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曲学的“代言”与八股文法的“入口气”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维昭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74,共7页
王国维在中西方文化交汇的20世纪初,以西方戏剧模仿说为依据,把"代言"提高到中国戏曲的本质性规定的高度,从而使戏曲学的建构具备了现代学术的品格。但是,戏曲学中的"代言"论又实实在在地源自经史传统,尤其源自八... 王国维在中西方文化交汇的20世纪初,以西方戏剧模仿说为依据,把"代言"提高到中国戏曲的本质性规定的高度,从而使戏曲学的建构具备了现代学术的品格。但是,戏曲学中的"代言"论又实实在在地源自经史传统,尤其源自八股文的理念及其文法。明清曲学的建立,不仅取法于经史传统、诗学传统、乐学传统,而且也取法于作为时代强势话语的八股文法。另一方面,八股文理论在其历史演进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从戏曲学之中汲取养分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八股文 代言 入口气
下载PDF
“少年侃”的叙事特征分析——以《哈克贝历·费恩历险记》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玉涓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4-68,73,共6页
“Skaz”是一个源于俄语skazat的术语,意为“神侃”,“Teenage Skaz”可译为“少年侃”。它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儿童叙事手法,以口语化的语言来叙述故事。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的主人翁。文章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历.芬恩历险记》和... “Skaz”是一个源于俄语skazat的术语,意为“神侃”,“Teenage Skaz”可译为“少年侃”。它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儿童叙事手法,以口语化的语言来叙述故事。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的主人翁。文章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历.芬恩历险记》和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为例,主要从第一人称叙事、句法结构、语言特征、艺术效果四个方面来分析“少年侃”的叙事特征,从而凸现“少年侃”叙事手法对美国小说的创作手法的革命性影响以及它对美国文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侃 第一人称叙事 句法结构 语言特征 艺术效果
下载PDF
论民间叙述者及其叙事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包中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8-42,共5页
民间叙述者是叙述民间社会的主体。《无风之树》、《檀香刑》、《丑行或浪漫》这三部长篇小说在民间叙述的相同目标下有各自的叙事特征。在构建和想象民间社会的过程中,小说不仅从语言风格上以方言写作为自觉,在进行民间叙述和叙事策略... 民间叙述者是叙述民间社会的主体。《无风之树》、《檀香刑》、《丑行或浪漫》这三部长篇小说在民间叙述的相同目标下有各自的叙事特征。在构建和想象民间社会的过程中,小说不仅从语言风格上以方言写作为自觉,在进行民间叙述和叙事策略的选择上有着民间叙述者的确立和凸显,并通过第一人称叙事和叙事人称的转变完成对民间社会的想象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社会 民间叙述者 第一人称叙事
下载PDF
书信、日记、自白式表达——现代女性写作叙述范式的初步形成(1917—1925)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62,共6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1917—1925年),女作家们使用第一人称、日记与书信形式写作,需要勇气和实践,冰心、庐隐、冯沅君即为实践者,她们为现代女性写作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关键词 第一人称 女性写作 日记体 书信体 自白式表达
下载PDF
《看不见的人》的第一人称叙述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晓洁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7期116-120,共5页
《看不见的人》的第一人称叙述通过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两种眼光的对比帮助展现主人公从黑暗到光明,从无知到觉醒的发展过程。叙述者通过变换视角、变动时态等不同叙述手法取得了造成悬念、直接生动等修辞效果。第一人称叙述这种策略不... 《看不见的人》的第一人称叙述通过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两种眼光的对比帮助展现主人公从黑暗到光明,从无知到觉醒的发展过程。叙述者通过变换视角、变动时态等不同叙述手法取得了造成悬念、直接生动等修辞效果。第一人称叙述这种策略不仅帮助推动主题的发展,还展现了主题的普遍性。可以说,假如《看不见的人》没有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它就不会获得如此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 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者 聚焦 悬念
下载PDF
十七年小说第一人称叙事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执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18,共5页
