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甄别与还原——论《黄帝内经》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 被引量:4
1
作者 贺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前的中医学框架,是将中医学视为以脏腑为核心,外合体、窍、华、时的一种医学体系,药物、针石、按蹻等治病方法是涵摄于理论体系下的具体临床应用。但对《黄帝内经》医学理论进行还原与解析则会发现,《黄帝内经》早期的医学理论是基于... 目前的中医学框架,是将中医学视为以脏腑为核心,外合体、窍、华、时的一种医学体系,药物、针石、按蹻等治病方法是涵摄于理论体系下的具体临床应用。但对《黄帝内经》医学理论进行还原与解析则会发现,《黄帝内经》早期的医学理论是基于针石外治与药物内治不同医学实践方法的发育。与后世所倡导的药物内治之脏腑医学不同,《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主体是基于针石外治形成的身形医学。这一体系除经脉、腧穴、针刺疗法等理论外,尚包括五体核心论、表里层次疾病传变论、营卫理论、虚实病机论、补泻治病法等,与脏腑医学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笼统地将两种体系下的理论归纳为一体,导致了理论自身的冲突及与临床的脱节,需要甄别与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医学体系 针石 五体 外治 营卫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人体结构理论概述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797-4800,共4页
《黄帝内经》人体结构理论是该书关于人体各组成部分及其序列联系,乃至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识总结。这一理论以条文的形式或集中或零散地出现于该书的各篇之中,牵涉到论述平人素常和疾病诊疗的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医家关于人体自身结构... 《黄帝内经》人体结构理论是该书关于人体各组成部分及其序列联系,乃至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识总结。这一理论以条文的形式或集中或零散地出现于该书的各篇之中,牵涉到论述平人素常和疾病诊疗的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医家关于人体自身结构认识的理性表述。《黄帝内经》人体结构理论由五体理论、六经理论、藏府理论3个主要部分构成。这3个部分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关联,五体与六经,是主要针对躯干肢体以不同的功能视角来进行认识和划分的结构体系;五体与藏府的内外沟通是借助六经系统来联络互属的。通过重检《黄帝内经》篇章条文,可以发现《黄帝内经》医学有着更加丰富的人体结构理论知识。对《黄帝内经》人体结构理论的充分挖掘和再整理,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体会中医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我们遵从中医自身的特点来认识和诊疗疾病,有助于我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之中。中医人体结构理论的持续发展,必将促进中医学术整体的进步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体 六经 藏府结构 人体结构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华佗夹脊穴理论构建的认识与启示
3
作者 吴昊晟 朱超 +2 位作者 苏航 吴生兵 周美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1-855,共5页
华佗夹脊穴作为以古代解剖知识建立起来的代表性理论,反映了华佗一派的学术思想。通过对针灸经典理论和文史资料的挖掘,认为五体是华佗夹脊穴的结构基础,血气是其物质基础,标本、气街是其功能体现;华佗夹脊穴揭示了经穴横向分布与主治... 华佗夹脊穴作为以古代解剖知识建立起来的代表性理论,反映了华佗一派的学术思想。通过对针灸经典理论和文史资料的挖掘,认为五体是华佗夹脊穴的结构基础,血气是其物质基础,标本、气街是其功能体现;华佗夹脊穴揭示了经穴横向分布与主治相关的规律,为针灸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强调熟悉解剖知识对针灸疗效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有效的经穴分类体系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夹脊穴 背俞穴 解剖 五体 血气 气街
原文传递
针刺核心要素对软组织损伤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罗容 石文英 +1 位作者 叶勇 章薇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10期6-9,共4页
软组织损伤疾病属于“经筋病”范畴,从《黄帝内经》时期起,依据“皮脉肉筋骨”的五体理论,古代医家运用“九针”行经筋刺法治疗经筋病,进入现代后,软组织损伤疾病高发,现代针灸医家在继承的基础上,借助解剖、生理病理等现代医学知识为... 软组织损伤疾病属于“经筋病”范畴,从《黄帝内经》时期起,依据“皮脉肉筋骨”的五体理论,古代医家运用“九针”行经筋刺法治疗经筋病,进入现代后,软组织损伤疾病高发,现代针灸医家在继承的基础上,借助解剖、生理病理等现代医学知识为经筋病的诊察、治疗注入了新鲜血液。本研究试探索针刺治疗软组织相关疾病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 五体 针刺 软组织损伤疾病
下载PDF
经穴五膜针法浅探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建军 王莉 王维栋 《天津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329-330,共2页
本文依据中医传统经络理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以及《内经》相关理论,提出一种新的针灸理论"五膜理论",并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针灸方法"经穴五膜针法",运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五膜理论 经穴五膜针法 阴阳 脏象 五行 五体
下载PDF
“周围神经”五体属“脉”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翟天军 张增乔 +2 位作者 何静 胡笑燊 冯伟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1期80-82,共3页
