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离子化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絮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马喜平 邵定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40,共4页
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使环氧氯丙烷加成在聚丙烯酰胺的酰胺基上(曼尼希反应),然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用三甲胺使加成物季铵化,得到了不同阳离子度(CD)的一系列阳离子化聚丙烯酰胺(CPAM)并对其絮凝性能进行了评定,考察了CD... 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使环氧氯丙烷加成在聚丙烯酰胺的酰胺基上(曼尼希反应),然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用三甲胺使加成物季铵化,得到了不同阳离子度(CD)的一系列阳离子化聚丙烯酰胺(CPAM)并对其絮凝性能进行了评定,考察了CD值与絮凝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絮凝剂 油田注水 注入水处理
下载PDF
聚硅硫酸铁絮凝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8
2
作者 郑怀礼 龙腾锐 +1 位作者 龚迎昆 张峻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研究了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硅硫酸铁 (PFSi S)的制备与絮凝性能 ,考察了 Si O2浓度、Fe/Si(摩尔比 )、p H值及硅酸活化时间对 PFSi S絮凝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模拟废水浊度的测定 ,检验了各种条件下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 :w Si O2 ... 研究了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硅硫酸铁 (PFSi S)的制备与絮凝性能 ,考察了 Si O2浓度、Fe/Si(摩尔比 )、p H值及硅酸活化时间对 PFSi S絮凝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模拟废水浊度的测定 ,检验了各种条件下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 :w Si O2 =0 .0 1 4~ 0 .0 2 0 ,Fe/Si为 0 .8~ 1 .0 ,p H值1 .5~ 1 .8,硅酸活化时间在 1~ 8h,可获得絮凝性能优异的 PFSi S。将 PFSi S用于实际废水样品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SiS絮凝剂 絮凝性能 影响因素 水处理
下载PDF
P(DMC-AM)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 被引量:22
3
作者 沈一丁 张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07-610,624,共5页
论述了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胺-丙烯酰胺)[P(DMC-AM)] 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讨论了多种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当w(单体)=40%;m(DMC): m(AM)=3: 2;m(引发剂): m(AM)=0.09: 100时,得到的阳离子型P(D... 论述了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胺-丙烯酰胺)[P(DMC-AM)] 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讨论了多种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当w(单体)=40%;m(DMC): m(AM)=3: 2;m(引发剂): m(AM)=0.09: 100时,得到的阳离子型P(DMC-AM)高分子絮凝剂对造纸污水及生活废水有明显的絮凝作用.P(DMC-AM)的最佳絮凝条件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30~460万,用量为1.1~1.3 mg/L,阳离子度为33%~38%, 废水pH=3~7;在造纸污(废)水体系中,CODCr的去除率可达89%以上,透光率接近100%;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絮凝物,结果发现,絮凝后的纤维间可形成多个物理吸附点,交叉网状结构明显,网络编织致密,说明桥联及电中和作用明显,絮凝效果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絮凝剂 絮凝性能 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胺-丙烯酰胺) 反相乳液聚合
下载PDF
胞外多聚物对活性污泥絮凝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海松 闻岳 +1 位作者 曹阿生 周琪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69,89,共7页
活性污泥的絮凝性能直接影响出水SS浓度,而胞外多聚物(EPS)是影响活性污泥絮凝性能的重要因素。从EPS的组分及其化学性质入手,结合现有的活性污泥絮凝机制评价了EPS在活性污泥絮凝性能中的重要作用,系统分析了EPS组分对污泥絮凝性能的影... 活性污泥的絮凝性能直接影响出水SS浓度,而胞外多聚物(EPS)是影响活性污泥絮凝性能的重要因素。从EPS的组分及其化学性质入手,结合现有的活性污泥絮凝机制评价了EPS在活性污泥絮凝性能中的重要作用,系统分析了EPS组分对污泥絮凝性能的影响,以及EPS产量和组分的影响因素,并就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松散层EPS、致密层EPS与活性污泥絮凝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归纳,还对利用EPS提高活性污泥絮凝性能的技术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聚物 活性污泥 絮凝性能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MBF-18的絮凝特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炜铁 昝继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86-1190,共5页