继五四之后 ,十七年 ( 1 949~ 1 966)再掀第一人称叙事高潮。不同的是 ,十七年是“他叙”而非“自叙”占主导 ,且呈现如下总体特征 :人物内心的空洞化、叙述主体的边缘化、叙述身份的非个人化、叙述姿态的卑贱化。通过分析其中原因及... 继五四之后 ,十七年 ( 1 949~ 1 966)再掀第一人称叙事高潮。不同的是 ,十七年是“他叙”而非“自叙”占主导 ,且呈现如下总体特征 :人物内心的空洞化、叙述主体的边缘化、叙述身份的非个人化、叙述姿态的卑贱化。通过分析其中原因及艺术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第一人称叙事 形式的意识形态
下载PDF
从叙述主体的角度考察近代译者对第一人称叙事特征的认知——以《新蝶梦》的译介为例
7
作者 国蕊 陈鹏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3-89,共7页
中国传统文学向来缺乏第一人称叙事,尤以主角叙事更为稀少。清末翻译小说兴起,第一人称作品被逐渐译入国内。面对陌生的叙事方法,近代译者在观照文学传统与探索新鲜模式之间进行了反复尝试。翻译家陈景韩成功地译入了我国第一部第一人... 中国传统文学向来缺乏第一人称叙事,尤以主角叙事更为稀少。清末翻译小说兴起,第一人称作品被逐渐译入国内。面对陌生的叙事方法,近代译者在观照文学传统与探索新鲜模式之间进行了反复尝试。翻译家陈景韩成功地译入了我国第一部第一人称主角叙事小说《新蝶梦》。中译对底本存在诸多修改,而这些变异却不完全指向故事情节,而是与叙事视角紧密相关。考辨此翻译变化,可了解近代译者对第一人称主角叙事的理解认知,把握该类型叙事在中国流传与接受的初期样态,同时亦可窥探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翻译文学 第一人称叙事 主角叙事 转译 陈景韩
下载PDF
周作人与“百草园”——以《鲁迅的故家》中第一人称叙述为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丁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2-22,共11页
周作人与"百草园"的渊源由来已久,1951年"百草园"专栏的发表,是其面对作为强势存在的鲁迅来构筑回忆的集中表现,折射出周作人1950年以后与鲁迅的关系。叙述者话语本身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通过对比《鲁迅的故家... 周作人与"百草园"的渊源由来已久,1951年"百草园"专栏的发表,是其面对作为强势存在的鲁迅来构筑回忆的集中表现,折射出周作人1950年以后与鲁迅的关系。叙述者话语本身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通过对比《鲁迅的故家》与《朝花夕拾》中的第一人称叙述,厘清"我""我们"的具体使用情况,揭示二人的共生与独立关系。透过周作人"百草园"叙述中"自我"的隐身与强调的矛盾形态,探讨周作人"回忆文"中的叙述主体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的故家》 第一人称叙述
下载PDF
《蜻蛉日记》的一人称叙述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楚永娟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72-80,共9页
《蜻蛉日记》作为日本女性日记文学的嚆矢,采用了同故事叙述的一人称叙述视角,历史现实中存在的真实作者及其写作叙述行为,以及展示在文中经历事件的"我"的行为,是同一个主体在不同次元上的表现。《蜻蛉日记》虽然是回顾性叙... 《蜻蛉日记》作为日本女性日记文学的嚆矢,采用了同故事叙述的一人称叙述视角,历史现实中存在的真实作者及其写作叙述行为,以及展示在文中经历事件的"我"的行为,是同一个主体在不同次元上的表现。《蜻蛉日记》虽然是回顾性叙事,但主要以经历故事时的经验自我的有限视角进行"即时"叙事,并融入大量内心独白与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生动的临场感与真实感。同时又在不经意间偶尔穿插故事讲述时叙述自我对事件以及"经验自我"的解释或者评论,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双重聚焦,或分离或重合,使第一人称叙述者—人物"我"的形象逐渐丰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蜻蛉日记 一人称叙述 经验自我 叙述自我
下载PDF
第一人称讲述重构“小历史”——对莫言《生死疲劳》历史叙事的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自国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49-54,共6页
《生死疲劳》通过蓝千岁、蓝解放、"莫言"三个叙述者的第一人称讲述填补宏大叙事语焉不详的历史空隙,重构被宏大叙事所遮蔽的善人地主西门闹、全国唯一单干户蓝脸等普通个体生存状态的"小历史",悬置历史的真相,解... 《生死疲劳》通过蓝千岁、蓝解放、"莫言"三个叙述者的第一人称讲述填补宏大叙事语焉不详的历史空隙,重构被宏大叙事所遮蔽的善人地主西门闹、全国唯一单干户蓝脸等普通个体生存状态的"小历史",悬置历史的真相,解构宏大叙事关于地主、党支部书记、贫农的身份界定等。第一人称讲述的"小历史"主要围绕历史大潮中普通个体的贪欲展开,凸显普通个体"生死疲劳":蓝脸"生"之苦、西门闹"死"之苦、蓝解放"疲"之苦,洪泰岳"劳"之苦。西门闹通过六道轮回,经历生之苦痛、死之惨烈,最后放弃贪欲,进入平和的境界;《生死疲劳》借助佛教说法,警示贪欲者祛欲随性,从"生死疲劳"中解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讲述 解构 宏大叙事 重构 “小历史” “生死疲劳”
下载PDF
生命的探索与成长——论艾丽丝·门罗《红裙子1946》的叙事特质
11
作者 杨芳 王剑华 《嘉兴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8-92,共5页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早期短篇小说《红裙子1946》对于现实世界的关注、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对于日常生活细节化的真实描写展现出作家鲜明的现实主义叙事特质。通过线性结构下的个性化叙事、第一人称视角下的心理现实主义叙事...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早期短篇小说《红裙子1946》对于现实世界的关注、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对于日常生活细节化的真实描写展现出作家鲜明的现实主义叙事特质。通过线性结构下的个性化叙事、第一人称视角下的心理现实主义叙事、写实与虚构之间的自我叙事三个视角切入,分析作品的现实主义叙事特征,并揭示文本如何透过叙事手法表现现实世界中人的生存困境与成长历程,反映现代社会的生活状况,有助于把握门罗的创作艺术,对于认识作家创作的发展与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个性化叙事 第一人称叙事 写实 虚构 艾丽丝·门罗
