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用双棱镜测激光波长的简单方法
被引量:
17
1
作者
廖立新
刘生长
米贤武
《物理实验》
2007年第7期34-35,共2页
对传统的双棱镜测激光波长实验进行改进,用He-Ne激光器代替钠灯,去掉狭缝,用屏或墙代替移测显微镜,并采用一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间的距离.改进后的装置简便易行,现象明显.
关键词
双棱镜
激光波长
狭缝
一次成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棱镜干涉测量激光波长的方法改进
被引量:
1
2
作者
全秀娥
廖立新
刘生长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68-70,83,共4页
在双棱镜干涉法测量激光波长的实验中,干涉条纹间距、两虚光源经透镜所成的双缝实验间距以及两虚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测量误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原因,用一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间距,适当增大狭缝光源与双棱镜之间的距离,...
在双棱镜干涉法测量激光波长的实验中,干涉条纹间距、两虚光源经透镜所成的双缝实验间距以及两虚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测量误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原因,用一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间距,适当增大狭缝光源与双棱镜之间的距离,并极大地增大狭缝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使实验结果更趋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棱镜
二次成像
一次成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地震折射和反射波资料研究银川盆地浅部结构和隐伏断裂
被引量:
20
3
作者
李燕
刘保金
+3 位作者
酆少英
姬计法
秦晶晶
郭新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96-3109,共14页
银川盆地是华北克拉通西部构造活动较为强烈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为了研究银川盆地的地壳浅部结构和活动断裂特征,我们利用2014年在银川盆地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银川盆地高精度的基底P波速度结构和...
银川盆地是华北克拉通西部构造活动较为强烈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为了研究银川盆地的地壳浅部结构和活动断裂特征,我们利用2014年在银川盆地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银川盆地高精度的基底P波速度结构和构造形态;考虑到仅根据速度结构剖面还难以确定断裂的准确位置、断层上断点埋深、断层的近地表构造组合样式等特征,研究中还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勘探方法对银川盆地内的隐伏断裂和1739年平罗8.0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浅部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研究结果表明:银川盆地与两侧地块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沉积盖层厚度差异较大,银川盆地总体呈现出明显的低速结构特征,盆地基底面起伏变化较大,基底最深处位于芦花台断裂和银川断裂之间的银川市下方,其深度约为7000~7200 m;贺兰山隆起区显示为明显的高速特征,地表出露中-古生代基岩地层,缺失新生代地层;鄂尔多斯地块西缘的浅层P波速度明显高于银川盆地,基底埋深相对较浅,推测其新生界地层厚度小于2500 m.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地层反射界面形态和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非常清楚,黄河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银川断裂和芦花台断裂不仅是错断盆地基底的断裂,而且还是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这些断裂的交替活动形成了"堑中堑"的盆地结构,并对银川盆地的形成、盆地内的新生代地层厚度和第四纪沉降中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近地表这些断裂表现为由2~3条断层组成的"Y字形"断裂构造,且主断裂的最新活动可追踪至晚更新世末期或全新世,是构造继承性活动的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为进一步分析银川盆地的基底结构、隐伏断裂特征和活动构造研究等提供新的地震学证据,而且还可为该区城市规划中避让活动断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盆地
初至波成像
基底结构
地震反射剖面
地表破裂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几种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条件的比较
被引量:
11
4
作者
薛东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227,332+157-158,共6页
叠前逆时偏移常用的成像条件主要有初至时成像条件、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和互相关成像条件。初至时成像条件以成像网格点初至波的到达时间作为成像时间,计算速度快,适用于介质相对简单的情况。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以成像网格点出...
