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化培养与学生个性自主选择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申亚民 吴润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95-100,共6页
我们认为柔性化培养就是根据培养对象的个性特点,采用弹性、灵活的培养方式,培养具有个性的、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人才。柔性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向纵深发展,不断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应用技术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 我们认为柔性化培养就是根据培养对象的个性特点,采用弹性、灵活的培养方式,培养具有个性的、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人才。柔性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向纵深发展,不断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应用技术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二是向宽广方向发展,进行跨专业培养,以适应工作岗位的综合化,三是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动态化,对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能够快速响应。在目前的条件下,柔性化培养与学生个性自主选择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可以通过分阶段、分类别方式和模块化课程超市方式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培养 学生个性 培养模式 模块化课程超市 分类别培养
下载PDF
高职铁建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彭磊 何文敏 李炳梁 《职业技术》 2021年第6期40-44,共5页
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铁建类专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铁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创并行+模块互嵌+二课拓展+实习升华"的课程体系,建立"统筹管理、分层落实、持续改进"的双... 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铁建类专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铁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创并行+模块互嵌+二课拓展+实习升华"的课程体系,建立"统筹管理、分层落实、持续改进"的双创制度保障体系,创建"过程性考核+过关考核+弹性积分兑换"的考核模式,搭建双创实践育人平台和教练型双创教师锻造平台等措施,实现了专创教育的深度融合,增强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双创能力,为高职铁路建设类专业设置提供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建设类专业 专创融合 弹性积分兑换 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
下载PDF
敏捷制造理论对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艳 李道芳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3-116,共4页
依据敏捷制造理论,提出了敏捷教育的概念,分析了敏捷教育的内涵,阐述了敏捷教育的基本理念。并以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研究了高校如何应用敏捷制造理论和敏捷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柔性人才培养模式,重组... 依据敏捷制造理论,提出了敏捷教育的概念,分析了敏捷教育的内涵,阐述了敏捷教育的基本理念。并以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研究了高校如何应用敏捷制造理论和敏捷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柔性人才培养模式,重组教学资源,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捷制造 敏捷教育 应用型人才 柔性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弹性学制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略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美萍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4-75,共2页
高职教育实施弹性学习制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高职工作实际情况,从相关理论、课程体系、现有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对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职 弹性学制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基于高职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军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 2014年第8期20-23,共4页
高职学生面临极其激烈的竞争,需要适应多变、复杂的工作环境。传统的高职课程体系无法满足高职学生面临社会竞争的需要,要求高职教学体系的设置以柔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实施柔性教育,实施高职柔性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柔性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高职学生面临极其激烈的竞争,需要适应多变、复杂的工作环境。传统的高职课程体系无法满足高职学生面临社会竞争的需要,要求高职教学体系的设置以柔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实施柔性教育,实施高职柔性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柔性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并辅之以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柔性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体系 构建
下载PDF
基于不同训练模式的纳米金柔性传感器的手势动作识别
6
作者 孙淑睿 黄品高 +2 位作者 汪鑫 陈世雄 李光林 《集成技术》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假肢控制技术研究中,研究者们通常利用解码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来获得截肢者的运动意图。传统的sEMG采集中,为降低皮肤与电极之间的阻抗,通常需要涂导电膏后与皮肤直接接触,因此会导致部分患者皮肤过敏和身体不... 假肢控制技术研究中,研究者们通常利用解码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来获得截肢者的运动意图。传统的sEMG采集中,为降低皮肤与电极之间的阻抗,通常需要涂导电膏后与皮肤直接接触,因此会导致部分患者皮肤过敏和身体不适,且sEMG容易受肌肉疲劳影响,不利于长期监测。针对以上问题,该研究采用一种纳米金柔性传感器,解码其因肌肉收缩拉伸后产生的形变信号,并探究两种不同训练模式在此方法下的分类性能。其中,训练模式包括:重复训练模式,即每组重复做同一个动作;随机训练模式,即动作顺序随机化,每组每个动作只做一次。结果表明,所有受试者使用纳米金柔性传感器的平均手势识别率均在90%以上,且两种训练模式间无显著性差异(重复训练模式为95.46%、随机训练模式为94.18%,P值为0.227 5)。这表明纳米金柔性传感器与湿电极一样,可以实现可靠的手势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柔性传感器 训练模式 模式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