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呃逆的脏腑病机 被引量:22
1
作者 高阳 白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23-1024,1026,共3页
我国医学认为人身是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在发病的过程中脏腑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呃逆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机主要是胃气上逆动膈,但临床在治疗顽固性呃逆时以单纯的和胃降逆之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实际上,呃逆的病机往往较为... 我国医学认为人身是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在发病的过程中脏腑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呃逆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机主要是胃气上逆动膈,但临床在治疗顽固性呃逆时以单纯的和胃降逆之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实际上,呃逆的病机往往较为复杂,不单局限于中焦脾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若心神失主、心气逆乱必会影响脾胃升降;肺有"华盖"之称,主一身之气,职司肃降,故能与胃相助为用皆其通降,若肺气郁闭、华盖不宣则胃失通降,呃逆由生;肝主疏泄,若疏泄失司,横逆犯脾,浊气上逆动膈发为呃逆;肾者胃之关,是先天之本,若固藏失司、肾气失于摄纳则气不归元,虚气上逆动膈也可发为呃逆。遂在呃逆的诊疗过程中,不可局限于治疗中焦脾胃,因五脏六腑皆令人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 胃气上逆 病机 五脏六腑
下载PDF
舌与五脏六腑相关论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群 林雪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4-565,共2页
从舌的结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临床舌诊等方面,对舌与五脏六腑的相关关系做一探讨,对舌候五脏六腑的原理做进一步的探析。
关键词 五脏六腑 相关
下载PDF
论五脏六腑与牙齿的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韩长兵 吕爱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72-74,共3页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在的脏腑与外在的官窍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该文在牙齿与肾精相关的经典认识基础上,引用古代文献,进一步论述了五脏六腑与牙齿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面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治疗牙齿疾患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途径。
关键词 牙齿 五脏六腑 经络
下载PDF
阴阳五行在《黄帝内经》脏腑理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柴琳 李佳嬴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76-4478,共3页
《黄帝内经》以中国古典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之理阐释了人体脏腑的功能与特性。文章论述了人体脏腑中阴阳五行运行的方式与特点,以及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之理与人体病理、治疗与养生的关系。其中,特别对“奇恒之腑”无五行所属进行辨析,... 《黄帝内经》以中国古典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之理阐释了人体脏腑的功能与特性。文章论述了人体脏腑中阴阳五行运行的方式与特点,以及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之理与人体病理、治疗与养生的关系。其中,特别对“奇恒之腑”无五行所属进行辨析,表明了其阴阳五行属性取决于论述的角度、条件和辩证对比的事物,并非无阴阳五行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阳五行 脏腑 五脏六腑 奇恒之腑
原文传递
论五脏六腑与毛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洪艺 吕爱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62-165,共4页
人体作为有机整体,其内在脏腑与外在五官九窍以及毛发均有紧密联系。该文在"发为血之余,血为发之本"以及"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的经典理论基础上,参考引用文献,进一步阐释五脏六腑与毛发在生理功能以及病理... 人体作为有机整体,其内在脏腑与外在五官九窍以及毛发均有紧密联系。该文在"发为血之余,血为发之本"以及"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的经典理论基础上,参考引用文献,进一步阐释五脏六腑与毛发在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变化上的相关性,进而为临床治疗毛发类疾患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 五脏六腑 经络
下载PDF
基于“脾为之卫”探讨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翟亚荣 吴瑶 +4 位作者 裘雪莹 郑昊龙 隋国媛 宋囡 贾连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105-1109,共5页
