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道燃气泄漏过程动态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田贯三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56-60,共5页
提出了管道燃气泄漏量的计算方法。根据射流原理,对燃气泄漏过程的速度场与浓度场进行了动态模拟计算。根据模拟结果对泄漏的局部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管道 燃气 泄漏 动态模拟 可燃浓度
下载PDF
可燃气体室内泄漏扩散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于畅 田贯三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43-247,共5页
对可燃气体在室内泄漏扩散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泄漏扩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阐述,建立了连续泄放源气体泄漏扩散的数学计算模型,并分别对室内有风和无风干扰的情况下的模型进行了简化。通过建立数值计算模型,采用通用的CFD软件PHOENIC... 对可燃气体在室内泄漏扩散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泄漏扩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阐述,建立了连续泄放源气体泄漏扩散的数学计算模型,并分别对室内有风和无风干扰的情况下的模型进行了简化。通过建立数值计算模型,采用通用的CFD软件PHOENICS对泄漏气体射流扩散后形成的速度场与浓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泄漏气体在室内扩散分布的一般特征。结果表明,在分析可燃气体泄漏的危险性时,不仅应分析环境空间可燃气体的爆炸浓度范围,而且也要注意存在局部着火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气体 泄漏 浓度场 CFD
下载PDF
制冷系统可燃工质泄漏喷射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田贯三 杨昭 +1 位作者 马一太 姜学慧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1-404,共4页
本文提出了制冷系统气相可燃工质泄漏量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射流原理,对可燃工质泄漏过程的速度场与浓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局部着火与爆炸的概念。
关键词 可燃制冷工质 泄漏 喷射过程 制冷系统
下载PDF
“In-N-out” design enabling high-content triethyl phosphate-based non-flammable and high-conductivity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2
4
作者 Mengchuang Liu Fenfen Ma +8 位作者 Zicheng Ge Ziqi Zeng Qiang Wu Hui Yan Yuanke Wu Sheng Lei Yanli Zhu Shijie Cheng Jia Xie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24-731,共8页
Safety issues related to flammable electrolyt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 remain a major challenge for their extended applications.The use of non-flammable phosphate-based electrolytes has proved the validity in ... Safety issues related to flammable electrolyt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 remain a major challenge for their extended applications.The use of non-flammable phosphate-based electrolytes has proved the validity in inhibiting the combustion of LIBs.However,the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Li^(+) and phosphate leads to a dominant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 with limited electronic shielding,resulting in the poor Li^(+) intercalation at the graphite(Gr) anode when using high-phosphate-content electrolytes.To mitigate this issue and improve Li^(+) insertion,we propose an “In-N-Out” strategy to render phosphates “noncoordinative”.By employing a combination of strongly polar solvents for a “block effect” and weakly polar solvents for a “drag effect”,we reduce the Li^(+)–phosphate interaction.As a result,phosphates remain in the electrolyte phase(“In”),minimizing their impact on the incompatibility with the Gr electrode(“Out”).We have developed a non-flammable electrolyte with high triethyl phosphate(TEP) content(>60 wt.%),demonstrating the excellent ion conductivity(5.94 mS cm^(-1) at 30 ℃) and reversible Li^(+) intercalation at a standard concentration(~1 mol L^(-1)).This approach enables the manipulation of multiple electrolyte functions and holds the promi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afe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using non-flammable electrol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ies graphite anode high-phosphate-content electrolytes non-flammable electrolyte excellent ion conductivity standard concentration
