区中,近45a来13a左右的周期振荡表现得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 汛期 极端降水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汛期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焦平金 许迪 王少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0,共6页
基于2007年汛期降雨径流观测实验数据,分析了作物种植模式差异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和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累积量的影响,评价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及其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裸地处理相比,汛期末棉花和黄豆作物种植... 基于2007年汛期降雨径流观测实验数据,分析了作物种植模式差异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和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累积量的影响,评价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及其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裸地处理相比,汛期末棉花和黄豆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分别减少21.1%和49.5%以及54.5%和71.1%,不同形态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累积量明显下降。可溶性氮磷流失与地表径流累积量密切相关,颗粒态氮磷流失与土壤侵蚀强度密不可分,可溶性氮磷成为棉花和黄豆作物生长中期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的主体成分。在淮北平原汛期种植黄豆、棉花等作物,可起到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种植模式 地表径流 氮磷 流失 汛期
下载PDF
东北地区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贾小龙 王谦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针对东北地区汛期(7~8月)的情况,分析了造成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汛期多(少)雨年,低层850hPa蒙古东南的气旋(反气旋)式距平环流、我国大陆东部的西南风(东北风)距平气流及日本南面的反气旋(气旋)式距平... 针对东北地区汛期(7~8月)的情况,分析了造成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汛期多(少)雨年,低层850hPa蒙古东南的气旋(反气旋)式距平环流、我国大陆东部的西南风(东北风)距平气流及日本南面的反气旋(气旋)式距平环流的共同作用加强(减弱)了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在东北地区的辐合;多(少)雨年,中层500hPa中高纬西风带经向运动加强(减弱),从贝加尔湖以北的高纬地区到日本附近的高度场呈+-+(-+-)的波列分布。8月的环流形势比7月更容易造成严重旱涝,下游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阻塞高压的发展和减弱是造成8月降水异常的重要因子。考虑7月旱涝流型演变时,应着重关注南北向+-+的“波列”;而考虑8月旱涝流型演变时,则更应着重关注东西向-+-+-的“波列”配置。多、少雨年,高、低层的散度场、垂直速度场及水汽条件等物理量场都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汛期 降水异常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长江和黄河源区汛期、枯水期径流特征 被引量:33
7
作者 邴龙飞 邵全琴 +1 位作者 刘纪远 赵志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238,共7页
利用db3小波分解和重构1965~2007年长江源沱沱河站、直门达站和黄河源吉迈站、唐乃亥站春汛期、夏汛期和枯水期流量数据,除沱沱河外,各站春汛期、夏汛期和枯水期流量皆呈下降趋势,各站流量下降速率依次为夏汛期>春汛期>枯水期。... 利用db3小波分解和重构1965~2007年长江源沱沱河站、直门达站和黄河源吉迈站、唐乃亥站春汛期、夏汛期和枯水期流量数据,除沱沱河外,各站春汛期、夏汛期和枯水期流量皆呈下降趋势,各站流量下降速率依次为夏汛期>春汛期>枯水期。沱沱河站多年流量呈增加趋势,夏汛期变化速率依然高于春汛期。应用复Morlet小波分别分析上述4个水文站实测流量的周期特征。黄河源总体存在11~12 a波动周期;长江源春汛期有4~6 a波动周期,夏汛期有13~14 a波动周期。不同流域春汛期、夏汛期和枯水期主周期分布规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周期 流量 汛期 枯水期
下载PDF
2008-2012年四川强小时雨强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8
作者 周秋雪 刘莹 +1 位作者 冯良敏 牛俊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1-1269,共9页