分析了荧光假单胞菌JX18所产絮凝活性物质MBF-18,絮凝物质主要分布在发酵液中;通过化学检测和紫外、红外光谱分析,初步表明絮凝物质含有大量多糖。对絮凝物质絮凝特性研究表明,该物质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广的pH值适用范围,在100℃絮凝... 分析了荧光假单胞菌JX18所产絮凝活性物质MBF-18,絮凝物质主要分布在发酵液中;通过化学检测和紫外、红外光谱分析,初步表明絮凝物质含有大量多糖。对絮凝物质絮凝特性研究表明,该物质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广的pH值适用范围,在100℃絮凝活性基本无损失,pH值在3~10范围内絮凝率稳定在85%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进一步研究表明,絮凝物质的最适用量为2.5mg/L,CaCl2作为最适助凝剂,用量为0.5g/L。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MBF-18微观形态为线状;絮凝后,高岭土小颗粒通过絮凝物质结合,聚集成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JX18 多糖 絮凝特性
下载PDF
木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郭立颖 史铁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7-1181,共5页
首先用微波加热法(400 W,90℃)将杉木粉溶解在离子液体氯代1-(2-羟乙基)-3-乙基咪唑([HeEIM]Cl)中,再将溶解体系和丙烯酰胺(AM)原位共混,在过硫酸钾热引发条件下使溶解后的木粉和丙烯酰胺在离子液体介质中接枝共聚,制备了改性絮凝剂AM-g... 首先用微波加热法(400 W,90℃)将杉木粉溶解在离子液体氯代1-(2-羟乙基)-3-乙基咪唑([HeEIM]Cl)中,再将溶解体系和丙烯酰胺(AM)原位共混,在过硫酸钾热引发条件下使溶解后的木粉和丙烯酰胺在离子液体介质中接枝共聚,制备了改性絮凝剂AM-g-wood,并用FTIR和XRD对其化学结构和结晶结构进行表征,比较研究离子液体和水分别作为反应介质对接枝共聚的影响,考察絮凝剂AM-g-wood对煤泥污水和陶土污水的絮凝效果。FTIR和XRD结果表明杉木粉与丙烯酰胺发生了接枝反应,其中以离子液体为介质制备的共聚物性能远远优于水介质,该絮凝剂对较细颗粒的陶土污水处理效果要优于煤泥污水,特别是在无机絮凝剂氯铝盐的协同作用下,絮凝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粉 离子液体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 絮凝性能
下载PDF
生物聚合铁的制备及聚合形态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关晓辉 牛艳 +1 位作者 尹荣 李颖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7-50,67,共5页
基于生物催化氧化技术进行了生物聚合铁(BPFS)的制备研究,应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铁的紫外吸收光谱对其形态进行分析,考察其形态分布与絮凝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盐基度在1.2%—23.4%之间,盐基度越大,Fe(b)质量浓度越大,絮凝效果越好... 基于生物催化氧化技术进行了生物聚合铁(BPFS)的制备研究,应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铁的紫外吸收光谱对其形态进行分析,考察其形态分布与絮凝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盐基度在1.2%—23.4%之间,盐基度越大,Fe(b)质量浓度越大,絮凝效果越好,并据此优化BPFS制备条件。在此条件经驯化,微生物具有较高催化活性,Fe2+氧化速率可达1.0 g/(L.h);在某热电厂的应用表明,BPFS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稳定,对加药系统及管路无腐蚀,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聚合铁 盐基度 絮凝性能 聚合形态 紫外吸收光谱
下载PDF
改性壳聚糖CAD与微生物絮凝剂MBF8复配絮凝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于琪 胡勇有 雷志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99-3006,共8页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将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到壳聚糖分子上制成了阳离子改性壳聚糖(CAD).经FT-IR、XRD、zeta(ξ)电位、凝胶色谱等分析确定,CAD为淡黄色透明液体,pH值为3.7,相对分子质量为2.8...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将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到壳聚糖分子上制成了阳离子改性壳聚糖(CAD).经FT-IR、XRD、zeta(ξ)电位、凝胶色谱等分析确定,CAD为淡黄色透明液体,pH值为3.7,相对分子质量为2.88106,阳离子度为16.7,等电点(0.1%溶液)约为pH值10.5,有效成分2.6%,主要特征官能团有羟基、氨基、季铵基和酰胺基, 呈不规则晶体结构.将CAD与相对分子质量3.67105的多糖类电负性微生物絮凝剂MBF8复配,对浊度12~460 NTU、离子强度3.0 mmolL-1的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烧杯实验.结果表明,MBF8与CAD的最佳使用方式为先投加MBF8后投加CAD,复配比5:3时效果最好,适用的pH范围为6.0~10.0.采用PAC(3.0 mgL-1)+MBF8+CAD(1.0 mgL-1)复配絮凝,pH=8.0下,对浊度为110 NTU的高岭土悬浊液,浊度去除率〉97%,残余铝〈0.08 mgL-1,絮体大、沉降快,絮凝效果优于PAC+分子量800万、1200万的阴离子PAM及分子量1500万的阳离子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改性壳聚糖 复配絮凝 絮凝特性
原文传递
复合生物絮凝剂CBF-1的制备及其絮凝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雷志斌 胡勇有 于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05-2911,共7页
采用机械混合的方法,将微生物絮凝剂MBF8与植物胶粉羧甲基改性絮凝剂CG-A复合制备了新型高效复合生物絮凝剂CBF-1.采用FT-IR、zeta(ξ)电位、透射电镜分析,确定了CBF-1的特征官能团、电荷性及分子胶束形态等物化性质;采用烧杯絮凝实验,... 采用机械混合的方法,将微生物絮凝剂MBF8与植物胶粉羧甲基改性絮凝剂CG-A复合制备了新型高效复合生物絮凝剂CBF-1.采用FT-IR、zeta(ξ)电位、透射电镜分析,确定了CBF-1的特征官能团、电荷性及分子胶束形态等物化性质;采用烧杯絮凝实验,探究了CBF-1的絮凝特性.结果表明,制备CBF-1的最佳CG-A∶MBF8质量复合比为4∶6;CBF-1为含少量沉淀物的淡黄色液体(不溶物0.013%),有效成分为0.5%,pH6.1,相对粘度1.72;有效成分0.1%时等电点约pH1.5;主要特征官能团有羟基、羧基、氨基、酰胺基及磷酸基.采用PAC(3mg·L-1)+CBF-1(1.0~8.0mg·L-1)复配絮凝,适用的pH为6.0~10.0,离子强度为0.5~5.0mmol·L-1;对浊度100NTU的高岭土悬浊液,在最佳条件PAC(3.0mg·L-1)+CBF-1(1.0~2.0mg·L-1),pH8.0,离子强度3.0mmol·L-1下,浊度去除率>92%,残余铝<75μg·L-1;对浊度6~300NTU的水,浊度去除率为6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植物胶粉改性絮凝剂 复合生物絮凝剂 絮凝特性
原文传递