五体理论在中医临床辨证和辨病位起到重要作用,现代解剖结构如肌肉、皮肤、骨骼、动脉、静脉在五体中均有对应部位,而对于周围神经在五体中的归属不同学者则有不同看法。笔者在收集、整理《黄帝内经》及相关文献记载五体的相关内容,与... 五体理论在中医临床辨证和辨病位起到重要作用,现代解剖结构如肌肉、皮肤、骨骼、动脉、静脉在五体中均有对应部位,而对于周围神经在五体中的归属不同学者则有不同看法。笔者在收集、整理《黄帝内经》及相关文献记载五体的相关内容,与周围神经对比后,认为周围神经与五体脉的结构、走行、生理特性以及临床症状相似,并结合针刺腧穴反应认为周围神经属五体中的脉。周围神经归属于脉不仅丰富了五体理论,也有助于指导中医临床对脉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解剖结构 五体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合谷刺的“五体”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赖金树 阮传亮 《中国医药导刊》 2022年第9期880-883,共4页
合谷刺源自于《灵枢·官针》的“五刺”,其操作方法简单,刺激量大,作用范围广,镇痛效果强,能够改善局部组织血运和代谢,松解经筋,调节肌肉张力。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合谷刺针法治疗的优势病种主要集中于软组织疾病及神经内科,包括中... 合谷刺源自于《灵枢·官针》的“五刺”,其操作方法简单,刺激量大,作用范围广,镇痛效果强,能够改善局部组织血运和代谢,松解经筋,调节肌肉张力。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合谷刺针法治疗的优势病种主要集中于软组织疾病及神经内科,包括中风后遗症、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肌筋膜炎、网球肘、面神经麻痹等。单独应用合谷刺一般较少,常与其他治疗手段并用,选用阿是穴或刺激点,配合辩证使用相关经穴在“肌痹”中使用合谷刺针法较为广泛,而在其他“五体”(皮、脉、肉、筋、骨)中研究较少,包括腕管综合征、踝关节扭伤、腰椎间盘突出、斑秃、皮神经炎、带状疱疹、惊恐等。因此本研究基于“五体”总结合谷刺相关临床应用并提出展望,旨在为进一步了解合谷刺适应症和应用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刺 五体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基于“五体痹-五脏痹”理论探讨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的病机与辨证论治
8
作者 张宗学 焦以庆 +1 位作者 卢幼然 王玉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85-3488,共4页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通常表现为肺脏、肌肉、关节等多系统受累。笔者通过总结肺间质疾病患者临床队列的中医证候特点,结合五体痹、五脏痹等中医经典理论,初步总结了本病病机为机体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邪气痹阻肌肉、筋脉、肺脏等部位,内...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通常表现为肺脏、肌肉、关节等多系统受累。笔者通过总结肺间质疾病患者临床队列的中医证候特点,结合五体痹、五脏痹等中医经典理论,初步总结了本病病机为机体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邪气痹阻肌肉、筋脉、肺脏等部位,内因是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肌肉,脏腑虚损,肺气宣降失司,内外相因,发为本病。确立了内外同调、表里同治的治疗原则。针对内证,宣肺开痹,清热化湿,祛其阻遏,展布气机;针对外证,清热、祛湿、凉血、通络,使邪有出路。疾病后期以肺肾亏虚为主,治以补肾纳气平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五脏痹 五体痹 辨证论治 内外同调 表里同治
原文传递
从五体理论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
9
作者 蒋宜伟 罗春晖 +6 位作者 安宁宁 杨青峰 马晨光 麻永胜 宋重东 刘沛 郝东昶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即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病”的范畴,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疾病失治、误治所致,该病及其所致的并发症通常导致踝关节运动功能严重受限,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五体层次结构是《内经》人体结构理论躯体部分的主体框架,与... 慢性踝关节不稳即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病”的范畴,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疾病失治、误治所致,该病及其所致的并发症通常导致踝关节运动功能严重受限,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五体层次结构是《内经》人体结构理论躯体部分的主体框架,与人体运动机能密切相关,踝关节不稳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涉及中医五体病机的演变,故笔者试从五体理论出发,探讨和阐述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发现在五体理论指导下,无论是传统中医疗法,或是将其与西医治疗手段相结合,均可对CAI产生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五体理论 慢性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扭伤
下载PDF
古代五刺针法的临床应用初探——读《灵枢·官针》有感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雁行 张学丽 +1 位作者 刘颖 陈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9期129-131,共3页
本文总结并介绍了张学丽主任医师运用《灵枢·官针》中的五刺针法(即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输刺)治疗五体病(即皮、脉、筋、肉、骨病症)的经验。她不仅根据病症的病位深浅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病变局部,还加取与五体相合... 本文总结并介绍了张学丽主任医师运用《灵枢·官针》中的五刺针法(即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输刺)治疗五体病(即皮、脉、筋、肉、骨病症)的经验。她不仅根据病症的病位深浅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病变局部,还加取与五体相合之经脉的原穴或八会穴等特定穴作为远端取穴,在痹症及皮肤病症的治疗中,取得很好的疗效。文中以股外侧皮神经炎、带状疱疹、桡骨茎突腱鞘炎、肩周炎、跟骨退行性变为例介绍如何在针灸临床中应用这些针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刺法 五体病症 针灸 张学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