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镁贫氧推进剂低压可燃极限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炜 朱慧 +4 位作者 薛金根 方丁酉 夏智勋 姜春林 万章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5-98,共4页
采用推进剂静态燃速测试和非壅塞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铝镁贫氧推进剂配方对其低压可燃极限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氧化剂的含量、添加燃速催化剂和采用超细金属添加剂,可以拓宽铝镁贫氧推进剂的低压可燃极限,满足... 采用推进剂静态燃速测试和非壅塞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铝镁贫氧推进剂配方对其低压可燃极限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氧化剂的含量、添加燃速催化剂和采用超细金属添加剂,可以拓宽铝镁贫氧推进剂的低压可燃极限,满足非壅塞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发动机 贫氧富燃料 推进剂 燃烧 可燃极限
下载PDF
飞机燃油箱机载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8
2
作者 冯诗愚 刘冠男 +2 位作者 江荣杰 陈广豪 潘俊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6-625,共10页
为了有效减少飞机燃油箱燃爆风险,以机载惰化技术为重点,介绍了燃油可燃性和氧体积分数指标确定的方法,根据燃爆极限可将民机的安全氧体积分数定为12%,军机则采用直接用燃烧弹打击油箱测定最大压力的方式将其定为9%,分析了气体在燃油中... 为了有效减少飞机燃油箱燃爆风险,以机载惰化技术为重点,介绍了燃油可燃性和氧体积分数指标确定的方法,根据燃爆极限可将民机的安全氧体积分数定为12%,军机则采用直接用燃烧弹打击油箱测定最大压力的方式将其定为9%,分析了气体在燃油中平衡和非平衡溶解的差异,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对中空纤维膜惰化技术中分离膜特性、惰化气体分配方式及仿真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机载惰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国内机载惰化技术已经成为主流的惰化技术,但针对国产燃油可燃性的研究十分匮乏,未来可以对此展开进一步研究,并且可对冷却惰化、绿色惰化和吸附惰化等技术加大研究力度,有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化 可燃性 中空纤维膜 燃爆极限 飞机燃油箱
原文传递
甲烷/空气混合气燃爆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付倩倩 周乐平 石玉英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8,共2页
对不同初始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甲烷/空气混合气的爆炸极限进行实验研究,利用最大-最小准则来确定爆炸极限。分析了温度和压力对甲烷/空气混合气燃爆特性的影响。采用氮气作为惰性气体,对其防爆抑爆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
关键词 甲烷/空气混合气 爆炸极限 抑爆
下载PDF
新型制冷剂R1234yf/R134a可燃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琪 闫继位 +2 位作者 陈光明 曾昭赟 石玉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6,共5页
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研制可燃性实验装置,对实验装置进行性能和误差分析,并进行校验。R1234yf环境性能好,臭氧消耗潜能值为零,其三元混合物R1234yf/DME/R134a可作为一种新型空调制冷剂。测试不同体积比时二元混合工质R1234yf/R134... 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研制可燃性实验装置,对实验装置进行性能和误差分析,并进行校验。R1234yf环境性能好,臭氧消耗潜能值为零,其三元混合物R1234yf/DME/R134a可作为一种新型空调制冷剂。测试不同体积比时二元混合工质R1234yf/R134a的可燃性数据,得到其爆炸极限和临界抑爆比,并给出三元混合物R1234yf/DME/R134a的临界爆炸极限曲线图。结果表明:当R134a和R1234yf的体积比约为2时,二元混合物R1234yf/R134a达到临界抑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性 R1234yf R134A 爆炸极限 临界抑爆比
下载PDF
凹腔结构对正丁烷部分预混火焰可燃极限的影响
5
作者 李静 张方芳 +2 位作者 王帅帅 徐建华 张朋远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81-2090,共10页