A/O-MBR中MLSS浓度对污泥性能及膜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晓毅 刘慧君 +1 位作者 朱跃敏 肖瑞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49-953,共5页
采用国产聚丙烯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进行了A/O-MBR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主要探讨了系统中污泥浓度(MLSS)与膜通量变化过程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MLSS由3 805 mg/L升高到6 912 mg/L时,污泥混合液胞外聚合物(EPS)由43 mg/g VSS增加... 采用国产聚丙烯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进行了A/O-MBR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主要探讨了系统中污泥浓度(MLSS)与膜通量变化过程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MLSS由3 805 mg/L升高到6 912 mg/L时,污泥混合液胞外聚合物(EPS)由43 mg/g VSS增加到81 mg/g VSS,EPS中多糖与蛋白质的比例从0.87增加到1.08。同时,污泥相对疏水性(RH)的降低与Zeta电位的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共同促进了膜污染速率的上升。实验条件下,当运行时间为60 d左右,MLSS升高至6 200 mg/L时,跨膜压差上升迅速,膜组件清洗周期由初始的22 d缩短为11 d。A/O-MBR中由于MLSS浓度变化而导致的活性污泥混合液特性的变化,是影响膜通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MBR MLSS 絮凝性能 疏水性 膜通量
原文传递
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的分离及絮凝特性研究
11
作者 覃思绮 冯惠芳 +3 位作者 刘一凤 艾国正 姜明国 刘国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4-688,共5页
从某环保公司的污水处理设备好氧活性污泥和广西民族大学思源湖周边土壤中共分离出64个株菌,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4个絮凝率大于50%的株菌,最后对其中3个絮凝率最高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分别属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阿氏芽孢杆... 从某环保公司的污水处理设备好氧活性污泥和广西民族大学思源湖周边土壤中共分离出64个株菌,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4个絮凝率大于50%的株菌,最后对其中3个絮凝率最高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分别属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阿氏芽孢杆菌(Priestia aryabhattai)、拉尔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alkuanensis)。每50 mL 2.5 g/L高岭土悬液只需投加1.0 mL发酵液,蜡状芽孢杆菌在发酵时间为36 h、发酵pH为7.0时,絮凝率最高可达87.7%;阿氏芽孢杆菌在发酵时间为48 h、发酵pH为7.0时,絮凝率最高可达91.1%;拉尔宽假单胞菌在发酵时间为84 h、发酵pH为8.0时,絮凝率最高可达91.0%。3个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发酵条件比较温和,所需发酵液投加量少,表现出较高的絮凝率。因此,3个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具有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分离 菌株鉴定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特性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炜 李英燕 +2 位作者 王天蛟 李爽 王刚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研究微生物絮凝剂絮凝菌株S-3的絮凝条件对絮凝活性的影响,确定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方法改变高岭土悬浊液的pH值、温度条件和生物絮凝剂的加入量来测定高岭土悬浊液的吸光度值.结果絮凝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发酵液中,微生物... 目的研究微生物絮凝剂絮凝菌株S-3的絮凝条件对絮凝活性的影响,确定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方法改变高岭土悬浊液的pH值、温度条件和生物絮凝剂的加入量来测定高岭土悬浊液的吸光度值.结果絮凝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发酵液中,微生物絮凝剂在pH值为8条件下絮凝活性最高.絮凝剂对温度的变化较敏感,对温度表现出热不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絮凝活性降为0,加入6 mL Ca2+离子后絮凝活性提高为92.4%.絮凝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絮凝剂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加入1~2 mL的微生物絮凝剂时絮凝率最高为93.1%.结论由实验室制得的微生物絮凝剂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离心上清液中,高岭土悬浊液絮凝体系的环境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有影响作用,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絮凝特性 絮凝效果
下载PDF
一种用于压裂返排液的PCSSA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百春 邓皓 +1 位作者 罗跃 米远祝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3年第11期39-42,5,共5页
合成了一种用于压裂返排液的PCSSA絮凝剂,并将其与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铁铝(PAFC)和有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进行复合,对其在压裂返排液中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综合比较评价。研究结果表明,PCSSA絮凝剂具有比常规絮凝剂更好的絮凝效... 合成了一种用于压裂返排液的PCSSA絮凝剂,并将其与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铁铝(PAFC)和有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进行复合,对其在压裂返排液中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综合比较评价。研究结果表明,PCSSA絮凝剂具有比常规絮凝剂更好的絮凝效果,与PAFC和CPAM复配后可进一步提高絮凝性能。PCSSA、PCSSA/CPAM(P/C)和PCSSA/PAFC(P/P)对压裂返排液样品的CODCr去除率分别为89.5%、91.2%和92.9%。PCSSA/PAFC对压裂返排液的絮凝处理效果最好,经处理后清液的浊度、色度以及悬浮物含量分别为2.0NTU、9.4°和9.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返排液 PCSSA絮凝剂 PAFC CPAM 絮凝性能评价