下载PDF
第一叙述人与嵌套叙述人的微妙互动——简评《霸王铁金刚》中的叙事艺术
12
作者 綦连胜 《海外英语》 2014年第7X期197-198,214,共3页
《霸王铁金刚》是英国著名作家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一个平凡却异想天开想要成为国王的英国人在远东的冒险故事,最终"国王"攻克的王国被推翻,结局悲壮而惨烈。撇开吉卜林印度题材作品中一贯的帝国... 《霸王铁金刚》是英国著名作家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一个平凡却异想天开想要成为国王的英国人在远东的冒险故事,最终"国王"攻克的王国被推翻,结局悲壮而惨烈。撇开吉卜林印度题材作品中一贯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倾向,这篇小说的叙事艺术堪称经典。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主题展现都随着文中的两位叙述者的互动展开并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叙事 嵌套结构叙事 神性 人性
下载PDF
论杨仕芳长篇小说《白天黑夜》的第一人称叙述艺术
13
作者 孙召玲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3-66,49,共5页
杨仕芳在《白天黑夜》中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作者的自我虚构形象与作者本人的相似性增强了小说的叙述艺术。以叙述者"我"的身份讲述其经历或其感触的故事,揭开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的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两种眼光的微妙。此外... 杨仕芳在《白天黑夜》中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作者的自我虚构形象与作者本人的相似性增强了小说的叙述艺术。以叙述者"我"的身份讲述其经历或其感触的故事,揭开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的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两种眼光的微妙。此外第一人称的不可靠性增强小说的叙事魅力,为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提供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天黑夜 第一人称叙述 自我虚构 回顾性叙述 不可靠性
下载PDF
程垓闺情词论析
14
作者 许丹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1-114,16,共4页
"男子作闺音"是宋词中一种独特的创作现象。两宋众多词人中,程垓乃男子作闺音之典型,他的词集名《书舟词》,其中闺情词有20多首。程垓以女子口吻为代言体作闺情词,用曲折婉转的方式反映自己与故乡以及与意中人的双重别离,间... "男子作闺音"是宋词中一种独特的创作现象。两宋众多词人中,程垓乃男子作闺音之典型,他的词集名《书舟词》,其中闺情词有20多首。程垓以女子口吻为代言体作闺情词,用曲折婉转的方式反映自己与故乡以及与意中人的双重别离,间接自我抒情,题情合体。然而他在闺情词创作中仍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男性主体意识,以男性化视角来想象伊人,这使得词中女主人公形象略显人情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程垓 闺情词 代言体 男性视角
下载PDF
第一人称叙述下女性话语权威的建构——论《消失的爱人》中不可靠叙述和个人型叙述
15
作者 左佳 朱蕴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72-77,共6页
《消失的爱人》是一部融合爱情、婚姻、家庭伦理和犯罪等多个主题的美国当代小说,其展现了女性在个人成长和婚恋生活中如何艰难地建构话语权威的过程。作者吉莉安·弗琳通过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双重叙事视角的转换,使男女主人公尼克和... 《消失的爱人》是一部融合爱情、婚姻、家庭伦理和犯罪等多个主题的美国当代小说,其展现了女性在个人成长和婚恋生活中如何艰难地建构话语权威的过程。作者吉莉安·弗琳通过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双重叙事视角的转换,使男女主人公尼克和艾米从不同角度开始自我诉说,因此两人的第一人称叙述具有不同程度的权威和真实性。文章从韦恩·布斯的不可靠叙述理论和苏珊·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入手,对比分析两人的第一人称叙述,揭示小说的隐含作者如何暗中调控和介入文本,从而有效地解构了男性话语权威,并且通过建构独特的女性主体性和女子气质,达到树立女性话语权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权威 第一人称叙述 隐含作者 女性主体性
下载PDF
打工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
16
