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0—2007年大亚湾鱼类物种多样性、区系特征和数量变化 被引量:78
1
作者 王雪辉 杜飞雁 +3 位作者 邱永松 李纯厚 孙典荣 贾晓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03-2410,共8页
根据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底拖网鱼类调查数据,并结合1980—2007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多样性、优势种和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107种,分属13目50科,以中下层鱼类的... 根据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底拖网鱼类调查数据,并结合1980—2007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多样性、优势种和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107种,分属13目50科,以中下层鱼类的种类最多,为48种,其次是中上层和底层种类,分别为37种和21种.大亚湾鱼类区系具热带和亚热带特性,以暖水性种类占绝对优势,为97种,暖温性种类为10种.多样性指数以夏季最高(3.82),其次是冬季(3.37)和秋季(3.00),春季最低(2.40).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季节变化情况与多样性指数相似.1980—2007年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鱼类种类数减少,优势种更替明显.鱼类种类数由1980年的157种减少至1990年的110种,2004—2005年继续减少至107种;鱼类优势种由1980年以带鱼和银鲳等优质鱼为主,更替为以小型和低值的小沙丁鱼、小公鱼和二长棘鲷幼鱼为主.用包含年际变化趋势和季节性周期变化的回归模型模拟1980—2007大亚湾鱼类资源密度的变化,鱼类资源密度在1980—1999年和1990—2007年两个时期均呈下降趋势,但1990—2007年间下降幅度比1980—1999年间大;1980—1999年鱼类资源密度的季节波动幅度较平缓(振幅为0.099),而1990—2007年的季节波动较大(振幅为0.420),说明1990—2007年阶段大亚湾鱼类数量的季节变化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种类组成 优势种 区系特征 资源密度 大亚湾
原文传递
北部湾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变动分析及保护对策探讨 被引量:48
2
作者 孙典荣 林昭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2-68,共7页
运用北部湾历史上几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14种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变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曾是20世纪60年代底拖网渔获优势种的红笛鲷(Lutjanussanguineus)、(Therapontheraps)、长棘银鲈(Gerresfilamentosus)、黑印真... 运用北部湾历史上几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14种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变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曾是20世纪60年代底拖网渔获优势种的红笛鲷(Lutjanussanguineus)、(Therapontheraps)、长棘银鲈(Gerresfilamentosus)、黑印真鲨(Carcharhinusmenisor rah)和灰裸顶鲷(Gymnocraniusgriseus)等资源已严重衰竭;二长棘鲷(Parargyropsedita)、长尾大眼鲷(Priacanthustayenus)、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macracanthus)、白姑鱼(Argyrosomusargenta tus)、蓝圆(Decapterusmaruadsi)、竹荚鱼(Trachurusjaponicus)等种类的资源密度的波动较大;带鱼(Trichiurushaumela)、花斑蛇鲻(Sauridaundosquamis)、刺鲳(Psenopsisanomala)等资源虽呈衰退趋势,但资源密度相对较为稳定。并探讨了过度捕捞对不同种类资源变动的影响及渔业资源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鱼类 资源变动 北部湾
下载PDF
厦门东海域鱼类的群落结构及种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雅芝 黄良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76,共11页
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对厦门东部海域用定置网和流刺网渔获鱼类进行周年逐月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至少有287种,录属于21目87科164属,以鲈形目最多,有151种,占总种数的52.6%。渔获物组成以近岸小型鱼类为主,底层鱼类和中下层鱼... 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对厦门东部海域用定置网和流刺网渔获鱼类进行周年逐月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至少有287种,录属于21目87科164属,以鲈形目最多,有151种,占总种数的52.6%。渔获物组成以近岸小型鱼类为主,底层鱼类和中下层鱼类合计有235种,占81.88%;中上层鱼类仅52种,占18.12%。鱼类的亚热带动物区系特征明显,暖水性种类达221种,占77%,暖温性种类66种,占23%,未出现冷温性种类及冷水性种类。鱼类种类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月更替率大多在30%以上,最高达72.1%。定置网渔获鱼类年平均数量为277尾.网-1,年平均产量为1.93kg.网-1,平均数量和平均产量均以夏季大于秋季大于春季大于冬季;月平均数量和月平均产量均以8月最高,分别为700尾.网-1和5.0kg.网-1,2月最低,分别仅为55尾.网-1和0.38kg.网-1。种类丰度及数量变化与海域水温变化总体呈正相关关系。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的月变化在1.555—4.337之间,多数月份的指数值在3以上,多样性水平较高。渔获鱼类中经济种类占比例较大,但绝大多数个体都比较小,年平均尾重仅6.97g。根据营养动态法估算潜在资源量为1133.30t.年-1,目前厦门东海域鱼类总渔获量已超过最大可捕量一倍以上,应加强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东海域 鱼类 群落结构 种类多样性 资源量估算