下载PDF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玉静 赵祥颖 +3 位作者 张家祥 田延军 韩延雷 刘建军 《酿酒科技》 2010年第6期44-46,共3页
以菌株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为指标,从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2-21,其絮凝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菌体上。经研磨及硫酸铵盐析获得絮凝剂粗品MBF-21。根据絮凝实验结果显示,该絮凝剂受温度影响显著,在絮凝体系p... 以菌株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为指标,从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2-21,其絮凝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菌体上。经研磨及硫酸铵盐析获得絮凝剂粗品MBF-21。根据絮凝实验结果显示,该絮凝剂受温度影响显著,在絮凝体系pH值为4~7、投加量为3%(体积分数)、助凝剂采用CaCl2且投量为0.5g/100mL时,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筛选 絮凝特性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及混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焦淑芳 李瑾 马启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76,共5页
采用氯乙酸为羧甲基化试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季铵阳离子化试剂,制备了羧甲基取代度为64.4%,季铵化取代度为98.4%的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采用zeta电位和烧杯混凝实验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混凝特性,考... 采用氯乙酸为羧甲基化试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季铵阳离子化试剂,制备了羧甲基取代度为64.4%,季铵化取代度为98.4%的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采用zeta电位和烧杯混凝实验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混凝特性,考察了pH值、混凝剂投加量和原水浊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可以明显改善高岭土悬浊液的混凝效果;达到最佳混凝效果时所需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的投加量随高岭土悬浊液pH值和原水浊度的增加而增加。浊度去除率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随原水浊度的增加而增加;原水浊度为50NTU时,浊度去除率均小于80%;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具有两性混凝剂的典型特性,吸附架桥和电性中和是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的主要混凝作用机理,混凝过程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 高岭土 混凝性能
下载PDF
多黏类芽孢杆菌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梦茜 龙洁云 +1 位作者 蔡承儒 张振旺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4-428,共5页
研究了用筛选得到的一株多黏类芽孢杆菌L2019-1制备一种新型微生物絮凝剂(MBF)。结果表明:该絮凝剂的絮凝活性受溶液中的阳离子、溶液pH、温度等因素影响;在Ca^2+、Fe^3+或Al^3+存在条件下,絮凝活性较高;在高岭土悬浮液中,溶液pH=6.0、... 研究了用筛选得到的一株多黏类芽孢杆菌L2019-1制备一种新型微生物絮凝剂(MBF)。结果表明:该絮凝剂的絮凝活性受溶液中的阳离子、溶液pH、温度等因素影响;在Ca^2+、Fe^3+或Al^3+存在条件下,絮凝活性较高;在高岭土悬浮液中,溶液pH=6.0、温度30℃条件下,絮凝效果较好;在含高岭土或活性炭无机悬浮液中及含纤维素或酵母的有机悬浮液中有絮凝活性;该絮凝剂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和半乳酸组成的酸性多糖组成,分子摩尔质量约为2.4×10^6 g/mol,有很好的絮凝性能,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类芽孢杆菌(L2019-1)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性能 制备
下载PDF
阳离子聚酰胺多胺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睿 王超 +2 位作者 甄建斌 李晓芳 李欢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8-61,63,共5页
以聚酰胺多胺(PPC)和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TA)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通过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阳离子聚酰胺多胺絮凝剂,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PC与ETA质量比、反应温度、... 以聚酰胺多胺(PPC)和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TA)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通过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阳离子聚酰胺多胺絮凝剂,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PC与ETA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质量对产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m(PPC)∶m(ETA)=1∶1,引发剂质量为0.06 g,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 h,产物特性黏数达到4.31 d L/g。