利用2008-2012年四川157个基本测站和895个区域自动站的逐时降水资料,通过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四川的强小时雨强发生频次、极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四川每年出现20 mm·h^(-1)以上的强小时雨强达3537.8次,平均每年... 利用2008-2012年四川157个基本测站和895个区域自动站的逐时降水资料,通过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四川的强小时雨强发生频次、极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四川每年出现20 mm·h^(-1)以上的强小时雨强达3537.8次,平均每年的强小时雨强极值均超过了100 mm·h^(-1),并在2012年呈一个跃升的趋势。(2)四川强小时雨强落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及攀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且强降水高发中心主要位于从盆地向山脉过渡的纵向陡峭地形区。雨强极值超过了30 mm·h^(-1)的落区也集中在盆地及攀西地区。频次及雨强极值的变化与海拔有密切联系,迎风坡的陡峭过渡地形削弱了频次及雨强极值随海拔的增高而减少的速率。(3)频次的月变化比强小时雨强极值的月变化更显著。7月发生强小时雨强的次数最多,其次是8月,5月最少。6-9月雨强极值均超过100 mm·h^(-1)。(4)20 mm·h^(-1)和30 mm·h^(-1)以上的强小时雨强频次日变化均呈夜间活跃的单峰型特征,而50mm·h^(-1)以上的强小时雨强突发性较强,日变化呈多峰型结构,且盆地不同区域的日变化特征及峰值活跃时间也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小时雨强 汛期 频次 雨强极值 陡峭地形
下载PDF
2004年汛期(5~9月)主客观降水预报检验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雨 闫之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1-339,共9页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天气预报的质量越来越依赖于数值预报产品的性能。预报产品检验是评价预报质量和提高预报水平的有效手段。针对2004年汛期(5~9月)中央气象台预报员及T213、HLAFS25、MM5、GRAPES、日本及德国等国内外数值预报模式...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天气预报的质量越来越依赖于数值预报产品的性能。预报产品检验是评价预报质量和提高预报水平的有效手段。针对2004年汛期(5~9月)中央气象台预报员及T213、HLAFS25、MM5、GRAPES、日本及德国等国内外数值预报模式短期时效的降水预报做了详细的统计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汛期平均而言,各模式与预报员的小雨预报较好,随降水量级的增加TS评分迅速下降,国内外数值预报模式之间降水预报水平差别不大,预报员与模式相比水平略高;但对于过程预报而言,过程不同,各模式和预报员的表现不同,预报员和MM5对河南暴雨预报较好;GRAPES和日本模式对台风暴雨预报略好;T213对于四川东部暴雨的大量级降水预报较好;无论是预报员,还是数值预报模式,北京暴雨的预报是一个典型的失败个例。同时,我们也发现检验系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今后逐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 降水 汛期 预报
下载PDF
水土保持地区人类活动对汛期径流影响的估算 被引量:30
10
作者 朱恒峰 赵文武 +1 位作者 康慕谊 郭雯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0-406,共7页
人类活动对于流域水文要素时变过程的影响显著,确定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文要素时序的显著转折点、选出相对'天然'的序列,对于开展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推估获取人类活动影响下汛期... 人类活动对于流域水文要素时变过程的影响显著,确定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文要素时序的显著转折点、选出相对'天然'的序列,对于开展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推估获取人类活动影响下汛期径流时序的显著转折点,以显著转折点前的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对比分析汛期径流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其差值即为人类活动对汛期径流的影响程度。较之传统研究方法,本文以汛期水文数据取代年均数据,以汛期降水径流综合系数代替年径流系数,从而减弱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径流变化幅度巨大的干扰影响。结果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末,1970年为人类活动下延河流域径流时序的显著转折点,1970年以后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的影响更显著,1981年达到最大值,为72.04%。20世纪70、80年代人类活动对延河汛期径流量的影响一直处于负面减流状态。人为因素是延河径流量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延河流域 人类活动 汛期 径流时序
下载PDF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强降水与海拔的关系 被引量:29
11
作者 周秋雪 康岚 +1 位作者 蒋兴文 刘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1-819,共9页