下载PDF
耳石微化学在海洋鱼类洄游类型和种群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熊瑛 刘洪波 +5 位作者 汤建华 仲霞铭 刘培廷 杨健 姜涛 陈婷婷 《生命科学》 CSCD 2015年第7期953-959,共7页
水环境中化学元素会有规律性地在鱼类耳石上沉积。耳石可作为生境"指纹"标签的独特属性使其更能有效地应用于鱼类资源时空动态的研究。现针对了解较少的海洋鱼类耳石微化学所涉及的主要元素,综述了Sr:Ca值和多元素组合在这些... 水环境中化学元素会有规律性地在鱼类耳石上沉积。耳石可作为生境"指纹"标签的独特属性使其更能有效地应用于鱼类资源时空动态的研究。现针对了解较少的海洋鱼类耳石微化学所涉及的主要元素,综述了Sr:Ca值和多元素组合在这些鱼类生活史重建、迁移模式反演和资源种群识别上的研究进展。进展显示,海水中Sr:Ca值的微小变化可以通过在海洋鱼类耳石中的元素积累而放大,有助于把握鱼类的种间差异或种内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差异。耳石中多元素组合的分析,亦可有效解释海洋鱼类生活史不同阶段间的生境转换和洄游特征,甚至"破译"复杂的资源种群结构。耳石微化学在海洋鱼类养护研究上具有极大的潜力,相关研究需要在我国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大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鱼类 耳石 元素指纹 吸收 洄游模式 种群识别
原文传递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鲐鲹鱼类群聚资源的评估 被引量:14
5
作者 卢振彬 戴泉水 颜尤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1-45,共5页
:以初级生产力为基础 ,应用Steele模式估算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16 9.88× 10 4 t。估算鲐鱼类群聚资源量为 10 2 .0 8× 10 4 t。Gulland模式和简单模式估算鲐鱼类群聚资源的MSY分别为 50 .6 6... :以初级生产力为基础 ,应用Steele模式估算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16 9.88× 10 4 t。估算鲐鱼类群聚资源量为 10 2 .0 8× 10 4 t。Gulland模式和简单模式估算鲐鱼类群聚资源的MSY分别为 50 .6 6× 10 4 t和 51.0 4× 10 4 t。Schaefer和Fox 2种剩余产量模式所估算的MSY分别为52 .4 1× 10 4 t和 51.73× 10 4 t,估算的fMSY换算为福建灯围渔船分别为 10 17组和 10 75组 ,并从海峡南、北 2个不同群系的鲐鱼类主要种群结构和生态学变化及渔业现状 ,讨论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中上层鱼类 蓝圆Shen 资源评估
下载PDF
长江上游江津和宜宾江段圆口铜鱼资源量估算 被引量:15
6
作者 熊飞 刘红艳 +2 位作者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2-859,共8页
为了解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种群数量及分布,2007~2009年对江津和宜宾江段的渔业捕捞情况及渔获物组成进行了调查,根据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对该江段的年渔获量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FISATⅡ渔业评估软件中... 为了解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种群数量及分布,2007~2009年对江津和宜宾江段的渔业捕捞情况及渔获物组成进行了调查,根据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对该江段的年渔获量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FISATⅡ渔业评估软件中体长股分析模块对圆口铜鱼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2007、2008和2009年,江津江段鱼类年总渔获量分别为267 850、689 975和586 575尾,宜宾江段鱼类年总渔获量分别为485 100、108 075和169 950尾;其中,江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渔获量分别为56 932、98 323和100 620尾,宜宾江段圆口铜鱼的年渔获量分别为66 099、16 952和32 812尾。渔获个体主要分布在80~220 mm体长组。估算出2007~2009年江津江段圆口铜鱼年资源量分别为319 416、905 715和1 124 470尾,年均值为783 200尾;以质量计,年资源量分别为25.33、129.72和244.48 t,年均值为133.18 t。宜宾江段圆口铜鱼年资源量分别为469 395、191 207和200 197尾,年均值为286 933尾;以质量计,年资源量分别为60.18、43.11和15.14 t,年均值为39.48 t。以上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圆口铜鱼年均资源量大于宜宾江段;2007~2009年宜宾江段圆口铜鱼资源量呈下降趋势,而江津江段圆口铜鱼资源量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体长股分析 资源量 长江上游
原文传递
松花江下游鱼类资源评估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富亿 阎百兴 +2 位作者 王强 栾兆擎 佟守正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7,共11页