原文传递
建筑物空调系统可燃制冷剂泄漏浓度场分布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全义 张辉 +1 位作者 刘奕 李志鹏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26-1333,共8页
为研究建筑物空调系统中可燃制冷剂泄漏后的危险性,以丙烷为例,基于流体力学专业软件ANSYS Fluent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不同位置抽气口作用对建筑物内泄漏丙烷以后的混合气体浓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以爆炸极限为依据,分... 为研究建筑物空调系统中可燃制冷剂泄漏后的危险性,以丙烷为例,基于流体力学专业软件ANSYS Fluent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不同位置抽气口作用对建筑物内泄漏丙烷以后的混合气体浓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以爆炸极限为依据,分析了水平和垂直方向不同位置抽气口机械抽风对房间内丙烷浓度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抽风作用可以将房间内混合气体中丙烷气体的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范围内;只有泄漏口正下方很小一部分区域附近的可燃气体浓度会达到或者超过其爆炸下限。结果表明:制冷剂泄漏后在房间内的扩散分布受抽气影响很大,垂直方向抽气口位置越低,对于降低房间内丙烷气体浓度的效果越好;但是水平方向不同位置的抽气影响效果不是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制冷剂 泄漏 空调系统 浓度分布 安全评估
原文传递
用于可燃制冷剂空调器测试的焓差试验室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戴雪伟 李敏 +3 位作者 吴俊荣 姜敬德 金星 李瑛 《检验检疫学刊》 2014年第4期14-18,共5页
根据相关安全性要求对可燃制冷剂空调器焓差试验室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在制冷产品检测和试验装置研制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对传统空调器焓差试验室在电气、可燃制冷剂浓度监测和强制通风系统、可燃制冷剂空调器试验房间、空气处... 根据相关安全性要求对可燃制冷剂空调器焓差试验室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在制冷产品检测和试验装置研制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对传统空调器焓差试验室在电气、可燃制冷剂浓度监测和强制通风系统、可燃制冷剂空调器试验房间、空气处理机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和再设计,使其具有防爆能力,以满足可燃制冷剂空调器的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器 可燃制冷剂 焓差试验装置 点火源 浓度 防爆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flam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n-line crimped-ribbon flame arrester
7
作者 SUN ShaoChen DING ChunHui +3 位作者 HU XiYu LIU Gang YE Chen BI MingShu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678-691,共14页
An experimental system that consisted of gas mixing equipment, a sensor detection system, a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and an electric spark ignition device was set up to investigate fuel/air deflagration flame propagat... An experimental system that consisted of gas mixing equipment, a sensor detection system, a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and an electric spark ignition device was set up to investigate fuel/air deflagration flame propagation and quenching processes through a crimped-ribbon flame arrester in an enclosed horizontal pipe. Deflagration suppress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flammable gas was close to the stoichiometric ratio, the evolution processes of explosion pressure for the propane-air and ethylene-air premixed gases in the pipe diameter (DN32-DN400) were similar a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sobaric combustion, slow pressure rise, quick pressure rise, and pressure oscillation. However, the explosion duration of the hydrogen-air premixed gas was relatively short, and the peak explosion pressure was high. The pressure rose quickly after the isobaric combustion stage. Therefore, the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 the pipe diameter (DN15-DN150). Deflagration spe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ane-air flame speed initially increased and eventually decreased along with increases in the pipe diameter (DN32-DN400); however, the ethylene-air flame speed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ipe diameter (DNS0-DN400). No notable pattern of change in the hydrogen-air flame speed was observed in the pipe diameter (DN15-DN150). The maximum propane-air flame speed occurred at 5% concentration. The maximum flame speed for ethylene-air and hydrogen-air happened when the mixture was close to stoichiometric ratio.