叠前逆时偏移常用的成像条件主要有初至时成像条件、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和互相关成像条件。初至时成像条件以成像网格点初至波的到达时间作为成像时间,计算速度快,适用于介质相对简单的情况。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以成像网格点出现最大入射振幅的时间作为成像时间,选取能量最强的绕射波聚焦成像,提高了成像质量。互相关成像条件利用的是入射波和反射波的互相关,偏移前需要模拟整个放炮过程,计算量和存储量都很大,但能够充分利用全波场信息,可使各成像网格点多次成像,从而有效压制成像噪声。Marmousi模型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结果表明,互相关成像条件的抗噪性能优于初至时成像条件和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当偏移速度场足够准确时,互相关成像条件可以实现多次波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逆时偏移
初至时成像条件
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
互相关成像条件
MARMOUSI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折射和反射方法研究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浅部构造特征
被引量:
11
5
作者
秦晶晶
刘保金
+4 位作者
许汉刚
石金虎
谭雅丽
何银娟
郭新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5-516,共12页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大的一个活动构造带,其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不同区段表现出不同特征的构造样式.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对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近地表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利用该区已有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大的一个活动构造带,其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不同区段表现出不同特征的构造样式.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对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近地表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利用该区已有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宿迁段是一个由多条断裂以及凹陷和隆起构成的复杂构造带,且新生代地层厚度和地震波速分布明显受到断裂的影响与控制.郯庐断裂带的东、西两侧为基底隆起区,近地表速度结构呈现为明显的高速特征,新生代地层厚度小于200m.郯庐断裂带总体显示为低速凹陷结构,新生代地层厚度在300~600m之间变化,最厚处位于宿迁市的陵城镇附近.郯庐断裂带宿迁段主要由5条断裂构成,从这些断裂的上断点埋深和第四纪活动特征来看,郯庐断裂带的东边界断裂F1和西边界断裂F4的活动性相对较弱,为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断裂F2和F3控制了郯庐断裂带内部的新生代凹陷,两者的活动时代分别为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安丘-莒县断裂F5位于断裂F1和F2之间,由2条相向而倾的分支断层F5和F5-1构成,其活动时代分别为全新世和晚更新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近地表特征及其活动性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宿迁段
初至波成像
浅层地震勘探
安丘-莒县断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双棱镜测激光波长的简单方法
被引量:
17
1
作者
廖立新
刘生长
米贤武
机构
吉首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物理实验》
2007年第7期34-35,共2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No.05B014)
文摘
对传统的双棱镜测激光波长实验进行改进,用He-Ne激光器代替钠灯,去掉狭缝,用屏或墙代替移测显微镜,并采用一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间的距离.改进后的装置简便易行,现象明显.
关键词
双棱镜
激光波长
狭缝
一次成像
Keywords
biprism
laser
wavelength
slit
first
imaging
分类号
O436.1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棱镜干涉测量激光波长的方法改进
被引量:
1
2
作者
全秀娥
廖立新
刘生长
机构
吉首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68-70,83,共4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03C336)
文摘
在双棱镜干涉法测量激光波长的实验中,干涉条纹间距、两虚光源经透镜所成的双缝实验间距以及两虚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测量误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原因,用一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间距,适当增大狭缝光源与双棱镜之间的距离,并极大地增大狭缝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使实验结果更趋理论值.
关键词
双棱镜
二次成像
一次成像
Keywords
double-prism
secondary
imaging
first
imaging
分类号
O436.1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地震折射和反射波资料研究银川盆地浅部结构和隐伏断裂
被引量:
20
3
作者
李燕
刘保金
酆少英
姬计法
秦晶晶
郭新景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96-3109,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214205
41374100)
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南北地震带北段项目(201408023)共同资助
文摘