为了了解松花江下游鱼类资源现状,2012年选择12种主要经济鱼类作为评估对象,以松花江下游富锦市江段为采样水域,进行了鱼类物种多样性、渔获物和种群结构的调查,采用捕捞死亡率法估算了评估种的现存资源量、最大持续产量和种群资源的开... 为了了解松花江下游鱼类资源现状,2012年选择12种主要经济鱼类作为评估对象,以松花江下游富锦市江段为采样水域,进行了鱼类物种多样性、渔获物和种群结构的调查,采用捕捞死亡率法估算了评估种的现存资源量、最大持续产量和种群资源的开发率,并以此估算松花江下游的鱼类总现存资源量和最大持续产量。结果表明,当前松花江下游共有鱼类9目19科60属80种(包括亚种),其中,土著种9目17科57属75种(亚种),群落的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目、科、属等级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642和17.013;渔获物以1~3龄群体为主体,所占比例为70.20%;种群结构中预备群体、补充群体和剩余群体所占比例分别为53.59%、24.25%和22.16%;2012年松花江下游的鱼类总现存资源量为520.4×104kg,最大持续产量为108.43×104kg。调查结果反映出当前松花江下游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渔业捕捞方式不合理,种群资源开发率较高,鱼类资源衰退仍在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资源评估 物种多样性 现存资源量 松花江
原文传递
Population parameters and dynamic pool models of commercial fishes in the Beibu Gul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4
8
作者 WANG Xuehui QIU Yongsong +3 位作者 DU Feiyan LIN Zhaojin SUN Dianrong HUANG Shuolin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Length-frequency data of eight commercial fish species in the Beibu Gulf (Golf of Tonk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ere collected during 2006-2007. 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s and growth and mortality parameters w... Length-frequency data of eight commercial fish species in the Beibu Gulf (Golf of Tonk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ere collected during 2006-2007. 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s and growth and mortality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using FiSAT II software. Five species had isometric growth, two species had negative allometric growth, and one species had positive allometric growth. Overall, the exploitation rates of the eight species were lower in 2006 2007 than in 1997-1999: for four species (Saurida tumbil, Saurida undosquamis, 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 and Nemipterus virgatus) it was lower in 2006-2007 than in 1997 1999, for two species (Parargyrops edita and Trichiurus haumela) it remained the same, and for the other two species (Trachurus japonicus and Decapterus maruadsi) it was higher in 2006~007 than in 1997-1999. The exploitation rates might have declined because of the decline in fishing intensity caused by high crude oil prices. The optimum exploitation rate, estimated using Beverton-Holt dynamic pool models,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fishes in the Beibu Gulf could sustain high exploitation rates, the under-size fishes at first capture resulted in low yields. To increase the yield per recruitment, it is more effective to increase the size at first capture than to control fishing eff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ercial fish population parameters dynamic pool model stock status Beibu Gul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西藏鱼类增殖放流初报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挺兵 刘海平 +3 位作者 李学梅 王旭歌 陈亮 杨德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39,共6页
西藏土著鱼类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并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近年来,受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渔业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恢复当地渔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西藏鱼类增殖放流概... 西藏土著鱼类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并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近年来,受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渔业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恢复当地渔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西藏鱼类增殖放流概况、苗种来源、放流实施、效果评估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基础研究不足、苗种来源不稳定、缺乏技术规范、效果评估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增殖放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建立西藏鱼类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估技术规范、重视放流后的管理与评估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土著鱼类 增殖放流 效果评估 标记回捕