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same size of experimental tube configuration and the same ignition distance but different pipe lengths, or the same pipe length but different ignition distanc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ame arrester successfully stopped the flames at high flame speed and low explosion pressure, but failed at low flame speed and high explosion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lagration flame crimped-ribbon flame arrester explosion pressure flame speed flammable gas concentration
原文传递
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最大爆炸压力的简化计算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志远 胡双启 谭迎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研究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定容、绝热情况下发生爆炸时最大爆炸压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分析了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煤气的组分及各组分气体的热力学性质,根据热力工程学计算出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并将该混合气体作为单一气体简化其热化学... 研究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定容、绝热情况下发生爆炸时最大爆炸压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分析了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煤气的组分及各组分气体的热力学性质,根据热力工程学计算出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并将该混合气体作为单一气体简化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提出了计算混合气体反应终态温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求解出不同煤气体积分数下最大爆炸压力的理论值;利用爆炸特性参数测试系统实测了对应的不同煤气体积分数下的最大爆炸压力值,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简化计算方法所得的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最大爆炸压力与实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为可燃性气体爆炸工程应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近似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可燃性混合气体 煤气体积分数 简化计算方法 爆炸压力
下载PDF
可燃气体和混合气极限氧浓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任常兴 张欣 +2 位作者 慕洋洋 李晋 李海涛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6-159,共4页
介绍可燃气体极限氧浓度测定的标准及要求,给出可燃气体极限氧浓度的测定原理、测定装置和测定方法。测定方法主要分为管式法和球式法两种,分别采用火焰传播距离(≥100mm)和爆炸起始压力增量指标(5%或7%)判定爆炸现象。4次重复测定爆炸... 介绍可燃气体极限氧浓度测定的标准及要求,给出可燃气体极限氧浓度的测定原理、测定装置和测定方法。测定方法主要分为管式法和球式法两种,分别采用火焰传播距离(≥100mm)和爆炸起始压力增量指标(5%或7%)判定爆炸现象。4次重复测定爆炸性混合气体的LAC,计算确定待测可燃气体的LOC。采用20L球爆炸实验装置分别测定纯物质丙烷(C3H8)和混合气液化石油气(LPG)的爆炸极限和极限氧浓度,结果表明:混合气的最大爆炸压力随着氧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二者爆炸极限分别为2.0%~9.5%、3.0%~8.0%,用二氧化碳惰化的极限氧浓度分别为13.8%、15.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气体 混合气 极限氧浓度 爆炸极限 惰化
下载PDF
可燃气体空间置换限值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永忠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7-73,共7页
在全面解析三元组分图构成要素和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可燃物质设备投用和停用过程中惰化置换的机理和浓度限值。可燃气体空间置换限值包括设备投用惰化置换时氧气的最高容许浓度(ISOC)和设备停用惰化置换时可燃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OSFC),... 在全面解析三元组分图构成要素和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可燃物质设备投用和停用过程中惰化置换的机理和浓度限值。可燃气体空间置换限值包括设备投用惰化置换时氧气的最高容许浓度(ISOC)和设备停用惰化置换时可燃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OSFC),二者可由试验和公式计算2种方式获得。与目前惰化置换时通常参照的限制氧浓度(LOC)、燃烧下限(LFL)等参数相比,ISOC和OSFC值可以更准确地表征惰化置换时临界浓度的意义。通过对部分可燃物质的ISOC和OSFC试验值及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以LOC为依据计算出的ISOC和OSFC值与试验值具有更高的符合性;指出目前国内惰化置换浓度控制值采用统一规定值这一方式的不足;证明合理利用LFL,LOCI,SOC,OSFC等参数开展可燃气体密闭空间置换限值研究的科学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组分图 燃烧下限(LFL) 限制氧浓度(LOC) 设备投用惰化置换时氧气的最高容许浓度(ISOC) 设备停用惰化置换时可燃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OSFC)
下载PDF