部分预混火焰的稳定性对燃烧装置的安全、高效、低排放运行影响重大。以带有凹腔/无凹腔的微型圆柱燃烧器为目标模型,以正丁烷为目标燃料,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典型一次空气系数条件下,部分预混火焰在这两种燃烧器... 部分预混火焰的稳定性对燃烧装置的安全、高效、低排放运行影响重大。以带有凹腔/无凹腔的微型圆柱燃烧器为目标模型,以正丁烷为目标燃料,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典型一次空气系数条件下,部分预混火焰在这两种燃烧器中的可燃极限范围。结果表明,第一,凹腔燃烧器的火焰稳定范围要远大于无凹腔燃烧器(相差约2个数量级),特别是对于吹熄极限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主要得益于凹腔燃烧器特有的双火焰结构(驻涡火焰+外火焰);第二,凹腔燃烧器在外火焰发生回火或脱火后,凹腔内的驻涡火焰仍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继续存在;第三,驻涡火焰对壁面的加热是外火焰稳定的关键。上述结论对部分预混燃烧装置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燃料 可燃极限 双火焰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行为及测试气氛影响规律研究
6
作者 李涵 王炎 +3 位作者 华剑锋 张西龙 王贺武 卢兰光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4-1641,共8页
120 Ah磷酸铁锂电池在惰性气氛下的密封压力舱中进行热失控测试,记录电池本体温度、环境温度,分析产气组分占比,计算电池产气量、排气速率及可燃极限。作为对照,在空气气氛下开展相同条件的实验,以考察不同气氛对电池热失控过程的影响... 120 Ah磷酸铁锂电池在惰性气氛下的密封压力舱中进行热失控测试,记录电池本体温度、环境温度,分析产气组分占比,计算电池产气量、排气速率及可燃极限。作为对照,在空气气氛下开展相同条件的实验,以考察不同气氛对电池热失控过程的影响。电池热失控过程经历了“加热温升-开阀排气-热失控-冷却降温”多个阶段。热失控过程中,电池上方环境温度逐渐降低。两种气氛下的电池产气都具有较高的爆炸危险性,与惰性气氛相比,空气气氛下电池温度提高17.6%,热失控持续时间延长14%,产气量增加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控 产气组分 可燃极限 测试气氛
下载PDF
安全壳压力试验中多元混合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褚英杰 李旭朝 +2 位作者 陈自强 刘海涛 方金榕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158,共8页
在核电站安全壳压力试验过程中,由于涂层油漆及维修化学药品挥发而产生的可燃气体易发生扩散、富集现象,加之于高温高压的试验环境,进一步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为提高压力试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基于爆炸极限试验模拟及理论模型计... 在核电站安全壳压力试验过程中,由于涂层油漆及维修化学药品挥发而产生的可燃气体易发生扩散、富集现象,加之于高温高压的试验环境,进一步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为提高压力试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基于爆炸极限试验模拟及理论模型计算,对压力试验环境下7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及其混合可燃物的爆炸极限变化规律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壳内混合可燃物中苯、二甲苯、乙酸乙酯、甲苯等爆炸下限较低的可燃性气体所占的体积分数越大,压力试验过程中发生火灾的风险越高;初始压力的增加增大而造成爆炸的可能性较小;爆炸极限范围随着初始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尤其是爆炸下限的降低增加了安全壳内可燃气体爆炸的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混合气体 爆炸极限 压力 温度
下载PDF
爆炸极限实验系统研制及二甲醚/HFC125的可燃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可 吴江涛 +1 位作者 高辉 薛征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8-32,共5页
根据ASTME681-04及ANSI/ASHRAE Standard 34-2007标准,建立了一套全自动可燃性气体爆炸极限实验系统.该系统实际配气比例与设定比例的误差不超过±0.1%,配气比例的不确定度小于0.5%.对几种常见制冷剂的爆炸极限进行了测试,验证了系... 根据ASTME681-04及ANSI/ASHRAE Standard 34-2007标准,建立了一套全自动可燃性气体爆炸极限实验系统.该系统实际配气比例与设定比例的误差不超过±0.1%,配气比例的不确定度小于0.5%.对几种常见制冷剂的爆炸极限进行了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准确性.对二甲醚/HFC125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HFC125后二甲醚的可燃性范围减小,当HFC125与二甲醚的体积比为4.6时达到临界抑爆点,但HFC125含量较低时对二甲醚的阻燃作用不明显.该测试结果为将二甲醚作为一种环保型制冷剂进行推广应用提供了安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极限 二甲醚 HFC125
下载PDF