目前,全球罹患恶性肿瘤的人数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的数量更是与日俱增。免疫系统是人体最大的防御屏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肿瘤微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中医学认为“脾为之卫”,即脾能通过卫气... 目前,全球罹患恶性肿瘤的人数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的数量更是与日俱增。免疫系统是人体最大的防御屏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肿瘤微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中医学认为“脾为之卫”,即脾能通过卫气达到行使防御的功能。“脾为之卫”与免疫系统相关性的建立离不开的最重要物质是卫气,卫气的分布与免疫细胞活动范围、运动轨迹、免疫应答,以及免疫学组成、功能和指标均密切相关。放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措施,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损伤。中医药是辅助肿瘤放化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着重要的减毒增效作用。因此,基于“脾为之卫”阐释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影响及机制,可为临床恶性肿瘤的中医药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 肿瘤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 脾为之卫 中医药 中医理论
下载PDF
从“脾为之卫”探讨延缓胰腺癌演进的治脾调卫机理与策略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传龙 李奕 +2 位作者 姜晓晨 庞博 花宝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30,共5页
胰腺疾病多责于脾,中医从脾论治胰腺癌可有效延缓其演变进程,但缺少理论支持,值得进一步探讨。基于对“脾为之卫”内涵的阐发,认为“脾为之卫”是机体护卫功能的高度概括,其正常功能的发挥依赖于“脾主运化”。胰腺癌患者分泌功能异常,... 胰腺疾病多责于脾,中医从脾论治胰腺癌可有效延缓其演变进程,但缺少理论支持,值得进一步探讨。基于对“脾为之卫”内涵的阐发,认为“脾为之卫”是机体护卫功能的高度概括,其正常功能的发挥依赖于“脾主运化”。胰腺癌患者分泌功能异常,胆汁、胰液排出受阻而造成“脾失运化”,导致“脾为之卫”向“脾失之卫”的病理转变,或为胰腺癌演进的核心环节。“脾伤卫弱→脾损卫伐→脾衰卫溃”这一病理演变进程与现代研究中胰腺癌的演变进程高度契合,合理解释了治脾以延缓胰腺癌演进效果显著的机理所在,维护和恢复“脾为之卫”的功能,以重塑胰腺癌肿瘤微环境,是延缓胰腺癌演进的关键。结合现代研究,总结出清脾以复卫气、健脾以行卫气、补脾以生卫气三大治脾调卫策略,以期为临床辨治胰腺癌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脾为之卫 运化 分泌功能 治脾 卫气
原文传递
“咳嗽”之分脏腑论治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海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7期229-230,共2页
本文从"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理论出发,结合临床治疗咳嗽的经验所得,对咳嗽分脏腑论治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进一步明确了咳嗽的病机,为临床对"咳嗽"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依据。
关键词 咳嗽 肺病 辨脏腑论治
下载PDF
《内经》“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旭青 严道南 《四川中医》 2015年第11期1-3,共3页
对《素问·咳论》经文"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解历来争议颇多,笔者欲明其真义,通过考《内经》原文、查后世方药、联系现代临床、分析古代医案,发现"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本义是指三焦失利导致的咳逆。而临床... 对《素问·咳论》经文"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解历来争议颇多,笔者欲明其真义,通过考《内经》原文、查后世方药、联系现代临床、分析古代医案,发现"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本义是指三焦失利导致的咳逆。而临床又不可局限于三焦,五脏六腑病变,均可使邪聚胃关肺或关肺聚胃而致咳,临床当详查病机,重视肺胃,随证应变,方为至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皆聚于胃 关于肺 三焦咳 五脏六腑咳
下载PDF
“相火”与五脏六腑关系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彦禛 周霞辉 +2 位作者 张宜帆 俞赟丰 简维雄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7期207-212,共6页
“相火”是人体元气转化后自命门发出,游行三焦,分属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的一种特殊能量物质,具有维持和促进机体各个部位相应功能的作用。三焦不仅是人体气机升降的大通道,也是相火运动的主要场所,三焦包含了人体的五脏六腑,理论研究发... “相火”是人体元气转化后自命门发出,游行三焦,分属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的一种特殊能量物质,具有维持和促进机体各个部位相应功能的作用。三焦不仅是人体气机升降的大通道,也是相火运动的主要场所,三焦包含了人体的五脏六腑,理论研究发现,相火作为人体内的阳性能量物质,其与脏腑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维持脏之升清、腑之降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火 五脏六腑 升清降浊 能量物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脾为之卫”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辨治思路
11
