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明清曲学的“代言”与八股文法的“入口气” |
陈维昭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2
|
“少年侃”的叙事特征分析——以《哈克贝历·费恩历险记》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例 |
陈玉涓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6 |
3
|
|
3
|
论民间叙述者及其叙事策略 |
包中华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08 |
2
|
|
4
|
书信、日记、自白式表达——现代女性写作叙述范式的初步形成(1917—1925) |
张莉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5
|
《看不见的人》的第一人称叙述 |
刘晓洁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11 |
3
|
|
6
|
十七年小说第一人称叙事初探 |
罗执廷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7
|
从叙述主体的角度考察近代译者对第一人称叙事特征的认知——以《新蝶梦》的译介为例 |
国蕊
陈鹏安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8
|
周作人与“百草园”——以《鲁迅的故家》中第一人称叙述为视角 |
丁文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9
|
《蜻蛉日记》的一人称叙述视角 |
楚永娟
|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
2016 |
1
|
|
10
|
第一人称讲述重构“小历史”——对莫言《生死疲劳》历史叙事的解读 |
李自国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1
|
生命的探索与成长——论艾丽丝·门罗《红裙子1946》的叙事特质 |
杨芳
王剑华
|
《嘉兴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2
|
第一叙述人与嵌套叙述人的微妙互动——简评《霸王铁金刚》中的叙事艺术 |
綦连胜
|
《海外英语》
|
2014 |
0 |
|
13
|
论杨仕芳长篇小说《白天黑夜》的第一人称叙述艺术 |
孙召玲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4
|
程垓闺情词论析 |
许丹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5
|
第一人称叙述下女性话语权威的建构——论《消失的爱人》中不可靠叙述和个人型叙述 |
左佳
朱蕴轶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6
|
打工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 |
陈一军
|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7
|
“治疗”和“反思”:戴维·洛奇的《治疗》与《想……》解读 |
姜兆霞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8
|
论《化鸟》的超时代性 |
孙艳华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0 |
|
19
|
从辛格的叙事策略看《傻瓜吉姆佩尔》的犹太文化主题 |
毕青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普埃布拉情歌》的第一人称叙事策略 |
方宏蕾
|
《湘南学院学报》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