下载PDF
渤海鱼类群落结构关键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忠义 吴强 +3 位作者 单秀娟 杨涛 戴芳群 金显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9-236,共8页
基于2012—2016年每年8月渤海鱼类资源量底拖网调查数据,对鱼类群落进行了CLUSTER聚类分析和MDS标序,根据组间差异种和组内相似种年际贡献率,筛选鱼类群落结构关键种,结果显示:(1)在29.93%~35.69%的相似性水平上,2012—2016年各年度渤... 基于2012—2016年每年8月渤海鱼类资源量底拖网调查数据,对鱼类群落进行了CLUSTER聚类分析和MDS标序,根据组间差异种和组内相似种年际贡献率,筛选鱼类群落结构关键种,结果显示:(1)在29.93%~35.69%的相似性水平上,2012—2016年各年度渤海鱼类群落分组情况良好,相应MDS系数都小于0.2。(2)2012—2016年渤海鱼类组间种类组成差异都极显著(P=0.001),贡献组间80%累积差异性,且出现率超过50%的鱼类,4个年度共有的种有鳀(Engraulis japonicus)、3个年度共有的种有黄鲫(Setipinna taty);组间差异性贡献率大于10%,且出现率超过50%的鱼类,3个年度共有种仅有鳀,2个年度共有种仅有黄鲫。(3)贡献2012–2016年渤海鱼类群落组内相似性80%累积贡献率,且出现率超过50%的鱼类,2个年度共有的种有鳀、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组内相似性贡献率大于10%,且出现率超过50%的鱼类,3个年度共有种有鳀,2个年度共有种有矛尾虾虎鱼和矛尾复虾虎鱼。(4)依据2012—2016年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相似性与差异性中各鱼种累积贡献率和单贡献率的大小和出现频率,推断鳀是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的首要关键种,其次为黄鲫,然后是矛尾虾虎鱼和矛尾复虾虎鱼。这4种鱼的站位平均资源量对中上层鱼类及底层鱼类站位平均资源量的比例及相关性和回归性,以及年度的优势度指数也证实上述关键种观点。综上所述,渤海鱼类群落结构首要关键种为鳀,其次为黄鲫,渤海鱼类关键种的研究可为渤海捕捞产业的调整和渔业资源的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鱼类 群落结构 关键种 资源评估
下载PDF
鱼类自然死亡系数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耿平 张魁 +1 位作者 徐姗楠 陈作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4-704,共11页
自然死亡系数是渔业资源评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其准确度直接决定了资源评估结果的可靠性,进而影响渔业管理策略的制定。本文从生活史参数、标志回捕和年龄结构3个方面列举了国内外自然死亡系数的常用评估方法,讨论了相关方法的优缺... 自然死亡系数是渔业资源评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其准确度直接决定了资源评估结果的可靠性,进而影响渔业管理策略的制定。本文从生活史参数、标志回捕和年龄结构3个方面列举了国内外自然死亡系数的常用评估方法,讨论了相关方法的优缺点及影响因素,并以犬齿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和中国近海鱼类为例对比分析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Pauly经验公式在中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自然死亡系数评估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问题。根据渔业资源调查和研究数据现状,认为现阶段使用Pauly经验公式评估中国近海经济鱼类自然死亡系数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死亡系数 评估方法 Pauly经验公式 鱼类种群
下载PDF
衡水湖鱼类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利用与发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曹玉萍 袁杰 马丹丹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93-297,共5页
对衡水湖鱼类的种群组成现状进行了调查 :有鱼类 2 7种 ,隶属于 7目 13科 2 6属 .自然鱼类以鲤科鱼类为主 ,鲫鱼、麦穗鱼为优势种 ,符合江河平原区、河海亚区的特点 .但以小型的杂鱼为主 .另外 ,还包括一部分人工养殖的经济鱼类 .针对... 对衡水湖鱼类的种群组成现状进行了调查 :有鱼类 2 7种 ,隶属于 7目 13科 2 6属 .自然鱼类以鲤科鱼类为主 ,鲫鱼、麦穗鱼为优势种 ,符合江河平原区、河海亚区的特点 .但以小型的杂鱼为主 .另外 ,还包括一部分人工养殖的经济鱼类 .针对鸟类自然保护区的需要 ,对该湿地的鱼类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湖 鱼类资源 湿地 保护 利用 发展
下载PDF
葛洲坝下游近坝区水域鱼类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家飞 王从锋 +2 位作者 刘德富 黄钰铃 向经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51-1557,共7页