探究了不同阳离子度、絮凝剂质量浓度对造纸废水体系絮凝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阳离子度为28%~32%,质量浓度为1.8 mg/L,在此条件下CODC r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透光率达97%以上,与其他同类絮凝剂相比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多胺 2 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阳离子絮凝剂 特性黏数 絮凝性能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巍 刘艳杰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7-21,共5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制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阳离子型共聚物.利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乳化剂种类、配比、分散介质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油水体积比、单体配比、单体浓度、反应...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制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阳离子型共聚物.利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乳化剂种类、配比、分散介质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油水体积比、单体配比、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共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探讨了相关因素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阳离子絮凝剂 反相乳液聚合 絮凝性能
下载PDF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及絮凝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晓明 蒋丽春 +1 位作者 王晓川 唐绍明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1,76,共4页
为了从活性污泥和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及絮凝条件,通过采用常规菌种的培养分离方法来获得目标菌株,运用单因素法考察培养温度、培养基pH、絮凝剂用量及助凝剂的用量对絮凝活性的影响。结... 为了从活性污泥和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及絮凝条件,通过采用常规菌种的培养分离方法来获得目标菌株,运用单因素法考察培养温度、培养基pH、絮凝剂用量及助凝剂的用量对絮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絮凝条件的优化,得到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在最佳絮凝温度为30℃,pH为7.0,絮凝剂与助凝剂用量分别为0.15、1.2 mL时,絮凝率最高,絮凝活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产絮菌种 培养筛选 絮凝特性
下载PDF
Critical review of EPS production, synthesis and composition for sludge flocculation 被引量:24
20
作者 Klai Nouha Ram Saurabh Kumar +1 位作者 Sellamuthu Balasubramanian Rajeshwar Dayal Tyag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25-245,共21页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produced by microorganisms represent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with unfathomable potentials and they are required to be explored further for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as a b...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produced by microorganisms represent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with unfathomable potentials and they are required to be explored further for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as a bioflocculant in various wastewater sludge treatment. Although several studies already exist on biosynthetic pathways of different classical biopolymers like alginate and xanthan, no dedicated studies are available for EPS in sludge.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EPS composition, functional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for its potential use as a carbon source for production of other metabolites.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various extraction methods(physical and chemical) on compositional, structural, phys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microbial EPS has been addressed. The vital knowledge of 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method on various important attributes of EPS can help to choose the suitable extraction method depending upon the intended use of EPS. The possible use of different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s for enhanced production of desired EPS was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Metabolic pathways Extraction methods flocculation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