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硬的理论,弹性的规则——罪刑法定研究 被引量:55
1
作者 白建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9,共11页
依据弹性刑法判案,无论定罪还是不定罪,形式上都合法也都违法。本研究通过对新老刑法、中外19部刑法典、中国刑法的435个罪名及2万多个真实案例的大跨度经验考察和深度数据挖掘发现:中国刑法的弹性较大,并伴有"不严不厉"或&qu... 依据弹性刑法判案,无论定罪还是不定罪,形式上都合法也都违法。本研究通过对新老刑法、中外19部刑法典、中国刑法的435个罪名及2万多个真实案例的大跨度经验考察和深度数据挖掘发现:中国刑法的弹性较大,并伴有"不严不厉"或"厉而不严"的倾向,但弹性刑法的司法适用率其实很低;弹性刑法的原因主要不在于犯罪的复杂性而在于立法本身;严格控制弹性刑法应该是罪刑法定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法定 弹性刑法 纯正情节犯 纯正兜底犯
原文传递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补充规定的传统法文化解读
2
作者 吴其彬 阮齐林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8,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我国建设依法治国道路的理论土壤与文化根基。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补充规定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补充规定深受传统法文化的影响,彰显了传统法文化智慧的结晶。传统法文化是...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我国建设依法治国道路的理论土壤与文化根基。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补充规定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补充规定深受传统法文化的影响,彰显了传统法文化智慧的结晶。传统法文化是刑法变通补充规定的重要来源与文化底蕴。民族自治地方无法全部适用刑法时,权力机关可以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并且在不违反刑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刑法进行变通或补充。刑法进行变通补充的原因是刑法与民族习惯规则存在冲突。从理论逻辑上看,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法律与文化的背离以及刑罚目的缺失。从历史逻辑上看,对刑法变通补充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所采取的缓和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规则冲突维护民族团结的有效方式。刑法变通补充规定蕴含了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彰显了德法合治的治国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文化 民族自治地方 刑法变通补充
原文传递
刑法中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研究
3
作者 胡洋 《地方立法研究》 2017年第4期95-104,共10页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对刑法具有立法变通权,在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刑法规定发生冲突时,通过地方立法予以出罪或处刑轻缓化处理具有妥当性。在权利基础上,民族立法变通权可以从我国法制史上的区别尊重传统、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规定、民族政...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对刑法具有立法变通权,在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刑法规定发生冲突时,通过地方立法予以出罪或处刑轻缓化处理具有妥当性。在权利基础上,民族立法变通权可以从我国法制史上的区别尊重传统、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规定、民族政策及立法法的程序保障上获得支撑。在权利实现的指导原则上,变通立法规定时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刑法适用人人平等和罪刑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其分别体现为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不得突破国家刑法规定创设新的罪名或刑罚;民族内部成员的刑法适用人人平等;不宜使用混合罪过或模糊罪过的立法方式,应明确责任。在刑法变通的具体内容上,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民主权利及国家管理秩序犯罪中的部分罪名,都可以根据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特别情况予以立法变通,实事求是、精准立法,建构中国特色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刑法变通机制,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刑法变通 立法协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