4种典型易燃烟煤的着火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秋红 方向 李州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9-95,共7页
为了研究典型易燃烟煤的着火特性,预防和控制煤尘爆炸,采用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实验装置和同步热分析仪,分别研究崔木长焰煤、东荣二矿气煤、察哈素不粘煤和丁集焦煤4种烟煤在不同条件下的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和煤尘热解过程。研究结果表... 为了研究典型易燃烟煤的着火特性,预防和控制煤尘爆炸,采用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实验装置和同步热分析仪,分别研究崔木长焰煤、东荣二矿气煤、察哈素不粘煤和丁集焦煤4种烟煤在不同条件下的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和煤尘热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煤尘云浓度从0.90 kg/m3上升到5.99 kg/m3时,4种煤尘的最低着火温度先降后升,在1.50 kg/m3煤尘云浓度时,4种煤尘的最低着火温度均达到最小,分别为450,580,610,620℃。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煤的着火温度、峰值温度、燃尽温度和煤样最大放热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失重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在5~20℃/min的升温速率范围内,崔木长焰煤、东荣二矿气煤、察哈素不粘煤和丁集焦煤热解过程中的最小着火温度分别为354.17,404.37,443.18,484.13℃。4种烟煤的最低着火温度和热解过程中的最小着火温度有相对应关系,研究结论可为以上4个煤矿的具体煤样研究和数据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易燃煤尘 煤尘云浓度 最低着火温度 热重-差热
下载PDF
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的最小氧浓度的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增亮 李革梅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5,34,共4页
最小氧气浓度是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的重要安全参数之一.对最小氧气浓度的理论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最小氧气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它要受到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等因素的影响.阐明了最小氧气浓度与爆炸下限是一一对应... 最小氧气浓度是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的重要安全参数之一.对最小氧气浓度的理论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最小氧气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它要受到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等因素的影响.阐明了最小氧气浓度与爆炸下限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使用理论计算值应注意附加一定的安全系数;可通过减少反应中氧浓度、降压、降温、加入惰性气体等办法,以缩小爆炸极限范围、增大最小氧气浓度,从而将其控制在爆炸范围之外.图1,表4,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气体 液体蒸气 最小氧气浓度 爆炸极限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多组分可燃性气体的试验检测
13
作者 文品 《电气防爆》 2023年第4期28-31,共4页
实际爆炸性环境现场普遍以多组分可燃性气体形式存在,现场安全评价和防爆试验检测都对多组分可燃气体的准确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多种气体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合防爆检测标准对多组分气体的试验要求,从气体检测原理上探索合适的... 实际爆炸性环境现场普遍以多组分可燃性气体形式存在,现场安全评价和防爆试验检测都对多组分可燃气体的准确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多种气体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合防爆检测标准对多组分气体的试验要求,从气体检测原理上探索合适的多组分气体检测方法,在尽量减少投入的前提下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爆 多组分可燃气体 浓度检测
下载PDF
O2/CO2气氛下CH4/H2可燃下极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肯 张一泽 +1 位作者 孙肇林 阎富生 《冶金能源》 2019年第6期31-36,共6页
为降低碳排放量,通过富氧燃烧技术回收处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燃极限是燃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多组分燃料天然气-氢气混合气在O2/CO2气氛下可燃极限的研究尤为重要。文章研究了甲烷与氢气混合气体在O2/CO2气氛下的可燃下极... 为降低碳排放量,通过富氧燃烧技术回收处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燃极限是燃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多组分燃料天然气-氢气混合气在O2/CO2气氛下可燃极限的研究尤为重要。文章研究了甲烷与氢气混合气体在O2/CO2气氛下的可燃下极限,主要研究了掺氢比和二氧化碳浓度对CH4/H2混合气体可燃下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氢比的增大,CH4/H2混合气体可燃下极限不断上升后趋于平稳地非线性增长,增幅30%~40%;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CH4/H2混合气体的可燃下极限从7%增加到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下限 CH4/H2混合气体 O2/CO2气氛 掺氢比 二氧化碳浓度
下载PDF
危险气体泄漏报警装置设计
15
作者 杨川 《通信电源技术》 2018年第6期158-159,161,共3页