作者 陈一军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1-65,94,共6页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农民一直是不具备叙述能力者。这使得农民形象作为叙述者兼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事在新文学史上很难出现,极为稀少。然而,在打工小说中情形变得复杂起来,农民不单是不具备叙述能力者,也成为基本具备叙述能力者,甚至成为...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农民一直是不具备叙述能力者。这使得农民形象作为叙述者兼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事在新文学史上很难出现,极为稀少。然而,在打工小说中情形变得复杂起来,农民不单是不具备叙述能力者,也成为基本具备叙述能力者,甚至成为完全具备叙述能力者。以至农民形象作为叙述者兼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事在打工小说中成为一个相对集中的问题和值得注意的现象。它携带着时代的气息,显示了作家的平民意识与人道情怀,彰显了农民自身素养的提高与自主精神的丰厚,成为时代农民自我觉醒和心灵解放的标志,并且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以农民为叙述对象的小说叙事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农民"的叙述主体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工小说 第一人称叙事 农民
下载PDF
“治疗”和“反思”:戴维·洛奇的《治疗》与《想……》解读
17
作者 姜兆霞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戴维·洛奇在其"校园三部曲"中以日记体的方式进行第一人称叙事,书写了西方当代知识分子在面临伦理缺失等社会危机时进行的反省和自我救赎。
关键词 洛奇 《治疗》 《想……》 第一人称叙事
下载PDF
论《化鸟》的超时代性
18
作者 孙艳华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48-54,140,共8页
《化鸟》诞生于1897年,是日本近代作家泉镜花文学创作生涯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作品以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少年的心理。内心独白在构建作品结构、与故事情节互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品中的叙事时间结构复杂多变,呈现出过... 《化鸟》诞生于1897年,是日本近代作家泉镜花文学创作生涯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作品以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少年的心理。内心独白在构建作品结构、与故事情节互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品中的叙事时间结构复杂多变,呈现出过去与现在反复交织的关系,形成在交织中浮现内心活动的循环模式。作品对意识流手法的演绎使其堪称日本心理小说的滥觞。《化鸟》是泉镜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体小说,也是其第一人称小说的成功之作。《化鸟》中的第一人称叙事属告白式,有别于旧文学中的同伴式第一人称叙事。在1897年,口语体的使用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人称叙事是新文学的标志,而成功运用二者的作品并不多见。意识流手法于那个时代更属新生事物,三者的完美结合使《化鸟》成为超越时代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鸟》 意识流 口语体 第一人称叙事 泉镜花
下载PDF
从辛格的叙事策略看《傻瓜吉姆佩尔》的犹太文化主题
19
作者 毕青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7,共5页
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的代表作《傻瓜吉姆佩尔》采用第一人称叙述,透过犹太个体创伤记忆的独特视角观照民族历史遭际,传达出对历史上普遍存在的反犹主义迫害这种敏感问题的审视和苦涩的反思。作品在情节的敷... 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的代表作《傻瓜吉姆佩尔》采用第一人称叙述,透过犹太个体创伤记忆的独特视角观照民族历史遭际,传达出对历史上普遍存在的反犹主义迫害这种敏感问题的审视和苦涩的反思。作品在情节的敷设上与《圣经》构成互文性指涉,通过对先知何西阿故事的主题的颠覆,凸显出对传统犹太教上帝观的质疑。作品叙事中蕴涵着对犹太民族历史与现实深刻的思索,是美国犹太文学流变中不容忽视的文本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傻瓜吉姆佩尔》 第一人称叙事 互文 犹太文化
下载PDF
《普埃布拉情歌》的第一人称叙事策略
20
作者 方宏蕾 《湘南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5-48,共4页
《普埃布拉情歌》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策略,一方面在人物内视角与叙述者外视角的切换中不断制造悬念,有效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另一方面又在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两种眼光的交织中构成一种矛盾的价值选择和模糊的道德表象。这种巧妙结合,使... 《普埃布拉情歌》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策略,一方面在人物内视角与叙述者外视角的切换中不断制造悬念,有效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另一方面又在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两种眼光的交织中构成一种矛盾的价值选择和模糊的道德表象。这种巧妙结合,使女性在感知和言说的双重层面,真正实现话语的回归,又在看似个人化的矛盾故事叙述中,微妙地表现女性在爱与恨、共存与反抗、欲求和挣脱、自我欺骗和欺骗他人中艰难求存的生之选择,从而突显女性边缘化反抗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埃布拉情歌》 第一人称叙事 叙述者 女性反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