于2013年4月及6月,针对DIDSON的特点设计了携带声呐的船舶走航式及定点式两种方法,对葛洲坝下游近坝区水域(大江、三江至下游镇江阁处江段)进行水声学调查,观察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观测数据经去噪处理,获得鱼类资源结果。结果表明... 于2013年4月及6月,针对DIDSON的特点设计了携带声呐的船舶走航式及定点式两种方法,对葛洲坝下游近坝区水域(大江、三江至下游镇江阁处江段)进行水声学调查,观察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观测数据经去噪处理,获得鱼类资源结果。结果表明:葛洲坝下游近坝区鱼类资源分布呈明显的空间差异,大江水域鱼类密度显著高于三江水域,且近坝区高于下游江段,最大值为69.24ind./1 000m3,位于大江电站下游约1km处,最小值为1.53ind./1 000m3,位于宜化大楼江段。鱼类资源在时间上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6月份鱼类活动昼夜差别比4月份更明显,主要集中在上层水域,傍晚至凌晨鱼类活动较少。进一步分析发现,船闸的运行方式、水体中食物可获取程度、各鱼类种群生活习性差异等,均对鱼类资源时空分布产生影响。此外,开展适逢葛洲坝禁渔期,禁渔措施维持了近坝区水域春、夏季鱼类资源量的稳定性,是保护鱼类资源的有效而直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洲坝 鱼类资源 鱼类密度 时空分布
原文传递
基于智能视觉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监测系统 被引量:9
14
作者 邢俊 李庆武 +1 位作者 何飞佳 卞乐 《应用科技》 CAS 2017年第5期46-51,共6页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传统水产养殖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渔业生产的需求。现有的现代化水产养殖系统主要对水质数据进行检测,尚缺少对水下鱼群异常行为的监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智能视觉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监测系统。该系统与其...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传统水产养殖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渔业生产的需求。现有的现代化水产养殖系统主要对水质数据进行检测,尚缺少对水下鱼群异常行为的监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智能视觉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监测系统。该系统与其它水产养殖系统相比,增加对视觉标签的支持,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完成了鱼群异常行为的自动化监测,实现了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测试表明,该系统对池塘溶解氧、池塘温度、池塘p H值的测量精度高,对鱼群健康参数监测的准确度和实时性高,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鱼群 异常行为 监测 水质信息 实时性 图像识别 自动化
下载PDF
钱塘江水系兰溪段鱼类资源现状 被引量:8
15
作者 郝雅宾 刘金殿 +4 位作者 张爱菊 郭爱环 练青平 原居林 顾志敏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5-562,共8页
2016年3月—2017年11月,对钱塘江水系兰溪段的鱼类资源进行逐季度采样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ABC曲线和捕获情况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59种,隶属5目13科44属,其中,鲤科鱼... 2016年3月—2017年11月,对钱塘江水系兰溪段的鱼类资源进行逐季度采样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ABC曲线和捕获情况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59种,隶属5目13科44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67.8%);优势种为鲤鱼和似鳊;生态类型以中小型、杂食性、底层性鱼类为主;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16年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2017年这3个指数除9月份最小外,其他月份变化差异不显著;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差异显著,但处于稳定状态;鱼类资源严重小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优势种 多样性 兰溪段
下载PDF
天津海域鱼卵、仔稚鱼资源动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谷德贤 王婷 +4 位作者 徐海龙 王娜 吴宁 李文雯 刘国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7-563,共7页
为了解近年来天津海域鱼卵、仔稚鱼资源动态情况,根据2012—2018年29个航次367个站次对天津海域鱼卵、仔稚鱼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利用丰度、优势度公式及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等,分析了天津海域鱼类早期... 为了解近年来天津海域鱼卵、仔稚鱼资源动态情况,根据2012—2018年29个航次367个站次对天津海域鱼卵、仔稚鱼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利用丰度、优势度公式及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等,分析了天津海域鱼类早期补充幼体的种类组成、丰度、空间分布、优势种、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天津海域7年共监测到鱼卵、仔稚鱼31种,其中鱼卵17种,仔稚鱼23种;5月和6月是产卵盛期;主要繁殖季节中,鱼卵优势种主要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石首鱼科Sciaenidae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仔稚鱼优势种主要为鮻Planiliza haematocheila、斑鰶、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基于GAM分析,温度和浮游动物是鱼卵、仔稚鱼丰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天津海域当前鱼卵、仔稚鱼资源衰退明显,有待加强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海域 鱼卵 仔稚鱼 渔业资源
下载PDF