利用四川盆地1666个站点2011-2015年4-10月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及高精度格点海拔高度资料,对降水特征与海拔高度的变化关系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1)汛期总降水量、总雨日、小雨日、中雨日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但降水量与雨日随海拔的增... 利用四川盆地1666个站点2011-2015年4-10月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及高精度格点海拔高度资料,对降水特征与海拔高度的变化关系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1)汛期总降水量、总雨日、小雨日、中雨日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但降水量与雨日随海拔的增长方式并不相同,降水量显著增长区主要集中在200~1200 m,当海拔超过1200 m时降水量迅速减少;大雨日及暴雨日在海拔超过1200 m后也迅速减少。(2)盆地西北部、西南部沿山一带的暴雨日主要由强小时雨强贡献,而盆地东北部的暴雨日主要受持续性降水影响。(3)四川盆地复杂地形对降水的日变化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小时雨量及短时强降水频次峰值出现时间均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提前,而短时强降水首次出现时间则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暴雨 海拔 汛期
下载PDF
2015年汛期气候预测先兆信号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陈丽娟 顾薇 +2 位作者 丁婷 袁媛 任宏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6-506,共11页
文章全面回顾了发布2015年汛期预测时考虑的先兆信号及其应用情况。2015年春夏季厄尔尼诺事件进一步发展,并由中部型向东部型转变,热带印度洋为一致偏暖模态发展;冬、春季北大西洋三极子为正位相;冬、春季北极海冰较常年略偏少,南极海... 文章全面回顾了发布2015年汛期预测时考虑的先兆信号及其应用情况。2015年春夏季厄尔尼诺事件进一步发展,并由中部型向东部型转变,热带印度洋为一致偏暖模态发展;冬、春季北大西洋三极子为正位相;冬、春季北极海冰较常年略偏少,南极海冰偏多;冬季欧亚积雪增量略少,青藏高原积雪略多但气温偏高。通过诊断分析,认为2015年汛期预测的主导外强迫信号是太平洋厄尔尼诺事件和印度洋海温一致偏暖模态。同时参考动力气候模式的预测,在4月初的预报中,重点考虑了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和空间型变化对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影响,有利于东亚夏季风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季风季节内进程偏晚,我国降水呈南多北少型。在5月底的订正预报中,进一步考虑热带印度洋偏暖模态对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南的影响,以及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强度偏弱特征及对夏季风季节进程和强度的影响。经过综合分析,准确地预测了2015年东亚夏季风偏弱、我国夏季降水南多北少的布局,以及季节内主要气候事件的演变。最后对汛期气候预测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 先兆信号 厄尔尼诺 东亚夏季风 多雨带
下载PDF
青藏高原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7
13
作者 周顺武 王传辉 +1 位作者 杜军 马振锋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3-732,共10页
根据1967~2008年青藏高原地区67个气象台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EOF分解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汛期(5~9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汛期降水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EOF分解揭示出青... 根据1967~2008年青藏高原地区67个气象台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EOF分解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汛期(5~9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汛期降水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EOF分解揭示出青藏高原汛期存在3种主要的空间分布型:南北反向型、全区一致型和东南—西北反向型。南北反向型分布存在着3~5a的年际变化周期和10~12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而全区一致型普遍存在着5~7a的振荡周期。近42年来青藏高原北区降水主要表现为减少的趋势,而南区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汛期降水的南北反向型分布主要受初夏(5~6月)降水的影响,而全区一致型分布主要受盛夏(7~8月)降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汛期 降水 时空分布
下载PDF
2013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 被引量:26
14
作者 张芳华 陈涛 +1 位作者 徐珺 高辉 《暴雨灾害》 2014年第1期87-95,共9页
