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_3Sn的电子和几何结构:第一原理计算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国桢 吴顺情 朱梓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38,共4页
CuSn化合物在近来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中引起了相当的重视.使用基于混合基表示的第一原理赝势法,研究了Li插入CuSn完全替代了Cu而且占满所有间隙位置后形成的Li3Sn的电子与几何结构性质.给出了其"结构~能量"关系图,电子能... CuSn化合物在近来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中引起了相当的重视.使用基于混合基表示的第一原理赝势法,研究了Li插入CuSn完全替代了Cu而且占满所有间隙位置后形成的Li3Sn的电子与几何结构性质.给出了其"结构~能量"关系图,电子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分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结构 计算 Li3Sn 第一原理赝势法 电子结构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下载PDF
MgS晶体结构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中钧 肖海燕 祖小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301-5307,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基础上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对MgS晶体四种构型(B1,B2,B3,B4)的体相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B1构型的晶体是间接带隙型半导体,而B2,B3和B4构型的晶体则是直接带隙型材料,其中B2构型的带隙宽度...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基础上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对MgS晶体四种构型(B1,B2,B3,B4)的体相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B1构型的晶体是间接带隙型半导体,而B2,B3和B4构型的晶体则是直接带隙型材料,其中B2构型的带隙宽度最窄,其值为0.42eV.在压力不超过200.3GPa时,B1构型的MgS晶胞是最稳定的,当压力大于该值时,会发生B1构型到B2构型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 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 电子结构 转化压力 密度泛函理论(DFT) 结构性质 MgS 晶体 带隙宽度 第一性原理 计算结果 系统研究 构型
原文传递
LiCoO_2的体态几何与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利云 杨琪 +1 位作者 嵇英华 欧阳楚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518-524,共7页
采用基于局域密度泛函理论和第一性原理赝势法 ,选择GGA交换关联势 ,使用自洽投影缀加平面波方法 ,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 的原子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 .给出了其结构———总体态密度与分波态密度、电荷密度分布以及... 采用基于局域密度泛函理论和第一性原理赝势法 ,选择GGA交换关联势 ,使用自洽投影缀加平面波方法 ,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 的原子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 .给出了其结构———总体态密度与分波态密度、电荷密度分布以及能带结构等 ,并对三种超晶胞模型进行了简要对比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三种模型在计算上是等价的 ;完全驰豫后所得的晶体结构、晶格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自洽 能带结构 等价 赝势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 几何 计算结果 理论研究
下载PDF
高压下MgS的弹性性质、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中钧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445-449,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基础上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研究了MgS晶体B2构型在不同压强下的几何结构、弹性性质、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在高压作用下,该结构的导带能级有向高能级移动的趋...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基础上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研究了MgS晶体B2构型在不同压强下的几何结构、弹性性质、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在高压作用下,该结构的导带能级有向高能级移动的趋势,而价带能级有向低能级移动的趋势.同时,对照态密度分布图及高压下能级的移动情况,分析了MgSB2构型在高压作用下的光学性质,发现高压作用下,吸收光谱发生了明显的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 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 电子结构 高压
原文传递
Ag表面性质的第一原理计算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贵发 彭平 +1 位作者 陈律 胡艳军 《贵金属》 CAS CSCD 2006年第2期5-13,共9页
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Fcc-Ag晶体及其Ag(111)、Ag(110)与Ag(100)自由表面的能量、几何与电子结构。根据表面能的计算,预测了Ag表面的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密排Ag(111)面结构稳定性最好,低指数奇异面Ag(100)面次之,Ag(110)... 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Fcc-Ag晶体及其Ag(111)、Ag(110)与Ag(100)自由表面的能量、几何与电子结构。根据表面能的计算,预测了Ag表面的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密排Ag(111)面结构稳定性最好,低指数奇异面Ag(100)面次之,Ag(110)面的结构稳定性最差。通过对不同表面几何与电子结构的比较,初步分析了其结构稳定性差异的产生原因。表面原子驰豫不仅引起表面几何结构的变化,而且使表面层的电子结构与键合特性发生改变。驰豫后表面层原子的部分价电子跑到了表面层以上的真空区,使表面层原子的电子态密度峰形发生变化,还新形成了表面态,这是表面能产生的主要原因,而Ag(110)表面相对于Ag(111)与Ag(110)表面具有高表面活性的主要原因则源于其表面层原子显著的结构驰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Fcc—Ag 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 表面能 电子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