台湾海峡金色小沙丁鱼幼鱼索饵群体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圣云 丘书院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44-250,共7页
本文研究了台湾海峡南部和北部的金色小沙丁鱼当年生幼鱼计数性状和量度性状特征差异,并结合其生物学特性、产卵场、洄游及海区环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南部和北部的索饵幼鱼仍属于同一地方种群:闽南-台湾浅滩语地方种... 本文研究了台湾海峡南部和北部的金色小沙丁鱼当年生幼鱼计数性状和量度性状特征差异,并结合其生物学特性、产卵场、洄游及海区环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南部和北部的索饵幼鱼仍属于同一地方种群:闽南-台湾浅滩语地方种群。根据其索饵洄游特点,可分为台湾海峡南部和北部两个索饵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沙丁鱼 小型 金色 索饵
下载PDF
马鞍列岛趋礁鱼类褐菖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祖立 汪振华 +1 位作者 王凯 章守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137,共5页
根据2009年马鞍列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岩礁生境褐菖鲉体长体重组成、体长与体重关系、性比、繁殖习性和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褐菖鲉的体长范围为24~166 mm,优势体长组为60~100 mm,占68.79%;体重范围为... 根据2009年马鞍列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岩礁生境褐菖鲉体长体重组成、体长与体重关系、性比、繁殖习性和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褐菖鲉的体长范围为24~166 mm,优势体长组为60~100 mm,占68.79%;体重范围为0.4~132.8 g,优势体重组为0.1~30 g,占75.99%;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1.983×10-5L3.077(R2=0.961,P<0.01,n=1 144);褐菖鲉属于等速生长;雌雄性比为1.42∶1,繁殖高峰期为1~4月和11~12月;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占7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鲉 生物学特性 趋礁鱼类 群体组成 马鞍列岛
下载PDF
2020年天津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鹏飞 张树林 +4 位作者 张达娟 李琦 王泽斌 戴伟 毕相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24,共7页
【目的】调查天津近岸海域鱼类资源现状,了解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底拖网于2020年4、6-10月逐月在天津近海进行6航次鱼类资源调查,分析种类组成、数量分布,运用聚类、RDA分析、ABC曲线等方法分... 【目的】调查天津近岸海域鱼类资源现状,了解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底拖网于2020年4、6-10月逐月在天津近海进行6航次鱼类资源调查,分析种类组成、数量分布,运用聚类、RDA分析、ABC曲线等方法分析天津近海鱼类群落结构现状。【结果与结论】2020年共捕获鱼类21种,隶属于4目11科17属,生态类型以暖温性、大陆架浅水底层鱼类为主。年优势种主要以小型鱼类为主,包括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矛尾虾虎鱼(Chaetueichthys stigmatias)和六丝矛尾虾虎鱼(Chaetueichthys hexanema)。鱼类年平均丰度和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分别为588.48尾/(网·h)、4.79 kg/(网·h),渔获物的相对质量中斑鰶、短吻红舌鳎和矛尾虾虎鱼占比较高,分别占总渔获量的37.83%、20.84%和11.84%。鱼类群落年平均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93、1.81和0.53。聚类分析表明,在59%相似性水平上,鱼类群落按丰度分为A、B和C三组,其中斑鰶和短吻红舌鳎在组间相异性贡献率最高;RDA分析表明,温度变化是构成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ABC曲线表现为丰度曲线位于生物量曲线上方(W=-0.038<0),表明鱼类群落受外界扰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群落结构 优势种 天津近岸海域 ABC曲线
下载PDF
岛礁型海洋牧场聚鱼增殖模式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光杰 周永东 +3 位作者 梁君 徐开达 龙翔宇 刘润泽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岛礁型海洋牧场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和实现聚鱼增殖的新型生态系统,对于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海洋牧场资源增殖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聚鱼生境的协同营造和增殖放流的高效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东海区岛礁型海... 岛礁型海洋牧场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和实现聚鱼增殖的新型生态系统,对于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海洋牧场资源增殖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聚鱼生境的协同营造和增殖放流的高效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东海区岛礁型海洋牧场聚鱼增殖新模式,阐述了各项关键技术的优势、应用现状、协同集成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提供了新的示范,对海洋渔业资源的高效产出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礁型海洋牧场 聚鱼增殖 人工生境 增殖放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