高压下CO_2稀释的CO/H_2/Air火焰贫可燃极限处的辐射重吸收效应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陶志强 艾育华 孔文俊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43-1246,共4页
本文分别采用考虑辐射重吸收的谱带辐射(SNBCK)模型及未考虑辐射重吸收的光学薄辐射(OPT)模型,对0.1~4 MPa,CO_2稀释比为0%和20%的一维预混层流合成气/空气火焰进行数值分析,研究辐射重吸收效应对可燃极限及极限处的火焰传播速度和温... 本文分别采用考虑辐射重吸收的谱带辐射(SNBCK)模型及未考虑辐射重吸收的光学薄辐射(OPT)模型,对0.1~4 MPa,CO_2稀释比为0%和20%的一维预混层流合成气/空气火焰进行数值分析,研究辐射重吸收效应对可燃极限及极限处的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重吸收效应能有效拓宽贫可燃极限,提高燃料中CO_2比例或提高CO/H_2比例都会加剧上述效果。辐射重吸收效应随压力增大而逐渐增强,并造成可燃极限处最大火焰温度随压力先增加后减小,在1 MPa左右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重吸收 可燃极限 合成气 高压 CO_2稀释
原文传递
甲烷添加对氢气燃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万小刚 刘伟 +7 位作者 方坦 代鸿超 蔡骁 李倩倩 王金华 黄佐华 兰雪影 常雪伦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6-793,共8页
氢气掺混少量烃类气体有助于降低氢气储运和应用中燃爆风险。本文采用定容燃烧弹研究了甲烷掺混对氢气可燃极限和燃爆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宽广当量比下富氢/甲烷/空气预混气以及纯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爆炸特性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 氢气掺混少量烃类气体有助于降低氢气储运和应用中燃爆风险。本文采用定容燃烧弹研究了甲烷掺混对氢气可燃极限和燃爆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宽广当量比下富氢/甲烷/空气预混气以及纯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爆炸特性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甲烷添加量增加,可燃范围呈指数式降低,仅添加10%甲烷就能够使浓燃极限下降22.9%。但添加10%甲烷后,层流燃烧速度降低,化学计量比下爆炸时间增长20倍,热损失增大,导致最大爆炸压力略有降低,最大压力升高率显著降低。结合火焰发展的纹影图片分析可知,添加甲烷能够减弱可燃气燃爆危险性,不仅受层流燃烧速度降低的影响,还与火焰面裂纹和细胞状结构的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甲烷 爆炸压力 可燃极限 层流燃烧速度
下载PDF
惰性介质对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极限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曲忠伟 颜事龙 李学超 《爆破器材》 CAS 2016年第2期11-15,共5页
以化学平衡和吉布斯自由能为基础,采用Chem Kin数值模拟软件并选取临界温度1 450 K作为混合气体是否可燃的判别标准,研究了氮气、二氧化碳惰性介质对混合气体爆炸极限的影响。并在7 L爆炸容器内,对瓦斯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进行实... 以化学平衡和吉布斯自由能为基础,采用Chem Kin数值模拟软件并选取临界温度1 450 K作为混合气体是否可燃的判别标准,研究了氮气、二氧化碳惰性介质对混合气体爆炸极限的影响。并在7 L爆炸容器内,对瓦斯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进行实测,得到了甲烷与二氧化碳(或氮气)按不同比例混合时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结果表明:当甲烷与二氧化碳体积比为0.294时,爆炸上下限重合,当体积比小于0.294时,任何配比下均不被点燃。同时得出二氧化碳的抑爆能力强于氮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炸极限 绝热燃烧温度 CH4
下载PDF
可燃气体-空气-氮气混合物爆炸极限的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国梁 潘勇 蒋军成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可燃气体爆炸是工业生产中时有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类型之一,爆炸极限是判断其爆炸危险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工业过程中常采用向被保护的设备中引入惰性气体的方法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本研究采用计算绝热火焰温度法,对几种常见的有机可... 可燃气体爆炸是工业生产中时有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类型之一,爆炸极限是判断其爆炸危险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工业过程中常采用向被保护的设备中引入惰性气体的方法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本研究采用计算绝热火焰温度法,对几种常见的有机可燃气体与氮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进行预测计算,并将计算值与文献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爆炸下限的预测与实验值吻合程度较好,对爆炸上限的预测则存在一定的误差,并对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 绝热火焰温度 稀释