作者 张迪 张诗嘉 姜德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35-941,共7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以期为拓展溃疡性结肠炎的辨治思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对“脾为之卫”理论内涵的梳理,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认识,探讨脾脏功能失常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相关...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以期为拓展溃疡性结肠炎的辨治思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对“脾为之卫”理论内涵的梳理,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认识,探讨脾脏功能失常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相关性,并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病程演变过程中病机的变化,具体论述分期辨治原则及方药。[结果]“脾失于卫”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关键,贯穿其各期而为病,故以“助脾复卫”为中心治则,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分期论治,活动期以消积化滞、理脾和卫为法,缓解期以调气疏郁、健脾行卫为法,恢复期以清养生肌、补脾固卫为法。[结论]运用“脾为之卫”理论有助于认识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与脾脏的密切关系,完善从脾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分期证治法则及具体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痢疾 脾为之卫 肠黏膜屏障 辨治思路 分期论治
下载PDF
浅谈咳嗽的七法六治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钧 《甘肃中医》 2005年第8期2-4,共3页
遵循《素问》所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总结出宣、降、温、清、补、润、敛七法和治脾、治肾、治肝、治气、治血、治痰等六治。
关键词 咳嗽 治法 五脏六腑 气血痰湿
下载PDF
论《杂病证治准绳》治咳之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莫霭儿 曾欢 +1 位作者 邝碧瑶 李敏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54-58,共5页
王肯堂的《杂病证治准绳》认为,咳嗽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及内伤。外感病因中,感寒者,需以二陈汤散寒理气;感热者,需清泻郁热,并重视养阴;感湿者,需温通除湿。内伤病因中,若为七情所伤,则以四七汤治之;若为食积所伤,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兼... 王肯堂的《杂病证治准绳》认为,咳嗽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及内伤。外感病因中,感寒者,需以二陈汤散寒理气;感热者,需清泻郁热,并重视养阴;感湿者,需温通除湿。内伤病因中,若为七情所伤,则以四七汤治之;若为食积所伤,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兼以消食、理气;若因酒、醋、咸所伤,则以验方治之。在对咳嗽状态的论治中,咳而少痰、无痰者,可以蜜、杏仁、瓜蒌一类润之;喉中痰鸣者,除以半夏、紫菀一类化痰止咳之外,需加辛温、逐水、敛肺之品;痰滑而咳者,需燥湿化痰;咳而面赤者,需清热涤痰;面白喷嚏者,需辛温化痰;咳而失声者,可以贝母、麦冬一类生津宁肺。王氏还论述了五脏六腑咳所使用的方药,即肺咳者,宜麻黄汤;心咳者,宜桔梗汤;肝咳者,宜小柴胡汤;脾咳者,宜升麻汤;肾咳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胃咳者,宜乌梅丸;胆咳者,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大肠咳者,宜赤石脂禹余粮汤、桃花汤;小肠咳者,宜芍药甘草汤;膀胱咳者,宜茯苓甘草汤;三焦咳者,宜钱氏易功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病证治准绳》 咳嗽 王肯堂 化痰止咳 外感 内伤 五脏六腑咳
下载PDF
五脏六腑皆令人“喘”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永炎 王燕平 于智敏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亦可"令人喘"。临床治疗喘病,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可以考虑以此为理论指导,开拓临床诊疗思路,开展理论指导下的临床研究,如此方能把读经典、做临床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 五脏六腑 喘病 治疗
下载PDF
五脏六腑皆令人泄泻,非独脾也
15
作者 胡雪 吴秋玲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4期55-58,共4页
泄泻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困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它是一种以患者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中急性泄泻病程比较短,起病比较急;慢性泄泻病程比较长,起病慢。西医学认为,泄泻的主要病位在肠,... 泄泻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困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它是一种以患者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中急性泄泻病程比较短,起病比较急;慢性泄泻病程比较长,起病慢。西医学认为,泄泻的主要病位在肠,临床治疗泄泻以对症为主,用药多为止泻药、抗炎药、解痉药等,其不良反应明显,且效果不佳。中医具有整体观念,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泄泻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从中医典籍和处方对泄泻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脾虚湿盛所致的泄泻虽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型,但并不是唯一的,除脾之外,肝肾也可以导致泄泻。历代医家对此也有不少独特的见解。《黄帝内经》记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由此引申出文章“五脏六腑皆令人泄,非独脾也”的观点。泄泻的发生与其他脏腑的影响密不可分,如肝郁气滞、肾阳虚、风寒证等均能导致泄泻,但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已。文章结合案例,从多角度阐述泄泻发生的病因,重视脾与其他脏器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其他脏腑对泄泻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五脏六腑 《黄帝内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