利用日降水资料(08—08时)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以1981—2010年30 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13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概述各主要暴雨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出现时段、范围及累积降水量。结果表明:2013年4—10月我国共有184个暴... 利用日降水资料(08—08时)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以1981—2010年30 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13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概述各主要暴雨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出现时段、范围及累积降水量。结果表明:2013年4—10月我国共有184个暴雨日、31次主要暴雨过程。6—7月四川盆地接连出现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中7月8—11日都江堰累积降雨量高达731 mm,为年度最大过程雨量。2013年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多,南方地区台风暴雨频发,其中台风"尤特"造成广东潮阳8月17日降水552 mm,为年度全国最大单站日降水量。盛夏北方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东北地区频繁出现强降雨导致流域性大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影响系统 过程降水量 汛期 2013年 2013
下载PDF
太湖流域水质状况与土地利用格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15
作者 胡建 刘茂松 +4 位作者 周文 徐驰 杨雪姣 张少威 王磊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0-1197,共8页
为探索异质景观内不同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太湖流域为对象,根据地形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及主要水系的流向,将太湖流域分为13个水文生态单元,并对各水文生态单元内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相对面积占比与水质等级之间的... 为探索异质景观内不同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太湖流域为对象,根据地形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及主要水系的流向,将太湖流域分为13个水文生态单元,并对各水文生态单元内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相对面积占比与水质等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水文生态单元水质等级2006年的变异系数与其林地面积占比呈正相关,与农田和聚落用地的面积占比呈负相关,其中与聚落用地占比在非汛期时具有显著性,体现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质改善能力不同,林地对水质改善能力较强,而农田和聚落用地相对较弱;各水文生态单元水质等级与农田、聚落用地的相对面积占比呈正相关,并分别在汛期和非汛期表现出显著性;与林地面积占比呈负相关,与各单元湿地面积占比在非汛期时呈弱负相关,汛期和全年为弱正相关;4类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对水质等级改善的效应在汛期为林地>湿地>聚落用地>农田,非汛期为林地>农田>湿地>聚落用地。林地对水质的正贡献最大;农田和聚落用地分别对汛期和非汛期水质负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系数 水文生态单元 土地利用类型 水质等级 汛期 太湖流域
原文传递
近50年来长江中下游汛期暴雨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6
作者 卞洁 何金海 李双林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80,共13页
基于1960~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汛期暴雨的气候分布特征、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汛期暴雨分布呈现南部多、向北递减的总格局。最大暴雨量中心位于江西北部,其形成可能与地形因素有关... 基于1960~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汛期暴雨的气候分布特征、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汛期暴雨分布呈现南部多、向北递减的总格局。最大暴雨量中心位于江西北部,其形成可能与地形因素有关。在年际尺度上,该区域暴雨量、暴雨强度存有准两年及6~8年的周期变化特征;从年代际尺度看,在时间域上,存在12~14年的周期变化。具体地,汛期区域平均暴雨量、频次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1990年代开始则进入一个高值期,21世纪以后又开始回落。相比较而言,暴雨强度的年代际变化不显著。在空间域上,进入21世纪后随着雨带向淮河流域推进,暴雨量、频次、强度在苏北、皖北增强。从趋势分析看来,过去50年汛期暴雨量、频次呈现较大范围的增加趋势。暴雨强度也表现一定程度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汛期 暴雨 年际 年代际 趋势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物候特征观测 被引量:24
17
作者 买尔燕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艾里西尔.库尔班 +4 位作者 阿迪力.阿不来提 热合木都拉.阿迪拉 段含明 阿不都米吉提.阿布利克木 玉米提.哈力克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5-530,共6页