下载PDF
简单立方堆积床内火焰特性的试验研究
13
作者 尹智成 王平 +2 位作者 姜霖松 孙颖 何祖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34,共9页
多孔介质燃烧具有效率高和稳定性好等特点,提出一种简单立方堆积结构.该结构由氧化铝颗粒堆积床和双层碳化硅泡沫陶瓷组成,用以对其中的过滤燃烧特性开展试验研究.通过改变预混气体当量比和入口速度,研究在不同工况下的火焰可燃界限、... 多孔介质燃烧具有效率高和稳定性好等特点,提出一种简单立方堆积结构.该结构由氧化铝颗粒堆积床和双层碳化硅泡沫陶瓷组成,用以对其中的过滤燃烧特性开展试验研究.通过改变预混气体当量比和入口速度,研究在不同工况下的火焰可燃界限、火焰传播规律、CO排放规律和燃烧效率.研究发现:火焰的驻定和传播取决于区域温度、当量比和流速;在颗粒直径为40 mm的堆积床中,火焰易于传播且燃烧效率较高,而颗粒直径为20 mm的堆积床更有利于稳定火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立方堆积 可燃极限 火焰传播 CO体积分数
下载PDF
CH_4/N_2、CH_4/CO_2二元和CH_4/N_2/CO_2三元混合气体爆炸极限的实验与估算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俊芳 张可 +3 位作者 郭保玲 杨小莉 常旭宁 吴江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752,共6页
为了获取甲烷与不可燃组分组成的混合物的爆炸极限,采用一种基于绝热火焰温度的混合物爆炸极限估算方法,对CH4/N2和CH4/CO2这2种二元混合气体及3种不同阻燃剂体积分数的CH4/N2/CO2三元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进行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估... 为了获取甲烷与不可燃组分组成的混合物的爆炸极限,采用一种基于绝热火焰温度的混合物爆炸极限估算方法,对CH4/N2和CH4/CO2这2种二元混合气体及3种不同阻燃剂体积分数的CH4/N2/CO2三元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进行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估算值进行比较。CH4/N2与CH4/CO2二元混合物实验值与估算值在爆炸上限处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34%,在爆炸下限处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15%。3种不同比例的三元混合物实验值与估算值在爆炸上限处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43%,在爆炸下限处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20%。结果表明,估算方法对甲烷与不可燃组分的二元混合物与三元混合物爆炸极限的估算均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炸极限 绝热火焰温度 混合气体 CH4 阻燃剂
下载PDF
QSPR在混合物典型燃爆特性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月 张向倩 +3 位作者 张子炎 张金梅 王亚琴 张宏哲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6,共7页
为全面了解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方法在混合物燃爆特性预测中的研究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势,综述其在混合物闪点、爆炸极限与自燃温度预测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预测目标参数的选择、数据收集、描述符计算和筛选以及模型建立和验证等... 为全面了解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方法在混合物燃爆特性预测中的研究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势,综述其在混合物闪点、爆炸极限与自燃温度预测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预测目标参数的选择、数据收集、描述符计算和筛选以及模型建立和验证等方面的不足与研究方向。结果表明:QSPR在混合物燃爆特性预测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研究的首要限制是混合物燃爆特性参数实验数据样本不足,关键点及难点是混合物结构的准确表征,未来研究应关注的重点是大量数据源统一的数据样本的获取方法、非加和性混合物分子描述符的计算方法以及机器学习等非线性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 混合物 燃爆特性 预测 分子描述符 闪点 爆炸极限 自燃温度