银川盆地是华北克拉通西部构造活动较为强烈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为了研究银川盆地的地壳浅部结构和活动断裂特征,我们利用2014年在银川盆地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银川盆地高精度的基底P波速度结构和构造形态;考虑到仅根据速度结构剖面还难以确定断裂的准确位置、断层上断点埋深、断层的近地表构造组合样式等特征,研究中还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勘探方法对银川盆地内的隐伏断裂和1739年平罗8.0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浅部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研究结果表明:银川盆地与两侧地块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沉积盖层厚度差异较大,银川盆地总体呈现出明显的低速结构特征,盆地基底面起伏变化较大,基底最深处位于芦花台断裂和银川断裂之间的银川市下方,其深度约为7000~7200 m;贺兰山隆起区显示为明显的高速特征,地表出露中-古生代基岩地层,缺失新生代地层;鄂尔多斯地块西缘的浅层P波速度明显高于银川盆地,基底埋深相对较浅,推测其新生界地层厚度小于2500 m.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地层反射界面形态和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非常清楚,黄河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银川断裂和芦花台断裂不仅是错断盆地基底的断裂,而且还是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这些断裂的交替活动形成了"堑中堑"的盆地结构,并对银川盆地的形成、盆地内的新生代地层厚度和第四纪沉降中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近地表这些断裂表现为由2~3条断层组成的"Y字形"断裂构造,且主断裂的最新活动可追踪至晚更新世末期或全新世,是构造继承性活动的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为进一步分析银川盆地的基底结构、隐伏断裂特征和活动构造研究等提供新的地震学证据,而且还可为该区城市规划中避让活动断层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银川盆地
初至波成像
基底结构
地震反射剖面
地表破裂带
Keywords
Yinchuan
basin
first
-break
imaging
Basement
structure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Surface
rupture
zone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631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几种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条件的比较
被引量:
11
4
作者
薛东川
机构
中海油研究总院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227,332+157-158,共6页
文摘
叠前逆时偏移常用的成像条件主要有初至时成像条件、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和互相关成像条件。初至时成像条件以成像网格点初至波的到达时间作为成像时间,计算速度快,适用于介质相对简单的情况。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以成像网格点出现最大入射振幅的时间作为成像时间,选取能量最强的绕射波聚焦成像,提高了成像质量。互相关成像条件利用的是入射波和反射波的互相关,偏移前需要模拟整个放炮过程,计算量和存储量都很大,但能够充分利用全波场信息,可使各成像网格点多次成像,从而有效压制成像噪声。Marmousi模型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结果表明,互相关成像条件的抗噪性能优于初至时成像条件和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当偏移速度场足够准确时,互相关成像条件可以实现多次波成像。
关键词
叠前逆时偏移
初至时成像条件
最大振幅到达时成像条件
互相关成像条件
MARMOUSI模型
Keywords
prestack
reverse-time
migration,
first
arrival
time
imaging
condition,maximum
amplitude
imaging
condition,cross-correlation
imaging
condition,Marmousi
model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折射和反射方法研究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浅部构造特征
被引量:
11
5
作者
秦晶晶
刘保金
许汉刚
石金虎
谭雅丽
何银娟
郭新景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江苏省地震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5-516,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4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100)共同资助
文摘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大的一个活动构造带,其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不同区段表现出不同特征的构造样式.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对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近地表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利用该区已有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宿迁段是一个由多条断裂以及凹陷和隆起构成的复杂构造带,且新生代地层厚度和地震波速分布明显受到断裂的影响与控制.郯庐断裂带的东、西两侧为基底隆起区,近地表速度结构呈现为明显的高速特征,新生代地层厚度小于200m.郯庐断裂带总体显示为低速凹陷结构,新生代地层厚度在300~600m之间变化,最厚处位于宿迁市的陵城镇附近.郯庐断裂带宿迁段主要由5条断裂构成,从这些断裂的上断点埋深和第四纪活动特征来看,郯庐断裂带的东边界断裂F1和西边界断裂F4的活动性相对较弱,为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断裂F2和F3控制了郯庐断裂带内部的新生代凹陷,两者的活动时代分别为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安丘-莒县断裂F5位于断裂F1和F2之间,由2条相向而倾的分支断层F5和F5-1构成,其活动时代分别为全新世和晚更新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近地表特征及其活动性提供了新证据.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宿迁段
初至波成像
浅层地震勘探
安丘-莒县断裂
Keywords
Suqian
seg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first
-break
imaging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Anqiu-Juxian
fault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315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用双棱镜测激光波长的简单方法
廖立新
刘生长
米贤武
《物理实验》
2007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棱镜干涉测量激光波长的方法改进
全秀娥
廖立新
刘生长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利用地震折射和反射波资料研究银川盆地浅部结构和隐伏断裂
李燕
刘保金
酆少英
姬计法
秦晶晶
郭新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几种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条件的比较
薛东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地震折射和反射方法研究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浅部构造特征
秦晶晶
刘保金
许汉刚
石金虎
谭雅丽
何银娟
郭新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