石油行业的不断发展,促使危险可燃性气体的种类和使用范围不断增加。可燃性气体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时,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燃烧可能导致火灾出现。可燃气体的浓度越高,危险性越大。危害最大最严重的是发生爆炸事故,严重影响人们... 石油行业的不断发展,促使危险可燃性气体的种类和使用范围不断增加。可燃性气体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时,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燃烧可能导致火灾出现。可燃气体的浓度越高,危险性越大。危害最大最严重的是发生爆炸事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避免此类危险事故的发生,设计危险气体泄漏报警装置,通过AT89S51单片机控制各个传感器、报警电路和显示电路达到报警的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气体的浓度,当气体达到报警浓度,报警器发出警报进行报警。危险气体报警器相对于市场上已经有的报警器具有易于安装、灵敏、成本低廉且可对危险气体进行实时监测等优点,可用于避免大规模灾害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可燃性气体 浓度 报警 实时监测
下载PDF
痕量多组分可燃气体爆炸风险的图谱特征变化趋势识别
16
作者 周作梅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1-154,共4页
当可燃气体浓度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引起爆炸造成经济损失。通过对可燃气体爆炸风险的特征变化能预测在浓度达到极值前,进行危险判断。提出基于对痕量多组分可燃气体浓度变化图谱特征提取改进算法,对可燃气体浓度图谱特征... 当可燃气体浓度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引起爆炸造成经济损失。通过对可燃气体爆炸风险的特征变化能预测在浓度达到极值前,进行危险判断。提出基于对痕量多组分可燃气体浓度变化图谱特征提取改进算法,对可燃气体浓度图谱特征进行处理,获得归一化后的图谱灰度图像信息;利用局部而知模式提取Gabor图谱纹理特征;最后通过迭代计算采集后的特征。利用卷积运算对不同气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利用分类后的结果实现痕量多组分可燃气体浓度的图谱识别。实验证明运用气体图谱特征改进算法对可燃气体浓度特征提取后,通过卷积运算对痕量多组分气体浓度特征识别,能预测出可燃气爆炸的风险趋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多组分气体 可燃气体浓度 图谱特征提取 卷积运算识别
下载PDF
城市典型密闭空间气体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建设
17
作者 周勇 刘春雷 周文荃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1年第6期119-120,122,共3页
主要论述了实现城市典型密闭空间气体安全监控预警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介绍了气体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体系结构、组成、主要功能以及实施的经验总结。
关键词 可燃气体浓度检测 气体安全监控 预报警
下载PDF
民用飞机惰化系统富氮气体分配方案分析与研究
18
作者 薛勇 马克霖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2023年第2期13-17,共5页
提出了飞机惰化系统富氮气体(nitrogen-enriched air,简称NEA)分配系统的主要设计要求,并以A320和波音737飞机为代表,分析了窄体机的NEA分配系统。进一步分析了波音787和A350飞机的惰化系统NEA分配方案,发现其采用限流孔、气体喷嘴、排... 提出了飞机惰化系统富氮气体(nitrogen-enriched air,简称NEA)分配系统的主要设计要求,并以A320和波音737飞机为代表,分析了窄体机的NEA分配系统。进一步分析了波音787和A350飞机的惰化系统NEA分配方案,发现其采用限流孔、气体喷嘴、排气笛形管、引射器等相结合的方案来实现NEA在燃油箱内的快速均匀分配,然而这两种方案并不能根据各燃油箱气相空间的实时变化而及时、主动地调节气流量的大小。提出利用燃油液面进行自动流量调节的NEA分配方案,通过在油箱内布置垂直向下的排气管路,并在管路分支上不断增加排气孔来实现排气量随着燃油箱气相空间实时正向变化的目的,达到按照每个隔舱气相空间的变化,调节排气量和排气位置的效果。对比A350和波音787飞机的NEA分配方案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够主动根据燃油箱内液面变化,及时调节NEA流量,以达到更好的快速、均匀分配的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化 分配 可燃性 氧浓度
下载PDF
基于平衡氧浓度的飞机燃油箱可燃性降低仿真研究
19
作者 杨建忠 崔勇 杨士斌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5-650,共6页
氧气从燃油中逸出,使燃油箱空余空间中氧气浓度上升,增加了燃油蒸气点燃爆炸的风险,使得飞机燃油箱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可使用降低可燃性的方法使燃油箱惰化。使用富氮气体(NEA)使飞机燃油箱空余空间氧体积分数降至14.5%以下,确保燃油箱... 氧气从燃油中逸出,使燃油箱空余空间中氧气浓度上升,增加了燃油蒸气点燃爆炸的风险,使得飞机燃油箱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可使用降低可燃性的方法使燃油箱惰化。使用富氮气体(NEA)使飞机燃油箱空余空间氧体积分数降至14.5%以下,确保燃油箱中的氧气浓度不足以支持燃烧,使燃油箱处于惰化状态。采用NEA惰化的方式,建立油箱空余空间氧浓度模型,考虑氧气从燃油中析出,建立随高度变化的燃油箱可燃性降低(FRM)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燃油箱的可靠可燃性随着FRM模型的最小故障间隔时间(MTBF)的增加而减小,得出满足可靠可燃性的最小MTBF;确定MTBF,通过仿真,得出FRM模型满足性能可燃性所需的最小流量:下降阶段满足要求所需的最小高流量和其他飞行阶段满足要求所需的最小低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性 惰化 富氮气体 平衡氧浓度 可靠性
下载PDF
含氧烃类反应系统爆炸危险性分析
20
作者 范雨晗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22年第4期31-35,I0002,I0003,共7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高温高压状态时混合气体爆炸极限的变化趋势,介绍了通过三元组分可燃性图表预测气体在纯氧中爆炸极限的方法,并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针对某含氧烃类反应系统典型进料组成,计算出混合气体反应条件下的爆炸极限以... 从理论上分析了高温高压状态时混合气体爆炸极限的变化趋势,介绍了通过三元组分可燃性图表预测气体在纯氧中爆炸极限的方法,并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针对某含氧烃类反应系统典型进料组成,计算出混合气体反应条件下的爆炸极限以及最高允许氧浓度值,对工艺方案设计、装置的本质安全以及燃爆的风险控制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氧化 三元组分可燃性图表 爆炸极限 最高允许氧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