下载PDF
矿井可燃性气体爆炸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郝健池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2-154,共3页
利用20 L近球形容器,对不同浓度甲烷-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过程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单组分纯甲烷气体、双组分混合气体、四组分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可燃性气体 爆炸极限 爆炸压力
下载PDF
制冷剂R161燃烧抑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品赞 郭智恺 《制冷与空调》 2013年第3期51-56,40,共7页
采用球形瓶法和柱形管法进行R161的燃烧极限和燃烧速度研究,并分别以R22,R134a和R125等不燃制冷剂为阻燃剂,研究其对R161的燃烧抑制情况。一方面,考查R22/R161,R134a/R161和R125/R161混合工质不同摩尔比、不同空气含量下的燃烧极限,获... 采用球形瓶法和柱形管法进行R161的燃烧极限和燃烧速度研究,并分别以R22,R134a和R125等不燃制冷剂为阻燃剂,研究其对R161的燃烧抑制情况。一方面,考查R22/R161,R134a/R161和R125/R161混合工质不同摩尔比、不同空气含量下的燃烧极限,获得各体系的燃烧范围和临界抑爆比;另一方面,考查各混合工质不同摩尔比、不同化学当量比下的燃烧速度,获得各体系的2L燃烧等级临界配比。从而为开发零ODP,低GWP的新型环保制冷剂提供重要的燃烧安全特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 R161 R22 R134A R125 燃烧极限 燃烧速度 临界抑爆比 化学当量比
下载PDF
微通道壁面加热对甲烷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宇 查正乾 +1 位作者 张倚 潘剑锋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2,共5页
对于甲烷和空气预混合气在矩形微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采用加热片加热,对比分析了在外部加热时,有无隔板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下隔板型燃烧室内火焰传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提升,隔板型燃烧室稳定燃烧... 对于甲烷和空气预混合气在矩形微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采用加热片加热,对比分析了在外部加热时,有无隔板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下隔板型燃烧室内火焰传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提升,隔板型燃烧室稳定燃烧区域不断增大;加热温度高于600 K,隔板型燃烧室的火焰吹熄极限有明显改善;高温加热利于提高隔板型燃烧室在较大流量情况下燃烧的稳定性。相较于单通道燃烧室,外部加热对隔板型燃烧室燃烧稳定性的改善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板型燃烧室 微尺度燃烧 燃烧稳定性 吹熄极限 富燃极限
原文传递
近贫燃极限甲烷/空气火焰的层流燃烧速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双峰 张海 +2 位作者 Jarosinski Jozef Gorczakowski Andrzej Podfilipski Jerzy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5-168,共4页
利用微重力条件下向外传播的球形火焰,对贫燃极限附近甲烷/空气预混火焰的层流燃烧速度进行了测量,得到当量比从0.512(本文微重力实验中测定的可燃极限)到0.601范围内的零拉伸层流燃烧速度,并与前人实验数据和使用3种化学反应动力学模... 利用微重力条件下向外传播的球形火焰,对贫燃极限附近甲烷/空气预混火焰的层流燃烧速度进行了测量,得到当量比从0.512(本文微重力实验中测定的可燃极限)到0.601范围内的零拉伸层流燃烧速度,并与前人实验数据和使用3种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实验结果与已有的微重力实验数据非常接近,而其他研究者在常重力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大多都明显高于微重力实验结果。不同化学反应机理预测的燃烧速度比微重力实验测量值大得多,这是因为它们主要是用远离可燃极限的燃烧速度校核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燃烧速度 预混火焰 可燃极限 火焰拉伸 微重力
原文传递
含R227ea制冷剂燃爆特性的研究
20
作者 杨昭 田贯三 +1 位作者 李汛 谢诞梅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0-422,共3页
论文对合R134a、R227ea的制冷剂爆炸特性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提出含有阻燃组元的混合工质燃爆特性燃爆特性模型,给出实验与计算结果的比较。
关键词 燃爆特性 爆炸极限 制冷制 R227E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