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对象,对胡杨的开花期、展叶期、第一次展叶期、第二次展叶期、果熟期、叶黄期及落叶期等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胡杨各物候期中,开花期持续时间最短,3月29日至4月19日,果熟期持续时间最... 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对象,对胡杨的开花期、展叶期、第一次展叶期、第二次展叶期、果熟期、叶黄期及落叶期等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胡杨各物候期中,开花期持续时间最短,3月29日至4月19日,果熟期持续时间最长,5月25日开始,10月13日结束。由于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的危害,胡杨有"二次展叶"现象,第一次展叶期为4月4日至5月1日,第二次展叶期为5月13日至6月4日。胡杨叶黄期和落叶期相重叠,叶黄期从9月26日开始,10月28日结束,落叶期从10月11日开始,11月12日结束。胡杨长达4个多月的果熟期与河道洪水期吻合,这有利于种子的传播、萌发及幼苗扎根,促进天然胡杨林种群的更新及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物候期 春尺蠖(Spring cankerworm) 植被恢复 生态输水 塔里木河 新疆
原文传递
云南省汛期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丽 陶云 《干旱气象》 2012年第1期15-20,共6页
利用云南省1961~2008年94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站点的极端强降水阈值,应用EOF、线性倾向率和周期分析方法,对云南极端强降水事件频数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诊断。结果表明:云南省汛期极端强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呈西... 利用云南省1961~2008年94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站点的极端强降水阈值,应用EOF、线性倾向率和周期分析方法,对云南极端强降水事件频数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诊断。结果表明:云南省汛期极端强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呈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大的分布趋势;以百分位法定义的极端强降水事件频数和大雨及以上强降水频数的空间分布趋势,在细节上有一定差异,但均表现为从北向南逐渐递增;一致性异常分布是云南汛期极端强降水事件频数的最主要空间模态;近50 a来云南汛期极端强降水事件频数呈现弱的线性增加趋势,其中增加较明显的区域位于澜沧江、红河的下游区域、哀牢山以西一带,而昆明大部到曲靖西部则呈现较明显的线性减少趋势;近50 a来云南汛期极端强降水事件存在2~3 a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强降水事件 时空分布特征 汛期 云南
下载PDF
河南省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朱业玉 顾万龙 +2 位作者 王记芳 程炳岩 潘攀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500,共6页
利用河南1961~2006年50个气象站台站汛期(6~8月份)逐日降水量资料,定义95%降水分位数为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建立不同站近46年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采用趋势分析、最大熵谱分析等统计技术方法,对河南... 利用河南1961~2006年50个气象站台站汛期(6~8月份)逐日降水量资料,定义95%降水分位数为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建立不同站近46年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采用趋势分析、最大熵谱分析等统计技术方法,对河南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变化上总体具有北多南少的特点,而且汛期降水量的比重与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高低存在着很好的一致性;空间分布上主要有全省一致型、西北-东南型、南阳盆地型和中部分布型等4种类型,其中全省一致分布型为最主要的空间模态;年际变化趋势各地有所不同,豫西、豫南区为减少趋势,而豫中、豫北、豫东和豫西南区表现为增加趋势,而且在振荡形态上各有同异,以2~8年和1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最为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极端降水 频次 讯期
下载PDF
赣江流域水体无机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毛兰 周文斌 胡春华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1-275,共5页
于2006年1月和7月对赣江流域地表水进行了系统采集,分析研究了水体中各形态无机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赣江水体中主要的氮素形式是NO3--N,枯水期赣江流域NO3--N、DIN从上游至下游呈明显的上升趋势,NH4+-N变化不明显。丰水期从上游至下游N... 于2006年1月和7月对赣江流域地表水进行了系统采集,分析研究了水体中各形态无机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赣江水体中主要的氮素形式是NO3--N,枯水期赣江流域NO3--N、DIN从上游至下游呈明显的上升趋势,NH4+-N变化不明显。丰水期从上游至下游NO3--N含量逐渐降低,但降幅不大,而NH4+-N和DIN在中游含量最低,下游最高。主要支流中枯水期以袁水NO3--N和DIN含量最高,赣江中支NH4+-N含量为全流域最大值,而丰水期以禾水NO3--N为流域最高值。赣江主干流丰水期各形态无机氮含量明显低于枯水期。氮污染较重的袁水的输入致使G38(樟树)处氮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流域 无机氮 分布特征 枯水期 丰水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